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專題八 當代世界的變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一) 中考一輪復習 浙江專版思維導圖課程標準 3-2-1 講述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重要史實,評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偉大成就和艱辛探索知識梳理1.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準備(1)中共七屆二中全會①時間:1949年3月②地點:河北平山縣③主要內容:A.黨的工作重心:毛澤東指出鄉村包圍城市的時期已經完結,從現在起,開始了由城市到鄉村并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B.黨的總任務:勝利后,黨的總任務是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④意義:為奪取全國勝利和建設新中國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準備一、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梳理1.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準備(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①時間:1949年9月②地點:北平③主要內容:A.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簡稱《共同綱領》),規定國家名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性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B.決定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紀年。C.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等人為副主席,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④意義:拉開了籌建新中國的序幕一、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梳理1.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準備(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①時間:1949年10月1日②地點:北京③主要內容: 國家領導人宣誓就職,會議一致決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共同綱領》為本政府的施政方針,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等。一、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梳理2.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目下午,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舊中國百年的屈辱歷史,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3)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一、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梳理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團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最終達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一、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梳理1.抗美援朝(軍事)(1)背景 :1950年,朝鮮內戰爆發,美國出兵進行武裝干涉,發動對朝鮮的全面戰爭。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不顧中國的警告,越過“三八線”,戰火一直燒到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美軍飛機入侵中國領空,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城市。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請求中國出兵。(2)交戰雙方: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愿軍(被巻為“最可愛的人”)VS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二、鞏固新生政權知識梳理1.抗美援朝(軍事)(3)著名戰役:上甘嶺戰役(4)英雄人物:黃繼光等(5)結果: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6)戰爭性質:正義的反侵略戰爭(7)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進一步鞏國了新生政權,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二、鞏固新生政權知識梳理2.土地改革(經濟)(1)背景:新中國成立后,新解放區尚未進行土地改革。地主人均占有耕地為貧雇農的二三十倍,農村存在著大量無地和少地農民。這種狀況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0年頻布)、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3)具體做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二、鞏固新生政權知識梳理2.土地改革(經濟)(4)結果: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及臺灣省外,廣大新解放區約3億無地少地農民分到了7億畝土地和大量農具、牲畜、房屋等,農民再也不用向地主繳納地租(實現了孫中山的民生”主義)。(5)意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在中國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得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農業生產活動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二、鞏固新生政權知識梳理1.“一五”計劃(1)背景: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缺乏大機器制造業和現代技術裝備(2)時間:1953~1957年(3)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知識梳理1.“一五”計劃(4)成就:“一五”計劃的各項建設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① 工業方面:鞍山鋼鐵公司 “三大工程”建成投產;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在長春興建,并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②交通方面: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修建了康藏、青藏、新藏公路(5)取得成就的原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創造新生活的熱情。意義: 從此,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知識梳理2.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時間:1954年9月(2)地點:北京(3)內容:①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就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性質: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知識梳理2.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3)內容:②選舉毛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朱德等人為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4)影響: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知識梳理3.社會主義三大改造(1)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①原因:土地改革后,我國的農業仍然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當時農民普遍缺乏生產工具、資金,一般家一戶難以解決水利問題,難以抵御自然災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進的機械化農具。這就影響到農業生產的發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農民也有進行互助合作的要求。②方式:主要是把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③原則:自愿互利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知識梳理3.社會主義三大改造(1)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④過程:開始時實行自愿互利的原則,通過典型示范逐步推廣,它經歷了由農業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到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三個階段,1955年,全國起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⑤結果:1956年全國地大多農戶加入了農業生產合作社。⑥土地制度:農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轉變為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公有制) (2)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了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90%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知識梳理3.社會主義三大改造(2)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①方式:1954年,國家通過公私合營的方式,逐步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②政策:在改造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即按全行業公私合營時資本家的資本發給定息。這種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4)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義: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進入社會主義的時間:是1956年,不是1949年。)(5)不足: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著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知識梳理3.社會主義三大改造(2)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①方式:1954年,國家通過公私合營的方式,逐步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②政策:在改造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即按全行業公私合營時資本家的資本發給定息。這種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4)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義: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進入社會主義的時間:是1956年,不是1949年。)(5)不足: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著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知識梳理 1.政治領域——中共“八大”(1)時間:1956年9月(2)內容:宣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正確地分析了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了黨在今后的根本任務;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治路線(3)意義:八大確定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治路線為探索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社會主義建設良好的開端四、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偉大成就知識梳理2.經濟科技領域(1)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①1957年底,“一五”計劃的各項建設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②工業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項目。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大慶油國、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建設起來。到1965年,我國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③工業布局有了明顯改善,原有的沿海工業基地得到加強,廣大內地也新建了不同規模的現代工業;④新興的電子工業、原子能工業、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⑤交通方面,修建了蘭新、蘭青、包蘭等鐵路;⑥水利建設取得很大成績⑦我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這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⑧國防尖端技術取得了巨大進展四、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偉大成就知識梳理2.經濟科技領域(1)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影響: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2)文化大革命時期①1967年6月,我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②1970年4月,成功發射了一顆人造地球衛星;③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的秈型雜交水稻明確:這一切決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會取得大得多的成就四、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偉大成就知識梳理1.“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經濟)(1)基本情況五、失誤與挫折 “大躍進”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時間 1958年開始 領域 經濟 背景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接著,全國撤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失誤原因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狀況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危害 加上當時自然災害嚴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國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調整 為扭轉困難局面,中共中央開始調整國民經濟,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于1961年初開始實施。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呈現出物價穩定、市場繁榮的新面貌。 知識梳理1.“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經濟)(2)七千人大會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通常被稱為“七千人大會”,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舉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工作會議,比較系統地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以來經濟建設工作的基本經驗教訓。會議對待缺點和錯誤比較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發揚民主和自我批評的精神,給全黨以鼓舞,增強了全黨團結奮斗、戰勝困難的信心。這次大會對推動國民經濟全面調整起到了積極作用。(3)教訓/啟示①經濟建設要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②要正確認識基本國情,要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路線。③要維護好群眾利益,堅持改革,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等五、失誤與挫折知識梳理2.“文化大革命”(政治)(1)時間:1966~1976年10月(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起來)(2)發生原因: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為此,他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想通過發動“文化大革命”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3)實際指揮部:陳伯達、江青、康生、張春橋等人組成的中央文革小組。五、失誤與挫折知識梳理2.“文化大革命”(政治)(4)重大事件①九一三事件1971年9月13日,毛澤東、周恩來機智地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團策動反革命政變、奪取最高權力的陰謀,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機毀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②四五運動1976年4月5日,周恩來逝世后,上百萬群眾來到天安門廣場,悼念周恩來,聲討“四人幫”。為后來粉碎“四人幫”奠定了群眾基礎。五、失誤與挫折知識梳理2.“文化大革命”(政治)(4)重大事件③粉碎“四人幫”1976年10月,毛澤東逝世后,江青反革命集團(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等)加緊奪取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活動。華國鋒、葉劍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斷然措施,將“四人幫”隔離審查,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五、失誤與挫折知識梳理2.“文化大革命”(政治) (5)危害: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是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①一些黨政機關受到沖擊,大批各級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國家主席劉少奇被誣蔑為“叛徒、內奸、工賊”,遭受了殘酷迫害,成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老一輩革命家對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但遭到了壓制和打擊;周恩來和許多干部堅持黨和國家的日常工作,盡量減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②民主與法制受到踐踏,社會和生產秩序陷于混亂:他們趁機煽動“打倒一切、全面內戰”,許多地方出現造反派組織打、砸、搶事件,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鬧革命”。五、失誤與挫折知識梳理 (6)評價: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而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它的發動,有復雜的社會歷史原因。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很短,我們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彎路。人世間沒有帆風順的事業,世界歷史總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過程中前進的。(7)教訓(啟示)①要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防止個人崇拜。②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依法治國。③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路線。④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等。五、失誤與挫折考點精講(2019?溫州)1953年到1956年,全國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19.6%,農業總產值每年遞增4.8%,這種增長速度是相當高的;1956年,工業總產值第一次超過農業總產值,導或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五”計劃的實施 B. 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C. “大躍進”運動掀起 D. 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答案】 A 【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從1953到1956年,我國的工農業總產值的變化可知,我國的工農業生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這時期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的階段,所以A是正確的選項;人民公社化運動發生在1957年之后,“大躍進”運動發生在1958年至1960年,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發生在1961年至1965年,所以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一五計劃的識記。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考點精講(2019?杭州)誦讀毛澤東詩詞不僅能重溫歷史的崢嶸歲月,更能領略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情懷。下列詩詞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②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③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④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④①③② D. ④②①③【答案】 C 【考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解放戰爭,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反映的是紅軍長征,從1934年-1936年;②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反映的是一五計劃,時間是1953——1957年;③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戰役”,時間是1949年;④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反映的是“秋收起義”,時間是1927年9月;因此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④①③②。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依據毛澤東的詩詞判斷出反映的歷史事件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識記能力。 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考點精講(2019年臺州市玉環市模擬)《劍橋中國史》中描述了“1949—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努力解決中國當代問題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遇到的挫折?!毕铝惺穼嵟c“描述”吻合的是( ) ①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②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③全國普遍流行“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觀點④爆發了“文化大革命”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動亂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 A 【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①②③符合題意;文化大革命發生在1966年至1976年,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改革開發區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的識記。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感謝欣賞 專題八當代世界的變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一)選擇題1.(2019?溫州)1953年到1956年,全國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19.6%,農業總產值每年遞增4.8%,這種增長速度是相當高的;1956年,工業總產值第一次超過農業總產值,導或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計劃的實施 B.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C.“大躍進”運動掀起 D.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2.(2019?湖州)新聞報刊見證時代變遷??窍铝袃热莸乃膹垐蠹埌窗l行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3.(2019?杭州)誦讀毛澤東詩詞不僅能重溫歷史的崢嶸歲月,更能領略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情懷。下列詩詞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②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③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④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4.(2019?金華)70年奮進的腳步,70年光輝的歷程。以下對建國70年來重大事件的解讀,正確的有( )①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 ②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③邁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性一步 ④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2018?衢州)詩詞蘊含歷史。圖3中毛澤東所寫詩詞反映的歷史事件,按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③①6.(2017?衢州)促使下圖中我國工業主要產品產量變化的因素有( )圖21952年與1957年我國工業主要產品產量①“一五計劃”的順利實施 ②工業生產“以鋼為鋼”③人民建設新中國的熱情 ④蘇聯對工業項目的援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17·臺州)下圖是某同學整理的學習筆記,其反映的主題是( )A.鞏固新生政權 B.新中國的建設 C.“一五”計劃成就 D.偉大的歷史性轉折8.(2017·嘉興)嘉興有處老建筑——三塔。它位于京杭古運河畔,始建于貞觀年間,1971年被夷為平地,1999年在原址按原貌重建。三塔可能見證了( )①隋朝大運河的開鑿 ②唐玄宗開元盛世的開創③“一五”計劃的實施 ④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9.(2017·紹興)“舉國翹盼盡早建成汽車廠,萬人空巷人民爭看解放牌”。建國初期的這一對聯反映的社會現象是( )A.土地改革熱火朝天 B.“一五”計劃成績喜人C.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D.“大躍進”運動蓬勃開展二、非選擇題1.(2019?嘉興)回首歷程,探索道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轉折點,用當今流行的話說是一個歷史“拐點”……從那以后,黨的面貌發生根本變化,獨立自主地從中國實際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金沖及《對遵義會議的歷史考察》材料二:貴州解放后,中共貴州省委根據當時實際情況在廣大農村開展了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社會大變革。1952年“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變成現實,全省80%左右的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分得土地和農具等。全省糧食產量,1951年比1950年增長6.42%。——摘編自《中國共產黨貴州歷史》材料三:為促進貴州經濟社會發展,2014年1月國務院批復設立貴安新區。冷卻散熱、高消耗電能是大數據中心建設重要條件。因環境優勢,貴安新區吸引多個大規模數據中心在此集聚,發展成為我國南方最大數據中心基地。新區東部“大學城”內高校集聚。安順 平均氣溫(℃)1月 4.32月 15.03月 22.04月 15.0(1)從思想角度看,材料一中的“歷史拐點”是指什么?(2)分析材料二中貴州農民實現“耕者有其田”理想的主要原因及意義。(3)根據材料三分析貴安新區成為大數據中心基地的有利條件。(4)三則材料共同說明中國革命和建設要走怎樣的道路?2.(2018?衢州)習近平說:“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間卷人?!遍喿x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近現代史中師分歷史時期或節點注:C時期的探索既有成功,也有失誤。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黨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黨和國家面臨又一個重大歷史關頭,……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嚴重曲折,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面臨新的巨大困難和壓力。一一歐陽淞《關于中國共產黨90年歷程的回顧與思考》(1)時代是出卷人,不同時期有不同任務。請分別寫出年代尺中A,B時期的主要任務。(2)材料二所述的兩個“重大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都交出了滿意的答卷。請分別運用史實加以說明。(3)綜合材料分析,黨的奮斗歷程對新時代做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有哪些啟迪?3.(2018?舟山)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設使內戰擴大,張楊長期禁錮蔣氏,則事變的進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國主義和中國討伐派(汪精衛等)的陰謀,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堅決主張和平解決。這就是全國人民的主張,因為現在的內戰是人民所痛惡的。——摘編自《毛澤東選集》材料二:人民公社體制不利于調動人民的積極性,致使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較緩慢,還有2.5億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黨中央指出:“我國農業問題的這種嚴重性、緊迫性,必須引起全黨同志的充分注意。”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動下,到1982年,實行包產到戶和包干到戶的生產隊迅速增加86.7%。一一摘編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材料三:九十六年來,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逆境還是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摘自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1)毛澤東是針對哪一歷史事件發表上述議論的?(2)據材料二,指出造成我國農業問題的因素及我黨解決這一問題的舉措。(3)結合材料一,二及所學知識,論證材料三觀點。(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4.(2017·麗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為迎接即將到來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某校九年級學生開展以“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為主題的探究活動。活動一:看圖說史活動二:讀文析史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侵占平津與華北的危險,已經放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面前。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中共中央《為日軍進占盧溝橋通電》(1937年7月8日)活動三:史論結合史實 結論例:1927年,毛澤東率部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新道路① 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②(1)上述圖片對應的歷史事件先后順序是________(填序號),任選其中的兩個事件闡述其重要意義。(2)該通電的直接背景是什么?概括該通電的核心主張,分析該主張實施的歷史意義。(3)根據表格要求填寫相應的史實或結論。(4)綜合本次主題研究活動,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一、選擇題1.(2019年臺州市天臺縣模擬二)下列年代尺中屬于“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是( )①土地改革徹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③“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④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制定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2.(2019年溫州外國語學校三模)紀錄片《國家相冊》以相片的形式記錄了近現代中國充滿艱辛和曲折的發展歷程。以下相片能體現1972年中國的場景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19年金華市六校聯考模擬)2019年3月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皟蓵敝傅氖侨珖嗣翊泶髸椭袊嗣裾螀f商會議。下列關于歷史上的人大和政協敘述正確的是()A.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B.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198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D.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定了《刑法》、《民法通則》4.(2019年溫州第二十三中學二模)1953年下半年,上海市報社、出版社和劇團紛紛通過宣傳畫、連環畫、故事書、相聲、說唱等形式,大力宣傳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題。此舉旨在( )A.大力宣傳“一五”計劃的重大成就 B.慶祝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C.為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制造輿論氛圍 D.動員選民參與人大代表選舉5.(2019年紹興市楊汛橋鎮中學模擬)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繼續鎖定“三農”工作,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新的歷史階段農業農村工作主線。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領域的改革成功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2019年臺州市玉環市模擬)《劍橋中國史》中描述了“1949—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努力解決中國當代問題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遇到的挫折。”下列史實與“描述”吻合的是( )①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②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③全國普遍流行“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觀點④爆發了“文化大革命”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動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19年溫州外國語學校二模)讀下圖,對我國這一時期經濟建設理解正確的是( )A.當時我國糧食產量下降與“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密切相關B.國家基本上完成會主義改造,實現生產資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轉變C.“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我國的國民經濟出現了嚴重困難D.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現了糧食、油料等大豐收8.(2019年湖州市吳興區九年一貫制學校二模)作家莫言在小說《蛙》中寫道:“舞臺上插著幾十桿紅旗,掛著紅布白字橫幅,……喇叭正播放著語錄歌……造反有理、造反有理?!痹搱鼍绑w現的歷史時期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躍進運動 D.文化大革命9.(2019年臺州市臺初學院附中模擬五)為了解我國某時期農村居民結構狀況,某學習小組到圖書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并繪制成如下圖表,回答下面小題。王莊農戶構成變化表(單位:戶)年份 雇農 貧農 中農 富農 新富農 地主 其他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1953年 3 74 355 0 4 0 7(1)本小組采用的調查方法是( )A.實地考察法 B.訪問調查法 C.問卷調查法 D.文獻調查法(2)導致王莊農戶構成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人民公社化的大規模推廣C.三大改造的順利完成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10. (2019年紹興市嵊州市模擬)一曲“東方紅”,宣告中國進入航天時代。中國的航天時代開啟于( )A.1965年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B.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C.1970年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D.1973年首次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11.(2019年杭州市桐廬縣模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后,為鞏固新生政權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中共領導全國人民開展了系列重大舉措。下列史實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②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徹底廢除③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④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頒布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12.(2019年寧波市海曙區模擬)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小明對“新中國成立意義”進行了如下梳理,不正確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3.(2018年金華市六校聯考一模)《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一書中提出:“從1953~1956年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中國實現了對全社會各種行業的國有化或稱作集體化運動,公有制經濟得以確立?!边@里的“國有化”或“集體化運動”是指()A.土地改革 B.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文化大革命14.(2018年紹興市初中聯誼學校模擬)歌曲、口號往往反映特定的年代和歷史事件。下列歌曲或口號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①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②還我山東,還我青島③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④稻谷堆得圓又圓,社員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擦擦汗,湊上太空吸袋煙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D .②③①④15.(2018年湖州市吳興區十二中三模)周恩來曾說過:“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就是從天安門到天安門?!迸c第二個天安門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五四運動 B.中國共產黨誕生 C.抗日戰爭勝利 D.新中國成立16.(2018年湖州市南潯區二模)某陳列館舉辦“建國后農村生產關系變革”圖片展。以下四幅圖片,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二、非選擇題1.(2019年溫州市六校聯考三模)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要不懈地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堅定道路自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既然時代已不允許再出個皇帝,則建立民國就必然成為另一時代主題。問題是建立哪一種模式的民國呢?以孫文為理論骨干的革命黨人,毫不遲疑地選擇了當時的“美國模式”……不幸的是,這個生吞活剝的美國模式在中國實行起來卻完全走了樣。——唐德剛《晚清七十年》材料二:20世紀50年代,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由于缺乏經驗,一開始采取學習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建設方式…“浮夸風”嚴重泛濫。——摘編自張維《中國道路對西方模式的超越》材料三:“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黨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黨和國家面臨又一個重大歷史關頭,……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嚴重曲折,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面臨新的巨大困難和壓力。——歐陽淞《關于中國共產黨90年歷程的回顧與思考》材料四: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7078元,人民生活總體達到了小康水平,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跨越。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中國模式”取得成功的重大成果,是我國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2017年,十九大報告指出了我國發展新階段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這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1)材料一中的“美國模式”指的是什么?(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50年代“‘浮夸風’嚴重泛濫”的原因。(3)請運用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如何應對材料中所述的兩個“重大歷史關頭”。(4)“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結合材料一至材料四,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論證。2.(2019年金華市六校聯考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示意圖(節選)材料二:新長征路上,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要跨越、要征服。如:目前全國還有近1/4的村莊生活垃圾沒有得到收集和處理,80%的村莊生活污水沒有得到處理;每萬元GDP耗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東中西部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部分人習慣于西方流行文化的洗禮,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文化……(1)黨中央為加快經濟發展在B階段作出了怎樣的歷史性決策?(2)在A與C階段我國經濟都曾面臨極大的困難,結合史實說明我國是如何度過難關使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的?(3)依據材料我們該如何跨越新長征路上的“雪山”“草地”?3.(2018年麗水市實驗學校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币?。材料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給麗水帶來了深度紅利:“農業+旅游”讓麗水鄉村成為了創富的“聚寶盆”,住“麗水山居”、喝“麗水鄉茶”、品“麗水山耕”成為麗水旅游的新標簽。2017年“麗水山耕”的銷售額就超過21.8億元;全市農家樂民宿經營戶(點)3881家,從業人員4.5萬人,接待游客2787.8萬,實現營業;總收入31.2億元,增長34.0%;麗水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072元,同比增長9.8%,增幅繼續領跑全省第一。(1)材料一漫畫反映了什么問題?說明我國當前怎樣的基本國情?(2)“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請運用“國情教育”的相關知識,闡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3)簡要回顧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幾個階段。分析材料三中麗水農旅經濟的快速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的實踐經驗。4.(2019年湖州市南潯區一模)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民主革命時期,中國革命經過兩次失敗、兩次轉危為安。一次是大革命的失敗,一次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在重大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扭轉局勢,奮力打開新的局面。材料二: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示意圖(節選)(1)根據材料一,選擇其中一例,運用相關史實分析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扭轉局勢的。(2)請運用相關史實,分析材料二中A,B兩處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差異的原因。(3)以上材料對我國早日實現“中國夢”有何啟示。 12 專題八當代世界的變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一)選擇題1.(2019?溫州)1953年到1956年,全國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19.6%,農業總產值每年遞增4.8%,這種增長速度是相當高的;1956年,工業總產值第一次超過農業總產值,導或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計劃的實施 B.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C.“大躍進”運動掀起 D.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答案】A【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從1953到1956年,我國的工農業總產值的變化可知,我國的工農業生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這時期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的階段,所以A是正確的選項;人民公社化運動發生在1957年之后,“大躍進”運動發生在1958年至1960年,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發生在1961年至1965年,所以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2.(2019?湖州)新聞報刊見證時代變遷??窍铝袃热莸乃膹垐蠹埌窗l行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答案】A【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解析】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于一五計劃期間,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就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國提出的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立即驅逐臺灣的提案進行投票表決;結果該項提案以壓倒多數票獲得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為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按發行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①④②③。故答案為A。3.(2019?杭州)誦讀毛澤東詩詞不僅能重溫歷史的崢嶸歲月,更能領略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情懷。下列詩詞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②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③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④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答案】C【考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解放戰爭,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反映的是紅軍長征,從1934年-1936年;②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反映的是一五計劃,時間是1953——1957年;③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戰役”,時間是1949年;④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反映的是“秋收起義”,時間是1927年9月;因此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④①③②。故答案為C。4.(2019?金華)70年奮進的腳步,70年光輝的歷程。以下對建國70年來重大事件的解讀,正確的有( )①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 ②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③邁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性一步 ④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考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①正確;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②正確;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對內實行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展開,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③不正確;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是指中國由站起來到了富起來,④正確。故答案為B。5.(2018?衢州)詩詞蘊含歷史。圖3中毛澤東所寫詩詞反映的歷史事件,按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③①【答案】D【考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解放戰爭,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重大史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指的是1956年武漢長江大橋的建成;②指的是1927年爆發的秋收起義;③指的是1945年渡江戰役;④指的是1934年開始的長征。故選D。6.(2017?衢州)促使下圖中我國工業主要產品產量變化的因素有( )圖21952年與1957年我國工業主要產品產量①“一五計劃”的順利實施 ②工業生產“以鋼為鋼”③人民建設新中國的熱情 ④蘇聯對工業項目的援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根據圖2和所學可知,經過三年的恢復期,我國的工業基礎仍然很薄弱,尤其重工業發展落后;為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有計劃的進行國民經濟建設,我國在1953年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到1957年提前超額完成;所以主要工業品產量大幅度增加與“一五計劃”的順利實施有關;同時,人民建設國家的熱情高漲,而且在一五計劃實施過程中,還得到了蘇聯的援助。工業生產“以鋼為鋼”是1958年大躍進時期的社會現象,與題干不符;①③④符合題意。故選C。7.(2017·臺州)下圖是某同學整理的學習筆記,其反映的主題是( )A.鞏固新生政權 B.新中國的建設 C.“一五”計劃成就 D.偉大的歷史性轉折【答案】B【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建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武漢長江大橋、農業生產合作社發生在一五計劃時期,當時新生政權早已鞏固,所以A不符合題意;1950年土地改革是為鞏固新生政權所采取的措施,所以C不符合題意;偉大的歷史性轉折是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所以D不符合題意。1950年土地改革、武漢長江大橋、農業生產合作社都是新中國的建設成就,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8.(2017·嘉興)嘉興有處老建筑——三塔。它位于京杭古運河畔,始建于貞觀年間,1971年被夷為平地,1999年在原址按原貌重建。三塔可能見證了( )①隋朝大運河的開鑿 ②唐玄宗開元盛世的開創③“一五”計劃的實施 ④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考點】王朝更替的時序,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重大史實年表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隋朝大運河開鑿于隋朝,早于唐朝貞觀年間,所以①不符合題意;十一屆三中全會于1978年召開,而三塔在1971年被夷為平地,1999年才在原址按原貌重建,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9.(2017·紹興)“舉國翹盼盡早建成汽車廠,萬人空巷人民爭看解放牌”。建國初期的這一對聯反映的社會現象是( )A.土地改革熱火朝天 B.“一五”計劃成績喜人C.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D.“大躍進”運動蓬勃開展【答案】B【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一五計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舉國翹盼盡早建成汽車廠,萬人空巷人民爭看解放牌”指的是解放汽車的建成出廠的情景。1956年底,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新中國生產出了自己的第一輛汽車,是一五計劃的成果。故選擇B。二、非選擇題1.(2019?嘉興)回首歷程,探索道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轉折點,用當今流行的話說是一個歷史“拐點”……從那以后,黨的面貌發生根本變化,獨立自主地從中國實際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金沖及《對遵義會議的歷史考察》材料二:貴州解放后,中共貴州省委根據當時實際情況在廣大農村開展了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社會大變革。1952年“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變成現實,全省80%左右的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分得土地和農具等。全省糧食產量,1951年比1950年增長6.42%。——摘編自《中國共產黨貴州歷史》材料三:為促進貴州經濟社會發展,2014年1月國務院批復設立貴安新區。冷卻散熱、高消耗電能是大數據中心建設重要條件。因環境優勢,貴安新區吸引多個大規模數據中心在此集聚,發展成為我國南方最大數據中心基地。新區東部“大學城”內高校集聚。安順 平均氣溫(℃)1月 4.32月 15.03月 22.04月 15.0(1)從思想角度看,材料一中的“歷史拐點”是指什么?(2)分析材料二中貴州農民實現“耕者有其田”理想的主要原因及意義。(3)根據材料三分析貴安新區成為大數據中心基地的有利條件。(4)三則材料共同說明中國革命和建設要走怎樣的道路?【答案】(1)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2)貴州實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農民土地所有制。調動農民積極性,解放農村生產力,促進糧食產量增長,有利于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3)國家政策支持;氣候涼爽、水電資源豐富;臨近貴陽、安順交通便捷;“大學城”提供技術、人才。(4)從中國國情出發,走中國特色道路。【考點】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1)本題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一出處中的“《對遵義會議的歷史考察》”,聯系所學知識,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這次會議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的召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2)本題考查土地改革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二中的時間“1952年”等可知,指的是土地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仍然維持封建土地制度。占農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農占70%到80%的土地;而占農村人口90%貧農、雇農和中農卻只占有20%到30%的土地,他們整天辛勤勞動受盡剝削,生活不得溫飽;這種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獲得了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3)本題考查貴安新區成為大數據中心基地的有利條件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材料三中“……2014年1月國務院批復設立貴安新區……”說明貴安新區成為大數據中心基地的有利條件之一是國家政策支持。材料三中“……新區東部“大學城”內高校集聚”說明貴安新區成為大數據中心基地的有利條件之二是“大學城”提供技術、人才。材料三中“貴安新區示意圖”說明貴安新區成為大數據中心基地的有利條件之三是水電資源豐富;臨近貴陽、安順交通便捷。材料三中的表格說明貴安新區成為大數據中心基地的有利條件之四是氣從中國國情出發,走中國特色道路。(4)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2.(2018?衢州)習近平說:“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間卷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近現代史中師分歷史時期或節點注:C時期的探索既有成功,也有失誤。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黨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黨和國家面臨又一個重大歷史關頭,……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嚴重曲折,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面臨新的巨大困難和壓力。一一歐陽淞《關于中國共產黨90年歷程的回顧與思考》(1)時代是出卷人,不同時期有不同任務。請分別寫出年代尺中A,B時期的主要任務。(2)材料二所述的兩個“重大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都交出了滿意的答卷。請分別運用史實加以說明。(3)綜合材料分析,黨的奮斗歷程對新時代做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有哪些啟迪?【答案】(1)A: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B:鞏固新生政權。(2)①第一個重大關頭: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②第二個重大關頭:1992年,根據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精神,中共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中國的改革開放邁上了新征程。(3)要從實際出發,找到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要遵循發展規律,不要急于求成;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堅持民主與法制建設;堅持黨的正確領導。【考點】抗日戰爭,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和鞏固新生政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時段我國的主要任務是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B時段我國的主要任務是鞏固新生政權。(2)本題考查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和鄧小平南方談話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黨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第一個重大關頭: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第二個重大關頭:1992年,根據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精神,中共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中國的改革開放邁上了新征程。(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要從實際出發,找到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要遵循發展規律,不要急于求成;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堅持民主與法制建設;堅持黨的正確領導。3.(2018?舟山)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設使內戰擴大,張楊長期禁錮蔣氏,則事變的進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國主義和中國討伐派(汪精衛等)的陰謀,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堅決主張和平解決。這就是全國人民的主張,因為現在的內戰是人民所痛惡的。——摘編自《毛澤東選集》材料二:人民公社體制不利于調動人民的積極性,致使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較緩慢,還有2.5億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黨中央指出:“我國農業問題的這種嚴重性、緊迫性,必須引起全黨同志的充分注意。”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動下,到1982年,實行包產到戶和包干到戶的生產隊迅速增加86.7%。一一摘編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材料三:九十六年來,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逆境還是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摘自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1)毛澤東是針對哪一歷史事件發表上述議論的?(2)據材料二,指出造成我國農業問題的因素及我黨解決這一問題的舉措。(3)結合材料一,二及所學知識,論證材料三觀點。(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答案】(1)西安事變(2)人民公社體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3)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利益出發,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使人民痛惡的內戰基本結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最終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全面撥亂反正,實行改革開放,解決了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中國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可見,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都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考點】抗日戰爭,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西安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對蔣介石實行兵諫,逼迫蔣介石聯共抗日,后經中國共產黨的調停,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本題考查的是人民公社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民公社體制不利于調動人民的積極性,致使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較緩慢,還有2.5億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為解決農業發展問題,我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村經濟獲得迅速發展。(3)本題考查的是西安事變和改革開放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利益出發,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使人民痛惡的內戰基本結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最終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全面撥亂反正,實行改革開放,解決了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中國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梢姡瑹o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都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4.(2017·麗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為迎接即將到來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某校九年級學生開展以“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為主題的探究活動。活動一:看圖說史活動二:讀文析史日本帝國主義武力侵占平津與華北的危險,已經放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面前。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中共中央《為日軍進占盧溝橋通電》(1937年7月8日)活動三:史論結合史實 結論例:1927年,毛澤東率部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新道路① 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②(1)上述圖片對應的歷史事件先后順序是________(填序號),任選其中的兩個事件闡述其重要意義。(2)該通電的直接背景是什么?概括該通電的核心主張,分析該主張實施的歷史意義。(3)根據表格要求填寫相應的史實或結論。(4)綜合本次主題研究活動,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答案】(1)順序:④③①②意義:①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②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③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④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2)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實行全民族抗戰,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為抗戰勝利奠定基礎。(3)①1956年,基本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②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4)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從國情出發,探索適合本國的革命建設道路【考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抗日戰爭,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共產黨重大歷史事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昌起義發生于1927年,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開國大典發生于1949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共一大于1921年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五四運動發生于1919年,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故這些事件的按時間排序是④③①②。(2)本題考查的是七七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通電的直接背景是七七事變的爆發,開始全面侵華。面對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發動,該主張實行全民族抗戰,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為抗戰勝利奠定基礎。(3)本題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基本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4)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從國情出發,探索適合本國的革命建設道路。一、選擇題1.(2019年臺州市天臺縣模擬二)下列年代尺中屬于“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是( )①土地改革徹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③“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④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制定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答案】A【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成果。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2年全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建立了農民私有土地制度,就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以①符合題意;1967年,我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所以②不符合題意;“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發生在1958年以后,所以③不符合題意;1954年,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制定,所以④符合題意。故選A。2.(2019年溫州外國語學校三模)紀錄片《國家相冊》以相片的形式記錄了近現代中國充滿艱辛和曲折的發展歷程。以下相片能體現1972年中國的場景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重大歷史事件的有關知識。①指的是1964年中國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②指的是1958年-1960年發生的人民公社化運動,③指的是發生于1966-1967年的文化大革命,④指的是1972年尼克松訪華,所以③④符合題意,①②不符合題意。故選D。3.(2019年金華市六校聯考模擬)2019年3月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皟蓵敝傅氖侨珖嗣翊泶髸椭袊嗣裾螀f商會議。下列關于歷史上的人大和政協敘述正確的是()A.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B.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198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D.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定了《刑法》、《民法通則》【答案】B【考點】解放戰爭,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人大和政協的有關知識。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并決定了新中國成立的各項事項,所以A表述錯誤;B表述正確;1984年的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所以C表述錯誤;制定《刑法》、《民法通則》的是全國人人大,所以D表述錯誤。故選B。4.(2019年溫州第二十三中學二模)1953年下半年,上海市報社、出版社和劇團紛紛通過宣傳畫、連環畫、故事書、相聲、說唱等形式,大力宣傳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題。此舉旨在( )A.大力宣傳“一五”計劃的重大成就 B.慶祝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C.為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制造輿論氛圍 D.動員選民參與人大代表選舉【答案】D【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維護我國人民當家作主地位的根本政治制度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5.(2019年紹興市楊汛橋鎮中學模擬)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繼續鎖定“三農”工作,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新的歷史階段農業農村工作主線。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領域的改革成功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成功的農業改革。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大大激發了人們的勞動積極性,是成功的,①符合題意;1950—1956年,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由農民個體所有制到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的轉變,促進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是成功的,②正確;1958年開展的人民公社化運動,"一平二調"、"共產風"盛行起來,結果損害了群眾的利益,挫傷了社員的積極性,引起農民的恐慌和不滿,是失敗的,③不符合題意;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啟動了農村改革的新進程。后來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農村改革的突破和農業生產的發展,是成功的,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6.(2019年臺州市玉環市模擬)《劍橋中國史》中描述了“1949—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努力解決中國當代問題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遇到的挫折。”下列史實與“描述”吻合的是( )①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②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③全國普遍流行“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觀點④爆發了“文化大革命”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動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①②③符合題意;文化大革命發生在1966年至1976年,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7.(2019年溫州外國語學校二模)讀下圖,對我國這一時期經濟建設理解正確的是( )A.當時我國糧食產量下降與“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密切相關B.國家基本上完成會主義改造,實現生產資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轉變C.“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我國的國民經濟出現了嚴重困難D.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現了糧食、油料等大豐收【答案】C【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根據材料所示,1958年—1961年糧食產量和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急劇下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主要是因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破壞急于求成,違背了糧食的自然生產規律。C項“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我國的國民經濟出現了嚴重困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8.(2019年湖州市吳興區九年一貫制學校二模)作家莫言在小說《蛙》中寫道:“舞臺上插著幾十桿紅旗,掛著紅布白字橫幅,……喇叭正播放著語錄歌……造反有理、造反有理?!痹搱鼍绑w現的歷史時期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躍進運動 D.文化大革命【答案】D【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依據材料和所學可知,“語錄歌”、“造反有理”等都是文化大革命的產物,文化大革命是一場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和國家帶來沉重災難的內亂,是黨內“左”傾錯誤嚴重發展的結果?!拔母铩逼陂g,全國出現了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鬧革命”的動亂局面。文革中,造反派沖擊政府機關,成立了革命委員會,使國家政權遭到了嚴重削弱,民主與法制遭到了踐踏。ABC三項均與題中描述不符合,不符合題意;D項文化大革命是題干場景體現的歷史時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2019年臺州市臺初學院附中模擬五)為了解我國某時期農村居民結構狀況,某學習小組到圖書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并繪制成如下圖表,回答下面小題。王莊農戶構成變化表(單位:戶)年份 雇農 貧農 中農 富農 新富農 地主 其他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1953年 3 74 355 0 4 0 7(1)本小組采用的調查方法是( )A.實地考察法 B.訪問調查法 C.問卷調查法 D.文獻調查法(2)導致王莊農戶構成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人民公社化的大規模推廣C.三大改造的順利完成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答案】(1)D (2)A【考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2)本題考查的是調查方法。分析材料可知,某學習小組到圖書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并繪制成圖表,這說明該小組采用的調查方法是文獻調查法。故選D。(2)本題考查的是土地改革。我國1950年開始至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土地制度,所以A符合題意;人民公社化運動發生在1958年,三大改造1953年才剛開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生在改革開放之后,所以BCD與題意無關。故選A。10. (2019年紹興市嵊州市模擬)一曲“東方紅”,宣告中國進入航天時代。中國的航天時代開啟于( )A.1965年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B.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C.1970年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D.1973年首次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答案】C【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航天科技發展的有關知識。中國的航天時代開啟于1970年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故選C。11.(2019年杭州市桐廬縣模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后,為鞏固新生政權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中共領導全國人民開展了系列重大舉措。下列史實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②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徹底廢除③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④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頒布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答案】C【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鞏固新生政權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有關知識。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2年全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建立了農民私有土地制度,就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1956年,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在中國全面地建立起來;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所以②①④③符合題意。故選C。12.(2019年寧波市海曙區模擬)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小明對“新中國成立意義”進行了如下梳理,不正確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考點】解放戰爭,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的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基本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進入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以①表述錯誤,但符合題意;②③④都是新中國成立的意義,符合題意。故選A。13.(2018年金華市六校聯考一模)《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一書中提出:“從1953~1956年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中國實現了對全社會各種行業的國有化或稱作集體化運動,公有制經濟得以確立?!边@里的“國有化”或“集體化運動”是指()A.土地改革 B.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文化大革命【答案】B【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據“從1953~1956年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中國實現了對全社會各種行業的國有化或稱作集體化運動,公有制經濟得以確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里的“國有化”或“集體化運動”是指三大改造。1953年,我國開始進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著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故選B。14.(2018年紹興市初中聯誼學校模擬)歌曲、口號往往反映特定的年代和歷史事件。下列歌曲或口號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①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②還我山東,還我青島③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④稻谷堆得圓又圓,社員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擦擦汗,湊上太空吸袋煙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D .②③①④【答案】D【考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解放戰爭,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重大歷史事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是指1950年爆發的抗美援朝戰爭,“還我山東,還我青島”是指1919年的五四運動,“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是指1946年爆發的解放戰爭,“稻谷堆得圓又圓,社員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擦擦汗,湊上太空吸袋煙”是指1958年爆發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故選D。15.(2018年湖州市吳興區十二中三模)周恩來曾說過:“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就是從天安門到天安門。”與第二個天安門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五四運動 B.中國共產黨誕生 C.抗日戰爭勝利 D.新中國成立【答案】D【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開國大典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干中前一個“天安門”是指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的爆發,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后一個“天安門”指的是開國大典。1949年,解放戰爭勝利后,開國大典在天安門舉行。故選D。16.(2018年湖州市南潯區二模)某陳列館舉辦“建國后農村生產關系變革”圖片展。以下四幅圖片,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答案】D【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建國后農村生產關系變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農業合作化運動,1956年;②“在公社食堂就餐”——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③“拔掉地主立的界碑”——土地改革,1950年至1953年;④“小崗村分田到戶”,1978年。按時間先后順序③①②④,故選D。二、非選擇題1.(2019年溫州市六校聯考三模)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要不懈地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堅定道路自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既然時代已不允許再出個皇帝,則建立民國就必然成為另一時代主題。問題是建立哪一種模式的民國呢?以孫文為理論骨干的革命黨人,毫不遲疑地選擇了當時的“美國模式”……不幸的是,這個生吞活剝的美國模式在中國實行起來卻完全走了樣。——唐德剛《晚清七十年》材料二:20世紀50年代,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由于缺乏經驗,一開始采取學習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建設方式…“浮夸風”嚴重泛濫。——摘編自張維《中國道路對西方模式的超越》材料三:“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黨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黨和國家面臨又一個重大歷史關頭,……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嚴重曲折,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面臨新的巨大困難和壓力。——歐陽淞《關于中國共產黨90年歷程的回顧與思考》材料四: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7078元,人民生活總體達到了小康水平,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跨越。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中國模式”取得成功的重大成果,是我國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2017年,十九大報告指出了我國發展新階段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這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1)材料一中的“美國模式”指的是什么?(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50年代“‘浮夸風’嚴重泛濫”的原因。(3)請運用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如何應對材料中所述的兩個“重大歷史關頭”。(4)“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苯Y合材料一至材料四,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論證。【答案】(1)共和政體(民主共和制/三權分立的共和制)。(2)急于求成,忽視客觀的經濟規律;不符合中國的基本國情。(3)①第一個重大關頭: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②第二個重大關頭: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深遠影響。/十四大,提出必須用鄧小平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十四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4)①辛亥革命雖然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共和制國家,但并沒能使中國走上獨立富強的道路(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說明“美國模式”的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②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在此后的探索中,又深受“蘇聯模式”影響,“左傾”思潮泛濫,出現了大躍進等失誤,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造成巨大損失,這說明“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道路也不符合中國國情。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④中共十九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綜上所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符合中國的基本國情,是中國人民歷史和現實的抉擇,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考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美國的政治制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中的“美國模式”指的是共和政體(民主共和制或三權分立的共和制)。(2)本題考查的是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曲折。20世紀50年代“‘浮夸風’嚴重泛濫”,以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發生的原因有:中國剛剛從革命戰爭轉向社會主義建設,黨和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夸大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等。(3)本題考查的是改革開放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個重大關頭: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第二個重大關頭: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深遠影響。同年召開的十四大提出必須用鄧小平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4)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三大改造、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有關知識。辛亥革命雖然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共和制國家,但并沒能使中國走上獨立富強的道路(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說明“美國模式”的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在此后的探索中,又深受“蘇聯模式”影響,“左傾”思潮泛濫,出現了大躍進等失誤,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造成巨大損失,這說明“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道路也不符合中國國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中共十九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綜上所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符合中國的基本國情,是中國人民歷史和現實的抉擇,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2.(2019年金華市六校聯考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示意圖(節選)材料二:新長征路上,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要跨越、要征服。如:目前全國還有近1/4的村莊生活垃圾沒有得到收集和處理,80%的村莊生活污水沒有得到處理;每萬元GDP耗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東中西部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部分人習慣于西方流行文化的洗禮,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文化……(1)黨中央為加快經濟發展在B階段作出了怎樣的歷史性決策?(2)在A與C階段我國經濟都曾面臨極大的困難,結合史實說明我國是如何度過難關使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的?(3)依據材料我們該如何跨越新長征路上的“雪山”“草地”?【答案】(1)把黨和國家的經濟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2)A階段:調整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C階段:鄧小平南方談話,同年召開十四大,提出用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進一步解放了人們思想,推進了改革開放。(3)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基本國策;加強區域間的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依靠科技進步;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決定把黨和國家的經濟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2)本題考查的是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曲折和改革開放。由于1958年“大躍進”的錯誤,以及當時的自然災害等原因,使國民經濟正常運轉遭到嚴重破壞,整個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面對這種局面,1961年-1965年,中國政府調整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同年召開十四大,提出用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進一步解放了人們思想,推進了改革開放。(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們要跨越長征路上的“雪山”“草地”,必須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基本國策;加強區域間的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依靠科技進步;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3.(2018年麗水市實驗學校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币?。材料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給麗水帶來了深度紅利:“農業+旅游”讓麗水鄉村成為了創富的“聚寶盆”,住“麗水山居”、喝“麗水鄉茶”、品“麗水山耕”成為麗水旅游的新標簽。2017年“麗水山耕”的銷售額就超過21.8億元;全市農家樂民宿經營戶(點)3881家,從業人員4.5萬人,接待游客2787.8萬,實現營業;總收入31.2億元,增長34.0%;麗水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072元,同比增長9.8%,增幅繼續領跑全省第一。(1)材料一漫畫反映了什么問題?說明我國當前怎樣的基本國情?(2)“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請運用“國情教育”的相關知識,闡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3)簡要回顧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幾個階段。分析材料三中麗水農旅經濟的快速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的實踐經驗。【答案】(1)問題:城鄉收入差距大,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基本國情: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當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各地發展不平衡的。(2)略(3)建國初期,土地改革;1956年,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78年以來,農村施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可持續發展戰略;依托當地的資源環境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經濟;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制度【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分析材料一漫畫可知,漫畫反映了我城鄉收入差距大,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這說明了我國的基本國情: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當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各地發展不平衡的。(2)本題考查的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利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有利于促進和諧社會的形成;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等。(3)本題考查的是農村經濟改革、鄉村振興戰略。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三個階段建國初期,土地改革;1956年,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78年以來,農村施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體現了可持續發展;“農業+旅游”體現了依托當地的資源環境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經濟;農家樂民宿經營戶體現了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4.(2019年湖州市南潯區一模)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民主革命時期,中國革命經過兩次失敗、兩次轉危為安。一次是大革命的失敗,一次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在重大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扭轉局勢,奮力打開新的局面。材料二: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示意圖(節選)(1)根據材料一,選擇其中一例,運用相關史實分析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扭轉局勢的。(2)請運用相關史實,分析材料二中A,B兩處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差異的原因。(3)以上材料對我國早日實現“中國夢”有何啟示。【答案】(1)1927年8月7日,召開了八七會議。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了的”重要診斷。中國革命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或找到了一條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或者:1905年1月,召開遵義會議。遵義會議結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長達四年的“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2)A階段:1958年全國就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加上當時自然災害嚴重等因素,1959—1961年,我國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或:導致增長速度緩慢,甚至負增長)。B階段:1992年鄧小平到南方視察,多次發表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或者:1992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須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促進了經濟發展。(3)啟示: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無論革命還是建設,都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無論革命還是建設,都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考點】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探索的相關知識。分析:依據材料“民主革命時期,中國革命經過兩次失敗、兩次轉危為安。一次是大革命的失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1927年8月7日,召開了八七會議。依據所學知識可以得出:該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了的”重要診斷。中國革命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或找到了一條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蛘撸阂罁牧稀耙淮问羌t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在重大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扭轉局勢,奮力打開新的局面”比較合適現在是可以得出:1935年1月,召開遵義會議。依據所學知識可以得出:遵義會議結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長達四年的“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2)本題主要考查建國以后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相關知識。A階段:依據材料“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示意圖(節選)”“1959——1961年”比較合適現在是可以得出:1958年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加上當時自然災害嚴重等因素,1959—1961年,我國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或:導致增長速度緩慢,甚至負增長)。B階段:依據材料“1992——1994年”比較合適現在是可以得出:1992年鄧小平到南方視察,多次發表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蛘撸?992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須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促進了經濟發展。(3)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夢”的相關知識。依據命題要求,結合以上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以得出: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無論革命還是建設,都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無論革命還是建設,都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8 專題八 當代世界的變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一) 課程標準 3-2-1 講述建立新中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重要史實,評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偉大成就和艱辛探索一、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1.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準備(1)中共七屆二中全會①時間: ②地點: ③主要內容:A.黨的工作重心:毛澤東指出鄉村包圍城市 的時期已經完結,從現在起,開始了由城市到鄉村并由 的時期。B.黨的總任務:勝利后,黨的總任務是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使中國穩步地由 轉變為 ,由 社會轉變為 社會④意義:為奪取全國勝利和建設新中國作了 、 的準備(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①時間: ②地點: ③主要內容:A.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簡稱《 》),規定國家名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性質是 領導的、以 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 》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B.決定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 ,采用公元紀年。C.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等人為副主席,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④意義: (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①時間: ②地點: ③主要內容:國家領導人宣誓就職,會議一致決議:宣告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 》為本政府的施政方針,任命 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等。2.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目下午,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 合法政府。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 。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 、 和 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 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舊中國百年的屈辱歷史,實現了 和 的歷史任務,標志著 的勝利。(3)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 和 的力量。4.西藏和平解放: 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團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最終達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二、鞏固新生政權1.抗美援朝(軍事)(1)背景 : ,朝鮮內戰爆發,美國出兵進行武裝干涉,發動對朝鮮的全面戰爭.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不顧中國的警告,越過“ ”,戰火一直燒到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 ;美軍飛機入侵中國領空,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城市。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請求中國出兵。(2)交戰雙方: 、 (被巻為“最可愛的人”)VS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3)著名戰役: (4)英雄人物:黃繼光等(5)結果: ,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6)戰爭性質: (7)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 ,進一步鞏國了新生政權,大大提高了我國的 。2.土地改革(1)背景:新中國成立后, 尚未進行土地改革。地主人均占有耕地為貧雇農的二三十倍,農村存在著大量無地和少地農民。這種狀況嚴重阻礙 和 的發展。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 ,獲得土地。(2)法律依據:《 》(1950年頻布),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 的土地所有制。(3)具體做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4)結果:到 年底,除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及臺灣省外,廣大新解放區約3億無地少地農民分到了7億畝土地和大量農具、牲畜、房屋等,農民再也不用向地主繳納地租(實現了孫中山的“ ”主義)。(5)意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在中國延續2000多年的 所有制,消滅了 ;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得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 .農業生產活動迅速 ,為國家的 建設準備了條件。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1.“一五”計劃(1)背景: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缺乏 和 (2)時間: (3) 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 ,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等等。(4)成就:“一五”計劃的各項建設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① 工業方面: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產;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在 興建,并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②交通方面: 建成通車;修建了 、 、 公路③取得成就的原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創造新生活的熱情。(5)意義:從此, 2.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時間: (2)地點: (3)內容:①通過了《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 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就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性質: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②選舉毛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朱德等人為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4)影響: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形成了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3.社會主義三大改造(1)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①原因:土地改革后,我國的農業仍然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當時農民普遍缺乏生產工具、資金,一般家一戶難以解決水利問題,難以抵御 ,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進的機械化農具。這就影響到 的發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 的需要,農民也有進行互助合作的要求。②方式:主要是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 ,走 和 的社會主義道路③原則: ④過程:開始時實行 的原則,通過典型示范逐步推廣,它經歷了由 、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到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三個階段, 年,全國起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⑤結果: 年全國地大多農戶加入了農業生產合作社⑥土地制度:農民土地所有制( )轉變為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3)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了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年,90%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 。(2)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①方式:1954年,國家通過 的方式,逐步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②政策:在改造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 政策,即按全行業公私合營時資本家的資本發給定息。這種 ,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4)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義:實現了生產資料 向社會主義 的轉變,社會主義 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 。(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進入社會主義的時間:是1956年,不是1949年。)(5)不足: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著 、 、 等缺點。四、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偉大成就1.政治領域——中共“八大”(1)時間:1956年9月(2)內容:宣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正確地分析了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了黨在今后的 ;確定了 的政治路線(3)意義:八大確定的 的政治路線為探索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社會主義建設良好的開端2.經濟科技領域(1)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①1957年底, 的各項建設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② 和 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項目。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大慶油國、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建設起來。到1965年,我國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③ 有了明顯改善,原有的沿海工業基地得到加強,廣大內地也新建了不同規模的現代工業;④新興的 、 、 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⑤交通方面,修建了 、 、包蘭等鐵路;⑥ 設取得很大成績⑦我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 ,這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⑧ 取得了巨大進展影響: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 和 ,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 (2)文化大革命時期① ,我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② ,成功發射了一顆人造地球衛星;③ ,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的秈型雜交水稻這一切決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會取得大得多的成就五、失誤與挫折1.“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經濟)(1)基本情況 “大躍進”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時間 領域 經濟背景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 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接著,全國撤起了“ ”的高潮和 失誤原因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狀況的愿望,但 ,忽視了客觀的 。危害 加上當時自然災害嚴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國 發生嚴重困難。調整 為扭轉困難局面,中共中央開始調整國民經濟,提出了“ 、 、 、 ”的方針,于1961年初開始實施。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工農業生產得到 ,呈現出 、市場繁榮的新面貌。(2)七千人大會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通常被稱為“ ”,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舉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工作會議,比較系統地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以來經濟建設工作的 。會議對待缺點和錯誤比較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發揚民主和自我批評的精神,給全黨以鼓舞,增強了全黨團結奮斗、戰勝困難的信心。這次大會對推動國民經濟 起到了積極作用(3)教訓/啟示①經濟建設要遵循經濟發展的 , ,一切從實際出發②要正確認識 ,要 ,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路線。③要維護好群眾利益,堅持改革,調動農民 等。2.“文化大革命”(政治)(1)時間:1966~1976年10月(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起來)(2)發生原因: 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為此,他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想通過發動“文化大革命”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3)實際指揮部:陳伯達、江青、康生、張春橋等人組成的中央文革小組。(4)重大事件①九一三事件1971年9月13日,毛澤東、周恩來機智地粉碎了 集團策動反革命政變、奪取最高權力的陰謀,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機毀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②四五運動1976年4月5日, 逝世后,上百萬群眾來到天安門廣場,悼念 ,聲討“四人幫”。為后來粉碎“四人幫”奠定了群眾基礎③粉碎“四人幫”1976年10月, 逝世后, 反革命集團(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等)加緊奪取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活動。華國鋒、葉劍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斷然措施,將“四人幫”隔離審查,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 ”。 (5)危害: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 ,是新中國成立后 的挫折。①一些黨政機關受到沖擊,大批各級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遭到 和 :國家主席 被誣蔑為“叛徒、內奸、工賊”,遭受了殘酷迫害,成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老一輩革命家對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但遭到了壓制和打擊;周恩來和許多干部堅持黨和國家的日常工作,盡量減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② 受到踐踏,社會和生產秩序陷于混亂:他們趁機煽動“ 、 ”,許多地方出現造反派組織打、砸、搶事件,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鬧革命”。(6)評價: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義上的 或 ,而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 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 。它的發動,有復雜的社會歷史原因。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很短,我們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 。人世間沒有帆風順的事業,世界歷史總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過程中前進的。(7)教訓(啟示)①要堅持黨的 ,防止 。②要發展社會主義 ,推進 。③要從 出發,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路線。④要以 ,大力發展生產力等。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八當代世界的變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一).pptx 專題八當代世界的變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一)(3年中考2年模擬訓練)(原卷版).docx 專題八當代世界的變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一)(3年中考2年模擬訓練)(解析版).docx 專題八當代世界的變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一)(知識梳理)(學生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