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1章生命的發生和發展考綱要求: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1、自然發生論認為:生命是由 隨時自發發生的,法國學者 進行了著名的__ 實驗證實了_____________,推翻了這個學說?;瘜W進化論認為生命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條件下起源的,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逐漸進化來的。2、“腐肉生蛆”、“腐草化螢”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論。3、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沒有 ,在紫外線、閃電、射線的激發下,相互作用形成____________,之后隨著雨水匯入熱湯似的 ,經過長期演變最終形成 。所以, 的形成是生命發生的開端。原始生命誕生的搖藍是____________。4、美國科學家 設計了一個模擬 條件的實驗裝置,實驗結果表明,在 _ 條件下, 可以生成 。5、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 、 和 ,是最有說服力的生物進化證據。6、形成早的古老地層中,化石生物種類 ,結構 ;形成晚的地層中,化石生物種類 ,結構 。這表明地球生物總的進化趨勢是: 。7、始祖鳥化石證實,鳥類起源于古代的 。8、生物進化史約始于38億年前。大約35億年前(前寒武紀時期),地球上出現了______________等原核生物,改變了地球大氣成分的是 。古生代早期,地球上出現大量無脊椎動物和高等藻類,古生物學家稱之為 。中生代, 植物和 動物是主要的代表動植物,新生代則是 和__ 占優勢。9、達爾文發表的巨著《 》提出了以 為核心的生物進化論。他認為,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有 的現象,通過 ,具有 變異的個體能夠適應環境而生存下來,通過 不斷積累,從而進化成新的物種(即包括:過度繁殖、生存競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四個主要內容)。生物的 和__ 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會用達爾文自然選擇的進化觀點解釋物種的形成及生物適應性和多樣性的現象。例:(1)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觀點分析,長頸鹿的長頸是 ( )A、自然選擇的結果 B、人工選擇的結果C、環境變化的結果 D、長頸鹿努力伸長脖子的結果(2)比目魚的體色能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用達爾文進化觀點分析,這是( )A.不適應環境的表現 B.生物由陸生到水生進化的表現C.自然選擇的結果 D.不能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的現象(3)冬天,雷鳥羽毛的顏色和雪地的顏色很相似。用達爾文進化觀點分析,這是( )A.人工選擇的結果 B.自然選擇的結果C.雪把羽毛染白的結果 D.不適應環境的表現10、選擇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環境的 作用決定了生物 11、現代類人猿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與人親緣關系最近的是____________。12、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是人類祖先和猿分界的重要標志。13、早在1871年, 就提出“人類的誕生地可能在非洲”。科學家認為人類進化的歷程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四個階段。目前發現的最早兩足直立行走的原始人類是______________,能制造使用工具的是______,會用火和使用更先進工具的是______,惟一現存人種是________(腦容量與現代人相當)14、北京猿人屬于____________,山頂洞人屬于____________。15、現代人分為四個人種,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中國人屬于________________。第22章物種的多樣性考綱要求:①、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②、描述植物(藻類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③、描述無脊椎動物類群(環節動物、節肢動物)、脊椎動物類群(魚類、鳥類、哺乳類)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④、描述病毒、真菌和細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⑤、描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1、以生物的 和 為依據,將生物進行分類,其分類等級依次是 7個等級,其中, 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分類單位越大,它所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所包含的生物體間的差異越大,親緣關系越遠,即共同特征越少,反之亦然。因此,屬于同“種”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同“界”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例:(1)生物分類的主要依據是(??? )等方面的特征。??? A.數量????B.等級??????C.形態結構?D.大小 (2)同一目的生物,它們一定是 ( )A.同一屬 B.同一綱 C.同一種 D.同一科(3)在分類等級中,比“種”大、比“科”小的分類單位是( ) A.界 B.門 C.綱 D.屬(4)現有甲、乙、丙三種植物,已知甲、乙兩種植物所在同在的最小分類單位是科,乙、丙所同在的最小分類單位是屬,則與乙形態結構最相似、親緣關系最近的植物是(甲和丙中的) ,甲、乙、丙三種植物所同在的最小分類單位是 。2、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亂,瑞典科學家 于1753年創立了 法,規定每種生物只有一個學名,由第一個詞 和第二個詞 組成,均用斜體字書寫。3、植物的主要類群植物類群形態結構特征主要作用代表植物藻類植物細胞里都含有 ,能進行光合作用,沒有 的分化。 可作為水域污染的指示植物,如赤潮現象就是由某些藻類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衣藻(單細胞)、水綿、海帶、紫菜苔蘚植物一般具有 分化,沒有真正的 ,莖弱小,沒有 ,葉片除能光合作用外,還能 可作為空氣污染 的指示植物。地錢、葫蘆蘚、小墻蘚蕨類植物具有 等器官,并有 組織和 組織,仍用 繁殖大量的古代蕨類植物在地質運動中被埋在地層中形成了煤炭。滿江紅、芒萁、貫眾、卷柏種子植物裸子植物種子 , 果皮包被,無真正的花和果實。我國是裸子植物的故鄉。許多裸子植物是珍稀樹種。銀杉、銀杏、蘇鐵、松樹被子植物種子 ,有果實。又可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植物界最高等的類群,與人類關系最密切。所有的綠色開花植物我國的珍稀植物:一級植物(桫欏、水杉、銀杉、銀杏、珙桐等)4、地球上現存的動物可分為兩大類: 和 無脊椎動物類群形態結構特征舉例(特殊性)原生動物最原始,結構最簡單,僅由 構成腔腸動物由兩層細胞圍成一個消化腔組成扁形動物身體背腹扁平,兩側 環節動物身體分成許多 體節軟體動物身體柔軟,分頭、足、內臟團三部分,體外有外套膜節肢動物體表有 ,一般分為頭、胸、腹,體節上有分節的附肢。脊椎動物類群魚類體表覆蓋 ,身體呈 型,用 游泳,用 呼吸兩棲類幼體在水中生活,成體水陸兩棲,用 呼吸, 輔助呼吸。 離不開水爬行類體表覆蓋 , 受精,卵生,體溫 鳥類身體被有 ,前肢變為 ,體溫 哺乳類體表被毛, ,體溫恒定。我國的珍稀動物:大熊貓(活化石)、金絲猴、白鰭豚、揚子鱷等。例:(1)觀察藻類、苔蘚、蕨類植物時,發現它們的共同點是 ( )A、都生活在水中 B、都是多細胞植物 C、都有根、莖、葉分化 D、都沒有果實和種子,靠孢子繁殖(2)松樹與桃樹有什么主要區別?松樹屬于裸子植物,其種子外沒有果皮包被,種子裸露(其胚珠外無子房壁包被,胚珠裸露);桃樹屬于被子植物,其種子外有果皮包被,種子不裸露(其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胚珠不裸露)。(3)用顯微鏡觀察一滴池水,發現視野中有一種單細胞生物,具有細胞壁、細胞核、葉綠體和和大液泡,這種生物最可能是( ) A、原生動物 B、單細胞藻類 C、細菌 D、病毒(4)上題中,視野內還發現一種單細胞生物,身體僅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且身體可變形、運動,你認為這種生物是 ( )A、原生動物 B、霉菌 C、細菌 D、軟體動物(5)春天來臨時,因大量繁殖而導致池塘水逐漸變綠的單細胞植物屬于(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種子植物(6)蕨類植物雖然比較高大,但多數仍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主要原因是(?? ???)A? 沒有輸導組織??? B.沒有機械組織? ?C.沒有真正的根??? D.受精離不開水(7)下列有果實產生的植物是 ( )A.向日葵 B.石松 C.雪松 D.銀杏(8)大豆的種子有果皮包被。由此可見大豆屬于(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9)現代地球上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植物是 ( )A.苔蘚植物 B.蕨類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10)海豚是大家熟悉的動物,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它的結構特點和生活習性,應從下列哪本書中查找 ( )A、無脊椎動物學 B、兩棲動物學 C、哺乳動物學 D、魚類學(11)2008年11月6日,在我國兩岸互贈珍稀動植物中,有被稱為國寶的大熊貓“團團”和“圓圓”,下列不屬于大熊貓主要特征的是(???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牙齒分化?? D、變溫動物(12)2008年11月6日,在我國兩岸互贈珍稀動植物中,被譽為植物界中的“大熊貓”和“活化石”的是?(??? )?A、長鬃山羊???? B、梅花鹿????? C、珙桐???? D、大熊貓(13)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由五個以動物及奧運圣火為創意的“中國福娃”組成, 如下所示。其中生殖方式為胎生哺乳的是( )①“貝貝”——魚 ②“晶晶”——熊貓 ③“歡歡”——奧運圣火 ④“迎迎”——藏羚羊 ⑤“妮妮”——北京燕A.①② B.④⑤ C.②④ D.②⑤5、微生物類群形態結構特征、繁殖方式代謝方式舉例細菌 細胞結構,沒有成形的 ,有的細菌有特殊結構 ,三種基本形態: ,生殖方式 腐生(分解動植物遺體獲得營養)、寄生、少數自養真菌酵母菌 細胞真菌,具有真正的 ,繁殖方式: 腐生霉菌 細胞真菌,由許多線狀或絨毛狀的 構成,用 繁殖。腐生、寄生大型真菌由許多 組成,地上部分組成 ,分為 、 和 三部分。用 繁殖。腐生病毒 細胞生物,需用 觀察。由 組成。按宿主不同可分為 三大類。全部寄生(從活生物體中吸收營養),不能獨立生活。6、生物的多樣性——含義、保護途徑。①.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②.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途徑:就地保護(最有效措施-自然保護區)、易地保護(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等)、法制教育和管理。例:(1)生物的多樣性不包括(??? )???? ??? A.生物數量的多樣性?? B.生物基因的多樣性????? ??? C.生態系統的多樣性???D.生物種類的多樣性(2)以下不屬于我國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而采取措施的是 ( )A、建立瀕危動物繁殖中心 B、建立自然保護區 C、頒布相關法律法規 D、放寬引進國外物種限制(3)生物的多樣性實質上是指(??? )??? A.基因的多樣性? B.染色體的多樣性? ??? C.DNA的多樣性?? D.細胞的多樣性(4)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 )培育出高產的雜交水稻新品種。?? ?A.基因的多樣性? B.染色體的多樣性? ??? C.DNA的多樣性?? D.細胞的多樣性(5)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是最有效的措施。??? A.將瀕危物種遷出原地? B.將動物領養回家??? C.建立自然保護區????? D.建立種質庫掌握:《復習指南》P56-63主題八 生物的多樣性第23章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考綱要求:①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 ②列舉不同的生態系統。③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④描述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⑤描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1、在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 及其 的環境共同構成生態系統。 _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有“綠色水庫”之稱的是:森林生態系統;被稱作“地球之腎”的是:濕地生態系統。2、 :綠色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無機鹽─→有機物+氧 生物 : ——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生態系統 :細菌和真菌(腐生)——分解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成無機物。 :陽光、水、空氣、土壤、溫度等——提供能量和物質。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之間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沒有 ,消費者就失去了食物的來源,沒有 ,生物的遺物就無法得到分解。3、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 而形成的 ,叫做食物鏈。許多食物鏈 ,形成復雜的 聯系,稱為 。(從生產者到最高級消費者的箭頭通路數目為食物鏈數目)4、 和 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基礎。生態系統中的 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5、 是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能量流動是從 開始,其特點是 6、生物的數量和獲得的能量沿著食物鏈逐級遞減。而有毒物質(如汞、DDT)沿著食物鏈逐級遞增。7、組成生物體的物質在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往返循環就是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8、物質循環過程: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① ② ② ① ③ ③ ④ 9、 和 是生態系統的重要功能。10、生態系統穩定性,即生態平衡,指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 和 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11、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 (與營養結構的復雜性相關),能克服內外影響,維持相對穩定和平衡的狀態。12、破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有兩類:一是 ,二是 (主要),指生產、生活活動中不合理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13、人類作為生態系統中的一員,必須尊重 ,以維持(避免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4、生物入侵因缺乏天敵制約,會危害原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所以引種時,要評估 和引入天敵加以控制,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例:(1)一棵枯木上,生有苔蘚、藻類、蘑菇等生物,它們(枯木和生物)共同構成了( )A.種群 B.群落 C.生態系統 D.生物圈(2)在生態系統中,以朽木和糞便為生的蕈類、糞金龜子、蚯蚓等生物為( ) A.次級消費者 B.生產者 C.分解者 D.初級消費者(3)“一山不容二虎”這一諺語,用生態學觀點可以解釋為( )A.虎所需的生活空間很大 B.身強體壯的虎以身體弱小的虎為食C.虎性情孤獨,不群聚 D.營養級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個體數量也就越少(4)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入生態系統是通過:(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植物的光合作用C、動物的呼吸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5)某地區青蛙被大量捕捉,致使稻田里害蟲大量繁殖,造成水稻減產,生態平衡失調。其原因是破壞了生態系統的( )A、生產者 B、初級消費者 C、分解者 D、食物鏈(6)生態平衡是一種( ) A.恒定的平衡 B.動態的和相對的平衡C.絕對的平衡 D.各生物數目完全相同的平衡|7、右圖是某生物興趣小組對一個農田生態系統做調查之后,所繪制的食物網簡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在該生態系統中有 條食物鏈。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進行著 和能量流動,能量在沿食物鏈各個環節的傳遞過程中,特點是 和逐級遞減。所以該生態系統中, 數量最少。(2)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該農田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是圖中的 ,而圖中的動物屬于 。(3)收獲季節,有不少農民在田里焚燒農作物的秸稈,造成大氣污染。針對上述現象,該小組向有關部門建議:利用秸稈生產“再生減少塑料地膜”,減少“白色污染”?!霸偕w維共混膜”在土壤中1-2個月被分解。分解該“地膜”的主要生物是腐生性的 菌和 菌。(4)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都是來自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 。(5)通過調查,興趣小組的同學們認識到:如果人們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大量捕捉農田生態系統中的鷹、蛇、蛙、鳥,就會造成 、 的大量繁殖,從而破壞生態平衡,所以他們呼吁人們:不要隨意滅殺某種動物,因為,動物在維持 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掌握:《復習指南》P10-15主題三 生物與環境補充: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的關系(詳見七年級上冊課本P14第2節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例:(1)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因素(生態因素)可分為 和 兩類。(2)荒漠中生活的駱駝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長得多;寒冷海域中生活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達到60毫米,說明生物能夠 環境。土壤中蚯蚓的活動能增加土壤的通氣性;過度放牧會使草原沙化,說明生物也能 環境。第25章 生物技術考綱要求:①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②說出食品的腐敗原因。③運用食品保鮮的一般方法。1、生物技術是人們利用 、 對物質原料進行加工,以提供產品來為社會服務的技術。主要包括 和 。2、酸奶中含有 ,在溫度適宜,沒有 的條件下,可以使牛奶中的營養物質產生出 。3、對釀制米酒起重要作用的是 ,它在無氧的條件下經過代謝把葡萄糖轉化為 ,并產生 氣體。4、沼氣的主要成分是 ,可以燃燒,但不污染環境。沼氣發酵主要是利用了 的作用,在 條件下,將 制成沼氣。5、現代生物技術主要指 和 。6、轉基因技術就是把一個生物體的 轉移到另一個生物體的 中的生物技術。轉基因大腸桿菌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生產大量人胰島素,是由于 。 7、克隆技術的過程包括: 、 、 。8、食物的腐敗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這些細菌和真菌可從食品中獲得有機物,并在食品中生長和繁殖,導致食品的腐爛,因此食品保存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生長和繁殖。常用的保存食品的方法有:(1)低溫保存(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繁殖,低溫下生長繁殖很慢);(2)風干保存(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繁殖);(3)鹽漬或糖腌,使細菌失水死亡;(4)高溫高壓滅菌后密封貯藏(必須密封貯藏防止再次污染)。等等例題:科學家將雌黑鼠乳腺細胞的細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細胞內,待發育成早期胚胎后移入褐鼠的子宮內,該褐鼠產下的小鼠的體色與性別是( )。A.黑、雌 B.褐、雌 C.白、雄 D.黑、雄掌握:《復習指南》P64-67主題九 生物技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