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8張PPT。浙科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節特異性反應(免疫應答)第一課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 鄭超學習任務分析 概念多23個(免疫物質9個、免疫細胞9個、免疫過程5個)相互交聯,體系龐雜 難度大學科知識深奧且有諸多未探明事項涉及了多種知識類型知識體系結構復雜生理過程抽象學科思想方法豐富 與前后知識聯系復雜前聯系: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增殖與分化、內環境與穩態、非特異性免疫后聯系:免疫功能異常系統分析、模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穩態、觀察、比較等思想方法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鄭超學習者分析訪談法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鄭超學習者分析對免疫物質、免疫細胞和免疫過程有大致了解,但說不清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和途徑,難以區分各種免疫物質和免疫細胞的功能,對特異性識別和清除的機制不理解。感覺知識雜亂理不出頭緒,希望能找出知識體系的建構線索,形成知識結構。但是學生對免疫知識很感興趣,希望老師能提供直觀的學習情境。知識能力情感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鄭超確立教學目標內容標準:概述人體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鄭超確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觀察和比較,用專業術語說出特異性免疫對象,各種免疫細胞、免疫物質及其功能。通過觀看動畫、模型構建、小組合作討論,用規范的學科語言準確概述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免疫、體液免疫過程。通過比較與討論,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說明特異性免疫的特點和意義。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鄭超確立教學目標【能力目標】通過閱讀與觀察,制作概念圖,嘗試用概念模型整理復雜生理過程的方法。通過對免疫過程的解構和建構,嘗試用系統分析的方法解決復雜問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鄭超確立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合作討論,認同特異性免疫知識體系的建構線索,體驗交流與分享的學習意義。通過模型分析,形成正確的免疫觀和穩態觀。通過自由提問,養成質疑、求實的科學態度。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鄭超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過程;形成正確的免疫觀和穩態觀。【教學難點】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的過程;特異性免疫知識體系的建構。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鄭超問題教學法基于學習任務分析,基于學習者需要通過問題鏈的設置,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鏈激活學生生成問題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教學方法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鄭超教學過程T細胞依靠什么識別?識別了什么?這種識別有什么特點?T細胞依靠什么清除?清除了什么?不能清除什么?巨噬細胞依靠什么識別?依靠什么清除?清除什么?不能清除什么?MHC分子的名稱?化學本質?位置?生理功能?B細胞依靠什么識別?識別了什么?依靠什么清除?清除了什么?不能清除什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鄭超板書結構化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鄭超謝謝!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 鄭超學習任務分析事實性知識如淋巴細胞的識別;程序性知識如建構特異性免疫概念體系的方法;策略性知識如學習免疫知識的知識線索;概念性知識如抗原、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等;圖式知識如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的過程圖解。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鄭超問題教學法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鄭超病原體皮膚或黏膜組織液血漿淋巴組織細胞巨噬細胞自身正常細胞病原體A病原體B徹底分解問題1:巨噬細胞如何識別?如何清除?問題1:巨噬細胞如何識別?如何清除?自身正常細胞巨噬細胞病原體A病原體B徹底分解巨噬細胞病原體輔助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記憶細胞毒性T細胞宿主細胞宿主細胞裂解巨噬細胞識別、處理、呈遞抗原- MHC復合體分泌多種蛋白質細胞毒性T細胞分裂分化問題2:T細胞如何識別?如何清除?重難點突破學習目的:構建T細胞識別和清除的免疫過程圖。學習方法:①用箭頭連接不同的免疫細胞(紅色紙片); ②在箭頭旁貼有關過程的關鍵詞(白色紙片)。效應B細胞B細胞巨噬細胞記憶B細胞巨噬細胞識別、處理、呈遞抗原-MHC復合體分泌白細胞介素-2B細胞分裂分化B細胞病原體效應B細胞分泌大量抗體抗體與抗原特異性結合問題3:B細胞如何識別?如何清除?重難點突破板書重難點突破組織液血漿淋巴組織細胞巨噬細胞① 巨噬細胞通過非特異性免疫將病原體徹底分解。② 巨噬細胞識別、處理病原體,將抗原-MHC復合體呈遞在細胞表面。③ 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清除被病原體感染的宿主細胞,使病原體失去藏身之所。④ 效應B細胞產生抗體,與抗原特異性結合,使之失去活性。小組討論下列問題:(用序號表示) 1、病原體侵入到內環境中,清除的途徑有:2、病原體侵入到細胞內,清除的途徑有:課外拓展建議活動: 辦一期關于H1N1型流感防治的黑板報你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獲得H1N1型流感的相關知識:網上查閱:中國健康網校圖書館:家庭醫生 健康之友(可借閱)醫院調查和訪談:區第一人民醫院:86249192余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6208215《特異性反應(第一課時)》說課稿說課教師:鄭 超指導教師:吳江林各位專家,下午好!我的說課內容是浙科版必修3的第三章第二節“特異性反應”的第一課時,是高二的新課。教學的核心要素是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目標,首先要分析學習任務。本課涉及了淋巴細胞的識別、細胞免疫、體液免疫三大內容。該內容的特點是:第一,概念多達23個,體系龐雜。第二,難度大。特別是,涉及了多種知識類型。一節課中涉及這么多種知識類型,在高中生物中是少見的。還有,學科思想方法豐富,涉及了系統分析、模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穩態等思想方法,思維水平要求很高。第三,與前后知識聯系復雜。制定教學目標,還需要知道學生的現有情況和學習需求。我主要采用了訪談法探明學習者情況。先精心設計訪談問題,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找有代表性的學生實施訪談,這是片段。(視頻)通過訪談,我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起點,以及學習需求,有了較深的了解。分析信息,探明的學情如下: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進行了分類,比如,從能力來看,學生感到知識雜亂,理不出線索,從情感來看,學生對免疫知識還是很感興趣的,希望老師提供直觀的學習情境。這就為制定三維教學目標指明了方向。制定教學目標,還需要依據內容標準。然而,內容標準并不能直接作為教學目標,因為它難以評價、難以據此作為教學流程設計的依據。因此,必需對內容標準進行合理的分解。如何拆解呢?本課的核心概念是特異性免疫,分解成哪些概念要素呢?我認為,誰來免疫,免疫了誰,過程是怎樣的,有什么特點,有什么意義,按照這樣的邏輯關系,分解成概念體系。每個概念要素適用怎樣的行為動詞呢?根據概念要素的作用和地位,我確立了對應的行為動詞。通過什么條件來實現呢?依據學情和教學條件,我制定了行為條件。我期望學生達到怎樣的水平呢?用行為程度來界定。基于以上分析,結合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我采用格蘭倫的“ABCD表述法”敘寫表現性教學目標。這是本節學生需要達成的知識目標:達成知識目標,主要通過這些學習過程和方法:在獲取知識、運用方法的過程中,派生出情感態度價值觀:可見,通過這樣的分解,我制定出了可觀察、可測量的表現性教學目標。依據概念要素的作用與地位,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重點:依據學情調查,根據學生已有起點能力和認知水平,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難點:結合杜威的教育思想,本課的主要教學方法是問題教學法。這是基于學習任務分析,概念多、體系龐雜、難度大,我需要有線索串起來,也是基于學習者的需要,學生也希望老師幫他們整理知識結構。我認為,通過問題鏈的設置,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鏈,進而形成知識體系。本課的問題線索是什么呢?我認為免疫就是識別和清除,就是分別以三類細胞為核心的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所以這節課的大的問題鏈就是,巨噬細胞如何識別、如何清除?T細胞如何識別、如何清除?B細胞如何識別、如何清除?大問題之下我還有小問題,以T細胞為例,T細胞依靠什么識別?識別什么?識別有什么特點?識別后依靠什么清除?清除什么?不能清除什么?三類細胞都按照“識別、清除”的線索,使每一塊知識結構化。問題不光是教師拋出的,我還要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生成問題。事實上,這節課學生提出了很多有思維水平的問題。這就是我的問題教學法。免疫內容抽象,所以我還需要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這也是學生的要求。浙科版教材也很難找到相匹配的教學資源,我們教研組自己制作了動畫,這也更符合我的教學意圖。基于以上分析,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在導入環節,我創設了病原體侵入內環境的情境,通過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自己得出了本節課的學習線索。再通過課件幫助學生歸納提煉,并通過板書進行強化。有了學習線索,接下來,就可以學習第一個問題“巨噬細胞如何識別、如何清除”了。先看動畫。(動畫)我自己制作的動畫,加上同組老師的搞笑配音,我有三個目的:一是吸引興趣,激發動機;二是為學生搭建直觀的學習平臺;三是通過問題驅動,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進行深度思考。通過問題鏈,引導學生整理巨噬細胞識別和清除的過程,也用問題驅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巨噬細胞不能徹底清除的病原體,怎么辦?很自然過渡到了第二大問題“T細胞如何識別、如何清除”。先看T細胞的識別。這是本課的重難點,又非常抽象,因此我又創設了動畫情境。(視頻)顯然這很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對T細胞的識別有了初步印象,然后,再通過問題鏈引導學生整理T細胞識別的知識線索。有了這些知識基礎,接下來就可以學習細胞免疫的過程了。(動畫)訪談時學生就提出,對課本上細胞免疫過程的圖,理解有困難。所以,我用動畫對此過程進行解構,幫助學生逐步地理解。再通過問題鏈,引導學生整理T細胞清除的知識線索。但是,學生對細胞免疫的過程還只是大致理解,為了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構建細胞免疫的過程和概念,設計了構建概念圖的學生活動。(視頻)學生初次接觸其中這么多細胞和過程,感到困難,我讓學生通過對小紙片的辨別、選擇,將它們一一區別。通過小組一起動手、動口、動腦,大大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在巡視中,我收集了幾個小組制作的概念圖,用攝像頭拍下來,作為生成的學習資源,組織小組間互評,在思辨中完成了對細胞免疫過程的深刻理解和體系構建。細胞免疫清除宿主細胞后,釋放出來的病原體怎么辦?我又順利地過渡到第三大問題“B細胞如何識別、如何清除”。這也是本課的重難點,但有了細胞免疫的學習經驗,直接來看體液免疫的動畫。(動畫)先通過自制動畫,對體液免疫過程進行解構。再通過問題鏈,引導學生整理B細胞識別和清除的知識線索,并通過板書強化。為了在短時間內檢測學生對體液免疫的掌握情況,再設計了填寫概念圖的活動,讓學生在圖文轉換的過程中,嘗試用不同的學習方法突破重難點。至此,特異性免疫的知識點都學習完了,但完整的知識體系可能還沒有形成。因此,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是反饋和拓展。此前,突破各個重難點,主要通過解構,而形成知識體系,則要靠建構。回到本課最初的情境,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梳理消滅病原體可能的免疫途徑。該活動是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要求很高,因此設計了小組討論。(視頻)通過討論、匯報、交流,學生提出了各種免疫途徑,說明他們對知識有了較深的理解,構建了較好的知識結構,還從中學到了系統分析和模型方法,有了良好的情感體驗。然后我用4分鐘的自由提問,來進行課堂總結。(視頻)這個問題學生提出來,我又拋給了其他學生,讓更多學生參與到思維激活的過程中來。這個學生對課本提出了質疑,我們一起回歸課本,解決了問題。這個問題說明學生已經將知識聯系到了生活實際中。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關注現實生活,形成正確的免疫觀。我設計了黑板報、這一學生熟悉的、可操作的學習途徑,并為他們提供身邊可以獲得的課外資源。不僅有效地拓展了知識,也拓展了學習空間。在實施上述教學過程中,自然形成了我的板書。通過板書結構化,起到了提示學習線索、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作用。我想,這是對多媒體教學的有效補充。謝謝!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生物學必修2(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三章第4節《遺傳信息的表達——RNA和蛋白質的合成》的第一課時。本節課是學生對DNA分子結構特點和DNA復制過程已基本掌握的前提下來學習的,是對前面知識的應用和延伸,同時又為學習后面《生物的變異》埋下伏筆,因此,這部分內容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在知識上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是一個微觀領域的變化,學生缺少直觀的體驗,而且這個過程涉及到的新概念比較多,學生難以理解,所以轉錄、翻譯的過程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知識、能力、情感這三維目標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師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根據這一理念,本節課將問題教學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相結合,通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合作學習,嘗試利用模型制作,建構知識體系。具體教學過程如下:首先是新課的導入,本節課選用熒光鼠圖片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隨后學生通過閱讀相關的資料,提煉信息,通過對相關資料的分析,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后歸納總結得出老鼠能發光的原因是因為水母的熒光蛋白基因在小鼠體內得到了表達。根據潛科學思想,學生對基因主要位于細胞核內而蛋白質的合成在細胞質中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必定會產生疑問:細胞核中的基因是如何控制細胞質中的蛋白質合成的呢?帶著這個疑問,學生進行討論、作出猜測,在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驅動下主動地完成學習。為了幫助學生解決疑惑,我先提出了轉錄和翻譯這兩個名詞,將遺傳信息表達過程分為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來討論。首先是遺傳信息如何從DNA傳遞到RNA上完成轉錄過程的?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已經學過了DNA的復制過程,對轉錄過程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學生先帶著以下幾個問題去閱讀教材,學會利用教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然后觀看轉錄的視頻,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有助于理解轉錄過程。對轉錄過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利用圖片對轉錄的場所、產物和需要的條件等內容進行討論、歸納和總結,形成一個知識網絡。通過這個環節,增強了識圖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突出教學的重點。轉錄過程中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易錯的內容是堿基配對方式,接下來這個環節是學生通過嘗試模擬轉錄過程,自己暴露出問題(請大家看教學實錄)。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要明確轉錄過程中的堿基配對方式,因為A—U和A—T的配對是最容易錯的,所以我特意為學生準備了A、T、C、G、U五種堿基供學生選擇。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板演的學生,更要關注臺下其余學生的掌握情況。由于學生思維的定勢,很明顯演示的結果出現了差錯。這是錯誤的RNA鏈,我是這樣來處理的(請看),讓其他學生根據活動結果,進行評價糾錯,自己解決問題。這是學生糾正后得到的正確的RNA鏈,通過學生間的互評,鞏固所學知識,突破教學的難點,同時也提高學生思維的興奮性。通過嚴格的堿基配對,遺傳信息從DNA傳遞到RNA上完成了轉錄過程。RNA又是如何控制蛋白質合成完成翻譯過程的呢?學生還是先帶著問題閱讀課本,進一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然后通過觀看翻譯的視頻,將抽象的問題盡可能的直觀化。翻譯這部分內容還有一個特點是概念比較多,學生如何準確的把握理解概念也成了這節課教學的另一個重點。我是這樣來解決的,比如在密碼子概念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有了直觀的感受:RNA上排列的是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而蛋白質由多個氨基酸分子組成,RNA上的4種堿基如何將決定20種氨基酸呢?通過探討幾個堿基決定一個氨基酸的問題,引導學生推理、歸納,最后自己概括出密碼子的概念(請大家看教學實錄),通過對遺傳密碼、密碼子、反密碼子幾個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構建,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在“問題教學法的指導下”,學生摸著石頭過河,通過閱讀教材,觀看視頻對翻譯過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并沒有像學習轉錄過程那樣直接進行歸納、小結,構建知識網絡,而是利用模型4人一組嘗試合作完成翻譯過程的模擬。(請看教學實錄)“這是在教學中使用的核糖體模型,這是信使RNA模型,這是轉運RNA模型,用不同顏色代表的不同的氨基酸。”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然后通過同學間的合作學習,自己解決問題,這是學生得到的一條四肽鏈。通過這個環節,激發學習的興趣,突破教學的難點,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為了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接下來這個環節是請學生代表展示成果,對翻譯過程進行歸納、總結,突出教學重點。(請看)學生一邊演示一邊講解翻譯過程,通過這個環節,進行歸納總結,構建知識網絡,進一步突出教學重點,同時也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最后通過對轉錄、翻譯和復制過程的比較,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主要解決上課開始提出的疑問“基因是如何指導蛋白質合成的?”,運用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原理,了解發熒光小鼠、發熒光小豬等奇特生物的培育方法,理論聯系實際。最后請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課后利用互聯網收集與遺傳信息表達相關的信息,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生產實際。課件25張PPT。浙江省衢州高級中學 徐猷必修2 第三章第四節遺傳信息的表達—RNA和蛋白質的合成(第1課時) 本節課是對第二節《DNA分子結構和特點》和第三節《遺傳信息的傳遞》等知識的應用和延伸,同時又為第四章《生物的變異》的學習埋下伏筆,因此這節內容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節內容對高二學生而言是在對DNA分子結構及復制過程基本掌握的前提下來學習的,對基因、堿基配對等概念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本節課中轉錄和翻譯過程的知識十分抽象,RNA聚合酶、密碼子及反密碼子等概念難以理解,導致學生模糊不清,容易混淆。教學重點: 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過程。 密碼子和反密碼子的關系。 遺傳密碼在DNA控制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的 重要作用。教學難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過程。 【知識目標】⑴ 通過閱讀教材、觀看視頻、分析圖片和制作模型,能闡明轉 錄是遺傳信息由DNA傳遞到RNA上的過程,并能說明轉錄的條件、 場所和產物。通過閱讀教材、觀看視頻圖片和分組利用模型模擬 翻譯過程,能闡明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合成多肽鏈的過程,并能 比較說明轉錄和翻譯的條件、場所和產物的異同。⑵ 運用數學方法進行分析、推理,說明堿基與氨基酸之間的關 系,闡明遺傳密碼概念,及其在遺傳信息表達中的作用;通過解 讀遺傳密碼表和tRNA模式圖,說明密碼子和反密碼子的關系。【能力目標】 ⑴ 通過閱讀課本,概述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過程, 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語言表達和分析、歸 納、推理判斷的能力。 ⑵ 通過識讀圖解、圖形、文字資料,提升觀察能力、 獲取信息能力、推理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⑶ 嘗試利用模型模擬翻譯過程,提高動手能力和合 作學習能力。【情感目標】 ⑴ 通過對遺傳信息表達的有序性、準確性和獨 特性的理解,初步形成關愛生命、敬畏生命、 珍惜生命的情感。 ⑵ 運用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原理,說出培育 會發熒光小鼠的基本方法,進一步領會STS思 想,體會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Your Text遺傳信息的表達 有一種發光的水母生活在的太平洋西部,這種水母的DNA分子上有一片段——熒光蛋白基因。轉基因實驗表明,轉入了水母熒光蛋白基因的轉基因鼠,能夠合成熒光蛋白,所以在紫外線照射下,也能像水母那樣發熒光。創設情景導入新課1.轉錄的場所在哪里?2.轉錄最后的產物是什么?3.轉錄的過程中需要哪些條件?遺傳信息是如何從DNA傳遞到RNA上的?RNA如何控制蛋白質合成的呢? 密碼子密碼子:mRNA上3個相鄰核苷酸排列而成的三聯體, 決定一種氨基酸。思考: mRNA上的4種堿基如何決定20種氨基酸 ? 場所:主要在細胞核產物:RNA模板:DNA分子的一條鏈原料:核糖核苷酸酶: RNA聚合酶能量:ATP條件場所:核糖體產物:多肽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酶和能量:相關酶及ATPtRNA條件DNAmRNA多肽比較轉錄、翻譯和復制過程 請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課后利用互聯網如: (http://tech.sina.com.cn/focus/genome.shtml ; http://www.myb518.com/ndz/jiyin.htp)收集與遺傳信息表達相關的信息。浙江省衢州高級中學 徐猷郵箱:[email protected]謝謝指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0、10說課5.ppt 2010、10說課5s.doc fangtan.wmv jianmo.wmv shibie.wmv taolun.wmv tiwen1.wmv tiwen2.wmv tiwen3.wmv 說課稿.doc 說課課件(完成).ppt 1.wmv 說課22.wmv 說課44.wmv 3.wmv 5.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