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高中物理會考公式概念總結一、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1)平均速度 txv(定義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為運動方向v - 平均速度 國際單位:米每秒 m/s 常用單位:千米每時 km/h 換算關系 1m/s=3.6km/h (2)加速度tvvtva 0t 加速度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變化率{以 Vo為正方向, a 與 Vo同向 (做加速運動 )a>0;反向(做減速運動)則 a<0}注 : 主要物理量及單位 : 初速度 ( 0v ):m/s ; 加速度 (a):m/s2; 末速度 ( tv ):m/s ;時間 (t): 秒 (s) ; 位移 (x): 米( m); 路程 (s): 米( m);三個基本物理量:長度 質量 時間 對應三個基本單位: m kg s (3) 基本規律: 速度公式 atvvt 0 位移公式2012x t atv幾個重要推論: (1) axvvt 2202(ov 初速度, tv 末速度 勻加速直線運動: a為正值,勻減速直線運動 (比如剎車):a 為負值,) (2) A B 段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 *(3) AB 段位移中點的即時速度:V = 02 2ttV V xVt2 22 2o tsv vV注意 都是在什么條件下用比較好?(在什么條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時,該用哪個公式?)公式 atVVt 02021X attV X2202 aVVt0 X2tV VVt較合適的條件 不涉及到 X 不需要求 tV不涉及到時間 t 求位移不知道 a (5)初速無論是否為零 ,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 , 在連續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隔內的位移之差為一常數:(a 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 T一每個時間間隔的時間 ) (用來求紙帶問題中的加速度,注意單位的換算)(6)自由落體:①初速度 Vo=0 ②末速度 gtVt ③下落高度221gth (從 Vo位置向下計算)④推論22 tVgh 全程平均速度2tVV平均注 :(1) 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2)a = g=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 , 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二、相互作用:1、重力 G=mg (方向豎直向下, g= 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 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適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彈力,胡克定律: xF k彈 (x 為伸長量或壓縮量; k 為勁度系數,只與彈簧的原長、粗細和材料有關 ) 2aTx2 平均功率3、求 1F 和 2F 兩個共點力的合力: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從平行四邊行定則。 (2) 兩個力的合力范圍: F 1-F2 F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求三個力的合力方法,先求出兩個力的合力范圍,看第三個力在不在這個范圍內,如果在,則最小值可以取到 0,最大值是三個力的和4、物體平衡條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或5、摩擦力的公式:(1) 滑動摩擦力:說明: a、 NF 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即支持力,可以大于 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 G b、 為滑動摩擦系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 N無關 . (2) 靜摩擦力: 由物體的 平衡條件 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 , 與正壓力無關 .(只要不動,推力越大,靜摩擦力越大)大小范圍: O f m axf m ( maxf 為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 ) 說明: a、摩擦力方向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 相對運動 的方向或 相對運動趨勢 的方向相反。 d 、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三、牛頓運動定律:1、牛頓第一定律:物體喜歡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即所有物體都具有慣性,這個性質稱之為慣性。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慣性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2、 牛頓第二定律: maF合 或者 xmaF 合x (1)矢量性 (2)瞬時性 (3)獨立性(建立直角坐標系之后, x方向上的合力 合xF 即為物體受到的合力 )2、牛頓第三定律: F= -F′ {負號表示方向相反 ,F、F′各自作用在對方,大小相等,叫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 3、共點力的平衡: F 合=0 4、超重現象: GFN 失重現象: GFN (無論失重、超重,物體重力都保持不變)電梯加速上升或減速下降,人超重 電梯減速上升或加速下降,人失重5、國際單位制中的力學基本單位:時間( t )s,長度( l )m,質量( m)kg 四、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功 : ( 適用于恒力的功的計算 ){W:功 (J) ,F:恒力 (N),l: 位移 (m), :F、l 間的夾角}(1) 理解正功、零功、負功的含義(2) 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① 合外力的功 ----- 量度 ----- 動能的變化② 重力的功 ------ 量度 ------ 重力勢能的變化③ 電場力的功 ----- 量度 ------ 電勢能的變化2、功率:tWP ( 在 t 時間內力對物體做功的平均功率 ) vFP ( v為平均速度 ) 瞬時功率: ( v為瞬時速度)Nf FF0合F 0合xF 0合yFcosFlWFvP瞬3 2222 4Trrrva向注:汽車以恒定功率啟動、以恒定加速度啟動:汽車最大行駛速度 (fmax額PV ,f 指阻力 ) 3、動能和勢能: 動能: 221mvEK { Ek: 動能 (J) ,m:物體質量 (kg) ,v: 物體瞬時速度 (m/s) }重力勢能: mghEP ( 與零勢能面的選擇有關, h:豎直高度 (m)( 從零勢能面起 )) 重力做功: Wab=mghab 只看初末位置高度差 {m:物體的質量, g=9.8m/s 2≈10m/s 2,hab:a 與 b高度差 (h ab=ha-h b)} ☆4、動能定理:外力對物體做功的代數和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量。☆☆ {W合: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也是各力做功的代數和即 321 WWW☆5、 機械能守恒定律:機械能 = 動能 + 重力勢能 + 彈性勢能條件:系統只有內部的重力或彈力做功(并不是說不受其他力) 。只是動能和勢能之間的轉化}公式:222211 2121 mVmghmVmgh 或者 PE 減 = KE 增五:曲線運動1、平拋運動:水平方向為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為自由落體運動:運動時間:ght 2 (取決于下落高度 h,與初速度無關)水平射程: (取決于初速度 Vo和下落高度 h)秒末速度 (合速度 ) :秒末位移(總位移)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 tanβ=0vgtvvxy合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002221tanvgttvgtxy2、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角速度: =2π f =2πn 單位: rad/s 向心加速度:rTrtlv2rvTt212 kk EEW合0vvx tvx 0gtvy 221gth ghvy 2222022 tgvvvv yxt22202221 gttvyxSttvx 04 221rmmGF萬向心力:3、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始終不變,為 g 勻速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是非勻變速曲線運動。注: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 ( l ): 米 (m); 角度 ( ):弧度( rad); 頻率( f):赫茲( Hz);周期( T):秒( s); 轉速( n): r/s ; 半徑 (r): 米( m); 線速度( V):m/s;角速度(ω): rad/s ; 向心加速度: m/s2。⑦同軸轉動,各點角速度相等。線速度與半徑成正比用皮帶(無滑) 傳動 的皮帶輪,輪緣上各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六、萬有引力與航天:1、開普勒第三定律: r 3 /T 2=K {r: 軌道半徑, T:周期, K:常量 (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于中心天體的質量 )}2、萬有引力定律: (G=6.67×10 -11N? m2/kg 2,萬有引力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3、地球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 22 , gRGMmgRMmG ;{R地 : 地球半徑 (m),M:地球質量( kg)}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1.加速度與軌道半徑的關系:由 2MmG mar得 2rGMa2.線速度與軌道半徑的關系:由22Mm vG mr r得GMvr3.角速度與軌道半徑的關系:由22MmG m rr得 3GMr4.周期與軌道半徑的關系:由 rTmrMmG222得GMrT324{M:中心天體質量}若星體在中心天體表面附近做圓周運動,上述公式中的軌道半徑 r為中心天體的半徑 R。5、天體質量 M的估算: rTmrMmG 22242324GTrM6、第一 (二、三 )宇宙速度: 7.9km/s1 gRv ;V2=11.2km/s ;V3=16.7km/s 7、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于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T=24h。8、變軌問題: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類似于從遠日點到近日點)七、電場·電流:1、電荷守恒定律、元電荷: (e =1.60×10-19C);帶電體所帶電荷量等于元電荷的整數倍2、庫侖定律: F=kQ1Q2/r 2(在真空中){ F:點電荷間的作用力 (N),k: 靜電力常量 k=9.0 ×109N? m2/C 2,Q1、Q2:兩點電荷的電量 (C),r: 兩點電荷間的距離 (m),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3、電場強度: E=F/q(定義式){E:電場強度 (N/C) ,是矢量,由本身決定; q:試探電荷的電量 (C) }2222 4TrmrmrvmmaF 向向5 4、電場力: F=qE{F: 電場力 (N) ,q:受到電場力的電荷的電量 (C),E:電場強度 (N/C) }5、電容: C=Q/U(定義式 ){C:電容 (F) ,由本身決定; Q:電量 (C),U:電壓 (兩極板電勢差 )(V) }6、電容單位換算: 1F(法拉)= 106μF(微法)= 1012PF(皮法)7、電場線從正電荷出發終止于負電荷 , 電場線不相交 ,切線方向為場強方向 , 電場線密處場強大。8、電子伏 (eV) 是能量的單位, 1eV= 1.60×10-19J。9、電流: I=Q/t { I: 電流 (A) ,q:在時間 t 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 (C),t:(s) }10、歐姆定律: I =U/R{ I: 導體電流 (A),U:導體兩端電壓 (V) ,R:導體電阻 (Ω )}11、電流單位換算: 1A(安培)= 103mA(毫安)= 106μA(微安)12、電功率: P 電=UI 熱功率: P 熱= I 2R{U:電壓 (V) , I: 電流 (A) ,R:導體的電阻值 (Ω )}13、焦耳定律: Q= I 2Rt{Q:電熱 (J) , I: 通過導體的電流 (A),R:導體的電阻值 (Ω ),t: 通電時間 (s) }八、磁場:(磁場對通電導線有 安培力 的作用;磁場對運動電荷有 洛倫茲力 的作用)1、磁感應強度是用來表示磁場的強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 是矢量,單位:特斯拉( T),1T=1N/A? m 2、安培力 :F=BIL (注: I⊥B){B: 磁感應強度 (T),F: 安培力 (N),I: 電流 (A),L: 導線長度 (m)} 3、洛侖茲力: F=qVB(注 V⊥B){ f: 洛侖茲力 (N), q:帶電粒子電量 (C),V:帶電粒子速度 (m/s) }4、安培力和洛侖茲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則判定,只是洛侖茲力要注意帶電粒子的正負左手定則判斷安培力和洛倫茲力 右手定則判斷電流或磁場方向 ————左力右電磁九、電磁感應:1、法拉第 電磁感應定律: E nt{E:感應電動勢 (V) ,n:感應線圈匝數,ΔΦ / Δ t: 磁通量的變化率}2、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中電壓、功率關系: U1/U 2=n1/n 2 P 入=P 出 (只變交流,不變直流)3、有效值是根據電流熱效應定義的 ,沒有特別說明的交流數值都指有效值十、電磁波及其應用: (電磁波譜:由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 X射線、γ射線組成)1、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變化的電 (磁 )場產生磁 (電 )場2、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 c= 3.00×108m/s,λ= c/f {λ :電磁波的波長 (m),f: 電磁波頻率}十一、物理學史:1、伽利略最早研究自由落體運動 ,并獲得極大成就。2、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說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 ,開普勒提出了行星運動定律 。3、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許最早測定了萬有引力常量 G。4、富蘭克林進行了著名的風箏實驗,發現天電和摩擦產生的電是一樣的。5、伏打于 1800 年春發明了能夠提供持續電流的“電堆”——最早的直流電源。6、以美國發明家 愛迪生 和英國化學家 斯旺為代表的一批發明家,發明和改進了電燈。7、1820 年,丹麥物理學家 奧斯特 用實驗最早發現了 電流的磁效應 。8、英國物理學家 法拉第 在 1831年發現了 電磁感應 現象。9、英國物理學家 麥克斯韋建立了完整的電磁場理論并預言電磁波的存在 ,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10、我國的沈括最早發現了地磁偏角。地理的南北極是地磁的北南極。十二、物理主要基本概念、規律:1、參考系:為研究物體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又名參照物;參照物不一定靜止 ,只是假定靜止不動。2、質點:只考慮物體的質量、不考慮其大小、形狀的物體;是理想化模型。研究運動軌跡時物體可以看做質點3、位移:從起點到終點的有向線段,是矢量(有方向的量,還有速度 v, 加速度 a,力 F); 、路程:物體實際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沒有方向的量,還有速率,質量 m,時間 t ,功 W)。4、位移—時間( x-t )圖象: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像是一條傾斜直線;夾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5、速度是表示質點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與位移、 時間間隔相對應) ;瞬時速度(與位置、 時刻相對應);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是標量。6、速度—時間圖象( v-t ):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像是一條與橫軸平行的直線;勻變速(包括勻加速和勻減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像是一條傾斜直線;夾角的正切值表示加速度; (也就是說 斜率。直線的傾斜程度,越陡斜率越大)速度圖象與時間軸所圍的 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6 7、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說明速度變化快加速度的大小與物體速度大小、速度改變量的大小無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是恒量。 (比如平拋這個典型的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始終是 g)8、在空氣中,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過程中空氣阻力的影響,與物體重量無關。(如果忽略空氣阻力,則是自由落體運動,落地時間取決于初始高度)9、實驗:打點計時器(計時儀器)的應用(1)電磁打點計時器用 6V的交流電源,頻率為 50Hz,周期為 0.02s 。(2)電火花打點計時器用 220V的交流電源,頻率也為 50Hz,周期為 0.02s 。10、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不能離開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而獨立存在。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11、力按照性質可分為: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場力、磁場力、核力。12、自然界中存在四種基本相互作用:萬有引力、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13、重心是物體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點,它跟物體的幾何外形、質量分布有關。不一定在物體上14、產生彈力的條件:兩物體接觸、且有形變;產生彈力的原因:施力物體發生形變產生彈力。15、產生摩擦力的條件:物體接觸、表面粗糙、有擠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彈力與摩擦力的關系:有彈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間就一定有彈力。16、摩擦力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阻力。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靜止的物體也可以受滑動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17、合力與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合力與分力之間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18、物體處于平衡狀態(靜止、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條件:物體所受合外力等于零(即 F 合=0)。19、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的理解:物體的運動并不需要力來維持;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的速度不變,其運動狀態就不變) ;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20、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的大小只由物體的質量決定。21、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根據物體受力情況找出加速度 a,再根據運動學公式判斷物體運動情況22、牛頓第三定律: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總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的。 (但不在同一個物體上)23、力學單位:單位制是由基本單位和導出單位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單位體制。24、功: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積。功率: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功率是標量。25、重力做的功只與物體初、末位置的高度有關,與物體運動的路徑無關。26、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原理:∣△ Ek∣=∣△ Ep∣ 實驗不需要天平也不需要秒表27、質點作曲線運動的條件:質點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與其運動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且軌跡向其受力方向偏折。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速度方向是曲線在這一點的切線方向。28、物體實際所做的運動是合運動;合運動與分運動具有等時性。29、平拋運動:被水平拋出的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不考慮空氣阻力)所作的運動叫平拋運動。30、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時刻變化, 但大小不變;速率、 角速度、 周期、頻率不變。31、開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32、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 7.9km/s 。33、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帶負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用摩擦和感應的方法都可以使物體帶電。34、電場強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方向規定:跟正電荷在該點所受的電場力的方向相同。35、電流的概念:大量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電流產生條件:導體兩端存在電壓。36、電流的方向: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方向相反。37、磁體和電流的周圍都存在著磁場,磁場具有方向性 ,規定為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38、磁感線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場的強弱;磁感線上某點的切線方向表示該點的磁場方向。39、不論是直線電流的磁場還是環形電流的磁場,都可以用安培定則(右手螺旋定則)來判斷方向。40、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41、避雷針利用尖端放電原理來避雷。 電熱毯等利用電流的熱效應來工作。 電磁爐和金屬探測器是利用渦流工作的。天線是發射和接收無線電波的必要設備。微波爐利用電磁波的能量來加熱食物。42、馬拉車與車拉馬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不能相互抵消。7 43、自由落體運動是只受重力,自由釋放做的運動,是典型的勻變速直線運動44、加速度大小 與速度大小沒有關系45、勻速圓周運動各物理量,大小都不變,有方向的方向都改變,除了角速度46、平拋運動的落地時間由高度決定,高度相同,不管初速度多大,落地時間相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