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對七年級生物兩則探究活動的改進嘗試-第一則 對“尋找教室里的紙蝴蝶”活動的改進蘇科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四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一節的教學以“尋找教室里的紙蝴蝶”活動為起點,引入生物對環境適應的知識,趣味性強,學生容易接受,這個活動實際上也是一個模擬性的實驗探究活動,有利于訓練學生模擬實驗的能力。但是按照課本中的活動方法,對于我們地區學校班額普遍達到85-90人的現狀,實際操作起來存在蝴蝶多、活動范圍大、組織難等很多問題,不容易達到最有效的活動效果。我在實際教學中對該活動做了一些改進,既容易操作,教學效果也比原來好許多。我在實際教學中是這樣改進的:1.課前教師與學生一起用不同顏色的紙做20只蝴蝶(大小與課本要求一致),而不是課本所講的每人做一只紙蝴蝶。在每只紙蝴蝶背面粘上1厘米長短的雙面膠。2.準備一張2平方米大小的彩色風景畫,最好是有樹林,有山水,貼在黑板上(或者教室墻壁上)。3.請兩位同學蒙上眼睛,請20位同學每人選一只蝴蝶,并在風景畫上選一個合適的位置將紙蝴蝶粘貼上,并且記住自己蝴蝶粘貼的位置。注意:紙蝴蝶只能粘貼在風景畫上,粘貼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物體遮住,不能像課本中所說的貼在教室墻壁上。想一想,我該把蝴蝶粘貼在哪里才不容易被小鳥發現?4.在同學們粘貼好蝴蝶后,蒙過眼睛的同學“重見光明”去捉蝴蝶,請他站在距離風景畫1米以外的地方尋找粘貼的紙蝴蝶。只可用眼睛觀察來發現蝴蝶,捕捉蝴蝶時,只能用手捕捉,而且一次只能捕捉一只,放到講臺上再去捉。捉蝴蝶用時從課本上的1分鐘改為10秒鐘,全班同學一起計時,記下該同學找到的紙蝴蝶數。采訪式小結活動:采訪貼蝴蝶的同學:你粘貼的蝴蝶被發現了嗎?請沒被發現的蝴蝶的主人上前指給大家看一看,表揚這些同學。采訪沒被發現的蝴蝶的主人:你的蝴蝶沒被小鳥吃掉,你覺得怎樣的蝴蝶容易生存下來?師生小結:如果蝴蝶具有與環境相似的體色,即與環境相適應,就能生存下來。采訪被抓到的蝴蝶的主人 : 你在粘貼蝴蝶的時候你是怎么考慮的?你是隨便在風景畫上找一個地方貼的嗎?為什么你的蝴蝶一下子被小鳥發現了?你覺得什么樣的蝴蝶容易被小鳥捕捉而失去生命?師生小結:如果蝴蝶的體色與環境的差異較大,即蝴蝶與環境不適應,就容易被小鳥吃掉。采訪捉蝴蝶的同學:你捕捉到了幾個紙蝴蝶?你最先找到的蝴蝶有什么特點?你找到的和沒被你發現的紙蝴蝶各具有什么特點?你覺得怎樣的小鳥善于捕捉蝴蝶?如果食物缺乏,怎樣的小鳥才能生存下去?師生共同總結:如果小鳥的視力較好,動作較快,善于捕捉蝴蝶,小鳥也能很好的生存下來。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研究的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從而引出課題,開始下一部分知識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改進,可操作性強,避免了課堂非?;靵y或無法開展活動的局面,尤其是活動后的小結,從課本上只討論蝴蝶的適應性拓展到小鳥及自然界里其它生物的適應性,使活動的意義更深更透。在課堂中開展了這一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生物對環境的適應以及適應的意義,并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體現了《生物課程標準》的新課程理念。 第二則 “驗證呼吸過程中氣體的變化”探究活動的改進蘇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第6章第1節“能量的釋放和利用”一節中,有一個探究活動,就是驗證呼吸過程中氣體的變化。課本中是分兩組完成的,其中第一組實驗是驗證植物呼吸作用呼出的氣體是二氧化碳的實驗,活動中設計了A、B兩組實驗,其中在A袋內裝入新鮮菠菜,B袋內不放任何材料,放在黑暗處1天后取出,把A、B袋內的氣體分別通入裝有澄清石灰水的兩個錐形瓶中,觀察和記錄石灰水的變化,并分析實驗結果。 很明顯,A袋內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而B袋內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沒有變渾濁。通過這樣的設計雖然也能驗證呼吸作用過程中放出的氣體是二氧化碳,但是這個實驗做起來不生動,不形象,趣味性不強,一般老師僅僅做一個演示實驗就完了,不能給年輕的學生們視覺上帶來強烈的沖擊,也不能把所學的有關植物呼吸作用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概括,更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又因為A袋內放有植物,而B袋內什么也不放,給學生的感覺此實驗的唯一變量是有植物和沒有植物,而對于植物呼吸作用的有無則是跟植物的死活有關系,因為植物所有活著的部位都能進行呼吸作用,所以學生不好理解?;谝陨系乃伎?,我把這一組探究實驗進行如下改進:上課前一天按照班級學生分組情況準備10個黑色塑料袋(我們班學生分成10組),每個塑料袋里分別裝入不同的東西:新鮮的菠菜、黃豆芽、切開的蘿卜塊、新鮮的芹菜莖、番茄、鮮花、沸水處理過的菠菜、蘿卜干咸菜、豆腐、干的花瓣等,并扎緊袋口,從袋內通出一個橡皮管,橡皮管用彈簧夾夾住,放在黑暗處。課堂上給每一小組發一個裝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和一個課前準備好的黑袋子,指導學生將黑袋子里的氣體通入燒杯中,觀察和記錄石灰水的變化,然后打開黑塑料袋看其中所裝的東西,再由小組長帶領本組成員分析結果,并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出現現象的原因。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交流發言。這樣一改,每個小組的實驗材料不一樣了,有活的植物,也有死的植物;有整株植物也有植物體的一部分;有植物的莖和葉,也有植物的花和果實,甚至有植物的加工品,這些材料都來自于學生的生活中,學生一打開黑袋子看到這些東西所表現出來的驚奇和興奮真是難以言表。每組實驗出現的結果也不同,有的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了,而有的沒有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學生的好奇心大增,探究的積極性高漲起來,很快便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積極的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出現的實驗結果。因為每個小組的實驗不盡相同,所以大家交流的愿望強烈,課堂氣氛熱烈。同學們不僅驗證了植物進行呼吸作用釋放的是二氧化碳,而且知道了只要是植物活的部分都能進行呼吸作用,都能釋放出二氧化碳,而死亡的植物和植物的一些加工品不能進行呼吸作用,因此不能放出二氧化碳。老師這樣利用教材大膽改進實驗,使學生全體參與實驗,快樂學習生物知識,效果非常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