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活處處有哲學》教學設計課題生活處處有哲學授課人課時安排1課時課型新授課授課時間教材分析本框共設兩目:第一目主要分析了哲學與生活的關系.生活中處處有哲學,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哲學來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第二目簡述了哲學的作用,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通過本框的學習,讓同學們感受生活中的哲學,理解一些哲學的基本知識,揭開哲學神秘的面紗學情分析本框是哲學的第一課第一框,學生對哲學內容充滿好奇,課本內容比較簡單,概念、原理較少,需要調動的是學生的認知能力及社會經驗,因此,理清哲學與生活的關系是學習本課的重要任務,也是學習本課的重要方法。同時,可以引導學生身邊的生活入手,幫助學生探究學習哲學的意義。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理解哲學智慧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哲學是給人智慧、使聰明的學問;可以使人們正確看待宇宙和人生。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情境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主動地學習,認識哲學以及生活中的哲學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喜歡哲學,熱愛哲學,切實體會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學。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感受哲學的智慧、作用進而喜歡哲學教學難點:理解哲學智慧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理解哲學功能教法與學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設計師生活動設計意圖批注一、新課導入1、知識界定導入新課要使我們的生活豐衣足食,就要學好經濟與生活;要使我們的生活保持穩定,就要學好政治與生活;要使我們的生活富有情趣,就要學好文化與生活;要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智慧,就要學好生活與哲學知識體系二、講授新課生活中處處有哲學看圖釋義: 圖一:違背客觀規律,注定要失敗圖二:把事物之間的偶然聯系當作規律圖三:具體問題 具體分析圖四:世界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圖五:整體與部隊(二)哲學的來源情境探究一:你兒時問過什么現在回想起來幼稚的問題?情境探究二:蘇格拉底談“愛情”、孔子的人生階段劃分情景探究三:哲學開始于仰望天穹結論:(1)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2)哲學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3)哲學并不神秘,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哲學總在自覺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三)哲學的本義趣味提問同學們的名字里有“哲”嗎?“我認為智慧這個詞太大了,它只適合于神;但愛智這個詞倒適合于人。”——蘇格拉底 教師小結:哲學的本義——愛智慧、追求智慧哲學的任務: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四)哲學的意義(功能)問題探究:追尋生活智慧感受哲學之光提問(1)這兩個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有何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想一想,思維方法在人們生活中起什么作用?教師小結: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自然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對待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正確對待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正確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課堂小結1.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哲學來源于生活)(1)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2)哲學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3)哲學并不神秘,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哲學總在自覺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2、我們為什么要學習哲學?(1)從哲學的本義來看: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2)從哲學的意義(功能)來看:正確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正確對待人生+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 +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3)哲學的任務:就是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四、板書設計 知識界定導入新課,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問題與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哲學的本義、作用當堂檢測有效練習1、2019年9月24日12時,巴基斯坦東部發生5.8級地震,造成37人遇難,500多人遇難,數百萬人緊急疏散。可見人類在處理與自然的關系上要更加謹慎,由此引發了人們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哲學思考。這說明( B )A.哲學源于人們對災難的思考B.哲學源于生活,源于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C.真正的哲學就是生活本身D.哲學是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2、朱熹小時候就問其父親“天上有何物”;陸九淵三四歲時就問父親“天地有沒有盡頭”,并為此廢寢忘食;波普爾八歲時就在思考“空間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這些人后來成為大思想家,與他們從小善于思考不無關系。這說明( C )A.哲學源于人們對自然萬物的驚訝B.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C.哲學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D.哲學的任務就是對現存的東西提出質疑學以致用,鞏固知識作業布置課時練習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帶領學生了解哲學,重點在于理解哲學智慧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理解哲學功能,但是由于本課時的內容較少,學生的生活閱歷不足,不利于學生理解運用知識。《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教學設計課題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授課人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型新授課授課時間教材分析《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生活與哲學》第一課的第二框題,它和第一框題都是學生學習哲學的入門課。這一框題為學生從總體上理解哲學及以后學好哲學做了很好的鋪墊。本框題共分為兩目。第一目以世界觀的產生為切入點,闡釋哲學與世界觀的區別和聯系,說明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第二目以具體科學為切入點,闡釋哲學與具體科學的區別和聯系,揭示哲學思維的特點和哲學的基本內涵。學情分析 §X§K 學生已經學習了《生活處處有哲學》的內容,了解到哲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為學習本框題的內容做了很好的鋪墊。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的綜合運用,通過引用大量的事例及名言,引導學生探究,避免理論說教。書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從我們生活中的事例入手,通過分析其中的哲學思想來說明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在此基礎上,引導們學生探究本課的核心問題(即什么是哲學)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1.識記哲學的含義;理解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哲學與世知識與技能早觀的關系。2.理解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哲學與世界觀、世界觀與方法論、哲學與具體科學三對關系的分析,培養辯證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科學世界觀,加強哲學修養;能夠以哲學為指導,增強學好具體科學的自覺性。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教學難點: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教法與學法通過對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與具體科學的比較,學會用比學習方法分析法來把握學科概念。教學活動設計師生活動設計意圖批注一、新課導入上節課,我們輕輕地撩開了哲學的面紗,對哲學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哲學是智慧之學,被馬克思譽為“文化的活的靈魂”。哲學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真正的哲學可以指導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老師想在上次學習成果的基礎上問大家一個問題,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都屬于哲學思考嗎?要想解答這個問題,我們今天必須弄清楚三組關系: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二、講授新課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大家剛才所聽的《甄嬛傳》主題曲——《紅顏劫》,它的演唱者是姚貝娜。姚貝娜才華橫溢,被稱為靈魂的歌者,深受歌迷喜愛。她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向人間傳遞了無限的愛。其實,姚貝娜最讓我們感動的是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做出了善舉——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讓三位患者重見光明。師:在臨終前,同學們愿不愿意捐獻自己的器官?生:紛紛發表意見師:關于捐獻器官,這里有一組數據(展示PPT數據)活動一:合作探究 看過這組數據之后,我們不禁要問:在我們國家為什么公眾不愿意捐獻器官?下面請大家看一項國家衛計委的調查。(國家衛計委器官捐獻研究項目“公眾對器官捐獻態度”的調查)請大家結合課本P7正文和專家點評的內容。給大家3分鐘的時間分小組討論下列兩個問題:【合作探究】探究1:公眾對器官捐贈的不同認識是世界觀嗎?探究2:被調查的公眾是否有世界觀,他們的世界觀能否被稱為哲學?【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探究1:不同于人們對某個事物或某個方面事物的個別看法(如自然觀、社會觀、國家觀、人生觀、道德觀、審美觀,等等),但又存在于個別觀點和個別看法之中,是有共同性、一般性、根本性的觀點(形成對世界事物的最一般的看法和最基本的觀點)。比如:一個人認為這個世界是由神創造的,他認為人在做天在看,頭上三尺有神靈,因此,關于這個世界是什么的問題,這個人就會陷入唯心主義世界觀。那么,整個世界包括哪些世界呢?(解釋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探究2:認識一——唯物主義世界觀;認識二——唯心主義世界觀。這里我們不去討論到底唯物主義世界觀正確還是唯心主義世界觀正確,但毫無疑問,其中只有一種是對世界本原到底是唯物還是唯心的正確認識。也就是說:世界觀有科學和非科學之分。就捐獻器官這個事件本身來說,他們僅僅是就一個事件做了自己的判斷,他們并沒有去探討諸如:世界是什么?世界是怎么樣的?我們是否能夠正確地認識這個世界等一系列的問題。也就是說,世界觀人人都有;但是這種世界觀是自發的,零散的,缺乏理論論證的(我們稱之為樸素的世界觀),還不能稱之為哲學。【結論一】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二)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過渡問題: 下面,我們再回到剛才的調查當中請思考:為什么會有對器官捐贈的不同認識?造成的影響是什么?生:回答師點撥:具有不同思想觀念的人,在做人做事上往往會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式。(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另外一個重要概念——方法論)小組總結: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評論 .師總結: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1)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2)兩者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是什么、怎么辦);(3)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結論二】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三)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過渡】目前,我們知道了什么是世界觀?什么是方法論?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那么,我們不禁又要問哲學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學問呢?【合作探究】(1)器官移植的知識應該屬于哪類科學?(2)該類科學和哲學有區別嗎?(3)說它們有區別,那么它們之間是否又毫無聯系?請舉例說明。生:回答師:說到醫學,我們有博大精深的中醫。我國戰國時期有位神醫——扁鵲,總結出了中醫的特色療法:望、聞、問、切——“四診法”。比如:“有諸內,必形諸外”,它的意思是說:機體的外部表象與內部情況存在著確定的相應關系。“四診法”的基本原理:建立在整體、運動、聯系觀念的基礎上。大家從中可以發現,中醫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教師總結】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1.區別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哲學:對具體科學進行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師:如何理解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抽象概括和升華?生:略師點撥:舉例說明,具體科學研究運動,物理學中有機械運動,化學中有分子運動,生物學中有生命的新陳代謝,人類社會學中有生產方式的更替等等,哲學上的運動概念就是對具體科學的抽象和概括,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抽象是在頭腦中把同類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征抽取出來,并舍棄個別的、非本質特征的思維過程。概括就是把個別事物的某些屬性推廣到同類事物中去或者總結同類事物的共同屬性的思維過程。這體現了哲學思想的形成需要“反思”。(經典引例:黑格爾曾經用“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中起飛來說明哲學“反思”的特點。) (1)牛頓為什么能發現萬有引力定律?(2)晚年的牛頓為什么在科學的道路上停止了前進的步伐?生:略師總結: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科學家的研究活動都是自覺或不覺地在某種世界觀的指導下進行的。缺乏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科學家就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動中偏離正確方向,走彎路,甚至陷入混亂和失敗。因此,任何輕視哲學否認哲學對具體科學研究的指導作用的看法都是錯誤的、有害的。在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問題上,既要反對夸大哲學,認為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否定具體科學特殊性的“代替論”,又要反對那種完全否定哲學的指導作用,企圖取消哲學的“取消論”。【結論三】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課堂升華 .今天的課,我們通過姚貝娜的善舉,感知了人性的光輝,透過眼角膜,看到的是我國器官捐獻的光明前途。聯系到我們自身,我們要留心觀察世界,完善自己的世界觀,積極樂觀,奮發上進,不斷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最后,請起立,我們一起充滿激情地朗誦這首詩。《我熱愛生活》當早晨的太陽沉落西山當黃昏的月亮消失黎明我感謝時光的恩賜讓青春的活力化成美麗的語言無數次的坎坷,挫折和失敗無數次的探求,拼搏和成功都是時光對我公正的鑒定我要用心描繪生活我要用手創造生活我要用歌唱響生活我要用眼放亮生活朋友 請熱愛生活吧通過回顧導入新課,設疑激趣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問題與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增強學生情感認同當堂檢測有效練習1、當前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動沉渣泛起,如占卦算命、求神問卜等。這些活動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極大的危害。一些人甚至被致瘋、致殘、致死,造成人間悲劇,嚴重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和改革發展的穩定局面。對于迷信思想,我們必須反對。這是因為( B )A.迷信思想和行為是脫離現實的B.人們的活動受世界觀的支配C.哲學是系統化科學化的世界觀D.世界觀來源于人們的實踐活動2、心理學上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的說法:當你為未知的未來下了一個預言,因為你相信事情會如同預料的情況發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強的措施,更加強這個預言的實現,最后的結果會如同你自己的預言一樣,呈現在你眼前。這種觀點體現了( A )A.世界觀決定方法論B.方法論決定世界觀C.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D.預言最終都能實現學以致用,鞏固知識作業布置課時練習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帶領學生了解哲學,重點在于理解哲學與世界觀、哲學與方法論、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但是由于本課時的內容較少,學生的生活閱歷不足,不利于學生理解運用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9-2020學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1.1 生活處處有哲學 教案.doc 2019-2020學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1.2 關于世界觀的學說 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