資源簡介 第八單元 健康的生活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第一節 傳染病及其預防知識點:一、傳染病簡介1、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2、非傳染?。夯颊咦陨淼慕M織、器官等結構發生異常變化而引起的疾病。3、傳染病與非傳染病的區別疾病類型病因主要特點主要預防措施例子傳染病由病原體引起的傳染性、流行性搞好個人衛生、增強個人體質、接種疫苗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結核、流行性乙型腦炎非傳染病自身的組織或器官等病變引起的無傳染性和流行性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近視眼、腫瘤4、病原體:能夠引起人或其它生物患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如結核桿菌、流感病毒、蛔蟲等。5、傳染病的類型 細菌性傳染?。喝绶谓Y核、細菌性痢疾等①、按病原體來分 病毒性傳染?。喝绨滩?、乙型肝炎等 寄生蟲性傳染?。喝缁紫x病、血吸蟲病等 呼吸道傳染?。毫鞲小⒎谓Y核、流行性腮腺炎 消化道傳染?。夯紫x病、病毒性肝炎(如甲肝)、細菌性痢疾 血液傳染?。阂倚湍X膜炎、乙型肝炎、艾滋病 體表傳染?。嚎袢?、破傷風、血吸蟲病二、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和一般措施:1、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都不能流行起來。(1)、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病原體能夠在傳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的組織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夠通過傳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獲生物媒介(如蚊子、蒼蠅、虱子等),直接或間接傳播給健康人。(2)、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病原體的傳播途徑主要有空氣傳播、水傳播、飲食傳播、接觸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3)、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傳染病的人群。例如,一些未出現過麻疹的兒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2、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傳染病流行的時候,切斷三個基本環節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的流行立即終止。預防傳染病時,既要針對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采取綜合措施,又要根據不同病種的特點和具體情況,做到綜合措施和重點措施相結合。例如對麻疹和脊髓灰質炎,要以預防接種、保護易感人群為重點;對蛔蟲病等消化道傳染病,要以搞好個人衛生,切斷傳播途徑為重點;對淋病,要以杜絕性濫交,切斷傳播途徑為重點,對患者要及時治療。(1)、控制傳染源:不少傳染病在發病之前就具有傳染性。當發病初期表現出癥狀的時候,傳染性最強,因此,對傳染病病人要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防止傳染病的蔓延。患傳染病的動物也是傳染源,也要及時處理??刂苽魅驹词穷A防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2)、切斷傳播途徑: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這樣可以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3)、保護易感人群:在傳染病流行時期應該注意保護易感人群,不要讓易感人群與傳染源接觸,并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對易感人群來說,應該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三、流感、肝炎和艾滋病流感性感冒:由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傳染性和流行性;傳染源是患流感的人,病原體寄生在呼吸道黏膜中;傳播途徑是空氣和飛沫;易感人群:周圍免疫力差,身體不健康的人。艾滋?。ˋIDS)是一種病毒性傳染病。這種病于1981年在美國發現,現在已經在全球傳播蔓延。它的病原體——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獲攜帶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淚液、乳汁和尿液中,主要通過靜脈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為而傳播、血液傳播和母乳傳播。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所有可能直接或間接接觸到傳染源的人。肝炎:肝炎有許多種,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乙型肝炎主要是通過血液傳播,甲型肝炎主要是通過食物傳播,肝炎患者用的碗筷要同家人分開,否則容易是家人染上肝炎,飯館的餐具要嚴格消毒,否則容易使顧客染上肝炎、流感、細菌性痢疾等傳染病。第二節 免疫與計劃免疫知識點:一、人體三道防線1、第一道防線:(1)、組成:皮膚、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纖毛等。(2)、功能:①、阻擋病原體的作用,皮膚和黏膜能阻擋入侵人體的病原體。②、殺菌作用,皮膚和黏膜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具有殺菌作用。③、清掃異物的作用,纖毛具有清掃異物(包括病菌)的作用。2、第二道防線:(1)、組成:體液中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功能:①、殺菌物質如溶菌酶,能夠破壞許多病菌的細胞壁,使細菌溶解。②、吞噬細胞分布在血液和組織器官(如淋巴、脾臟、肝臟等)中,可以將入侵人體的病原體吞噬消化。3、第一、二道防線作用的特點:a、人人都是生來就有的。b、對多種病原體都具有防御作用——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4、第三道防線:(1)、組成: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和脾臟等)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白細胞的一種)(2)、功能:產生抗體,消滅病原體(抗原)。(3)、抗體:病原體進入人體,刺激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做抗體。(4)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花粉粒等異物)叫做抗原。 5、第三道防線作用的特點:a、人出生以后才產生的。b、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特異性免疫(又稱后天性免疫)。6、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非特異性免特異性免疫 作用范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形成時間生來就有的后天逐漸形成的 特性 非專一性 專一性 二、免疫的功能1、免疫:最初含義,指人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現在的定義,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體內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的健康。2、免疫功能的三方面:①、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疾病的產生。該功能過強會產生過敏反應。②、及時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該功能異常時,會對正常的自身細胞發生反應,而出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③、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該功能發生異常,會出現腫瘤等疾病。3、過敏反應:生活中人們常會看到這樣一些現象,有的人吃了魚、蝦等食物后,會發生腹痛、腹瀉、嘔吐,或是皮膚奇癢難熬;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塵土后,會發生鼻炎或哮喘;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會發生休克,或過敏性休克而死亡。 過敏反應是指已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質的刺激時所發生的反應.反應的特點是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也不會引起組織損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叫做過敏原,如花粉、室內塵土、魚、蝦、牛奶、蛋類、青霉素等。 由于過敏反應是機體接觸過敏原而引起的,因此找出過敏原,并且盡量避免再次接觸該過敏原,是預防過敏反應發生的主要措施。如果自己不能找出過敏原,可由醫生用醫學方法檢測出來。已經發生過敏反應的人,應當及時去醫院診斷治療。三、計劃免疫1、計劃免疫:是指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有關疫苗,按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給兒童等人群接種,使人體獲得對這些傳染病的免疫力。從而達到控制、消滅傳染源的目的。2、疫苗:是指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將它接入人體后,可以使人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疫苗預防的疾病乙肝疫苗乙型肝炎卡介苗結核病脊髓灰質炎疫苗脊髓灰質炎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疹疫苗麻疹白破疫苗白喉、破傷風甲肝疫苗甲型肝炎流腦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腦疫苗流行性乙型腦炎麻腮風疫苗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3、計劃免疫的意義: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手段,對保護兒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質,造福子孫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二章 用藥和急救知識點:一、安全用藥1、安全用藥A、出發點:根據病情需要b、恰當選擇:藥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c、目的:發揮最佳療效,避免不良反應和危害。2、處方藥(Rx)(1)、處方藥:是指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能購買,并按醫囑服用的藥物。(2)、處方藥大多屬于以下幾種情況: a、上市的新藥,對其活性或副作用還要進一步觀察。 b、可產生依賴性的某些藥物,例如嗎啡類鎮痛藥及某些催眠安定藥物等。 c、藥物本身毒性較大,例如抗癌藥物等。 d、用于治療某些疾病所需的特殊藥品,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3、非處方藥(OTC):是指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附說明服用的藥物。非處方藥適于消費者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小傷小病。中藥是我國傳統的藥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從各種植物或動物中提取出來的;而西藥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學物質合成的,因此又被稱為化學藥品制劑。4、安全用藥的注意事項無論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在使用之前,都應該仔細閱讀使用說明,特別是在自己購買處方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明確疾病診斷。②、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正規的藥品說明書應包括:主要成分、適應癥、用法與用量、藥品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③、檢查有效期,對藥品包裝上標明的生產日期、有效期及貯藏條件等,使用前須詳細檢查。若過期,則不能使用,否則會降低或失去療效,甚至危及生命。④、準確用藥,若用藥不足,非但無效,反而使病菌產生抗藥性;若用量過大,又會增加毒副作用,甚至引起藥物中毒。⑤、避免諸藥濫用。5、家庭小藥箱(1)、配備原則:根據家庭成員的多少和健康狀況而定,一般以治療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及特殊需要的藥物等為主。(2)、注意貯藏:備用藥物應放在干燥、通風、遮光、陰暗處保存。(3)、定期檢查藥品質量,看其是否過期、霉變、失效等。(4)、常備藥物: 內服藥:感冒沖劑——治療感冒;阿斯匹林——解熱鎮痛;黃連素——急性腸炎。 外用藥:紅藥水——消毒、殺菌;碘酒——殺菌、清洗傷口。 醫療用具:紗布、消毒棉、體溫計。6、旅行小藥箱:(1)、常備的藥:止瀉類、感冒類、消炎類、鎮痛活血類等等。(2)、旅行小藥箱的藥物清單(舉例):止瀉:黃連素、瀉立停;止暈:乘暈寧;感冒類:板藍根、維C銀翹片、感冒沖劑;輕微外傷:創可貼;特殊藥物:硝酸甘油(心臟病患者隨身攜帶)。二、急救遇到某人突然暈倒、撞車或溺水等意外或急病發生的情況時,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在急救車還未到達時,必須采取符合?。▊┣榈木戎胧?br/>1、撥打急救電話時要準確報告病人的病情、住址及姓名。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1)、人工呼吸a、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因煤氣中毒、溺水、觸電等而突然停止呼吸的情況時,常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是口對口吹氣法)進行急救。b、人工呼吸就是根據呼吸運動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恢復自主呼吸。每分鐘內人工呼吸的次數,應該與正常人的呼吸次數一樣,即每分鐘吹氣的次數為15—20次。 c、口對口吹氣法的要領:①、使病人仰臥、頭后仰,將病人的衣領解開,腰帶放松。②、清除病人口鼻內的異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暢。③、救護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頜,另一只手捏緊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氣,對著別人的口部用力吹入。④、吹起停止后,救護者的嘴離開,并立即松開捏鼻的手,如此反復進行。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夠隨著每次吹氣而略有隆起,并且氣體能夠從口排出,則證明人工呼吸有效。如果病人停止呼吸的同時心臟也停止跳動,則應同時做人工胸外心臟擠壓。(2)、胸外心臟擠壓救護者需站在病人的左側,雙手疊放在一起,有節奏地、有沖擊性地用力向下按壓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一般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做4—5次心臟擠壓,即每分鐘約做60—80次心臟擠壓,如此反復進行。當病人出現自主呼吸,頸動脈有脈搏,并且臉色逐漸轉為紅潤時,則證明搶救有效。 3、出血和止血出血一般分為內出血和外出血兩種。內出血一般指體內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診斷,要及時送到醫院救治;外出血指體表的出血在送往醫院之前,可先做急救處理。外出血有三種: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出血的部位主要癥狀止血方法毛細血管血液呈紅色,從傷口滲出或像水珠一樣流出。一般自行凝固止血,也可以先將傷口洗干凈,然后貼上創可貼,或是在傷口處蓋上敷料,用紗布繃帶加壓止血即可。靜脈血液呈暗紅色,連續不斷地從傷口流出在傷口的遠心端用手指、止血帶或繃帶壓迫止血。撥打“120”急救動脈血液呈鮮紅色,從傷口噴出或隨心跳一股一股地用出,如不及時止血治療,患者就會因失血過多而死亡。在傷口的近心端用手指、止血帶或繃帶壓迫止血。撥打“120”急救大動脈或大靜脈出血,首先撥打“120”急救電話,同時用手指、止血帶或繃帶壓迫止血。特別是大動脈出血猛、急、血量多,如果搶救不及時就會造成生命危險。第二章 了解自己 增進健康第一節 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知識點:一、健康1、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因此,健康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人際關系的健康。2、健康的生活不僅需要加強身體鍛煉,搞好個人衛生,還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積極向上的心態,同時還應當學會與人相處,維持好人際關系。二、保持愉快的心情1、心情愉快是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鍵。良好的情緒和適度的情緒反應,表示兒童青少年的身心處于積極的健康狀態。2、日常生活上,每個人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情緒問題,如緊張、生氣、煩惱,甚至焦慮、抑郁等。調節不良情緒的措施有三種: ①、轉移話題法:當情緒不好時,有意意識的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情,如聽音樂、看電視、打球、下棋、散步等,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這樣可以使情緒得到緩解。 ②、渲泄法:把自己心中的煩惱向親人或知心的朋友訴說甚至大哭一場,或者用摔枕頭、打沙袋等方式,把積壓在內心的煩惱渲泄出來,這樣也會有利于身心健康。但要注意宣泄的對象、地點和場合;方法也要適當,避免傷害別人。 ③、自我安慰法:當你想得到一件東西,或者是想做某件事未能成功時,為了減少內心的失望,可以找一個適當的理由來安慰自己,這樣可以幫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現實,保持較為樂觀的態度。第二節 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什么是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種行為習慣。包括飲食習慣、起居習慣、日常生活安排、娛樂方式、和參與社會活動等。二、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1、資料分析:1957年,導致我國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的前三位是呼吸系統疾病、急性傳染病和肺結核,而在2003年,導致我國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的前三位是心臟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產生這種變化是由于呼吸系統疾病、急性傳染病和肺結核等疾病主要由不良的生活環境和營養條件造成的,而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除了受遺傳因素和環境的影響外,還與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死亡原因的變化說明,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因素和行為因素對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生活方式病: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一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這些疾病也常被稱為“生活方式病”或“現代文明病”3、酒精和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低濃度的酒精(據測定0.25%以下)對水蚤的心率有促進作用,高濃度酒精對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這是因為低濃度的酒精能促進水蚤的新陳代謝,一定程度內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而濃度高時酒精主要對神經起麻醉作用。煙草浸出液對水蚤的心率有促進作用,因為煙草里含有煙堿(如尼古丁)等成分,有使神經興奮的作用。酗酒對人體的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有:酒精會損害人的心臟和血管,酗酒會使腦處于過度興奮或麻痹狀態,進而引起神經衰弱和智力減退,對學習和工作有很大的影響。長期酗酒,會造成酒精中毒。如果一次飲酒過多,還會導致人的死亡。吸煙對人體的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有:煙草燃燒時,煙霧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尼古丁、焦油等。這些物質進入人體后,對人體的神經系統會造成損害,使人的記憶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時還能誘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等,還有可能會誘發肺癌。4、吸毒的危害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毒品對人體危害極大,吸毒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并使人心肺受損,呼吸麻痹,嚴重的會導致死亡。吸毒者為支付吸毒巨資而不惜詐騙、偷盜等,嚴重危害社會。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吸毒危害更大。為了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保障社會的安全,一定要禁止吸煙,拒絕毒品。三、健康生活方式 選擇健康生活方式是獲得健康、減少疾病的最簡便易行、最經濟有效的途徑。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的內容很多,主要有以下6個方面:1、合理安排膳食 ????合理安排膳食包括健康的飲食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兩大方面。健康的飲食是指膳食中應該富有人體必需的營養,同時還要避免或減少攝入不利于健康的成分。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按時進餐、堅持吃早餐、睡前不飽食、咀嚼充分、吃飯不分心、保持良好的進食心情和氣氛等。2、堅持適當運動???? 生命需要運動,過少和過量運動都不利于健康。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和環境選擇適當的運動種類。3、改變不良行為 無規律的生活習慣會擾亂人體的生命節律,降低人體的免疫力,使疾病發生率增高,對健康極為不利。因此應該起居定時、按時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睡前不喝茶或咖啡,進食不過飽。心情平靜,避免焦慮或激動,不做劇烈運動,不抽煙、不喝酒,拒絕毒品等。4、保持平和心態 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讓自己的思想跟上客觀環境的變化,不斷變換角色,調整心態。在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上要能夠正確看待自己、正確看待他人、正確看待社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適應社會。????要樹立適當的人生追求目標,控制自己的欲望。這樣就會保持愉悅的一生。請切記: ????幸福感完全是個人的心理感受——知足者長樂! ????人生在世,健康為本,千萬不要因名利得失損害健康!5、自覺保護環境 ????人類生存的環境對人的健康十分重要,每個人都要遵守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遵 守社會公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如節約資源(水、 電、煤、煤氣和天然氣、紙張、汽油、木料等等);不污染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分類回收垃圾、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慎用洗滌劑等等);為保護環境貢 獻力量(植樹造林、保護綠地、保護野生動物等)。6、學習健康知識?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懂得健康知識,知識是不斷調整自己行為的指南針。在當今新知識層出不窮的時代,健康知識也在不斷更新,只有注意不斷學習新的健康知識,抵制迷信和各種錯誤信息的影響,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健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