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生物試題類型專題復習——實驗題型一、【解題方法】: 探究實驗題是近年中考中新出現的一種題型,通過實驗、探究、分析題目考查科學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中考中所占的比值越來越大,它能反映考生的綜合素質,因此要注意探究方法的運用和發展科學探究的能力。 (1)科學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探究的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應用已有的知識對問題作出假設,制定探究計劃,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最后交流探究過程和結論。(2)實驗設計的幾點注意事項:①要設計對照實驗。②在設計時要保證唯一變量。③嚴格控制實驗條件,盡量減少誤差。④為了提高實驗的準確性,應考慮增加重復次數,反復驗證實驗結果。[來源:21世紀教育網](3)探究實驗的考查方式多樣,對探究方案的設計、評價、修改、完善是命題的重要方面。評價探究方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驟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顛倒現象,變量設計是否做到只有一個變量。二、【典型考題】:(2009·山東中考)某校實驗小組探究“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生長發育的影響”的實驗過程如下:取兩個相同的玻璃缸,分別貼上標簽A、B。每天記錄蝌蚪生長發育的情況。請回答:實驗步驟A缸B缸①1000mL池塘水1000mL自來水②分別加入同時期孵化出的蝌蚪各一只[來源:21世紀教育網]③加入等量的蝌蚪飼料④加少許甲狀腺激素制劑不加甲狀腺制劑⑤水溫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1)在這個實驗設計中,有兩個步驟不夠嚴謹,請你加以改進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源:21世紀教育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紀教育網(2)在A缸中加入少許甲狀腺激素制劑,而B缸內不加,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實驗按你修改后的方案進行,預期的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該實驗所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解析:(1)解讀實驗過程表格可知,本探究性實驗設計有兩個變量,一個是水質,另一個是甲狀腺激素制劑,不符合探究實驗惟一變量的原則;為了避免實驗的偶然性,在實驗時應選取多只小蝌蚪而非一只。(2)由題干信息可知,本題探究“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生長發育的影響”,變量應為甲狀腺激素制劑,所以水質應是相同的,對照組和實驗組均應換成池塘水。[來源:21世紀教育網]答案:(1)第一處是第①步,應該在兩缸中加同樣水質的水第二處是第②步,加入1只蝌蚪數量太少,應加入相同數量的小蝌蚪若干只(2)形成對照(3)A缸中的蝌蚪比B缸中的蝌蚪發育快(或A缸中的蝌蚪先發育成青蛙,B缸中的蝌蚪發育成青蛙所需的時間較長) 甲狀腺激素能促進蝌蚪的發育三、【實戰訓練】:1. (2009長沙)請根據“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需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____,以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蓋蓋玻片時,應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的水滴,然后緩緩地蓋在水滴上,這樣可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_________而影響觀察。(2)碘液染色后,顯微鏡下所觀察到的染色最深的細胞結構是____________。(3)欲使視野里模糊的細胞圖像變得更加清晰,應調節顯微鏡的_____準焦螺旋。(4)如果將口腔上皮細胞改為洋蔥表皮細胞進行觀察,則盡管洋蔥表皮細胞完全浸潤在清水中也不會因過度吸水而脹破,這是因為植物細胞的外面具有__________的緣故。2.(2009常德)下圖是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臨時細胞的實驗步驟,請據圖回答:[來源:21世紀教育網] (1)圖E的操作方法可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G所滴液體為碘液,它可把細胞核內的__________染成深色,便于觀察;(3)若此序列圖標表示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步驟,則圖D所滴液體應為_______;(4)臨時裝片制好后,應先置于_________(高、低)倍鏡下觀察。現有某同學在觀察中發現一細胞位于視野的右下方,要將其移到視野正中央,應將裝片向__________移動。3. (2009,揭陽) 右圖A、B兩試管裝入2毫升淀粉糊,再分別加入[21世紀教育網]不同物質,振蕩使其反應充分,據圖回答:(1)鑒定淀粉所特用的化學試劑是 。(2)淀粉糊不變藍的是 試管。(3)B試管的作用是 。(4)飯后立即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對消化有抑制作用。因為人在運動過程中,流經消化器官的血液 (填“增加”或“減少”),從而影響消化。(5)淀粉的化學性消化是從 開始。4. (2009自貢)請回答下列與實驗、探究有關的問題: 兩位同學一組輪流做膝跳反射試驗,A同學作為受試者坐在椅子上,一條腿著地,另一條腿自然的搭在這條腿上,B同學用手掌內側的邊緣,迅速叩擊A同學上面那條腿膝蓋下位的韌帶,同學的小腿突然抬起,實驗成功,這個反射的結構基礎是 。接著兩人交換,作為受試者,的手掌剛要接觸膝蓋下韌帶的一瞬間,的小腿突然抬起,A同學認為這次不是膝跳反射.請你幫助他作出解釋 。5. (2009義烏)口香糖因其芳香、清甜、耐咀嚼的特點,逐漸成為一種大眾化的消費品,咀嚼它可以起到清潔口腔、清新口氣、活動面部肌肉、舒緩緊張等作用,以木糖醇為主要甜味劑的口香糖已經得到六個國家牙齒保健協會的正式認可。某科學興趣小組就“口香糖對口腔的清潔作用與咀嚼時間的關系”進行了式樣。[來源:21世紀教育網]資料顯示,口腔中主要的菌群為細菌、放線菌,根據這兩個菌群的菌落多少可以反映口腔微生物的變化。探究小組決定在采樣對象咀嚼口香糖的過程中,每隔5分鐘采一次樣。實驗過程:消毒:將移液管、培養皿等儀器和試劑都按醫用要求進行消毒采樣:每隔5分鐘在采樣對象口腔內的不同位置用棉簽蘸取口腔液,溶于10毫升生理鹽水中,制成溶液培養:用移液管將菌液等量分置于5個富含營養液的培養皿中,放入生化培養箱中,在適宜的溫度下培養120小時計數、計算:在菌落計數器上點數并計算出5個樣品的平均值,再轉化為百分數(起始口腔菌落數記為100%)記錄數據如下表:起始12[來源:21世紀教育網]3……0分鐘5分鐘[21世紀教育網]10分鐘15分鐘細菌100%90.65%79.89%124.66%21世紀教育網放線菌100%90.94%80.26%115.72%據以上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木糖醇是一種白色粉末狀的晶體,結構式為CH2OH(CHOH)3CH2OH,從物質的分類看,它屬于_____________(選填“有機物“或”無機物“)(2)細菌、放線菌等屬于原核生物,因為它們都沒有____________(3)在試驗過程③中,“適宜的溫度”應該為____________oC左右(4)結合本實驗的數據和結論,請你為經常咀嚼口香糖的人提一個合理的建議:__________ (5)某同學認為該實驗結果還不夠精確,為使實驗結果更精確,我們還可以選擇哪個[來源:21世紀教育網]時間段再進一步探究?____________ A、0---5分鐘 B、5----10分鐘 C、10—15分鐘 D、15分鐘以后四、【參考答案】:1. (1)生理鹽水 氣泡 (2)細胞核 (3)細 (4)細胞壁2. (1)產生氣泡 (2)染色體 (3)生理鹽水 (4)低 右下方3. (1)碘液 (2)A (3)對照(對比)或者(對照實驗、對比實驗)(4)減少(5)口腔4. 反射弧 膝跳反射是簡單的反射,B同學這次是復雜的反射(膝跳反射是非條件反射,B同學 這次是條件反射)5.(1)有機物(2)形成的細胞核 (或細胞核) (3)37 (數據帶有正確單位的也可得分)(4)咀嚼口香糖的時間應控制在10分鐘以內(能體現咀嚼口香糖的時間應控制在10分鐘左右、不超過10分鐘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5)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