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考綱知識要求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概要1.植物的無性生殖和發育過程(I)2.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I)3.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I)4.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I)一、植物的無性生殖和發育過程1.有性生殖:通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 個體的生殖方式。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3.植物常用無性生殖方法:扦插(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嫁接(蘋果、梨、桃等果樹繁育),壓條,組織培養等。4.嫁接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二、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1.變態發育:是指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幼體與成體的形態和結構差異很大的發育現象。2.完全變態:是指昆蟲的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的發育現象,例如:家蠶、蜜蜂、蠅、蚊等昆蟲。3.不完全變態:是指昆蟲的發育經過受精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的發育現象,例如:蝗蟲、蟋蟀、螻蛄、螳螂等昆蟲。三、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1.青蛙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體外受精),發育過程屬于變態發育,分為受精卵、蝌蚪、 幼蛙、成蛙四個時期。青蛙的發育過程離不開水。四、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1.卵的結構(見圖):卵黃是卵細胞的主要營養部分,外面包裹著卵黃膜。卵黃表面中央有一盤狀的小白點,稱為胚盤,里面含有細胞核。卵黃外面的卵白,也含有營養物質和水分,供胚胎發育的需要。卵殼和殼膜起保護作用,卵殼上還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氣孔。2.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育雛等幾個階段。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考綱知識要求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概要1、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II)2、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I)3、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I)4、人的性別決定 (II)5、生物的變異(I)6、遺傳育種在實踐上的應用(I)一、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1.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2.三者的關系: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體上。如圖:3.體細胞染色體、DNA、基因的特點:(1)不同生物染色體形態、數目不同。 (2)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3) 每條染色體有一條DNA,因此DNA也是成對存在的。(4)基因在DNA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二、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1.生物性狀:性狀是生物體所有特征的總和,包括形態結構特征,生理特征,行為方式。2.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稱為相對性狀。相對性狀有顯性和隱性性狀之分。3.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在生物傳種接代的過程中,傳下去的是:基因。4. 顯性基因: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顯性基因可表示為“D”。 顯性性狀:基因組成有“DD”或“Dd”兩種。5.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顯性基因可表示為“d”。 隱性性狀:基因組成有 “dd”一種。6.基因組成是Dd的,雖然d控制的性狀不表現,但d(隱性基因)并沒有受D(顯性基因)的影響,還會遺傳下去。7.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1) 生殖細胞的染色體是單條存在的,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2) 受精卵內每對染色體都是: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3) 受精卵含有父母雙方的基因。(4) 基因通過生殖過程而遺傳給后代。三、人的性別決定1.男女染色體的差別:男性——22對常染色體+1對性染色體XY,女性——22對常染色體+1對性染色體XX。 2.男性生殖細胞有兩種,即:含X的精子(22條+X)和含Y的精子(22條+Y)女性生殖細胞僅一種,即:含X的卵細胞(22條+X)。3.生男生女的機會均等。原因:兩種精子與一種卵細胞結合的機會均等。四、生物的變異1.生物界的遺傳和變異是普遍存在的。遺傳是指親子代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代和子代個體之間的差異。2.可遺傳的變異:變異是由遺傳物質的變化引起,能遺傳給后代。可遺傳的變異的類型:基因重組,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3.不可遺傳的變異:變異是由環境條件的變化引起,不可遺傳給后代。五、遺傳育種在實踐上應用的幾種方法:1.人工選擇培育:如選擇培育高產的奶牛2.雜交:如培育高產抗倒狀的小麥3.誘導基因突變:如培育太空椒4.誘導染色體變異:如培育無仔西瓜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三章生物的進化考綱知識要求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概要1、生命起源的過程(I)2、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II)一、生命起源的過程1.原始地球環境:(1)物質條件——有原始大氣,成分有水蒸氣、氫氣、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沒有氧氣;(2)能量條件——高溫,紫外線,雷電等;(3)環境場所——有原始海洋。2.米勒實驗結論:原始地球能形成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3.生命起源的化學起源說: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物,這些有機物在原始海洋里不斷地相互作用,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才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 。二、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1.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化石;2.研究生物進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比較法;3.植物動物的進化歷程(詳見教材P55圖Ⅶ-22)4.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5.生物進化的原因:(1)內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2)外因——環境變化是生物進化的外在動力;6.自然選擇:(1)自然選擇學說的創立者:達爾文;(2)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3)教材對自然選擇的概述: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并將這些變異遺傳給下一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經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 健康的生活考綱知識要求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概要1.青春期的發育特點;(I)一、青春期的發育特點1.青春期的身體變化(1)性器官迅速發育(青春期的標志)(2)身高、體重迅速增長(3)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顯增強(4)男孩開始出現遺精、女孩開始出現月經2.青春期的心理變化(1)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和遇挫折的依賴性(2)內心世界逐漸復雜(3)性意識開始萌動2.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Ⅱ)3.常見的寄生蟲病、細菌性傳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傳染病;(I)4.艾滋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Ⅱ)二、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1、傳染病病因:由病原體引起的,并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2、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3、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1)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3)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4.傳染病的傳播途徑(1)呼吸道傳染病的常見傳播途徑:空氣、飛沫,如流感;(2)消化道傳染病的常見傳播途徑:飲水和食物,如肝炎;(3)血液傳染病的常見傳播途徑:節肢動物,如瘧疾;(4)體表傳染病的常見傳播途徑:接觸,如沙眼。5.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三、常見傳染病:1.細菌性傳染病:肺結核、白喉、百日咳、傷寒、炭疽、淋病等;2.病毒性傳染病:艾滋病、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乙型腦炎、腮腺炎、肝炎、狂犬病等;3.寄生蟲性傳染病:蛔蟲病、絳蟲病、絲蟲病、血吸蟲病等。四、艾滋病1.艾滋病的病原體: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傳播途徑:(1)性傳播;(2)母嬰傳播;(3)血液傳播3.做好預防措施,正確對待艾滋病:避免與患者、疑似者及高發病率者發生性接觸;不用未經消毒的注射器和針頭;不接受患者、疑似者及高發病率者獻血;避免應用境外生產的血液制品;防止口、眼、鼻、粘膜與可疑感染物接觸;對艾滋病病人的標本、污染物、排泄物進行徹底的終未消毒處理。在社交場合偶爾接觸,諸如握手、公用設備或衛生間、一起進餐、打噴嚏、擁抱和禮節性接吻,蚊子叮咬一般不會傳染HIV。正確對待艾滋病人,具有奉獻愛心的社會責任感。5.人體的免疫功能;(Ⅱ)6.人體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 (Ⅱ)7.計劃免疫的意義;(Ⅱ)五、免疫的三個功能: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產生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 六、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1.人體的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和脾臟等)和免疫細胞2.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即人體的第一道與第二道防線----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御功能3.非特異性免疫的特點:是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4.特異性免疫(又稱后天性免疫):即人體的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5.特異性免疫的特點:是出生以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七、計劃免疫1.什么叫計劃免疫: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各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的給兒童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目的。這種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叫計劃免疫。2.計劃免疫的意義:有計劃的給兒童接種,可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目的,提高人口素質、造福后代。3.常見疫苗:卡介苗——預防結核病百白破——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乙肝疫苗——預防乙型肝炎糖丸——預防脊髓灰質炎……8.網癮、吸毒、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Ⅱ)八、網癮、吸毒、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1.吸煙危害:煙草的煙霧中含有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誘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肺癌等2.毒品(鴉片、海洛因、嗎啡)危害: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心臟受損,呼吸麻痹,嚴重的會導致死亡3.網癮的危害:(1)對網絡具有強烈的依戀性;(2)情感淡漠;(3) 人際交往范圍變窄;(4)意志力薄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