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注重基礎 凸顯理念 倡導創新—2010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理綜生物試卷分析今年我省采用的《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理科綜合能力測試》(湖南卷)生物試卷部分,其特點就是題型和數量變化大,但注重平穩過渡、立足基礎、突出主干,以能力立意、銳意創新。側重考查學生在新情境中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綜合運用生物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試卷結構與考查內容(一) 生物學科雙向細目(滿分90分)表 : 2009年理科綜合測試生物學科雙向細目表(滿分:90分)知識內容題序題型認知等級賦分說明細胞的結構1選擇題B6必考細胞的代謝2選擇題B6必考實驗材料的選擇3選擇題B6必考生態系統4選擇題B6必考動物生命活動調節5選擇題B6必考遺傳和變異6選擇題B6必考內環境與穩態29填空與簡答C9必考植物激素調節30填空與簡答C9必考生態系統31填空與簡答C8必考遺傳與變異32填空與簡答C13必考生物技術實踐37填空與簡答C15選考現代生物技術(植物的組織培養)38填空與簡答C15選考注:A—表示“了解”,B—表示“理解與掌握”,C—表示“綜合運用”(二)生物試題總體分析與評價1)生物試題的特點2010年生物試題共計90分,其中75分為必考部分,內容在必修模塊1、2、3的范圍內,15分為選考部分,試題內容在選修模塊1(生物技術實踐)和選修模塊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的范圍內。生物試題與前五年生物試卷相比,題型及數量上都發生了大的變化。表現在:一是選擇題由五個題增加到了六個題,每小題6分,共36分;二是非選擇題與往年有所不同,分為四個必考題(29題、30題、31題材、32題)和二個選考題(37題38題)。分值也發生了變化,必考題總分39分,其中29題9分,30題9分,31題8分,32題13分;選考題15分,二個題中任做一個(37題與38題分值相同,均為15分)。試題有以下幾個特點:(1)試題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在考查考生對生物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程度的同時,注重能力和科學素養的考查,注重考查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分析、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如選擇題的第4、非選擇題的第30等題;強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如選擇題的第1、第2、第3、非選擇題的第29等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時代性和實踐性,如第30題、31題、32題等;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如選考題的第37、38題等。(2)命題注重平穩過渡,倡導創新意識。湖南等省首次參加新課標高考,今年高考命題已充分考慮各省實際情況,在命題內容及形式、難度與09年相近,80%左右的題考查內容注重基礎知識。總體來看,試題側重于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非選擇題的難度梯度設置上,起點較低(如第29、30題),層層設問,步步深入。使得不同程度的學生解答此題都能得到一定的分值,有效控制了試題的區分度。試題雖然以教材知識為出發點進行考查,但試題背景知識新穎,如第30題的“植物激素調節”的考查,32題的“自由組合定律”的考查,37題的“玫瑰精油提取”的考查等,既未超越教材,又有所創新,實現了教材與高考的平穩過渡。(3)注重基礎性知識,突出生物科學素養的考查。考查的知識點主要來自生物學的核心內容,學科內的綜合性不強。多數考點僅涉及某節或某章的內容,少有跨章節命題。試題緊扣教材,考點與題干中信息聯系緊密。如29題關于免疫學的考查、31題關于生態學的考查等。整套試題難易結合,有梯度,靈活性較強,范圍基本上沒超越教材,也基本不含教材內容的拓展與延伸。除第32題難度較大外,其他題目難度基本與2009年持平。(4)命題注重生物主干知識的考查,體現了對細胞的結構、細胞的代謝、動物生命活動調節、植物激素調節、免疫學、遺傳變異、生態系統、現代生物技術等主干知識重點考查的特點。從試題分布來看,必修三所占比例最大(38分),含免疫學 (29題9分)、植物激素調節 (30題9分)、生態學 (31題8分、選擇題第4題)、 動物生命活動調節(選擇題第5題6分)。必修二次之(22分),含遺傳變異 (32題13分、選擇題第6題6分)。必修一占18分,分別為細胞的結構、細胞的代謝、脂肪的檢測、質壁分離與復原及RNA的檢測(選擇題的第1、2、3三個題題)。選修一生物技術實踐專題或選修三現代生物科技專題占15分。(5)倡導新課程理念,注重與生產、生活實際及科學技術的聯系試題體現新課程理念,緊密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如今年的高考題中選考題考查的模塊Ⅰ“生物技術實踐”和模塊Ⅲ“現代生物技術”不僅考查了考生對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還突出考查了理解與表達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讓考生運用生物學的知識與方法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實際問題,讓考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識,引導考生通過關注生活,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和生活方式。(6)倡導探究學習,關注體驗在今年的試題中,實驗仍是考查考生生物學素養的重要載體,實驗試題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重復,突出對教材內容的加工與提升,注重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能力,既沒有脫離教材的實際,又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實驗分析、結果處理與表達的能力。如第30題的植物激素的調節側重考查考生“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的能力。第5題、第30題中實驗所涉及的情境在教材中能均能找到其對應的知識點,是教材內容的變式和提升,強化了考生對實驗全過程的體驗。總之,今年生物試卷還是體現了高考測試的持續性與創新性的關系,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總體要求,同時也強調了生物教學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系。試題立足基礎、突出主干,以能力立意、銳意創新。試題注意了難度梯度的合理設置,除第5題、32題難度較大外,總體穩定。2)今年試題的不足:(1)少數題型超出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如選擇題的第五題,教材中只要求學生理解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對神經沖動產生過程中,神經細胞內外的K+、Na+離子的變化與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的關系并不作要求。(2)選考題的37題與38題兩個大題,題目難度的設置不相同。從試卷抽樣看,37題的平均分為6.88分(難度系數0.46),難度較大,而38題的平均分達10.82分(難度系數0.72),難度較小。兩個題的難度設置不相同,勢必造成對選考38題的考生不公平。(3)今年生物試題的考查,學科內的綜合性不強,多數考點僅涉及某節或某章的內容,少有跨章節命題。這樣的命題不利于考查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遷移和綜合運用。二、第II卷生物答卷抽樣分析與評價1、生物得分情況表(1)選擇題得分情況總分36分平均分24.67難度系數0.685題 序123456滿 分666666平均分5.553.65.352.233.494.45難度系數0.9250.60.890.370.580.74(2) 非選擇題得分情況總分54分平均分必考+選考3727.58分(0.5107)總 平必考+選考3831.52分(0.5837)29.55分(0.55)題 序293031323738滿 分998131515平均分6.44.386.523.46.8810.82標準差2.433.41.743.642.422.72生物學科總平均分:54.22分,難度系數0.602。2、各題分析與評價(1)第29題評析Ⅰ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抽樣數29082平均分6.4標準差2.43得分值(分)0123456789所占比例2.06%2.62%1.70%11%1.24%18.1%1.45%28.9%1.23%31.6%Ⅱ試題分析與評價該題為一道驗證性實驗分析題,命題意圖是考查考生對體液免疫的掌握情況及對考生在實驗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的綜合考查。試題是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改造、演變形成的,考生比較熟悉,難度不大。根據“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該題平均分為6.4分,實際難度為0.71,與預想的基本符合。該題是一道常規、典型又較為理想的高考試題,符合高考對人才的選拔要求。Ⅲ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從考生答題情況看,29.本題主要有以下錯誤:①基礎知識體系混亂。該題重點考查免疫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嚴格區分各種細胞之間的差異,同時又要懂得知識之間的聯系,從閱卷中發現:學生張冠李戴的現象特別嚴重,說明在復習迎考中重題海戰術,忽視了對基礎知識的疏理和強化。②審題不認真。本題是一個體液免疫的實例,但并未指明具體的抗原,結果答題時,很多考生答出了“病毒、疫苗”等。這些現象的出現,一方面與題量較大、時間緊、粗心、審題不仔細等因素有關,另一方面也說明考生平時的學習習慣不太好。③不注意細節。如試題(1)要求寫出“細胞”兩字,試題(3)第一空也要求寫出“細胞”兩字,結果有20%左右的考生沒寫而失分,試題(3)后兩空是選擇題,結果有很多考生因未寫全而失分,尤其是“編碼抗體的基因”,丟了“基因”兩字的人特多。出現這些現象與考生平時學習過程中缺乏必要的訓練分不開。④考生字跡太潦草,閱卷老師根本不認識,導致該得的分也得不到;有些考生因錯別字如“細細胞、紅細細、將細胞”等失分,有些考生因丟字如“編碼抗的基因、編碼體的基因”等失分。所有這些都反映出考生在平時自我要求不嚴。⑤答案寫錯地方導致失分。從試卷的抽樣情況和閱卷老師的反映統計看,試題(3)的三個空應是上二個,下一個,結果有少數考生寫成了一排,這樣導致失分是不應該的。(2)第30題評析Ⅰ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本題滿分為9分,對試卷隨機抽樣結果如下抽樣數138645平均分4.38標準差3.4得分值(分)0123456789所占比例17.8%11.8%9.0%9.2%5.1%6.3%3.2%12.4%2.7%22.2%Ⅱ試題分析與評價本題是一道有關植物生物活動調節(生長素)的實驗設計分析題。考查了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特性及有關的實驗設計分析的考點。綜合考查了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和運用,識圖能力、獲取題干信息的能力、實驗設計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書寫能力。Ⅲ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本題難度系數較大,為0.49。雖然得滿分的比例最大,但得0分和1分的也非常大。其主要原因如下:① 考生如果理解了題干及相關知識,就容易得滿分。如果連題干都沒看懂,不理解這個實驗,就無法動筆,所以空白卷很多;或者寫了,但與題目所問問題無關,有的不知所云。② 審題能力差。如:很多考生把“解釋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寫成了為什么彎曲生長。又如:把實驗的目的是“確定待測溶液中生長素的真實濃度”也就是“到底是低濃度(A),還是高濃度(B)”答成了為什么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等。再如:把探究性實驗理解為驗證性實驗,只寫一種情況,而不把兩種情況寫全。③粗心大意。如有些考生將“兩重性”寫成了“兩面性”、“兩重新”等。又如:濃度”寫成了“低濃度”。將“α”寫成“a”、甚至寫成“b”。再如:將“α1<α2”寫成“α2<α2”導致不應有的失分。④語言模糊,表述不清。如把“α1對應的濃度為低濃度(A)”寫成“α1對應是濃度(A)”。把“該溶液的生長素濃度為A”寫成“該溶液的生長素濃度靠近(小于)A”, 把“該溶液的生長素濃度為B寫成“該溶液的生長素濃度靠近(大于)B”等。很多考生一大段文字,找不到一個得分點。⑤ 結果與結論與正確答案正好寫反。如:“若α2小于α1,則該溶液的生長素濃度為低濃度,若α2大于α1,則該溶液的生長素濃度為高濃度”,把“低”和“高”字對調,結果6分只能得2分。(3)第31題評析Ⅰ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抽樣數100538平均分6.52標準差1.74得分值(分)012345678所占比例1.75%1.15%1.68%3.8%5.8%7.7%14.4%29.9%33.7%Ⅱ試題分析與評價本題是一道有關生態學知識的試題。綜合考查了種間關系、種群密度調查、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穩定性等知識點。考查了學生對相關概念的把握,書本知識的應用遷移,以及對信息的搜集能力、圖表的分析能力、文字敘述及語言表達能力。Ⅲ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本題難度系數較小,有一部分學生得分較高,但依然有部分學生得分較低,究其原因,有如下幾種類型。①識圖能力不強,不會辯別差異。如部分學生將圖中“競爭”關系判斷為“捕食”或“寄生”。②分析能力不強,不善于抓主要矛盾。如試題中問:在食物鏈a→c→d中,當d數目大量減少時,c和d 數量如何變化?當a大量減少時,c和d數量如何變化?部分學生卻沒有分析出來。③表達能力不強,不會用生物學術語進行規范準確表達。部分學生無法正確表達“恢復力穩定性”、“自我調節能力”等生物學概念或術語。④心算能力不強。試題考查了標志重捕法的計算,部分學生將答案400算成了4、40、4000、625等。⑤審題習慣、答題習慣不好。未審清題就答題;答題時未看清指定答題位置等等丟分現象依然存在。(4)第32題評析Ⅰ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抽樣數90792平均分3.4標準差3.64得分(分)02456789101113比例29.6%40.1%3.3%1.1%3.14%2.0%14.1%0.08%1.75%0.59%3.8%Ⅱ試題分析與評價本大題為遺傳變異題,考查內容為“自由組合定律”。側重考查考生“能從課外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的能力。題目以植物花色的遺傳為背景,要求考生從題干提供的文字及雜交實驗結果中提取相關的信息,才能順利解決問題。尤其是第三小問,情境設置比較復雜,要求考生有較強的獲取信息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縝密的思維能力,理解、應用所學的知識作出正確的判斷。Ⅲ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本題平均分只有3.4分,難度系數0.26,標準差為3.64。是生物學科中難度最大的一個題,其原因是:①學生對“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兩個遺傳的基本定律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直接影響了學生對兩個基本定律的運用。在本題中,花色共有三種顏色,即紫色、紅色和白色,通過實驗2和實驗4的結果表明,F2的表現型為9紫:3紅:4白,應為表現型9:3:3:1比例的變型,是屬于自由組合定律的題型。但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四組實驗所提供的實驗結果數據,不理解“9紫:3紅:4白”、“3紫:1白”的含義,因而錯誤地認為,該植物花色的遺傳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這是本題得分低的重要原因之一。②第三小問,情境設置比較復雜,對題干中“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必須經過較強的邏輯推理和縝密的思維,才能推出這其實就是F2中的雙雜合子(AaBb)自交后代的花色表現型及比例。由于部分學生這方面的能為欠缺,導致學生根本就不知道后代花色有幾種表現型,當然就更不知道其比例了。這是本題得分低的又一個重要原因。③對生物學基本概念和基本術語的掌握不夠。如第一小問,很多學生把“自由組合定律”寫成了“孟德爾貴傳定律”、“自由分離與組合定律”、“孟德爾自由雜交定律”、“自由分配定律”、“基因重組定律”、“自由遺傳定律”、“自由選擇定律”等等。④錯別字多。如把“自由組合”寫成“自由主合”、“自然組合”、“自由結合”、“自由組成”等等。這主要是學生平時學習大意,沒有很好地理解“自由組合”的含義造成的。⑤對題目提供信息的獲取和處理能力有欠缺,因而對親本P、F1、F2的基因型不能正確寫出。如把親本基因型“AABB X AAbb(AABB X aaBB)”定成“AABB X AaBb(AABB X aaBb)”“AABb X AABb(AaBB X aaBb)”“AABb X AABb(aaBB X AAbb)”等等。(5)第37題評析Ⅰ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抽 樣32920平均分6.88標準差2.42012345678910111213140.8%1.6%2.7%4.6%6.7%9.7%13.3%17.2%18.7%13%6.3%4.0%0.8%0.4%0.04%Ⅱ試題分析與評價本題為選修一“生物技術實踐”專題六“植物芳香油的提取”,主要考查了植物芳香油的提取的方法、原理、影響因素等相關問題。選考題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緊密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突出考查了理解與表達能力、獲取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Ⅲ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本題偏難,平均分為6.88分,0.459。從抽樣看,得分在①學生對出題意圖把握不夠,對教材不熟悉。如在回答第一小問玫瑰油具有的性質時,要求學生答出三點,且在教材P73頁有原文,但學生能答出兩點以上的很少,普遍僅能回答其中一種性質,由于回答不完全,失分現象很普遍。②審題和識圖能力不強。學生在回答第二小問變化趨勢時,對變化趨勢的描述不準確或不完整。在第五小題中,很多學生并未理解在a處是個峰值,將答案寫成a b等,或完全脫離圖表,或隨便給個數字,如2、5等。③分析問題能力不夠。如二小題的第二問,幾乎沒有學生答對,部分學生沒有很好區分提取量與提取速率,常將兩者贊同,從而答為先增后減或其他類似答案,也有部分學生只考慮到提取量的增加,沒有考慮到最后應該保持不變。④綜合分析能力不強。如第六小題第一問,學生在能與不能中無法做出選擇,后面的理由也就無從說起。(6)第38題評析Ⅰ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Ⅱ試題分析與評價本題考查的是選修三“現代生物科技專題”中的“植物組織培養”,考查內容較基礎,主要考查了植物組織培養的原理、影響因素、應用等相關問題,同時還考查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也充分考查了學生對圖表信息的分析及語言表達能力。試題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緊密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使考生感受到了生活就是知識,通過關注生活,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和生活方式。Ⅲ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本題難度相對較小,平均分為10.82分,標準差2.77,難度系數0.72。學生失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缺乏嚴謹的答題習慣。如第(3)小題有三個空格,有部分學生僅僅書寫兩個答案,卻又無法判斷是答的三個空格中的哪一個,造成不應有的失分;類似情況也發生在第(4)小題的答題中。還有就是學生的答案與題號不相符,如本題為五個小題,而學生的答案中卻經常出現四個或六個題號的情況。②獲取信息的能力不強。本題的(3)(4)(5)小題中均有從兩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的題目,但有部分學生卻不知怎樣選擇。如(3)小題就有學生將兩個答案都選上,還有部分學生將“降低”寫成“降底”、“將低”等。甚至還有學生沒有從中選擇,而是根據自己的意思書寫一個新的答案,如(4)小題中將“不能”寫成“不可以”或其他類似答案。③圖表分析能力欠缺。如(4)小題第一、二空要求說出變化趨勢,只要看懂了圖,答案非常簡單,圖本身也不難看懂。但仍有少數學生將“下降”判斷為“上升”,將“先增加后減少”判斷為“逐漸增加”等。④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用詞不規范。如第(3)小題第二空,很多學生將“細胞分裂素”寫成了“分裂素”、“植物分裂素”等,也有的學生不清楚植物激素在組織培養中的作用,隨便寫一種植物激素,如答成“脫落酸”、“赤霉素”、“乙烯”等。3、對中學生物教學建議⑴夯實基礎,加強生物學主干知識的教學今年生物試題的考查,其大部分知識點主要來自生物學的核心內容,而學科內的綜合性并不強。試題緊扣教材,考點與題干中信息聯系緊密。這就要求我們在復習時要依據考綱,圍繞教材,將教材中的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規律、原理等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對生物學科的主干知識不僅要熟悉,而且要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答題時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基本概念、基本術語或學科名詞要書寫正確,并不斷地強化、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⑵提升能力,培養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今年的試題仍然注重能力和科學素養的考查,注重考查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分析、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教材中的本節聚焦、插圖、思考與討論、相關信息、技能訓練和拓展題里面隱含了大量的過程與方法等知識,教學中要加強對教材中知識的深層理解,尤其是教材中的圖表。要加強學生搜集信息能力,知識遷移運用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審題識圖能力,規范表達能力的培養。⑶重視解題技巧和語言表達的規范訓練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審題、捕獲題設信息、對信息進行分析、解題等技巧的訓練,并強化用科學、規范的語言進行表達。做到審題迅速,獲取信息正確,分析到位,書寫語言嚴謹、規范。平時教學中更應針對學生出現的一些不規范的語言表達要及時糾正,針對考試試卷中出現的不規范答題必須反復要求,反復訓練,不斷強化。⑷培養學生的答題習慣。今年的理綜考試中,出現了選考題,在做選考題時,要求學生先在答題卡上填涂考生選考的題號,然而,在閱卷過程中發現,有很多學生沒有在相應的題號上填涂或填37題做的卻是38題或填38題做的卻是37題等等。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新的高考要求,在平時的訓練中要不斷地強化、規范學生的答題習慣。⑸重視教輔資料,但決不能用教輔資料取代教材。教輔資料作為學生學生的課外資料,正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有泛濫之勢。因此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地引導學生,既要用好教輔資料,但更要關注教材中的所有內容,包括教材是的相關住處、課后練習和旁欄思考題等。要引導學生從題海解放出來,在新課標下,培養學生如何應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⑹加強實驗,重視實踐,培養能力生物實驗注重考查實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創設新情景,培養創新能力,考查學生科學思維的過程。實驗與探究能力是生物科學素養中的一個核心要素,也是高考的基本能力要求,進入新課程后,實驗與探究將顯得更為突出。生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和復習過程中要始終以課本實驗為根本,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驗探究能力;要加強教材的經典實驗和分組實驗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驗分析和實驗設計能力;要創設情景,再現實驗過程,激發學生進行探究的興趣,培養思維的嚴密性;要變“講實驗”為真正的“做實驗”,平時的教學也要不斷加強針對性訓練。努力培養學生在新情景下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實踐能力。此外,教學中還可將中學生物實驗分類歸納,以啟發實驗設計思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實驗能力。(本文由中南大學、省質檢組提供支持,王岳飛、張樹冰、張元、周閩湘、顏中輝等老師提供部分意見)準確領航新課改 平穩過渡新高考 ——2010年湖南省高考理科綜合試卷分析 蘇武軍(物理) 駱忠波(化學) 胡平新(生物)湖南省新課改后的第一次高考在眾多的期盼中降下帷幕。今年我省采用的《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理科綜合能力測試》(湖南卷),試卷結構及分值進行了較大的調整,物理110分、化學100分、生物90分。各學科試題只涉及本學科內容,不跨學科綜合。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為三個科目的必考題,題型為選擇題。物理8個,化學7個,生物6個,每題分值為6分。第Ⅱ卷由三個科目的必考題和選考題構成,必考題物理4個,分值47分;化學三個,分值43分;生物4個,分值39分。選考題由二個選考模塊構成,考生從其中任選做一個模塊(不得跨模塊選做),分值三個學科均為15分。新高考更注重選拔性考試的規律和要求,反映物理、化學、生物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凸現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理念,立足基礎、突出主干,以能力立意、銳意創新,利于高校選拔合格新生。1.試卷結構與考查內容1.1試卷結構 題型及得分情況:必考選考Ⅰ卷Ⅱ卷物理化學生物科目生物1-6T化學7-13T物理14-21T物理22-25T化學26-28T生物29-32T33T34T35T36T37T38T賦分364248474339151515151515得分24.6730.826.7815.9721.1520.74.623.425.538.386.8810.821.2考查內容及認知層次1.2.1 物理學科考查知識與能力雙向細目表(滿分110分)模塊知識內容題序題型認知等級賦分合計必修1質點的直線運動24計算Ⅱ14必考力學部分:42分,占物理總分38.2%相互作用與牛頓運動定律1518選擇選擇Ⅱ66必修2拋體運動與圓周運動機械能1622選擇實驗Ⅱ64萬有引力定律20選擇Ⅱ6選修3-1電場17選擇Ⅱ6必考電磁學部分:53分,占物理總分48.2%選修3-2電路1923選擇實驗Ⅱ611磁場1425選擇計算ⅠⅡ618電磁感應21選擇Ⅱ6交變電流選修3-4機械振動與機械波33.2計算Ⅱ10選考部分:15分,占物理總分13.6%電磁振蕩與電磁波光33.1選擇Ⅱ5相對論選修3-5碰撞與動量守恒34.2計算Ⅱ10選考部分:15分,占物理總分13.6%原子結構34.1選擇Ⅰ5原子核波粒二象性1.2.2化學學科考查知識與能力雙向細目表(滿分100分)考綱要求2010年考查知識及賦分內容要求層次題號層次賦分必考必修1化學實驗基本方法C 27(1) A1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C 10 C6物質的分類B 離子反應C 13 C6氧化還原反應B 金屬及其化合物C 26(1) B1非金屬及其化合物C26(1)(3) 27 B2+2+14必修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C 7 B6化學鍵A 化學反應與能量B 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C 甲烷、乙烯、苯C 乙醇、乙酸C 基本營養物質C 開發利用金屬礦物和海水資源A 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A 選修4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A 11C 6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B26(4)28(4 5)C+B6+9電離及溶液的酸堿性C 鹽類的水解C 溶解平衡A 原電池C12 28(2)( 3) 35II(4) C6+3+3電解池C 26(2) B3金屬的電化腐蝕與防護B 選考 選修1糖類、油脂、蛋白質C 35II(1) A3維生素和微量元素A 合理選擇飲食、正確使用藥物A35II(2 3) A2合金 金屬的腐蝕和防護A35I(1 2 3)A7玻璃、陶瓷和水泥A 塑料、纖維和橡膠A 保護生存環境A 選修5有機物的結構和命名C 8 C6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方法A 烴和鹵代烴C 9 36 B6+9烴的含氧衍生物C 36 B6糖類、油脂、蛋白質和核酸A 合成有機高分子C 1.2.3生物學科雙向細目表(滿分:90分)知識內容題序題型認知等級賦分說明細胞的結構1選擇題B6必考細胞的代謝2選擇題B6必考實驗材料的選擇3選擇題B6必考生態系統4選擇題B6必考動物生命活動調節5選擇題B6必考遺傳和變異6選擇題B6必考內環境與穩態29填空與簡答C9必考植物激素調節30填空與簡答C9必考生態系統31填空與簡答C8必考遺傳與變異32填空與簡答C13必考生物技術實踐37填空與簡答C15選考現代生物技術(植物的組織培養)38填空與簡答C15選考注:A—表示“了解”,B—表示“理解與掌握”,C—表示“綜合運用”2:試題總體分析與評價2.1物理試題總體分析與評價今年理科綜合遵循了 “在按題型、內容和難度進行排列,選擇題在前,非選擇題在后,同一題型中同一學科的試題相對集中,同一學科中不同題目盡量按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列”的組卷原則。所有物理試題都在新高考大綱范圍內,無超綱題,題型和題序都與2010年3月底省教育考試院組織的“湖南省高考適應性測試(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相同。教師和考生普遍感到本次高考似曾相識,新舊高考對接較為完美,實現了平穩過渡。同時,也為新課改的深入開展保駕領航。今年高考理綜物理部分,客觀題8道組成第二大題,8道小題中有多選也有單選,其中單選6道,多選2道,多選題均為2個選項正確;主觀題5道。物理總分為110分,其中客觀題占43.6%,共48分。主觀題占56.4%,共62分。14道題知識點分布廣泛,占到考綱大知識點的80%。按易、中、難度區分,試題偏難,比例約為3﹕4﹕3。經分析,今年物理試題具有以下特點:(1)試題所含的知識內容均在教學大綱、考試大綱范圍之內,但個別題難度很大,如25題。(2)突出了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實驗的考查,考題突出了力學和電學重點。所考內容大都是學生應該掌握的物理基本知識與基本方法、基本技能。(3)特別注重能力的考查。試題考查知識點雖然都在考試大綱范圍之內,但僅靠死記硬背是考不好的。如24題不僅題目新穎,還對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數學運算能力要求很高。又如第25題為“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考題,雖然這是連續多年壓軸題的考點內容,但每年得分都很不理想,今年情況依然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考要求考生的五種能力特別是“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還有待加強。(4)引入選考模式(考生只需從第33題和第34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充分體現了考生的自主選擇權。考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取考試模塊,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潛能。(5)各主觀題整體評價①第22題考查的是課本要求的學生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關于器材選擇和誤差產生原因這兩個考點是中學強調得很多的,屬基礎題。第23題考查電學實驗的重要考點,即按原理圖實物連線,數據處理,儀表的使用、讀數等。全面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命題意圖很好。②第24題是一道選材自體育比賽,立意新穎,具有時代感的計算題,主要考查勻速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應用,要求考生有很強的理解能力和很高的數學計算能力。③第25題是物理部分的壓軸題,主要考查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因幾何關系復雜,難度大,高分段的區分度高,考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完整的答案而得滿分。④第33題為選考第一題,第(1)小題考查光的折射、全反射問題。涉及光路圖與三角函數的計算。第(2)小題考查機械波的干涉問題,屬常規題型,難度相對較低。第34題為選考第二題,第(1)小題考查原子物理中的氫原子光譜,第(2)小題考查了動量守恒定律、動量定理、牛頓運動定律、運動學等知識,其難度要大于選考第一題。這兩個選考題有較好的區分度,能起到高考的選拔作用。試題不足之處1.整卷試題運算量偏大。第24題的數字運算以及第25、35題的字母運算都比較繁瑣,物理考試中太多的數學運算有“喧賓奪主”之嫌。2.第24題作為第一道計算題,所給條件太多且為具體數值,數值前沒給定物理量符號,導致考生答題時表達方式繁多,為考生的解題帶來了困難,也嚴重影響了后面各題的發揮。同時,評卷教師也很難判斷考生的表達中究竟能不能體現物理思維水平。3.第25題雖然能提高成績拔尖考生的區分度,但對物理成績較差和成績中等的考生區分度太小。且該題成績拔尖考生的區分度并非來自物理,而是來自中學物理教學中不常用的數學問題。4.選考第一題(第33題,教材《選修3-4》)和選考第二題(第34題,教材《選修3-5》)難度還有較大差別,為以后中學物理教學將帶來錯誤導向。2.2化學試題總體分析與評價2.2.1化學試題的優點今年高考理科綜合化學命題繼承了2009年的風格,命題規范,無偏題、怪題,文字表達清晰、精煉。考試內容既注重基礎知識,又注重能力。題目包含知識面廣,得分點細,試題內容貼近教材。今年的命題不僅有利于全面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能力,而且更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就今年的化學部分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肯定:1.以本為本,注重基礎 基礎是能力之本,沒有基礎就沒有能力。現在提倡素質教育,反對應試教育,高考試題的命制對提倡素質教育、反對應試教育可以說是至關重要。2010年高考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卷化學命題充分體現了回歸教材,注重基礎的理念,對沉浸在題海中的應試教育是沉重一擊。今年高考試題中有較多的試題取材于教材,或源于教材的基礎知識。例如第7題中過氧化鈉的電子式,氮的核素,結構示意圖等均出自教材中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第9題有機化學基本反應類型,第13題無機化合物的基本反應,26題各物質間的變化均源自教材中的基本化學反應;27題蒸餾燒瓶取自于教材中多次出現過的相關裝置的基本儀器;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質取自教材非金屬及其化合物;28題第(1)問取自于初中教材;35題除第(4)問外均取自教材《化學與生活》中的內容。如此眾多的素材源自課本,創造了歷年高考命題之最。整套試題命制嚴格遵照考綱要求,無偏題、怪題和超綱題,真正做到了以本為本,以綱為綱。2.命題由淺入深 基礎與能力并重 命題由淺入深 基礎與能力并重可謂是今年高考化學命題中的一大亮點。例如26題由最基礎、最常見物質間的相互轉化為主線入題,逐步深入到電解原理,化學平衡常數計算和化學平衡移動;28題命題從初中化學知識鋅與稀硫酸反應開始,逐步深入至原電池原理,化學反應速率,最后以實驗探究結束;35題命題不僅主線設計由簡單到復雜,而且問題設置也由易到難。這種命題設計的優點就是考生感覺題題能入手,降低了考生壓力,有利于考生正常發揮,但考生要得高分較難,這恰好證明了其選拔性和區分性的功能優勢。 3.重視化學實驗 體現學科特點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今年高考化學以實驗為主線的命題數量明顯多于往年,所占分數也明顯高于往年。例如12題、27題、28題都從實驗角度切入,或以實驗為線索,其分數份額高達35分。當然今年的化學命題不僅僅是體現學科特點,更重要的是體現素質教育理念。給中學化學教學的啟示就是要強化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實驗設計、分析能力。2.2.2 化學試題的不足今年理綜化學試題整體良好,但也存在嚴重不足。問題最大的是選做題的35、36題,35題平均得分為 5.53 分,36題平均得分為8.38 分,很明顯這兩道題的難度系數不同,現在這兩道題均以原始分計入總分,對考生而言很明顯有失公允。其次是:同分異構體的書寫重復較多,賦分過多。2.3生物試題總體分析與評價2.3.1 生物試題的特點2010年生物試題共計90分,其中75分為必考部分,內容在必修模塊1、2、3的范圍內,15分為選考部分,試題內容在選修模塊1(生物技術實踐)和選修模塊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的范圍內。生物試題與前五年生物試卷相比,題型及數量上都發生了大的變化。表現在:一是選擇題由五個題增加到了六個題,每小題6分,共36分;二是非選擇題與往年有所不同,分為四個必考題(29題、30題、31題材、32題)和二個選考題(37題38題)。分值也發生了變化,必考題總分39分,其中29題9分,30題9分,31題8分,32題13分;選考題15分,二個題中任做一個(37題與38題分值相同,均為15分)。試題有以下幾個特點:(1)試題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在考查考生對生物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程度的同時,注重能力和科學素養的考查,注重考查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分析、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如選擇題的第4、非選擇題的第30等題;強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如選擇題的第1、第2、第3、非選擇題的第29等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時代性和實踐性,如第30題、31題、32題等;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如選考題的第37、38題等。(2)命題注重平穩過渡,倡導創新意識。湖南等省首次參加新課標高考,今年高考命題已充分考慮各省實際情況,在命題內容及形式、難度與09年相近,80%左右的題考查內容注重基礎知識。總體來看,試題側重于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非選擇題的難度梯度設置上,起點較低(如第29、30題),層層設問,步步深入。使得不同程度的學生解答此題都能得到一定的分值,有效控制了試題的區分度。試題雖然以教材知識為出發點進行考查,但試題背景知識新穎,如第30題的“植物激素調節”的考查,32題的“自由組合定律”的考查,37題的“玫瑰精油提取”的考查等,既未超越教材,又有所創新,實現了教材與高考的平穩過渡。(3)注重基礎性知識,突出生物科學素養的考查。考查的知識點主要來自生物學的核心內容,學科內的綜合性不強。多數考點僅涉及某節或某章的內容,少有跨章節命題。試題緊扣教材,考點與題干中信息聯系緊密。如29題關于免疫學的考查、31題關于生態學的考查等。整套試題難易結合,有梯度,靈活性較強,范圍基本上沒超越教材,也基本不含教材內容的拓展與延伸。除第32題難度較大外,其他題目難度基本與2009年持平。(4)命題注重生物主干知識的考查,體現了對細胞的結構、細胞的代謝、動物生命活動調節、植物激素調節、免疫學、遺傳變異、生態系統、現代生物技術等主干知識重點考查的特點。從試題分布來看,必修三所占比例最大(38分),含免疫學 (29題9分)、植物激素調節 (30題9分)、生態學 (31題8分、選擇題第4題)、 動物生命活動調節(選擇題第5題6分)。必修二次之(22分),含遺傳變異 (32題13分、選擇題第6題6分)。必修一占18分,分別為細胞的結構、細胞的代謝、脂肪的檢測、質壁分離與復原及RNA的檢測(選擇題的第1、2、3三個題題)。選修一生物技術實踐專題或選修三現代生物科技專題占15分。(5)倡導新課程理念,注重與生產、生活實際及科學技術的聯系試題體現新課程理念,緊密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如今年的高考題中選考題考查的模塊Ⅰ“生物技術實踐”和模塊Ⅲ“現代生物技術”不僅考查了考生對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還突出考查了理解與表達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讓考生運用生物學的知識與方法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實際問題,讓考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識,引導考生通過關注生活,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和生活方式。(6)倡導探究學習,關注體驗在今年的試題中,實驗仍是考查考生生物學素養的重要載體,實驗試題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重復,突出對教材內容的加工與提升,注重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能力,既沒有脫離教材的實際,又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實驗分析、結果處理與表達的能力。如第30題的植物激素的調節側重考查考生“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的能力。第5題、第30題中實驗所涉及的情境在教材中能均能找到其對應的知識點,是教材內容的變式和提升,強化了考生對實驗全過程的體驗。總之,今年生物試卷還是體現了高考測試的持續性與創新性的關系,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總體要求,同時也強調了生物教學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系。試題立足基礎、突出主干,以能力立意、銳意創新。試題注意了難度梯度的合理設置,除第5題、32題難度較大外,總體穩定。2.3.2今年生物試題的不足:(1)少數題型超出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如選擇題的第五題,教材中只要求學生理解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對神經沖動產生過程中,神經細胞內外的K+、Na+離子的變化與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的關系并不作要求。(2)選考題的37題與38題兩個大題,題目難度的設置不相同。從試卷抽樣看,37題的平均分為6.88分(難度系數0.46),難度較大,而38題的平均分達10.82分(難度系數0.72),難度較小。兩個題的難度設置不相同,勢必造成對選考38題的考生不公平。(3)今年生物試題的考查,學科內的綜合性不強,多數考點僅涉及某節或某章的內容,少有跨章節命題。這樣的命題不利于考查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遷移和綜合運用。3.理綜II卷答卷抽樣分析與評價3.1 II卷各學科得分分析22、23題(1)抽樣分析22題已閱總量125023抽卷總量125023平均分2.94分數01234百分比6.249.7514.5022.8146.7123題已閱總量119624抽卷總量119624平均分5.79分數01234567891011百分比6.328.343.466.2911.8211.2410.396.298.938.5314.933.47(2)試題特點:①考試內容為驗證機械能守恒和電阻的測量,都是中學的重點實驗。主要考查學生對儀器的選擇、實驗誤差來源分析。按原理圖連實物,儀表的使用、讀數、對實驗結果的處理等。②重視實驗基本技能的考核,注重基礎,全面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③題目的難度與往年相比要容易,學生容易得分,平均得分為8.73分,比往年的得分都高。(3)答卷分析:①實驗中所需器材不清楚,選用秒表和直流電源的學生也不少;②對誤差產生的原因不會準確表達,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差,還有考生認為沒有平衡摩擦力,與其他實驗混淆;③儀器不熟悉,不知道哪是接線柱,實物連線不到位(特別是滑動變阻器);④不能按原理圖連線。例如開關不在干路上,不能控制電路的通斷;⑤連接不規范,例如連線從金屬桿、儀表上、開關刀片上通過,亂畫、亂涂、亂改,用鉛筆連線等;⑥用圖像來處理數據時,不用作圖工具,畫折線、曲線等;⑦電流表、電壓表不能準確讀數,最小刻度為1的不估讀。例如電壓為5.00V,很多學生答案為5V、5.0V;⑧計算能力差或最后結果不寫單位。24題 (1)抽樣分析: 24題已閱總量144857抽卷總量144857平均分4.65分數012345678910百分比35.5002.88014.370.015.830.0131.970.094.55分數11121314百分比0.031.250.033.50(2)試題特點:①第24題以“短跑名將博爾特在北京奧運會上創造了100m和200m短跑項目的新世界紀錄”為背景材料,立意新穎,主要考查勻速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應用②能力考查較全面。本題至少考到了三種能力。如從題中得知“200m比賽跟100m比賽的相同與不同”,要求考生有很強的理解能力;從已知條件分析和表達出正確的物理方程,要求考生有很強的分析綜合能力;從正確的物理方程求解出正確的結果,要求很高的數學計算能力。③本題緊扣大綱,緊扣教材,緊密聯系實際生活,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有較好的區分度。(3)答卷分析:①部分考生將跑200m比賽時分成兩個100m處理,認為“200m賽”的前100m與“100m賽”相同,后100m的位移寫成“100=0.96v(19.15-9.54)”;②有考生將“加速時間為t秒”與“從計時開始加速到t時刻”混淆,在計算時沒考慮反應時間0.15s;③在用v-t圖像處理時有考生畫成了如右的錯圖;④有考生將“結果保留兩位小數”當成了“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25題 (1)抽樣分析:25題已閱總量129718抽卷總量129718平均分2.59分數012345678910百分比39.660.010.39051.600.037.890.020.170.020.10分數1112131415161718百分比0.0200.010.010.03000.05注:有些分數因得分人數太少,分母太大,故百分比近似為零。(2)試題特點:①本題主要考查的知識點為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運用到的物理知識僅為半徑公式和圓周運動周期的四分之一對應圓心角為90°;其它表達式均為幾何關系及數學運算;②本題要求考生掌握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特點,會通過作圖的方法找出數學關系并解出未知量。但本題數學關系及求解過于復雜,命題者明顯在該處增大了成績拔尖考生的區分度。(3)答卷分析:由于整套試卷試題難度分布的影響,有近三成左右的考生幾乎無時間看此題,因而該題得零分的考生比重較大。在已做答的試卷有以下問題:①不能正確寫出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公式或者寫了公式但不是用物理學中默認的符號表示;②不能正確理解題中“從發射粒子到粒子全部離開磁場經歷的時間恰好為粒子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周期的四分之一”的條件,不能將此條件的物理信息體現在作圖之中,甚至有考生不能判斷出“圓周運動周期的四分之一對應圓心角為90°”;③幾何關系理不清,數學運算能力差。例如部分考生對最常見的“找圓心、求半徑”的方法掌握不好;大部分考生不在答卷上作圖,而用文字表達又不準確導致扣分;絕大部分考生不能準確找到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關系式,不能通過三角函數、全等三角形、勾股定理等數學知識解出未知量。26題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抽樣數153281平均分5.9標準差4.75難度系數0.422.試題分析與評價 本題主要是無機推斷題,取材于教材中常見的化學反應,如硫化亞銅與氧氣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硫酸、銅與濃硫酸的反應、新制氫氧化銅與葡萄糖的反應等。主要考查考生的基礎知識和化學平衡中的平衡常數計算、化學平衡移動判斷能力。試題難度不大,考生幾乎人人能做(別看得0分的多,其實完全沒做的空白卷不足千分之一),區分度較好,雖然圖形沒有出現正態分布,但學生基礎好、差區分明顯。但也存在一些小小的問題:一是“陽極產物”、“陰極產物”表達不是很清晰,容易引起學生理解偏差,如有一部分考生填寫電極反應,電極反應都會寫那肯定是理解陽極產物、陰極產物出了問題。3.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從抽樣試卷學生答題情況上分析:①得分越多(得14分除外)最后一空填錯的越多,得13分的考生99%的是最后一空填寫“增大”,就其原因可能是考生沒有進行理性分析或計算,認為增大氧氣的量平衡正向移動,三氧化硫的含量增多,則其體積分數增大。如果考生能對其進行理性分析或計算就不難得出“減小”的結論。②基礎知識欠扎實。如“磚紅色的G沉淀”,有超過一半的考生把G推斷為Fe(OH)3、Fe(OH)2、Cu(OH)2、FeO、CuO、Fe3O4、Fe2O3、說明考生對常見物質的顏色記憶混亂、模糊。另外還有一成多的考生把B推斷為NO,說明這些考生對NO氧化成NO2是否需要高溫、催化劑不太清楚。③數字計算能力差或數值表示形式不符合科學。如平衡常數很多考生的結論寫成2.3、2.38、2.4、2280/121等,很明顯這些考生都是在最后的數字計算過程中出現了問題。④電解原理沒有完全理解,能推斷出粗銅、精銅的考生中大約有15%的填錯位。⑤錯別字、化學符號書寫不規范或書寫潦草無法辨認而導致丟分也非常嚴重。27題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抽樣數145228平均分8.9標準差4.43難度系數0.5932.試題分析與評價 本題以探索二氧化硫性質為主線的實驗題,裝置簡潔明了,命題用字量少,表達精準、直奔問題,便于考生觀察和理解題意,有利于考生正常發揮。主要考查常見儀器、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質。實驗裝置、問題設置、答案內容均取自教材。若單獨論本題,感覺本題并非優秀,從考生得分分布圖嚴重偏右就可以說明其區分度不好,但從化學試題整體看,此題的優秀就顯現出來了,因為它主要考查學生的基礎,基礎是能力之本!本命題不僅牢牢抓住了根本,而且對學生回歸教材,跳出題海,減輕學生負擔,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有很好的導向作用。3.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從抽樣試卷學生答題情況上分析,主要錯誤有以下幾方面:①對化學實驗儀器辨認模糊,如(1)第一空能填寫蒸餾燒瓶的考生不足30%,填寫“圓底燒瓶”的超過30%,還有填寫“支口燒瓶”“支口瓶”等。②粗心大意,如第(2)問中的離子反應,有近30%是因為粗心而丟分的,常見的有把MnO4-寫成MnO4+,把H+寫成H-;配平時漏掉某一種物質前面的系數;不按題目要求寫成化學方程式等。③沒有完全理解反應原理或反應原理不清晰,導致實驗現象表達錯誤,如第(3)問寫出實驗操作及現象約有10%的考生填寫“加熱褪色,冷卻變紅”。28題1.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抽樣數130198平均分6.35標準差3.31難度系數0.452.試題分析與評價 命題從基礎知識起點,逐步深入到理解、運用層次,重點考查考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試題所涉及的知識面廣,要求層次高,充分體現了它的區分性,對高考(一種選拔性考試)而言這是一道非常優秀的命題。從考生得分分布圖看,對單獨一題而言是近幾年從未見過的完美正態分布圖。本題第(1)問考查知識出自初中教材鋅與稀硫酸、鋅與硫酸銅的化學反應;第(2)問考查原電池知識,層次要求高,達到理解、運用層次。第(3)、(4)問考查學生利用基本原理對一個具體化學反應進行實驗設計能力。第(5)問不僅考查考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實驗觀察能力,而且還考查考生的實驗分析能力。本命題從頭到尾以鋅與稀硫酸反應為主線,問題設置由易到難,整體感覺非常流暢。3.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從抽樣試卷學生答題情況上分析,主要錯誤有以下幾方面:①化學式書寫不規范或寫錯而丟分的約占一成。②語言表達混亂、錯別字多,書寫難以辨認而無法給分現象很多。③鋅與稀硫酸反應后剩余金屬的顏色判斷正確的不足千分之一,絕大多數考生填寫白色或銀白色,本來這一實驗絕大多數教師、學生做過,可能都只注重觀察氣泡、放熱、溶液顏色變化現象,并沒有仔細觀察鋅的顏色變化,說明平時做實驗觀察欠仔細和全面。④化學實驗設計能力較差,例如第(5)①中得出V1=30的考生不多,V9=17.5的更少,錯誤答案數值什么都有,說明多數考生根本不知道對比實驗的設計。⑤實驗分析能力不足,例如最后一空回答正確的很少,錯誤答案可謂應有盡有,說明不知道怎樣去分析原因。還有第(3)問選對Ag2SO4的比例也不高,說明考生對加入的物質起什么作用并不清楚。29題1.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抽樣數29082平均分6.4標準差2.43得分值(分)0123456789所占比例2.06%2.62%1.70%11%1.24%18.1%1.45%28.9%1.23%31.6%2.試題分析與評價該題為一道驗證性實驗分析題,命題意圖是考查考生對體液免疫的掌握情況及對考生在實驗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的綜合考查。試題是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改造、演變形成的,考生比較熟悉,難度不大。根據“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該題平均分為6.4分,實際難度為0.71,與預想的基本符合。該題是一道常規、典型又較為理想的高考試題,符合高考對人才的選拔要求。3.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從考生答題情況看,29.本題主要有以下錯誤:①基礎知識體系混亂。該題重點考查免疫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嚴格區分各種細胞之間的差異,同時又要懂得知識之間的聯系,從閱卷中發現:學生張冠李戴的現象特別嚴重,說明在復習迎考中重題海戰術,忽視了對基礎知識的疏理和強化。②審題不認真。本題是一個體液免疫的實例,但并未指明具體的抗原,結果答題時,很多考生答出了“病毒、疫苗”等。這些現象的出現,一方面與題量較大、時間緊、粗心、審題不仔細等因素有關,另一方面也說明考生平時的學習習慣不太好。③不注意細節。如試題(1)要求寫出“細胞”兩字,試題(3)第一空也要求寫出“細胞”兩字,結果有20%左右的考生沒寫而失分,試題(3)后兩空是選擇題,結果有很多考生因未寫全而失分,尤其是“編碼抗體的基因”,丟了“基因”兩字的人特多。出現這些現象與考生平時學習過程中缺乏必要的訓練分不開。④考生字跡太潦草,閱卷老師根本不認識,導致該得的分也得不到;有些考生因錯別字如“細細胞、紅細細、將細胞”等失分,有些考生因丟字如“編碼抗的基因、編碼體的基因”等失分。所有這些都反映出考生在平時自我要求不嚴。⑤答案寫錯地方導致失分。從試卷的抽樣情況和閱卷老師的反映統計看,試題(3)的三個空應是上二個,下一個,結果有少數考生寫成了一排,這樣導致失分是不應該的。30題1.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本題滿分為9分,對試卷隨機抽樣結果如下抽樣數138645平均分4.38標準差3.4得分值(分)0123456789所占比例17.8%11.8%9.0%9.2%5.1%6.3%3.2%12.4%2.7%22.2%2.試題分析與評價本題是一道有關植物生物活動調節(生長素)的實驗設計分析題。考查了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特性及有關的實驗設計分析的考點。綜合考查了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和運用,識圖能力、獲取題干信息的能力、實驗設計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書寫能力。3.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本題難度較大,難度系數為0.49。雖然得滿分的比例最大,但得0分和1分的也非常大。其主要原因如下:① 考生如果理解了題干及相關知識,就容易得滿分。如果連題干都沒看懂,不理解這個實驗,就無法動筆,所以空白卷很多;或者寫了,但與題目所問問題無關,有的不知所云。② 審題能力差。如:很多考生把“解釋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寫成了為什么彎曲生長。又如:把實驗的目的是“確定待測溶液中生長素的真實濃度”也就是“到底是低濃度(A),還是高濃度(B)”答成了為什么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等。再如:把探究性實驗理解為驗證性實驗,只寫一種情況,而不把兩種情況寫全。③粗心大意。如有些考生將“兩重性”寫成了“兩面性”、“兩重新”等。又如:濃度”寫成了“低濃度”。將“α”寫成“a”、甚至寫成“b”。再如:將“α1<α2”寫成“α2<α2”導致不應有的失分。④語言模糊,表述不清。如把“α1對應的濃度為低濃度(A)”寫成“α1對應是濃度(A)”。把“該溶液的生長素濃度為A”寫成“該溶液的生長素濃度靠近(小于)A”, 把“該溶液的生長素濃度為B寫成“該溶液的生長素濃度靠近(大于)B”等。很多考生一大段文字,找不到一個得分點。⑤ 結果與結論與正確答案正好寫反。如:“若α2小于α1,則該溶液的生長素濃度為低濃度,若α2大于α1,則該溶液的生長素濃度為高濃度”,把“低”和“高”字對調,結果6分只能得2分。31題1.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抽樣數100538平均分6.52標準差1.74得分值(分)012345678所占比例1.75%1.15%1.68%3.8%5.8%7.7%14.4%29.9%33.7%2.試題分析與評價本題是一道有關生態學知識的試題。綜合考查了種間關系、種群密度調查、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穩定性等知識點。考查了學生對相關概念的把握,書本知識的應用遷移,以及對信息的搜集能力、圖表的分析能力、文字敘述及語言表達能力。3.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本題難度較小,有一部分學生得分較高,但依然有部分學生得分較低,究其原因,有如下幾種類型。①識圖能力不強,不會辯別差異。如部分學生將圖中“競爭”關系判斷為“捕食”或“寄生”。②分析能力不強,不善于抓主要矛盾。如試題中問:在食物鏈a→c→d中,當d數目大量減少時,c和d 數量如何變化?當a大量減少時,c和d數量如何變化?部分學生卻沒有分析出來。③表達能力不強,不會用生物學術語進行規范準確表達。部分學生無法正確表達“恢復力穩定性”、“自我調節能力”等生物學概念或術語。④心算能力不強。試題考查了標志重捕法的計算,部分學生將答案400算成了4、40、4000、625等。⑤審題習慣、答題習慣不好。未審清題就答題;答題時未看清指定答題位置等等丟分現象依然存在。32題1.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抽樣數90792平均分3.4標準差3.64得分(分)02456789101113比例29.6%40.1%3.3%1.1%3.14%2.0%14.1%0.08%1.75%0.59%3.8%2.試題分析與評價本大題為遺傳變異題,考查內容為“自由組合定律”。側重考查考生“能從課外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的能力。題目以植物花色的遺傳為背景,要求考生從題干提供的文字及雜交實驗結果中提取相關的信息,才能順利解決問題。尤其是第三小問,情境設置比較復雜,要求考生有較強的獲取信息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縝密的思維能力,理解、應用所學的知識作出正確的判斷。3.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本題平均分只有3.4分,難度系數0.26,標準差為3.64。是生物學科中難度最大的一個題,其原因是:①學生對“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兩個遺傳的基本定律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直接影響了學生對兩個基本定律的運用。在本題中,花色共有三種顏色,即紫色、紅色和白色,通過實驗2和實驗4的結果表明,F2的表現型為9紫:3紅:4白,應為表現型9:3:3:1比例的變型,是屬于自由組合定律的題型。但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四組實驗所提供的實驗結果數據,不理解“9紫:3紅:4白”、“3紫:1白”的含義,因而錯誤地認為,該植物花色的遺傳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這是本題得分低的重要原因之一。②第三小問,情境設置比較復雜,對題干中“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必須經過較強的邏輯推理和縝密的思維,才能推出這其實就是F2中的雙雜合子(AaBb)自交后代的花色表現型及比例。由于部分學生這方面的能為欠缺,導致學生根本就不知道后代花色有幾種表現型,當然就更不知道其比例了。這是本題得分低的又一個重要原因。③對生物學基本概念和基本術語的掌握不夠。如第一小問,很多學生把“自由組合定律”寫成了“孟德爾遺傳定律”、“自由分離與組合定律”、“孟德爾自由雜交定律”、“自由分配定律”、“基因重組定律”、“自由遺傳定律”、“自由選擇定律”等等。④錯別字多。如把“自由組合”寫成“自由主合”、“自然組合”、“自由結合”、“自由組成”等等。這主要是學生平時學習大意,沒有很好地理解“自由組合”的含義造成的。⑤對題目提供信息的獲取和處理能力有欠缺,因而對親本P、F1、F2的基因型不能正確寫出。如把親本基因型“AABB X AAbb(AABB X aaBB)”定成“AABB X AaBb(AABB X aaBb)”“AABb X AABb(AaBB X aaBb)”“AABb X AABb(aaBB X AAbb)”等等。33題(1)抽樣分析:33已閱總量116005抽卷總量116005平均分4.62分數012345678910百分比19.462.0628.390.442.395.752.1321.541.464.341.24分數1112131415百分比3.760.813.370.702.15(2)試題特點:①第(1)小題考查教材《選修3-4》中光的折射、全反射問題。涉及作光路圖與三角函數的計算。雖屬考綱中的Ⅱ級要求,但難度較低;②第(2)小題考查機械波的干涉問題,要求考生準確將振動減弱點,即波程差為半波長的奇數倍,能用數學通式表示出來,并在規定的范圍內求得對應的值。也屬考綱中的Ⅱ級要求,難度中等;考生寫出四個振幅最小的點的位置還是不容易,故滿分卷很少。(3)答卷分析:①不會用λ=v/f求波長;②不能準確得出數學通式 x-(2-x)=(2k+1)λ/2;③不會用0≤x≤2,k為整數,綜合得出最終結果的值;④部分考生能用波形圖的疊加得出結果,但文字表述理由很不準確。34題(1)抽樣分析:34已閱總量108456抽卷總量108456平均分3.42分數012345678910百分比49.403.072.880.911.4119.923.143.752.002.293.07分數1112131415百分比1.250.951.240.014.72(2)試題特點:①第(1)小題考查教材《選修3-5》中原子結構的氫原子光譜,屬考綱中的Ⅰ級要求,較容易;②第(2)小題要求考生理解重物和木板的運動情景,并運用動量守恒定律、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定理、運動學等知識求解,屬考綱中的Ⅱ級要求,對于新考綱來說,是一難度較大的計算題。(3)答卷分析:①有考生對物理過程了解不清晰,亂套公式而失分;②解題不規范,不通過文字設未知量,又不用規定的符號來表示;③不注意速度方向的變化帶來表達式中的正負號問題。35題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抽樣數70078平均分5.53標準差2.26難度系數0.372.試題分析與評價 本題主要取材于選修《化學與生活》。Ⅰ部分第(1)、(2)、(3)問均選自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的陳述知識內容,分別在教材45頁、53頁、46頁。Ⅱ部分第(1)問三空均選自第一章 關注營養平衡中的陳述知識內容,分別在教材第9頁、第15頁、第6頁;第(2)、(3)問取自于第二章 促進身心健康中陳述知識內容,分別在教材32頁、35頁。從以上表述就已經證明了本題的基礎性,除I(4)外,其余均嚴格遵守考試大綱要求(考綱要求均為了解層次)。本題的難點在I部分第(4)問,要解決此問題,考生需要具有扎實的原電池知識和物理知識。本題得分易,得高分難,從考生得分分布圖看,不用多說,完全可證明此題命題優秀。3.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從抽樣試卷學生答題情況上分析,主要錯誤有以下幾方面:①原電池知識很薄弱:如第(4)問的電極反應和計算只有10%的考生動手做了,而能得分的又是其中的10%。②基礎知識欠扎實:如對合金成分的記憶很不清晰,在第一問第一空填寫生鐵的考生很少,而填寫“鋼”、“碳素鋼”、“不銹鋼”、 “合金鋼”的考生很多;第二空和第三問填寫Cu、Zn、Al…的考生很多,就是填對的太少。③錯別字很多:對知識無印象的考生亂寫,有點印象的考生大多數也不能把正確的字、符寫出來,如把谷氨酸鈉寫成谷銨(胺)酸鈉,鉻、鎳、錫字很多考生是自己創造文字。④有機物結構簡式書寫不規范也是造成丟分的重要原因之一。36題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抽樣數119157平均分8.38標準差4.04難度系數0.592.試題分析與評價 本題以合成PC高分子材料為主線,所涉及的物質分子式并不復雜,結構也簡單,物質E復雜一點,但通過反應式提示,其結構也非常明了。重點考查考生的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考查內容涵蓋了核磁共振氫譜知識,烯烴的結構、性質和命名,苯酚的結構和性質,醛的結構和性質,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根據化學式和性質判斷有機物的結構以及合成酚醛樹脂的反應原理等。命題情境表述簡練,語言表達清晰,減少了考生閱讀、理解時間,有利于考生正常發揮。答案唯一性強,降低了評卷誤差。命題注重基礎性,整體難度不大,平均得分較高,從考生得分分布圖看,圖形基本合理,有較好的區分性。3.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從抽樣試卷學生答題情況上分析,主要錯誤有以下幾方面:①寫錯別字現象嚴重,約有兩成的考生把丙烯的烯寫成“希”、“稀”或自創文字。②粗心大意而導致丟分非常嚴重,如書寫化學反應漏掉“H2O”的考生約占10%,把苯環畫成五邊形的有1~2%,抄寫化學反應時把對位抄成鄰、間位的考生超過10%,還有書寫結構簡式時,多氫少氫現象較普遍等等都反映考生粗心大意。③書寫不規范、潦草很難辨認也是造成丟分原因之一。如官能團的書寫不符合規定,把丙醛基寫成“CH3CH2COH”或“CHOCH2CH3”;書寫化學式時把下標寫成上標或下標數字“1”、“2”、“3”寫得無法辨認,還有把O寫成很像C或把C寫成很像O。37題1.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抽 樣32920平均分6.88標準差2.42012345678910111213140.8%1.6%2.7%4.6%6.7%9.7%13.3%17.2%18.7%13%6.3%4.0%0.8%0.4%0.04%2.試題分析與評價本題為選修一“生物技術實踐”專題六“植物芳香油的提取”,主要考查了植物芳香油的提取的方法、原理、影響因素等相關問題。選考題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緊密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突出考查了理解與表達能力、獲取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3.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本題平均分為6.88分,難度系數0.459,標準差2.42,偏難。學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學生對出題意圖把握不夠,對教材不熟悉。如在回答第一小問玫瑰油具有的性質時,要求學生答出三點,且在教材P73頁有原文,但學生能答出兩點以上的很少,普遍僅能回答其中一種性質,由于回答不完全,失分現象很普遍。②審題和識圖能力不強。學生在回答第二小問變化趨勢時,對變化趨勢的描述不準確或不完整。在第五小題中,很多學生并未理解在a處是個峰值,將答案寫成a b等,或完全脫離圖表,或隨便給個數字,如2、5等。③分析問題能力不夠。如二小題的第二問,幾乎沒有學生答對,部分學生沒有很好區分提取量與提取速率,常將兩者贊同,從而答為先增后減或其他類似答案,也有部分學生只考慮到提取量的增加,沒有考慮到最后應該保持不變。④綜合分析能力不強。如第六小題第一問,學生在能與不能中無法做出選擇,后面的理由也就無從說起。38題1.答卷抽樣分值分布統計抽 樣53614平均分10.82標準差2.7201234567891011121314150.1%0.2%0.3%0.5%1%1.9%3.4%5.6%7.7%12.4%10.3%21%7.8%23.2%3.2%10.8%2.試題分析與評價本題考查的是選修三“現代生物科技專題”中的“植物組織培養”,考查內容較基礎,主要考查了植物組織培養的原理、影響因素、應用等相關問題,同時還考查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也充分考查了學生對圖表信息的分析及語言表達能力。試題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緊密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使考生感受到了生活就是知識,通過關注生活,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和生活方式。3.主要錯誤及原因分析本題難度相對較小,平均分為10.82分,標準差2.77,難度系數0.72。學生失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缺乏嚴謹的答題習慣。如第(3)小題有三個空格,有部分學生僅僅書寫兩個答案,卻又無法判斷是答的三個空格中的哪一個,造成不應有的失分;類似情況也發生在第(4)小題的答題中。還有就是學生的答案與題號不相符,如本題為五個小題,而學生的答案中卻經常出現四個或六個題號的情況。②獲取信息的能力不強。本題的(3)(4)(5)小題中均有從兩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的題目,但有部分學生卻不知怎樣選擇。如(3)小題就有學生將兩個答案都選上,還有部分學生將“降低”寫成“降底”、“將低”等。甚至還有學生沒有從中選擇,而是根據自己的意思書寫一個新的答案,如(4)小題中將“不能”寫成“不可以”或其他類似答案。③圖表分析能力欠缺。如(4)小題第一、二空要求說出變化趨勢,只要看懂了圖,答案非常簡單,圖本身也不難看懂。但仍有少數學生將“下降”判斷為“上升”,將“先增加后減少”判斷為“逐漸增加”等。④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用詞不規范。如第(3)小題第二空,很多學生將“細胞分裂素”寫成了“分裂素”、“植物分裂素”等,也有的學生不清楚植物激素在組織培養中的作用,隨便寫一種植物激素,如答成“脫落酸”、“赤霉素”、“乙烯”等。4.對中學各學科教學建議4.1對中學物理學科教學的建議1.夯實基礎,培養能力。中學要重視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教學。事實證明,對基本概念和規律掌握不好,理解有困難的考生,做再多的難題或怪題也無法提高成績。只有基礎牢固,又培養了較強綜合能力的考生,才能考得高分。例如第25題,在掌握好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的基本知識后,再運用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才能完整地解決此題而拿高分。2.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在每個主觀題中都大量存在“物理量不用題中給的符號,也不用物理學中規定的符號,而是自己另立一套,既不說明,又彼此矛盾”的情況。有些同學自己設置符號,自己制造混亂,導致全題錯誤。根據題目列出方程組,解方程組先得表達式,再代入數據得到結果的解題方法沒有被大部分同學所掌握。3.重視幾何作圖基本功的訓練:特別是力的矢量三角形法、平行四邊形定則以及圓的弦長與半徑、弦切角與圓心角的關系等。這些常運用于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的考題中。4.重視學生實驗基本功的提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特別是對基本儀器的使用(例如滑動變阻器的使用,很多考生不知道接線柱在哪),實驗數據處理、誤差分析、規范作圖等一定要嚴格要求。5.重視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近幾年高考對物理中的數學運算能力要求大大增強,數學運算能力直接影響了考生物理成績。因此,平時的教學中要強調有效數字的運算,不能只教給學生物理思維。必要時要教給學生詳細的運算步驟、運算技巧。沒有較高的運算能力,“提高物理成績”將是一句空話。近幾年各地高考中用過的較特殊的數學知識還有余弦定理、立體幾何、三角函數求和、判別式等,平時教學雖然不可當作重點,但均要有所涉及。4.2對中學化學學科教學建議從今年高考學生答卷中出現的主要錯誤及得分情況分析,我們認為,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1.回歸教材 注重基礎基礎是能力之本,沒有基礎就沒有能力。現在很多學校高三教學都是發1—2本厚厚的復習資料,外加大量的測試題、練習題。學生自始至終做題—聽題—做題—聽題。學校以發了多少試卷、批改多少試題評價老師,完全脫離教材,忽視基礎知識教學。從近兩年高考化學試題組成看,有較多的試題直接取自教材,翻開教材就能直接找到答案。例如:今年化學卷的第7題,26題(1)、(2)、(3)問,27題,28題第(1)問,36題的I(1)、(2)、(3) II(1)、(2)、(3)問,共43分。從今年高考化學卷學生答題情況分析,大多數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如:26題“磚紅色的G沉淀”,有超過一半的考生把G推斷為Fe(OH)3、Fe(OH)2、Cu(OH)2、FeO、CuO、Fe3O4、Fe2O3、說明考生對常見物質的顏色記憶混亂、模糊。另外還有一成多的考生把B推斷為NO,說明這些考生對NO氧化成NO2是否需要高溫、催化劑不太清楚。再如35題,考生對合金成分的記憶很不清晰,亂填一氣,有點印象的考生大多數也不能把正確的文字或符號書寫出來。還有把丙烯的烯寫成“希”、“稀”等等,這些都證明了學生對課本陌生、不熟悉。因此。建議在高三教學時要重視教材,督促學生看看課本,夯實基礎。只有扎實的基礎,才能從容應對能力試題。2.強化化學實驗 減少話說實驗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今年高考化學實驗試題達到35分,從今年考生對化學實驗試題答題情況分析,得分很不理想。例如28題平均分只有6.35分,對于鋅和稀硫酸反應剩余鋅的顏色回答正確不足千分之一,回答“銀白色”、“白色”的達到99%,對加快鋅與稀硫酸反應速率,有較多學生填寫催化劑;還有27題第(1)問認識蒸餾燒瓶的考生不多(僅為30%),第(3)問探究二氧化硫與品紅作用的可逆性,很多考生填寫“加熱褪色,冷卻變紅”,以上現象的出現證明了老師、學生對做實驗缺乏動手,據了解很多學校都沒有做足該做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特別是高三年級,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把該做的化學實驗改為話說實驗,用語言表述實驗。學生缺乏感性認識,考生回答“銀白色”“加熱褪色”“白色”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建議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應該強化化學實驗,減少話說實驗。3.加強字符規范書寫 減少非智力因素丟分從今年理綜化學卷常見錯誤及原因分析看,還有下列情況丟分較為突出。①書寫不規范,例如把丙醛寫成“CH3CH2COH”或“CHOCH2CH3”;把Cu寫成“Ca”或“CU”等。②化學反應不配平或漏掉生成物或抄錯,例如36題第(3)問有10%的考生漏掉H2O;26題第(3)問漏寫反應物或生成物前面系數2的考生超過8%。還有36題考生抄寫化學反應時,有超過10%的把對位抄成鄰、間位。③錯別字多。④字符書寫潦草難以辨認。⑤書寫有機結構簡式多氫少氫等。以上情況的出現并非學生化學基礎知識的欠缺,而是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建議教師板書一定要規范、工整給學生以示范,在作業批改時發現學生有不規范書寫情況的要及時指出,要督促學生改正,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減少非智力因素丟分。4.3 對中學生物學科教學建議⑴夯實基礎,加強生物學主干知識的教學今年生物試題的考查,其大部分知識點主要來自生物學的核心內容,而學科內的綜合性并不強。試題緊扣教材,考點與題干中信息聯系緊密。這就要求我們在復習時要依據考綱,圍繞教材,將教材中的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規律、原理等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對生物學科的主干知識不僅要熟悉,而且要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答題時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基本概念、基本術語或學科名詞要書寫正確,并不斷地強化、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⑵提升能力,培養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今年的試題仍然注重能力和科學素養的考查,注重考查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分析、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教材中的本節聚焦、插圖、思考與討論、相關信息、技能訓練和拓展題里面隱含了大量的過程與方法等知識,教學中要加強對教材中知識的深層理解,尤其是教材中的圖表。要加強學生搜集信息能力,知識遷移運用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審題識圖能力,規范表達能力的培養。⑶重視解題技巧和語言表達的規范訓練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審題、捕獲題設信息、對信息進行分析、解題等技巧的訓練,并強化用科學、規范的語言進行表達。做到審題迅速,獲取信息正確,分析到位,書寫語言嚴謹、規范。平時教學中更應針對學生出現的一些不規范的語言表達要及時糾正,針對考試試卷中出現的不規范答題必須反復要求,反復訓練,不斷強化。⑷培養學生的答題習慣。今年的理綜考試中,出現了選考題,在做選考題時,要求學生先在答題卡上填涂考生選考的題號,然而,在閱卷過程中發現,有很多學生沒有在相應的題號上填涂或填37題做的卻是38題或填38題做的卻是37題等等。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新的高考要求,在平時的訓練中要不斷地強化、規范學生的答題習慣。⑸重視教輔資料,但決不能用教輔資料取代教材。教輔資料作為學生學生的課外資料,正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有泛濫之勢。因此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地引導學生,既要用好教輔資料,但更要關注教材中的所有內容,包括教材是的相關住處、課后練習和旁欄思考題等。要引導學生從題海解放出來,在新課標下,培養學生如何應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⑹加強實驗,重視實踐,培養能力生物實驗注重考查實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創設新情景,培養創新能力,考查學生科學思維的過程。實驗與探究能力是生物科學素養中的一個核心要素,也是高考的基本能力要求,進入新課程后,實驗與探究將顯得更為突出。生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和復習過程中要始終以課本實驗為根本,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驗探究能力;要加強教材的經典實驗和分組實驗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驗分析和實驗設計能力;要創設情景,再現實驗過程,激發學生進行探究的興趣,培養思維的嚴密性;要變“講實驗”為真正的“做實驗”,平時的教學也要不斷加強針對性訓練。努力培養學生在新情景下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實踐能力。此外,教學中還可將中學生物實驗分類歸納,以啟發實驗設計思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實驗能力。(本文由中南大學、省質檢組提供支持,朱一中、康敏、肖民主 、雷紅輝、彭鍇、黃前葆、陳鋼環、姚建民、王岳飛、張樹冰、張元、周閩湘、顏中輝等老師提供部分意見)理綜第26題評分細則總則:1.關鍵詞、字寫錯別字記0 分2.化學式,符號明顯寫錯的記0分,如Cu寫成Ca ,H寫成n,N等。3.按考生答卷位置判斷答案,填錯位置的不給分。細則: (1)SO2 H2SO4 Cu2O,每空 1 分,只寫中文名稱的不計分;(2)第一空: 粗銅 1分,其他答案如粗Cu,不純的銅(Cu),含雜質的銅(Cu),含銅的固體物質,均計1分,答案寫成 粗C , 不純的C, 含雜質的C, 計 0 分; 第二空: 精銅 1分,其它答案如 銅(Cu),純銅(Cu),不含雜質的銅(Cu),銅棒,銅塊,單質銅,銅絲,均計1分,答案寫成 精C ,純C, 不含雜質的C, 計 0 分; 第三空:CuSO4 (硫酸銅) 1分,其它答案: CuCl2,Cu(NO3)2……等可溶性性銅鹽,或寫成銅離子(Cu2+)均計 1 分,填寫不溶性銅鹽如CuCO3 ,Cu(OH)2等均不計分; (3)Cu + 2H2SO4 CuSO4 + SO2 ↑ +2H2O 計2分,化學式均正確,且按最簡比配平的,無加熱符號,氣體逸出符號均計2分,沒配平或沒按最簡比配平的計0分;(4)第一空:23.8mol-1·L 計3分,下列情況均計3分:正確的數值表達為23~24之間,寫成2×10,(2.3~2.4)×10,28880/121。數值正確且單位正確的計3分;數值正確沒寫單位也計3分。下列情況扣分:數值正確但單位寫錯記2分;填寫0.122/(0.112×0.05) 無單位也記2分;填寫0.122/(0.112×0.05)單位錯誤只記1分,數字表達不按數學常規書寫,例如填寫 記0分。第二、三、四空: 減小 降低 減小,每空1分,這三空只要體現減,降的含意均不扣分(如 減少,變少,變小,減,降)如有錯別字該空不計分。28題評分細則1. Zn+CuSO4==Cu+ZnSO4 1分 Zn+H2SO4==ZnSO4+H2↑ 1分化學反應方程式未配平、不是最小整數比配平的不給分;寫成離子反應方程式的不給分。反應符號的寫法、是否寫狀態符號不作要求;兩個方程式的順序和方程式中各物質的順序不作規定。2. CuSO4與Zn反應產生的Cu與Zn形成Cu/Zn微電池,加快了氫氣產生的速率。 2分只要出現關鍵詞“(微/原)電池”的不扣分。正確敘述電化學機理的不扣分。3. Ag2SO4 1分寫名稱“硫酸銀”的不扣分,多寫不給分,分子式錯誤不給分。4. 升高反應溫度、適當增加硫酸的濃度、增加鋅粒的比表面積等。2分所答的前兩個措施中,每個正確的措施記1分,兩個措施相同視為一種措施,只給一分。其余的不判。要特別注意斷句。除標準答案所列措施外,還有:攪拌;加入除硝酸鹽外的能代替Cu2+作用的其它物質。5. ① 30 1分 10 1分 17.5 1分 10用20-10表示,17.5用20-2.5表示的不扣分;單位(mL)不作要求。② 灰黑 1分 暗紅 1分 凡用屬“黑色調”的各種顏色表述“灰黑”、用屬“紅色調”的各種顏色表述“暗紅”的均不扣分。③ 當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單質Cu會沉積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與溶液的接觸面積。 2分 只要出現關鍵含意“Zn被覆蓋”和/或“Zn與溶液接觸面積減小”的不扣分。第27題評分細則總則:1、明顯關鍵詞錯誤不計分。 2、答案有多個,其中有正確答案,又有明顯錯誤的不計分。(1)蒸餾燒瓶、蒸餾瓶、支管燒瓶 1分圓底燒瓶等計0分 Na2SO3 + H2SO4(濃) = Na2SO4 + SO2↑+ H2O 2分寫成離子反應式、未配平計0分,“濃”、“↑”、“=”不作要求(2)溶液由紫紅色變為無色(“褪色”) 2分 無色溶液中出現黃色渾濁(“渾濁”或“沉淀”) 2分 還原性、強還原性(加有其它答案均不計分) 1分 氧化性(寫成“強氧化性”不計分) 1分 5SO2 + 2MnO4- + 2H2O = 2Mn2+ + 5SO42- + 4H+ 2分寫成化學反應式、未配平計0分(3)品紅溶液褪色后,關閉分液漏斗的旋塞,點燃酒精燈加熱,溶液恢復為紅色 3分有關鍵詞 “加熱”和“顯色”計3分;僅有“加熱”計1分;未寫“加熱”僅寫現象計0分。(4)NaOH、堿溶液、其他具體堿性溶液、KMnO4、K2Cr2O7、H2O2 1分(寫了多個的僅看第一個是否正確)第35題評分細則(Ⅰ) (1) 生鐵 (1分) (唯一答案) 鉻和鎳 (1分)此處:① 寫元素符號Cr、Ni ,給分; ② 如果除了鉻和鎳外,還寫了鐵(Fe),給分;③ 只寫出一個鉻、或鎳、或除了鉻與鎳外還寫了除鐵之外的其他元素,不給分;④ 元素名稱寫錯別字,不給分。(2)給定答案為 在鋼鐵的表面噴涂油漆;在鋼鐵的表面鍍上鉻、鋅等金屬;對鋼鐵的表面進行發藍處理;在鋼鐵器件上附著一種更易失去電子的金屬或合金。寫出其中三種或其它合理方法均可。 (3分, 即1個1分)★ 此處有多種答案都符合題意,正確,所以需閱卷人自己弄清原理 。按照金屬防腐的理論,應該有四大類型的方法:(1)非金屬保護層:(給定答案中的第一種方法是該類型)如在鋼鐵表面上涂油漆、噴漆、搪瓷、陶瓷、玻璃、瀝青、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膠、聚酯等)、油等,都給分。(2)金屬保護層:(給定答案中的第二種方法是該類型)用電鍍、化學鍍或噴鍍的方法,在鋼鐵表面上覆蓋一層金屬或合金,都給分。此處的金屬比鐵活潑或者不活潑都可以,不一定要求寫出被鍍金屬的具體名稱。關鍵詞是“鍍”,“鍍”字寫成了錯別字則不給分。(3)電化學保護:① 保護器保護:(給定答案中的第四種方法是該類型)。將一種更易失去電子的金屬和鋼鐵連接在一起。此處對被綁金屬的要求可以有多種寫法,常見的寫法有:更易失去電子的、電極電勢更低的、更活潑的、更易被氧化的、還原性更強的,等;也有可能直接寫出了金屬的具體名稱,在中學范圍內常見的有鋅(Zn)、鋁(Al)、鎂(Mg)。另外,該方法有的學生可能寫成犧牲活潑金屬法、犧牲陽極法等。②. 陰極電保護 ③. 陽極電保護 這兩條可以寫成是外加電源、加微電流等。(4)加緩蝕劑保護(或稱改變介質):(給定答案中的第三種方法是該類型)其他合理方法還有:保持干燥、改變內部結構,例如制成合金、制成不銹鋼,但是此處不能寫加碳。此處注意:① 三種方法可以在不同的大類中,也可以在同一個大類中。② 所寫答案可以是具體的方法(如噴油漆),也可以是比較抽象的大類名稱(如電化學保護)。③ 如果所寫答案超過了三個方法,則只改閱前三個方法,正確就給分,錯誤就不給分。(3)青銅的主要合金元素是 錫(Sn) (1分)。黃銅的主要合金元素是 鋅(Zn) (1分) 。此處的兩個空:如果是寫元素符號,給分;如果還同時寫了銅(Cu),給分;寫了除此之外的其他元素,不給分。(4) LaNi5H6+6OH––6e–= LaNi5+6H2O (2分) 或: LaNi5H6+6OH–= LaNi5+6H2O + 6e– 此處:① 方程式不配平,不給分;② 擴大或縮小系數,不給分;③ 任意一個分子式寫錯,不給分;④ 方程式中的“=”,可寫成“→”;⑤ 電子符號e右上角的“-”可寫可不寫。 5.4 (1分) 此處:①寫整數“5”給分; 如果寫成小數,必須在5.4到5.5之間;② 單位可以不寫,如果寫單位,則應為“克”或“g”;如果寫錯,不給分。(Ⅱ) (1)纖維素、蛋白質、淀粉 (1個1分,共3分)此處:① 順序不能錯;②“ 纖維素、淀粉”這兩個空如果寫成“糖類”或“多糖”或“糖”或(C6H10O5)n,給分;蛋白質如果寫成“多肽”,給分。(2)谷氨酸單鈉鹽 (1分) (或者:2-氨基戊二酸單鈉鹽)此處:①“單”字和“鹽”字,如果沒寫,給分;② 如果“單”字寫成“一”,給分;但如果寫成了“二”或大于二的字,則不給分;③ 如果“2-氨基戊二酸單鈉鹽”中的“2-”寫成“α-”,給分;如果不寫“2-”,給分。(3)以上三個均可。 (1分) 理科綜合第36題評分細則關于結構式寫法的規定1.苯環的結構式以兩種寫法正確,若在未取代的位置寫出了H也正確。其它寫法則認為是結構錯誤。(易出現的錯誤是寫成環己烷。)2.羥基應寫成-OH,或HO-,寫成-HO或OH-則為錯誤。3.結構式中多寫或少寫氫(H)均算錯誤。第一小題本小題2分。只有0分和2分兩種記分。 正確答案:丙烯。或1-丙烯、正丙烯。記2分。環丙烷也對。寫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或將“烯”寫成“稀”等錯別字的,均記0分。第二小題本小題只有0、3分兩種記分。標準答案:。或寫成、、、,或寫結構式,給分。答案唯一。寫分子式或名稱,記0分。第三小題關于書寫化學反應式的規定:(1)反應物或生成物中任一結構式書寫錯誤均記0分。(2)少寫或多寫反應物、產物,包括H2O,視為反應式書寫錯誤,記0分。(3)不寫反應條件不扣分,因為反應條件試題中已給出。(4)化學方程式不配平、擴大或縮小倍數,記0分。(5)反應式中反應物與產物的連接符號寫成“→”與“=”或“”等,都不扣分。(6)表示原子個數的下標,若標識不清,只要數字正確,不扣分。本小題共3分。只有0分和3分兩種記分。標準答案:本題評閱關鍵:反應方程式中四種物質必須正確,苯酚的系數為2,有機物均不能寫分子式,否則記0分。其中:①可寫成②丙酮也可寫成。③產物雙酚A也可寫成或第四小題本小題共3分。只有0分和3分兩種記分。標準答案: 。或寫成、、、等結構式均可。若寫成、或者分子式,以及多寫結構式,均記0分。第五小題本小題有兩空,共4分。只有0分、2分、4分三種記分。第一空,標準答案為7。或“七,柒”也對。記2分。第二空,標準答案為:或,記2分。寫分子式、名稱或寫出多種同分異構體,不給分。注意:答卷中沒寫小題編號,只要答案順序沒錯,按評分標準給分。但若答案與小題編號順序不一致,不給分。22大題評分細則本大題滿分4分,分兩個計分段,每計分段2分。第一計分段:(2分)可能的分值0,1,2。 A、D 計2分 (只有A或D的計1分,有錯----即只要出現B或C則計0分)第二計分段:(2分)可能的分值0,1,2。 紙帶和打點計時器之間有摩擦;用米尺測量紙帶上點的位置時讀數有誤差。(2分,一個原因給1分)說 明:其他合理的原因也同樣給分,只要是能使距離和時間測量產生誤差的都有給分。例如:計算勢能變化時選取的始末點距離過近;交流電頻率不穩定;打點痕跡不清晰;重錘質量太小……質量測量誤差不給分。23大題評分細則本大題滿分11分,分三個計分段,分值分別為4、3、4分。第一計分段:(4分)可能的分值0, 4。只有連線完全正確得4分,否則計0分; 出現下列任意情況均算錯誤:連線出現交叉;連線不到位;電壓表、電流表正負極接錯(或沒有正確的串并聯電表);安培表內接;電鍵沒連在干路上;電阻R1、R2連接不正確;滑動變阻器連接錯誤…...第二計分段:(3分)可能的分值0,3。能正確繪出RL-t關系圖線得3分,否則計0分(如只描點沒連線;采用折線形式的逐點連接;連線不完整;以粗筆畫將所有數據點包含于其中的直線形式等)第三計分段:(4分)可能的分值0,1,2,3,4。(只有數字和單位同時正確的才給分)1、115mA(或114mA, 116mA, 115.0mA、0.115A、mA等)計1分;2、5.00V(或4.99V,5.01V)計1分;3、43.5(或43.0~43.9)計1分;4、64.0℃(或62℃~66℃)計1分(第二計分段沒連線的,本空正確的記0分)本計分段若沒給出單位或給出單位錯誤則不得分!24題評分細則第二段各4分,可能的分數為0、2、4解法一: 1) 2) 3) 解法二: 1) 2) 解法三:圖像法(說明:)評分細則:1、在上述解法的兩個方程中,每個方程有兩項(位移或時間的表示)每項各計2分。2、列出三個方程,且有三個未知數,能解出結果的,同樣給分。3、有三個未知數,只有二個方程的,給6分。如4、凡只寫出,,未列出、或、也無文字說明的不給分第三段 共6分,可能的分數為0、1、2、3、4、5、6 ( 1.25~1.35 ) ( 11.00~11.50 ) (8.50~8.90 )評分細則:每個答案各2分,結果正確無單位或單位錯的給1分結果不是2位小數的不給分25題評分細則本題分三段記分第一段:共6分,可能分值:0、 2、4、6分設粒子的發射速度為v,粒子做圓周運動軌道半徑為R,由牛頓第二定律和洛侖茲力公式,得 ①………………3分由①式得 ②………………1分當時,在磁場中運動時間最長的粒子,其軌跡是圓心為C的圓弧,圓弧與磁場的上邊界相切,如圖所示。設該粒子在磁場運動的時間為t,依題意t=T/4,得 ③………………2分注:(1)只寫①和②式其中的任何一式(或等價式),均給①和②式的總分,即給4分;(2)將①和②式中的R寫成r、L、d、x等能表示長度的字母,將v寫成V、v0等均給分,下同;(3)將①和②式中的R寫成a或a/2不能給分;(4)③式表達成文字,例如“軌跡圓弧對應的圓心角為90°”,或在圖中體現對應圓心角為直角,均可得分。第二段:共7分,可能分值:0、1、 2、3、4、5、6、7分設最后離開磁場的粒子的發射方向與軸正方向的夾角為,由幾何關系可得 ④………………2分 ⑤………………2分又 ⑥………………1分又由④⑤⑥式得 ⑦ ………………2分注:⑤式用或或其它正確幾何關系的均可得分第三段:共5分,可能分值:0、 2、3、5分由②⑦式得 ⑧………………2分由④⑦式得 ⑨………………3分補充說明:(1)第②式結果無單位的,②式記0分。(2)結果中每對一個,給1分;超過4個結果,結果分記0分。(3)畫出了兩波疊加正確的圖像,給④式的2分。(4)能正確用公式表述波程差的給(3)式2分,能正確用公式或文字表述滿足半波長的奇數倍關系的,給④的2分。如果表述出振動減弱點對應于波峰與波谷相遇的點,給④式的2分。(5)表示成最終數字結果,如:或,才給結果分,其它表示均不給結果分。(6)以坐標形式如表示的結果,同樣給結果分,并且不扣單位分。(7)原說明(5)以補充說明為準。物理33題評分細則題(1) A------------------------------------------------------------------5分,可能的分值0,5分-------------------------------------------------------------------------------------------------------------------題(2):總計10分,分兩個階段記分第一記分段:總計2分,可能的分值0,1,2分 ---------------------------------------------------------------------------------------------① 1分 ----------------------------------------------------------------------------------------------② 1分說明:(1)①式寫成,記①式的1分(2),①,②式均記0分(3)頻率用表示,不扣分;①式中用其他字母表示,但有說明的并且正確表示的,不扣分。第二記分段:總計8分,可能的分值0,1,2,3,4,5,6,7,8分---------------------------------------------------③ 2分,為整數 ---------------------------------------------------④ 2分 ----------------------------------⑤ 4分 說明:(1) ③,④式沒有,為整數說明的,不扣③,④式的分 (2) ④式寫成的,不扣④式的分 (3) ③,④式寫成綜合式的,給③,④式的4分 (4) 中每給出一個結果的,記1分 (5) 直接給出,而沒有文字或圖像表述的,記⑤式的4分;有合理文字或圖像表述,且能給出的,記8分。(6)結果沒有單位的,扣單位的1分。物理34題評分細則題(1) B ----------------------------------------------------------5分, 可能的分值:0,5------------------------------------------------------------------------------------------------------------------題(2)說明:由于題目中的符號只有,,和重物是木板質量的2倍關系,因此題目中各記分段的符號可參照對應給分,若最后結果寫成的,中間過程不扣分,只扣結果的2分。第一記分段:求時間,共4分,可能的分值:0,2,4----------------------------------------------------------------- ① 2分---------------------------------------------------------- ② 2分注:②式的等價式:木板: , 或: 重物:-------------------------------------------------------------------------------第二記分段:求時間和總時間,記6分,可能分值:0,1,2,3,4,5,6 ------------------------------------------------③ 1分 ---------------------------------------------④ 2分注:④式的等價式: 或:----------------------------------------------------⑤ 1分-------------------------------------------⑥ 2分 圖解法:通過圖解法也可得到①,②,③,④,⑤,⑥式,可以對照給分。2010年高考理綜生物31題評分細則31題(共8分)(1)競爭 (1分)(只要有競爭兩字給分,但竟爭、斗爭等不給分) (2)(每空1分,共2分)第一個空:c (1分) 第二個空:a (A不給分) (1分)(3)降低(或快速降低/下降/減小等表達降低含義的答案可給分) (1分)(4)(每空1分,共2分)第一個空:恢復力穩定性(或自我/自動調節能力)(1分) (其它不給分)第二個空:低 (其它不給分) (1分)(5)400 (2分)生物選做題37題評分細則37.(1)易揮發、難(或不)溶于水、(化學)性質穩定(每個性質1分;記0,1,2或3分)不是(唯一答案,其他答案不給分) (1分)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或得到的物質含水分或得到的精油中含有雜質 (答案中體現含有水分或雜質) (1分)(2)(蒸餾)溫度 (1分)在一定的時間內提取量隨蒸餾時間的延長而增加,一定時間后提取量不再增加;先增加,后保持不變;先增加,后不增加;先增加,后達到飽和(答案中應體現先增加后維持不變的變化趨勢)(記0或2分)(3)下降、減少、減小(表示出減小、減弱趨勢即可,答小、弱不給分) (1分)部分精油會隨水蒸氣揮發而流失(答案中體現“揮發”或“流失”給分) (1分)(4)(比)較低、低 (1分)減少揮發或防止揮發或防止散失等 (1分)(5)a(唯一答案,其他答案不給分) (1分)(6)能(唯一答案,其他答案不給分) (1分)(化學)性質相似(類似、相近、相同等)或都具有易揮發的特點 (1分)生物選做題38題評分細則38.(1)遺傳特性、優良特性、遺傳性狀、(優良)性狀、表現型(體現“特性” 、“性狀”給分 ) (1分) 快、迅速(有其意思給分) (1分)遺傳信息、遺傳物質、基因、DNA (1分) (2)微生物、雜菌、細菌、真菌、病毒(只要達到其中之一即可)(1分)(3)生根、產生根(關鍵詞“根”) (2分)細胞分裂素(有錯別字不計分) (2分)2,4-D (唯一答案,填脫落酸和2,4-D不給分) (2分)(4)(逐漸)減小、下降、減弱等(表示出減小、減弱趨勢即可,答小、弱不給分) (1分)先增后降、先增加后下降、先增加后減少等(必須有先。。。后。。。)(1分)不能(唯一答案,其他答案不給分) (2分)(5)降低(唯一答案,其他答案不給分) (1分) 生物30題評分細則30.(9分) (1)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具有雙重性(或兩重性,或二重性)(1分)解釋了雙重性也給分。如:在一定濃度范圍內,隨生長素濃度的增大,促進生長的作用增強,超過最適濃度(或一定范圍后),促進作用減弱,甚至抑制生長;或低濃度生長素促進生長,濃度過高時抑制生長等。 最適生長素濃度產生最大α值,高于最適濃度時有可能出現與低于最適濃度相同的彎曲生長,從而產生相同的α值。(2分) 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如:(低于和高于最適濃度的,或在最適濃度兩測的)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有可能促進生長的效果相同(或有可能產生相同的生長效應,或有可能產生同樣的彎曲生長,或可能產生同樣的彎曲角度)等。 (2)若α2小于α1(或α2<α1,或α1>α2 ,或α2比α1小,或α1大于α2,或彎曲角度減少,或α2在α1的下方)(1分), 則該(或待測)溶液的生長素濃度為(或α1對應濃度為,或原濃度為)A(或低濃度,或10μmol·L-1,或低于最適濃度);(2分) 若α2大于α1(或α2>α1,或α1<α2 ,或α2比α1大,或α1小于α2,或彎曲角度增大,或α2在α1的上方)(1分), 則該(或待測)溶液的生長素濃度為(或α1對應濃度為,或原濃度為)B(或高濃度,或15μmol·L-1,或高于最適濃度);(2分) 注:①兩種討論情況順序可顛倒,但要注意α2比α1的大小關系;②寫α2=α1的情況不考慮;③將α寫成類似于a的不扣分;④結果與結論顛倒也給分。如:若生長素濃度為A,則α2<α1。理綜第二十九題評分細則(1)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或B細胞)(1分)(2)抗原(2分)(只要有抗原兩字就行)(3)漿細胞(效應B細胞或效應B淋巴細胞)(2分) 編碼抗體的基因(2分) 紅細胞(2分) 注意:有明顯錯別字的不給分,其它答案均不給分。生物第32題參考答案(1)A、下列答案,均記2分。①只要有自由組合定律(規律)的②自由組合(獨立分配)③獨立分配定律(規律)④孟德爾第二定律⑤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規律)B、下列答案,均記0分。①自由定律②組合定律③分配定律④第二定律⑤孟德爾遺傳定律(2)①如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則按順序每代記2分,共6分。P 紫 X 紅 P 紫 X 紅 AABB X AAbb AABB X aaBBF1 AABb F1 AaBBF2 紫 :紅 紫 :紅AAB AAbb F2 A BB aaBB3: 1 3 : 1②不管有多少種圖解,只要其中有正確的一種圖解,則記6分。③不管顏色如何表述,只看基因型是否正確,并按順序每代記分。P:AABB、AAbb(或AABB、aaBB)記2分。若兩個親本的基因型任意一個錯誤則記0分。F1:AABb(或AaBB)記2分。F2:AAB 、AAbb(或A BB、aaBB)記2分或者答案為AABB和AABb、AAbb(或F2:AABB和AaBB、aaBB)的均記2分。但如果F2答案只有AABB、AAbb或只有AABb、AAbb(或只有AABB、aaBB或只有AaBB、aaBB)的記0分。④圖解中沒有P、F1、F2表述,但遺傳圖解是正確的按順序每代記2分。⑤單獨用一對基因來解釋的圖解,記0分。(3)①答案為9紫(色):3紅(色):4白(色)或紫(色):紅(色):白(色)=9:3:4的或顏色順序改變但比例與之相配套的,記5分。②只答了紫(色)、紅(色)、白(色)而沒有比例或答了紫(色)、紅(色)、白(色),有比例,但比例與表現型不配套或比例是錯誤的,記2分。③只答比例沒有顏色的或雖答了顏色和比例但顏色是錯誤的(如紫紅、紅白、紫白等)或其他錯誤答案的,均記0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0年理綜生物試卷分析.doc 2010年高考理綜試卷分析.doc 2010理綜第26題評分細則-修改.doc 28題評分細則.doc 第27題評分細則.doc 第35題評分細則.doc 第36題評分細則.doc 22,23題評分細則(2010).doc 24題評分細則.doc 25題評分細則.doc 33補充說明.doc 物理33題評分細則.doc 物理34題評分細則.doc 10屆高考理綜生物31題評分細則.doc 2010年高考生物選做題評分細則.doc 生物30題評分細則.doc 生物第29題.doc 生物第32題參考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