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知識點總結1.基本規律(1)速度公式:__v=v0+at__.(2)位移公式:__x=v0t+at2__.(3)位移速度關系式:__v2-v=2ax__.這三個基本公式,是解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石.均為矢量式,應用時應規定正方向.2.兩個重要推論(1)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還等于初、末時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__v__=____.(2)任意兩個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T內的位移之差為一恒量,即Δx=x2-x1=x3-x2=…=xn-xn-1=__aT2__.3.v0=0的四個重要推論(1)1T末、2T末、3T末……瞬時速度的比為v1∶v2∶v3∶…∶vn=__1∶2∶3∶…∶n__.(2)1T內、2T內、3T內……位移的比為x1∶x2∶x3∶…∶xn=__12∶22∶32∶…∶n2__.(3)第一個T內、第二個T內、第三個T內……位移的比為xⅠ∶xⅡ∶xⅢ∶…∶xn=__1∶3∶5∶…∶(2n-1)__.(4)從靜止開始通過連續相等的位移所用時間的比為t1∶t2∶t3∶…∶tn=__1∶(-1)∶(-)∶…∶(-)__.4.自由落體運動(1)條件:物體只受__重力__,從__靜止__開始下落.(2)基本規律:①速度公式__v=gt__;②位移公式__h=gt2__;③速度位移關系式__v2=2gh__.5.豎直上拋運動(1)運動特點:加速度為g,上升階段做__勻減速直線__運動,下降階段做__自由落體__運動.(2)基本規律:①速度公式__v=v0-gt__;②位移公式__h=v0t-gt2__;③速度位移關系式__v2-v=-2gh__.第2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階段測試題1.一物體以初速度v0做勻減速運動,第1 s內通過的位移為x1=3 m,第2 s內通過的位移為x2=2 m,又經過位移x3物體的速度減小為0.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A.初速度v0的大小為2.5 m/sB.加速度a的大小為1 m/s2C.位移x3的大小為1.125 mD.位移x3內的平均速度大小為0.75 m/s2.(多選)給滑塊一初速度v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當滑塊速度大小減為時,所用時間可能是( BC )A. B.C. D.3.(多選)動車把動力裝置分散安裝在每節車廂上,使其既具有牽引動力,又可以載客,而動車組就是幾節自帶動力的車輛(動車)加幾節不帶動力的車輛(也叫拖車)編成的一組.若動車組在勻加速運動過程中,通過第一個60 m所用時間是10 s,通過第二個60 m所用時間是6 s,則( AC )A.動車組的加速度為0.5 m/s2B.動車組的加速度為1 m/s2C.動車組接下來的6 s內的位移為78 mD.動車組接下來的6 s內的位移為96 m解析 第一個60 m中間時刻的速度v1= m/s=6 m/s,通過第二個60 m中間時刻的速度v2= m/s=10 m/s,則加速度a==0.5 m/s2,由Δx=x3-x2 =aT2,得x3=x2+aT2=(60+0.5×62) m=78 m,選項A、C正確.4.一小球從光滑斜面上的O點由靜止開始向下運動,依次經過A、B、C、D、E五個點,已知AB=BC=CD=DE,物體經過B點時的速度vB和AE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關系是( A )A.vB< B.vB=C.vB> D.無法確定解析 令OA=l,AB=BC=CD=DE=s,由速度—位移公式有vA=、vB=、vE=,=,2-v=a(-l)>0,可知選項A正確.5.一輛公共汽車進站后開始剎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開始剎車后的第1 s內和第2 s內位移大小依次為9 m和7 m.則剎車后6 s內的位移大小是( C )A.20 m B.24 mC.25 m D.75 m解析 由Δx=aT2得7 m-9 m=a×(1 s)2,a=-2 m/s2,由x=v0t+at2得9 m=v0×1 s+×(-2 m/s2)×(1 s)2,解得v0=10 m/s,所以公共汽車從剎車到停下來用時t== s=5 s,剎車后6 s內的位移大小x=t=×5 m=25 m,故選項C正確.6.(多選)一質點沿x軸運動,其位置x隨時間t變化的規律為x=15+10t-5t2(m),t的單位為s.下列關于該質點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CD )A.該質點的加速度大小為5 m/s2B.t=3 s時刻該質點速度為零C.0~3 s內該質點的平均速度大小為5 m/sD.物體處于x=0處時,其速度大小為20 m/s7.從同一地點先后開出n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排成直線行駛,各車均由靜止出發先做加速度為a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達到同一速度v后改做勻速直線運動,欲使n輛車都勻速行駛時彼此距離均為x,則各輛車依次啟動的時間間隔為(不計汽車的大小)( D )A. B. C. D.解析 設某輛車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運動,經過時間t速度恰好達到v,其前面一輛車運動時間為t+Δt,則x1=at2,x1+x=at2+v·Δt.聯立上述方程得各輛車依次啟動的時間間隔Δt=,故選項D正確.8.(多選)物體由靜止開始做加速度大小為a1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當速度達到v時,改為加速度大小為a2的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速度為零.在勻加速和勻減速運動過程中物體的位移大小和所用時間分別為x1、x2和t1、t2,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CD )A.= B.=C.== D.v=9.(多選)一物體自距地面高H處自由下落,經時間t落地,此時速度為v,則( BD )A.時物體距地面高度為B.時物體距地面高度為C.物體下落時速度為D.物體下落時速度為10.(多選)在某一高度以v0=20 m/s的初速度豎直上拋一個小球(不計空氣阻力),當小球速度大小為10 m/s時,以下判斷正確的是(g取10 m/s2)( ACD )A.小球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為15 m/s,方向向上B.小球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為5 m/s,方向向下C.小球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為5 m/s,方向向上D.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 m11.如圖所示,運動員從離水面10 m高的平臺上向上躍起,舉起雙臂直體離開臺面,此時其重心位于從手到腳全長的中點,躍起后重心升高0.45 m達到最高點,落水時身體豎直.手先入水(在此過程中運動員水平方向的運動忽略不計,計算時可以把運動員看成全部質量集中在重心上的一個質點,g取10 m/s2).求:(1)運動員起跳時的速度v0.(2)從離開跳臺到手接觸水面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時間t.(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解析 (1)上升階段-v=-2gh,解得v0==3 m/s.(2)上升階段0=v0-gt1,解得t1== s=0.3 s;自由落體過程H=gt,解得t2== s≈1.45 s,故t=t1+t2=0.3 s+1.45 s=1.75 s.答案 (1)3 m/s (2)1.75 s12.在成都天府大道某處安裝了一臺500萬像素的固定雷達測速儀,可以準確抓拍超速車輛以及測量運動車輛的加速度.一輛汽車正從A點迎面駛向測速儀B,若測速儀與汽車相距355 m,此時測速儀發出超聲波,同時車由于緊急情況而急剎車,汽車運動到C處與超聲波相遇,當測速儀接受到反射回來的超聲波信號時,汽車恰好停止于D點,且此時汽車與測速儀相距335 m,忽略測速儀安裝高度的影響,可簡化為如圖所示分析.(已知超聲波速度為340 m/s)(1)求汽車剎車過程中的加速度a;(2)此路段有80 km/h的限速標志,分析該汽車剎車前的行駛速度是否超速?解析 (1)設超聲波從B運動到C的時間為t0,那么在超聲波從C返回B的t0時間內,汽車由C減速運動到D且速度為零,應用逆向思維x2=at,超聲波往返時間為2t0,汽車在2t0時間內,運動的位移x1+x2=a(2t0)2,x1+x2=x0-x=20 m,x2=5 m,x1=15 m,而超聲波在t0內的距離為BC=x+x2=335 m+5 m=340 m,即v聲·t0=340 m,t0=1 s,代入x2=at得a=10 m/s2.(2)x1+x2=,v0=20 m/s=72 km/h,汽車未超速.答案 (1)10 m/s2 (2)不超速13.如圖所示為一種叫“控子”的游戲:讓小滑塊從A點由靜止釋放,游戲者通過控制BC段上的可控區域的長度,讓小滑塊到達C點時速度剛好為零,小滑塊自由落入洞D中即為成功.已知軌道AB、BC可視為斜面,AB長25 cm,BC長1 m,CD高20 cm.小滑塊在AB段加速下滑時加速度大小為a1=2 m/s2,在BC段非可控區域加速下滑時加速度大小為a2=1 m/s2,在可控區域減速時的加速度大小為a3=3 m/s2,小滑塊在B點、可控點E前后速度大小不變,g=10 m/s2,求游戲成功時:(1)可控區域的長度L;(2)小滑塊從A到洞D所經歷的時間t.解析 (1)設小滑塊在B點時速度大小為vB,則由運動學規律知v=2a1xAB,且vB=a1t1,代入數值解得t1=0.5 s,vB=1 m/s.設小滑塊在E點進入可控區域,從B到E,由運動學規律知v-v=2a2(xBC-L),vE-vB=a2t2,從E到C,由運動學規律知v=2a3L,vE=a3t3,聯立并代入數值解得t2=t3=0.5 s,L=0.375 m.(2)滑塊從C到D,由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知hCD=gt,代入數值解得t4=0.2 s,所以滑塊從A到洞D所經歷的時間t=t1+t2+t3+t4=1.7 s.答案 (1)0.375 m (2)1.7 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