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導學案【學教目標】1.了解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的基本史實。2.結合《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分析《辛丑條約》的簽訂給中華民族造成的嚴重危害,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3.嘗試通過網絡、書籍、報刊等途經收集歷史資料,用文明史的觀點評價歷史事件。【教學重難點】重點: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難點:分析《辛丑條約》的影響,認識清末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一、自主學習:初讀教材、勾劃要點、完成填空:1.義和團運動由 、 一帶的義和拳、民間秘密結社和練拳習武的組織發展而來。 2.19世紀末,爆發了義和團運動。義和團原名義和拳,為反對外國侵略,義和拳舉起 口號。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 的斗爭意志。但義務團又具有 的性質。3.慈禧太后逃往西安途中,下令 “剿滅”義和團,并請 助剿。義和團運動失敗。4.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與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等國簽訂了《 》 .它的內容有:清政府賠償白銀 兩;劃北京東交民巷為 ,允許各國派兵 ,不準 居住;撤毀 炮臺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個 ;從北京到山海關 的重要地區允許 駐守;清政府保證永遠禁止中國人民反對 的行為。二、活動探究探究一:結合下列三則材料說明了義和團運動怎么逐漸壯大的?材料一 “義和拳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紅”--民謠材料二 “當此時局艱難,外患紛沓之際,當以固民心為要圖。”--毓賢材料三 根據唐晏記載,此時京師紛傳義和拳之多,幾至遍地皆是。每當夕陽既西,肩挑負販者流,人人相引習拳,甚至有大戶人家也開始設壇,王公貴族隨著起舞。探究二:結合下面材料和教材相關知識評價義和團運動。 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這樣評論義和團:“義和團事件明顯是由反動的滿族朝廷、頑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紳,以及無知和迷信民眾的聯合力量所推動的。這種反抗外國帝國主義的感情和憤怒的爆發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視其中所固有的愛國主義成分。”三、練習鞏固1.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多次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其中,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2.太后、皇帝和侍從“穿著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員認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長途的艱難流亡之后,10月23 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來。”這情形出現在( )A.鴉片戰爭期間 B.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C.甲午中日戰爭期間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3. 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素養之一。下列史實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火燒圓明園 ②割香港島給英國③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4.近代以來,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下表對應的條約是( )列強 清政府賠款白銀(兩) 占總賠款額百分比俄國 130,371,120 29%德國 90,070,515 20%法國 70,878,240 15.75%英國 50,620,545 11.25%日本 34,793,100 7.7%…… …… ……A.《南京條約》 B.《辛丑條約》 C.《天津條約》 D.《北京條約》5.中國近代史上,曾出現過一個人數眾多的組織。他們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以反洋教為共同目標。他們是( )A.太平軍 B.義和團 C.洋務派 D.維新派6.義和團運動的性質是( )A.反帝愛國的農民運動 B.反封建的農民運動 C.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 D.反侵略的農民運動7. 1902年倫敦《泰晤士報》報道說。慈禧太后在接見駐華公使和公使夫人時“抽泣哽咽地說進攻使館區是極大的錯誤,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緒之名下昭,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因此,時人激憤地指斥清廷已成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說明清廷已成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據是( )A.開放沿海通商口岸 B.縱容列強鎮壓太平天國運動C.允許列強開設工廠 D.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8. 美國歷史學家馬士在《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一書中描述中國“已經達到了一個國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階段,低到只是保護了獨立主權國家的極少的屬性的地步了。”“國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現在(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C.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 D.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9. 某舉人在光緒二十七年(注:光緒元年為1875年)的日記中寫道:“朝廷俯從和議,而輸與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萬金,吾邑派十五萬金。材料中的“洋夷”指( )A.英國殖民者 B.英法聯軍 C.日本侵略者 D.八國聯軍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庚子之辱】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于1840年發動鴉片戰爭。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后,英國資產階級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萬萬或四萬萬人開放貿易,大家好像發了瘋似的”。只要中國人每年需要一頂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蘭現有的工廠就已經供給不上了。——班思德《中國對外貿易史》(1)請用史實說明英國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是否實現。【甲午之痛】痛哉!吾臺民,從此不得為大清國之民也!吾大清國皇帝何嘗棄吾臺民哉!有賊臣焉,大學士李鴻章也,刑部尚書孫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儀也。——摘自《臺灣人民抗戰檄文》 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訂進口稅。——摘自《馬關條約》(2)上述材料告訴我們,《馬關條約》簽訂后日本在中國取得了哪些權益?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方式發生了什么變化?【辛丑言殤】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清政府承諾“嚴禁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的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凡發生反帝斗爭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5年”。(3)上述材料反映了《辛丑條約》的什么內容?這一內容給中國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參考答案:一、自主學習1.山東 直隸 2.“扶清滅洋” 帝國主義 盲目排外 3. 清軍 八國聯軍 4.辛丑條約 4.5億 使館界 駐守 大沽炮臺 鐵路沿線 外國軍隊 外國侵略 二、1. 19世紀末,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這些組織逐漸由反清的秘密結社或單純的習武團體,轉變為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組織。2.義和團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滅洋,一廣面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另一廣面,義和團對洋人、洋教以及輪船、鐵路等統統排 斥,又具有盲目 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反映出義和團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對它抱有幻想。三、練習鞏固1.D 2. D 3.B 4. B 5.B 6.A 7. D 8. C 9.D10. (1)實現了。因為《南京條約》中規定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2)《馬關條約》割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變化:由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3)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的行為。 影響: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科學的創始人現代科學之父有力證明了新天文學說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0張PPT)新課導入 除這三種手段之外,西方列強還有哪些侵略方式? 新課導入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98-1900年?新知講解為什么慈禧會轉變成西方文明的反對者?新知講解溥儁各國死活不承認新知講解為什么底層人民會仇恨洋教士?他們形成了什么組織?新知講解材料一 “義和拳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紅”--民謠材料二 “當此時局艱難,外患紛沓之際,當以固民心為要圖。”--毓賢材料三 根據唐晏記載,此時京師紛傳義和拳之多,幾至遍地皆是。每當夕陽既西,肩挑負販者流,人人相引習拳,甚至有大戶人家也開始設壇,王公貴族隨著起舞。思考: 從這三則材料說明了義和團運動怎么逐漸壯大的?新知講解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政策經歷幾個階段:鎮壓 招撫剿滅材料 “此次義和團民之起,數月之間,京城蔓延已遍,其眾不下十數萬。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處處皆是,同聲與洋教為仇,勢不兩立,剿之則即刻禍起肘腋,生靈涂炭,只可因而用之,徐圖挽救。奏稱信其邪術以保國,亦不諒朝廷萬不得已之苦衷矣。”新知講解新知講解義和團 · 想說愛你不容易思考:閱讀材料和課文,想一想義和團有哪些落后因素?這和它的最終命運有什么聯系?新知講解 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這樣評論義和團:“義和團事件明顯是由反動的滿族朝廷、頑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紳,以及無知和迷信民眾的聯合力量所推動的。這種反抗外國帝國主義的感情和憤怒的爆發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視其中所固有的愛國主義成分。”新知講解口 號扶清滅洋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滅洋義和團對洋人、洋教以及輪船、鐵路等統統排 斥,又具有盲目 排外的落后性。進步性:局限性:扶清反映出義和團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對它抱有幻想。新知講解新知講解新知講解廊坊1900.6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形勢圖義和團和清軍在廊坊 頑強阻擊八國聯軍1900年6月羅榮光 在大沽炮臺為國捐驅張德成、曹福田和聶士成在天津抵抗八國聯軍義和團和清軍圍攻 使館和教堂1900年6月新知講解新知講解 清政府態度變化:剿滅招撫剿滅原因:1、剿:義和團運動的迅猛發展威脅清朝統治,也引起列強恐慌,列強要求清政府盡快撲滅義和團。2、撫:義和團勢力發展到京津地區,一時難以剿滅,改用“招撫”辦法企圖控制和利用義和團。3、剿:換取帝國主義對清王朝的支持新知講解義和團運動的結果聽命于聯軍的巡捕將義和團團民押往刑場 慈禧下令剿殺義和團,并無恥地請求八國聯軍助剿。義和團在中外反勢力的鎮壓下失敗。義和團運動的影響 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慈禧頒布的“絞殺義和團”的詔令新知講解(1)失敗原因:主觀:農民階級局限性客觀: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2)歷史意義:1.沒有統一領導、嚴密的組織,是自發的2.沒有科學理論指導,利用迷信手段3.對封建統治這認識不清,行動具有盲目性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結果:失敗新知講解材料一 英國人記載說:“北京成了真正的墳場,到處都是死人,無人掩埋他們,任憑野狗去啃食躺著的尸體”。材料二 《庚子大事記》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記載:“皇城之內,殺戮更慘,逢人即發槍斃之,常有十數人一戶者,拉出以連環槍殺之。以致橫尸滿地,棄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皇城以外地區的情況亦皆如此。于是,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過十室”,街巷“尸首堆積如山”。閱讀材料和課文P96-97,試著講講八國聯軍的罪行。新知講解新知講解《辛丑條約》①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③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⑤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增加了人民的負擔,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中國在軍事上失去了自主權。使館界成為國中之國。清政府完全處于各國軍隊的影響和控制之下。體現中國外交體制的近代化,但這種轉變深深打上了屈辱的烙印。北京東交民巷駐扎的外國士兵今天北京的外國使館區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新知講解材料 列強對中國的資本輸出“1894年估計約有1億多美元,到1914年時已增至9.6億多美元……這些投資有很大部分不是來自于國外的資本流入,而是由對中國的暴力掠奪轉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賠款”(即《辛丑條約》的賠款)有一部分就轉化為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企業投資”。--陳爭平等著《中國近代經濟史教程》新知講解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新知講解板書設計義和團運動背景興起發展口號目的為鎮壓義和團運動經過①開始②廊坊阻擊戰③攻占大沽炮臺④天津保衛戰⑥義和團運動的結果和影響結果影響(1900-1901年)⑤聯軍攻陷北京⑦八國聯軍在北京的暴行中國戰敗,簽訂《辛丑條約》當堂訓練BB 1. 1902年,英國《泰晤士報》記者說,多少年來我們在北京或在中國的地位從未象今天這樣高,我們與清朝官員的聯聯系從未象今天這樣密切。他這么說是因為( )A.甲午戰爭中國戰敗 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C.山東主權轉交日本 D.義和團沉重打擊八國聯軍2.一位俄國記者記述了1900年6月2日發生在天津火車站的一幕:月光照耀著這些莽漢,照耀著他們的大刀和旗幟。一排子彈射過去,大旗倒下了,又舉了起來,接著又倒了下去。這描寫的是( )A.三元里民眾抗英斗爭 B.太平軍抗擊洋槍隊C.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D.國民革命軍的北伐當堂訓練3.1958年美國人伊羅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國關于中國與印度的形象》一書,將美國對中國的總體看法分為六個階段;……②輕視階段(1840~1905)……④贊賞階段(1937~1945)……⑥敵對時期(1949~▲)在“②輕視階段”,美國直接參與了哪一次侵華戰爭?(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DD4 .“北地終招八國兵,金城坐被聯軍毀。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換奴顏事洋鬼。”詩句中涉及的歷史事件包括( )①火燒圓明園 ②義和團運動 ③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④《辛丑條約》的簽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義和團運動.swf 八國聯軍侵華.mp4 第八單元第一課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第四目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doc 第八單元第一課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第四目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ppt 辛丑條約.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