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44張PPT。2010年甘肅高考理科綜合生物部分閱卷情況及試卷分析第一部分 閱卷情況一、各級領導重視,科學組織安排承擔單位:蘭州大學閱卷方式:網上評卷。人員組成:青年教師和研究生。二、科學制定標準,評分有理有據評分標準:給分有理、扣分有據。評閱原則:公平公正,嚴寬適度,一把尺子量到底。三、嚴把閱卷流程,確保評閱質量考生人數:理科168667人。閱卷時間:8個工作日(6.10-6.17)。人員分工:學科組組長、閱卷小組組長、評卷小組。評閱流程:前期準備教師培訓及試評正評試卷自評監控、評分均值監控、標準差監控誤差控制登陸窗口第二部分 試題分析一、總體評價符合《考試大綱》的要求。覆蓋高中生物學科主干知識。試題難度梯度合理。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和區分度。二、試卷結構試卷沿用2009年的模式。Ⅰ卷5道題,共計30分。Ⅱ卷4道題,共計42分。三、試題知識點分布表1 2010年高考理綜全國(Ⅱ)卷生物試題知識點分布 表2 2010年生物考綱知識點分布 表1 2010年高考理綜全國(Ⅱ)卷生物試題知識點分布表2 2010年生物考綱知識點分布 四、試題特點1.保持相對穩定,試題難度適中。2.主干知識考查比例有所縮減。3.較好的體現了學科內綜合。4.選修內容比例增大。5.實驗考查側重基礎。6.多元化的呈現方式。7.文字表達量大幅減少。8.一道需要商榷的問題。 第三部分 考生答卷分析一、2010年高考理綜全國(Ⅱ)卷生物成績統計與分析表3 2010年高考生物試題Ⅰ卷學生答卷情況統計表4 2010年高考生物試題Ⅱ卷學生答卷情況統計表5 2009與2010年均分與難度值比較表3 2010年高考生物試題Ⅰ卷學生答卷情況統計信度(阿爾法信度): 0.897樣本量:167529表4 2010年高考生物試題Ⅱ卷學生答卷情況統計信度(阿爾法信度): 0.897樣本量:167529表5 2009與2010年均分與難度值比較二、卷面分析1、考生第Ⅰ卷答卷情況分析T1、下列關于高爾基體的敘述,錯誤的是( B )A、高爾基體膜具有流動性B、抗體從合成到分泌不經過高爾基體C、高爾基體膜主要有磷脂和蛋白質構成D、高爾基體具有對蛋白質進行加工的功能解析:抗體是分泌蛋白,其合成所需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和線粒體。T2、下列關于免疫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B )A、效應T細胞可以釋放淋巴因子B、T淋巴細胞可以產生多種抗體C、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均屬于細胞免疫D、一個效應B淋巴細胞只能產生一種抗體解析:抗體是由效應B細胞產生的, T淋巴細胞不能產生抗體,而效應T細胞能產生淋巴因子。T3、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C )A、草原生態系統比農田生態系統的群落結構復雜B、環境條件分布不均勻是形成群落水平結構的原因之一C、我國南方熱帶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謝活動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參與生態系統的碳循環解析:熱帶雨林氣溫較高,生物種類多、數量大,微生物的代謝活動較北方森林中的代謝要旺盛的多,土壤有機物不易積累。T4、已知某環境條件下某種動物的AA和Aa個體全部存活,aa個體在出生前會全部死亡?,F有該動物的一個大群體,只有AA、Aa兩種基因型,其比例為1:2。假設每對親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為單胎,在上述環境條件下,理論上該群體隨機交配產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 ) A、1:1 B、1:2 C、2:1 D、3:1解析:根據親代AA、Aa兩種基因型的比例為1:2,求出A的基因頻率為2/3,a的基因頻率為1/3,隨機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頻率為:AA=A×A=4/9 ,Aa=2×A×a=4/9。T5、下列敘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B ) A、B淋巴細胞與腫瘤細胞融合,雜交瘤細胞中含有B淋巴細胞中的抗體基因 B、將人干擾素基因重組到質粒后導入大腸桿菌,獲得能產生人干擾素的菌株 C、用紫外線照射青霉菌,使其DNA發生改變,通過篩選獲得青霉素高產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體自行感染細菌后其DNA整合到細菌DNA上解析:基因工程是對DNA分子進行人工“剪切”和“拼接”的過程。A為細胞工程C為人工誘變D為自然基因重組。 2、考生第Ⅱ卷答卷情況分析31-34題T31:滿分10分,平均分6.7分,難度值0.67,是一道中等偏易的題目。31.(10分)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氮、磷、鎂3種元素中,構成生命活動所需直接能源物質的元素是氮、磷 ,構成細胞膜的元素是氮、磷。 (每空2分,共4分) (2)缺鎂時植物葉片發黃,其原因是鎂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缺鎂導致葉綠素合成受阻。 (2分) (3)在提取葉綠體色素的過程中,研磨葉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鈣及適量丙酮。二氧化硅的作用是有助于磨碎植物細胞 ,碳酸鈣的作用是防止研磨過程中葉綠體色素被破壞 ,丙酮的作用是色素的提取溶劑。(每空1分,共3分) (4)光反應中能把光能轉換成電腦的葉綠素是少數處于特殊狀態的葉綠素a 。 (1分)卷面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有:(1)審題不仔細。(2)對缺Mg導致葉片發黃的原因理解不清。(3)對“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原理理解不清。(4)對能把光能轉換成電能的色素種類記憶模糊。T32:滿分9分,平均分5.19分,難度值0.58,屬中等難度的題目。32. (9分)(1)葡萄糖由腸腔進入小腸上皮細胞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并消耗能量,小腸上皮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屬于主動運輸的過程。(每空1分,共2分)(2)小腸上皮細胞中的葡萄糖濃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細胞進入血液,驅動該轉運過程的動力來自于葡萄糖濃度差(葡萄糖濃度差、ATP的分解)。(1分)(3)正常人體的血糖含量為?80~120時,機體長時間運動時,血液不斷被消耗,此時胰島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該分泌物可促進機體內的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含量維持在正常水平。(每空1分,共2分)(4)當血糖濃度高于180時,部分葡萄糖隨尿液排出體外。該過程影響腎臟對水的重吸收從而導致尿量增多,此時收集尿液并加入班氏試劑,經加熱后尿液顏色呈磚紅色。(每空1分,共2分)(5)當體內血糖濃度降至50時,人會感覺頭昏,其原因是腦組織活動所需的能量主要來自血液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較低的血糖含量不能滿足腦組織活動對能量的需要。(2分)卷面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有:(1)對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的方式理解有誤。(2)葡萄糖由小腸上皮進入血液的方式為協助擴散。(3)對血糖的調節中涉及到的相關激素及作用理解不到位。(4)對糖尿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后果不清,不知道糖尿經“班氏試劑”檢測后液體呈現何種顏色。(5)對低血糖早期癥狀產生的原因理解不清。T33:滿分11分,平均分6.8分,難度值0.62,屬中等難度的題目。33. (11分) 人類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譜圖如圖甲。已知某種方法能夠使正?;駻顯示一個條帶,白化基因a則顯示為不同的另一個條帶。用該方法對上述家系中的每個個體進行分析,條帶的有無及其位置標示為圖乙。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條帶1代表A基因。個體2~5的基因型分別為Aa、AA、AA、和aa。(每空1分,共5分) (2)已知系譜圖和圖乙的實驗結果都是正確的,根據遺傳定律分析圖甲和圖乙,發現該家系中有一個體的條帶表現與其父母不符,該個體與其父母的編號分別是10、3、和4。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基因發生了突變。(每空1分,共4分) (3)僅根據圖乙的個體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慮突變因素,則個體9與一個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結婚,生出一個白化病子女的概率為0,其原因是個體9的基因型是AA,不可能生出aa個體。(每空1分,共2分)卷面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有:(1)誤把圖中的條帶當成“性染色體”,把“白化病”當成“伴性遺傳病”。(2)不能有效獲取“條帶圖”所提供的信息。(3)不能理解“條帶圖”產生連鎖效應。T34:滿分12分,平均分5.43分,難度值0.45,屬中等偏難的題目。第34題34.(12分) 某種細菌體內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徑如圖: 這種細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養基(滿足野生型細菌生長的簡單培養基)上生長,而由該種細菌野生型得到的兩種突變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在基本培養基上若添加中間產物2,則甲、乙都能生長;若添加中間產物1,則乙能生長而甲不能生長。在基本培養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積累中間產物1, 而乙不能積累。請回答: (1)根據上述資料可推論:甲中酶b的功能喪失;乙中酶a的功能喪失,甲和乙中酶c的功能都正常。由野生型產生甲、乙這兩種突變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 不同(同一、不同)菌體中的不同基因發生了突變,從而導致不同酶的功能喪失。如果想在基本培養基上添加少量的來生產中間產物1,則應選用甲(野生型、甲、乙)。(每空1分,共6分) (2)將甲、乙混合接種于基本培養基上能長出少量菌落,再將這些菌落單個挑出分別接種在基本培養基上都不能生長。上述混合培養時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是甲產生的中間產物1供給乙,使乙能夠合成X,保證自身生長產生菌落。(4分) (3)在發酵過程中,菌體中含量過高時,其合成速率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改變菌體細胞膜的通透性,使排出菌體外。(2分)卷面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有:(1)對微生物的代謝調節方式掌握不牢固。(2)對突變菌株的突變類型判斷有誤。(3)本小題得分率較高。3、卷面失分原因分析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掌握不夠扎實;審題不夠嚴謹認真;對材料的信息獲取能力不足;語言表達不夠準確;書寫不夠規范,錯別字較多。第四部分 高考生物復習建議 一、學生對生物科目的總體印象易學難記。知識好掌握,題目不好做。不會或不能準確回答問題。實驗題、圖表題、綜合題難做。時間難以均衡。二、備考復習的五大難點如何變“記”生物為“理解”生物。一輪復習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如何避免二輪復習以無序練習與習題評講課來代替。如何使能力的訓練落到實處。如何突破實驗復習這一難點。三、復習備考建議一、研讀考綱、把握動態二、回歸課本、構建網絡三、加強指導、提升能力四、重視實驗、有效訓練 五、選做真題、規范習慣Thank You !自評監控自評監控評分均值監控標準差監控2007-2010選修內容所占比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