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淺淡高三生物復習策略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淺淡高三生物復習策略

資源簡介


2009年綿陽“一診”生物考試
結果的分析與教學策略的反思
綿陽實驗高中 吳發鈞
2009年綿陽“一診”考試結束后,我認真分析了學生的答題情況,讓我有些意外,再加上以前的很多次考試結果也都出現過同樣的情況:就是老師認為學生不應該錯的地方,學生的錯誤率相當高,本來很簡單的問題,學生的錯誤率也非常的高。這是一個讓人不得不深入思考的問題。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以2009年綿陽“一診”考試為例來和大家一起來研討:考試結果的分析與教學策略的反思。
一、2009年綿陽“一診”試題的主要特點
1.試題覆蓋面廣,以主干核心知識細胞和細胞工程、植物的新陳代謝兩大板塊為主線,重點突出了對雙基的考查,旨在引導學生回歸教材。試題總體難度比較合理,區分度也較好。選擇題的難度略有偏高。
表1:各小題考查 的主要知識點如下:
題號
考查目標
分數
1
滲透作用、細胞膜、細胞核、原核細胞、識圖分析能力
6
2
水分代謝、礦質代謝、生物固氮、識圖分析能力
6
3
實驗步驟、實驗結果、實驗方法、實驗原理
6
4
糖類和蛋白質代謝、細胞呼吸、糖尿病與胰島素、識圖分析能力
6
5
血糖平衡與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的關系,糖類與脂肪代謝關系、識圖分析能力
6
30
植物和動物細胞工程、細胞結構與功能、有絲分裂、水分代謝和礦質營養等,識圖分析、繪圖能力等。
22
31
將選修與必修中光合作用有機整合,考查理解、遷移能力和實驗分析能力、圖表分析能力、表與坐標圖轉換能力。
20
2.選修與必修內容有機融合?
試題中的選修教材內容約25分占34%。如第5題,將體液調節與選修中的血糖平衡的調節有機地結合;第30題,以選修內容植物和動物細胞工程為中心,巧妙地結合了細胞結構、有絲分裂、與水分代謝和礦質營養等知識;第31題,以光合作用為中心將選修與必修有機整合,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相關能力。
3.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的生物學能力的考查
試題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還特別注重對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圖文轉換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
第1,3,4,5題,第30題和第31題都很好地體現了對學生能力的考查。
試題中一共有7個圖表。圖形類型比較齊全,不僅要求學生要學會識圖、更重要的是要能夠聯系相關的知識析圖,還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繪圖。這是對新課改思想的一種體現,也是對高考第一輪復習的一種很好導向。
二、試卷的簡要分析
1.有關統計數據
表2:全市生物學科得分統計表
優生分數線
平均分(得分率)
A
B1
B2-1
選擇題
非選擇題
全卷
生物學
50
40
36
16.23(54.10%)
20.62(49.10)
36.86(51.19)
表3:生物學科選擇題得分統計表
題號
A
B
C
D
1
8.24
20.39
23.62
47.41
2
2.51
10.19
74.97
12.18
3
7.44
43.82
10
38.56
4
5.12
46.06
7.77
40.89
5
62.87
8.79
12.06
16.08
2.學生答卷中反應出來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第1題, B答案錯誤率高,說明在有關酶的復習教學中,教師給學生的歸納和總結還不到位。我建議在復習酶的有關內容時,應該給學生介紹哪些是胞內酶,哪些是胞外酶,胞外酶是分泌蛋白,如人體內的消化酶。而胞內酶方面應該介紹細胞核內有解旋酶等,細胞質中有參與細胞呼吸的多種酶等,而且這里所說的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在復習完微生物后還要作一個更全面的總結。
C答案錯誤率也高,說明學生對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別的理解不到位。這反映出大部分的教師在教學中,對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在除了細胞核方面外,對細胞質方面的區別比較重視不夠。
第2題,選B和D的錯誤率都超過了10%,說明學生對礦質元素的利用這樣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對大豆與根瘤菌的共生關系沒區分清楚,這些都是我們在教學中應該要特別強調的。
第3題,該題的能力要求很高,錯誤率很高,這是很正常。在該題的思考中,定勢思維很容易導致對該題無解。這里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在閱卷時與許多同仁共同對本題的分析與思考。
對于實驗題,首先要對實驗目的“驗證豬籠草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理解正確。其中的關鍵并不是要證明有酶,而是要證明有蛋白酶,也不管是否有其它的酶。目前學生所掌握的能夠檢測蛋白質的方法,就是用雙縮脲試劑去與蛋白質反應,產生紫色反應。但是,在本實驗中,因為酶本身是蛋白質,所以理論上不能用雙縮脲試劑去檢測底物蛋白質是否反應完全。A、B兩選項的實驗步驟其實都是在檢測分泌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質,C 選項是檢測是否含有蛋白質結果的變化,所以都是錯誤的。D選項考查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其中的“雙縮脲試劑與蛋白質作用可產生紫色反應”的原理,題中并沒有說明一定要用于反應完成后檢測底物是否反應完全,剛才已經講了,檢測蛋白質的方法,就是用雙縮脲試劑去與蛋白質反應,產生紫色反應,所以,結合前面的選項就不難理解為要從另外的角度或用另外的方法。比如,先確認所給的底物中一定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然后再用所確認的含有大量蛋白質的材料作底物進行催化反應,反應的結果只需要底物消失就能證明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了。命題者沒有設計出本實驗的具體正確的實驗方案,而是留給學生和老師們去進一步探究。
該題對實驗能力的考查在方式上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第4題,D答案的錯誤率高達40.89。主要原因是學生對糖尿病人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的生理作用的理解不清楚。胰島素的作用,一方面,首先是促進血糖進入細胞,在肝臟、肌肉細胞中合成糖元,在需要能量的細胞中氧化分解,或者是轉變成脂肪、某些非必需氨基酸。另一方面,抑制血糖的兩個來源。胰島素的這些作用是有主次之分的。特別要給學生說明,其氧化分解是任何時候都在進行的,而且,只要人體所處的耗能情況基本相同,那么,血糖的氧化分程度也是基本相同的。
第5題,C、D答案的錯誤率高。主要是學生對血糖平衡的調節過程、相關激素及關系、糖類與脂肪代謝關系的理解不透徹,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的關系是拮抗作用,不是協同作用,這也是最基礎的知識。
第30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學生對生物學基本概念不清楚,如原生質體不是原生質或原生質層,細胞膜的流動性不是細胞的流動性。
(2)對生物學名詞表述不準確,如植物組織培養等。
(3)對生理過程不清楚,如細胞滲透失水與吸水的過程,有絲分裂過程中各時期細胞中染色體和DNA的數目。
(4)復習過程中對相關知識沒有作相應的區別比較和歸類總結,如動物細胞培養的培養液,植物組織培養的培養基與無土栽培的營養液的比較。
(5)對教材知識不能靈活運用,如Ⅱ中的第(3)題。繪圖能力有待培養和提高。
第31題,由于光合作用是最核心的知識,所以學生掌握相對較好。
(1)從第(1)小題的結果看,學生對實驗相關知識還需要加強。
(2)對光合作用過程理解不深刻。例如,對ATP和NADPH的來源不清楚。
(3)對教材知識不熟悉,如維管束鞘細胞的特點,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措施等。
(4)從第(5)和(6)兩個小題看,學生對表格的分析和理解應用能力差,對曲線的分析能力的培養還需要重點突破。
三、教學策略的反思
通過對考試結果的分析來反思我們的教學策略,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從學生的角度,二是從教師的角度。我認為首先要分析教師的教學是否真正落實,知識是否真正過手。
這里我給大家舉一個我前幾天給學生復習生長素的課堂實情。當我已經把生長素內容復習完了后,我抽學生回答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你猜一下我班當時的正確率是多大?真還讓你感到吃驚,我一共找了四個同學,多數都是回答生長素兩重性的具體體現。我又叫學生回答莖向光性的原因,學生的表達很不清楚。我問學生原因,他們說是因為好象懂了,根本沒有認真地區別比較。其實,這就是我沒有給學生強調區別和比較造成的。
我在這里對針對綿陽“一診”考試結果全市存在的主要的、共同性的問題,今后的復習教學提出幾點個人建議,希望能夠給大家一點點的幫助。
1、立足教材,落實基礎
高考第一輪復習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全面、細致地過好教材,將教材基礎知識落實。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復習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對教材基本概念、生物學名詞述語、原理、規律等閱讀并要求學生熟記。對考點要認真地進行挖掘、比較,找出其相互聯系,構建和完善知識體系,讓學生進入書本中去,又要能夠在書本中明白方向,以便后期能夠順利地從書本中走出來。
落實基礎最重要的是要抓好課堂教學,提高堂教學效率。要讓學生自主完成,多動腦、動手,該學生完成的教師一定不要代勞。教師要把好方向,設計精選好例題,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幫助學生構建好知識體系,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決心。
2、訓練思維、培養能力
(1)要加強思維品質的訓練,注重理解、分析能力的培養
近幾年的四川理綜生物學科試題都以不同的形式考查了最基本的能力——理解能力,多數試題還同時考查了多項能力。根據高考試題提供的重要信息,結合考試大綱對能力的要求,我們的結論是,在高考生物學第一輪復習教學中,要結合抓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的培養,為在后階段復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打好堅實的基礎。
理解、分析能力的培養,首先是要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品質的訓練,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幾個重要的生物學的基本理念:生命的物質性觀點、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整體性觀點(整體與局部相統一)等。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思維方法是思維能力的關鍵。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分析與綜合,歸類比較等思維方法。
(2)要加強“圖文轉換”能力的培養。
在目前的高考理綜生物學試題中,圖表題是最常見、最有考查價值的試題類型。圖表題能夠很好地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繪圖能力等多種生物學能力。在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讀懂圖表,然后才能分析圖表,還要能繪圖表。要重視教材插圖,認真分析對應的知識和相互關系,透徹理解其含義。要注意總結各類圖表,如裝置圖、過程圖、坐標圖、概念圖(關系圖)、圖表和表格等的基本規律,學會應用。
(3)要加強表達能力的訓練和提高
高考理綜生物學試題中所反應出的學生表達能力較差,是一個普遍現象。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抓不住重點,條理不清楚,回答不完善,不會用生物學述語來準確表達。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從平時教學中抓好、抓落實。要求考生在答題時,“字、詞準確,文法通暢,正確使用專業術語,切中要害、言簡意賅”。在第一輪復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多閱讀教材,從教材中去感悟,去模枋,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結論,最好是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這樣學生在答題時就可以用教材上的話語表達準確。表達能力的訓練和提高還必需要學生通過做足夠量的訓練題來提高。
(4)要加強對實驗題的解題指導
在第一輪復習教學中,學生對生物學實驗試題感覺很困難,教師要結合教材實驗,讓學生構建生物學實驗的一些模型,講授一些必要的實驗題的技能技巧、實驗方法等,對不同的實驗內容進行歸納、分類和總結,讓學生學會對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原因的分析方法等進行分析和處理,正確表達,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在學生掌握好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精選好試題,定時訓練,認真評講,找出并解決存在的問題。對每一次的考試題都應該認真講評,既要找出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要找出自己在教學中有哪些地方沒有給學生復習到位,是否在復習的方式方法上需要改進,在復習的方向上更需要重新把握等。對綿陽的幾次診斷考試題和成都的診斷試題都要特別重視,甚至于要去研究試題的導向。在講評時,還可以進行專題性歸類,因為學生對這樣的大型考試也是非常重視的。當然,對平時的檢測題也同樣要重視,要找出所存在的主要的問題,從結果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校正自己的復習策略,不斷幫助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能力不斷提升。
淺淡高三生物復習策略
----綿陽市高三“一診”考試的總結與反思
綿陽中學 余 恒
綿陽市2010級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在市教育局的領導下,通過市教科所的具體指導、精心組織和各個學校的積極參與,取得了圓滿的成功。我校無論總分還是生物單科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同時也從本次診斷性考試中診斷出了不少的問題。
現在我將我們綿陽中學高三“一診”考試后的一些反思和下一階段的復習安排向各位領導和同行做一個匯報,懇請指正。
一、綿陽中學高三“一診”考試的情況
我校生物學科在綿陽市“一診”考試中取得了較好成績,卷Ⅰ平均分18.33分,卷Ⅱ平均分25.83分,全卷平均分44.16分。
…… ……
二、分析“一診”,發現問題,明確方向
我校第一輪復習計劃明年三月中旬結束,經過第一輪前階段的復習后,大部分學生能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達到相應的教學要求,對于考查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實驗方面的試題,得分率較高,但通過分析本年級一診考試卷和成績,我校本年級第一輪復習中存在以下一些不良現象。
1、不重視第一輪復習的現象
少部分學生將第一輪復習看作平時新課教學的簡單重復,只滿足于對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概念的掌握上,不注重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運用條件和范圍、以及相關知識點的聯系和區別;通過第一輪前階段的復習下來,雖然各個知識點能做到基本掌握,但仍然是孤立的、零散的,在解決綜合題(如高考題)時失誤比較多。
2、不重視課本解讀的現象
部分學生在復習中關注的重點不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而是復習資料,大部分時間忙于做題、核對答案、對疑難問題的提問上,對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高二的能力水平。對概念的理解仍然是想當然,在解決考查概念的變式題型時,錯誤率較高。
3、解題能力不足的現象
在復習過程中,學生進行了大量的習題訓練,做的題多,但對失誤的地方不夠重視,不清理鞏固,不仔細的分析過程,只關注答案,出現相同問題或類似題型一錯再錯的現象,同時也暴露出審題不嚴,答題不規范等問題。
4、答題規范化、正規化不夠的現象
比如“一診”考試卷中,學生不能準確理解題意,找不到題中的關鍵字詞,不懂得從題干中或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等,導致答題不規范、文字表述不清晰、答非所問、條理混亂等,這些可能與我們老師平時強調規范答題的力度不夠,細節的要求不到位,有很大的關系。
5、綜合訓練不夠、學生應試能力差的現象
進入高三,學生才第一次接觸物理、化學、生物三科拼盤式綜合到一張試卷中的測試方式。學生對考場上答題時間的安排,答題的先后順序,難易題的取舍,總分意識等還缺乏全局觀念。這種理科綜合應試能力的提升,不僅需要我們從方法和技巧上不斷給予指導和引導,還需要不斷地通過適應性考試來訓練,來吸取教訓,來積累經驗。
6、學生存在輕視生物學科的現象
由于生物在“3+綜合”的高考理綜試卷中所占的分值少,語、數、外三科由高二的全卷100分增加到150分,物理學科由高二全卷的100分增加到120分,化學學科由高二全卷的100分增加到108分,而生物學科到了高三,不但沒有增加分值,反而從高二的全卷100分減少至72分,所以,學生乃至家長潛意識地不重視生物這門學科,于是,學習就顯得被動,花在生物上的時間也相對就少得多。又加之我校開設的生物學科的課時有限,高二和高三分別是每周開設三節課和四節課,我們都知道,生物科的內容多,任務重,每節課的課堂知識容量大,講課的速度就不得不加快,況且我校每個班的生源差異較大,班額也大,教師上的班又多,客觀上就導致對學生跟得不緊,也就導致有的學生沒有跟不上,從而就更不重視生物的學習。
總之,分析一診,我們發現了以上這些問題,也明確了在第一輪后期復習中的復習教學方向。
三、針對問題,落實措施,減少失誤
針對“一診”暴露出的這些問題,我校高三所有生物老師,在備課組長吳紅萍老師和吳繼平老師兩位的精心安排下,認真的開了一個扎實的、務實的、深刻的學科分析會,每個教師都在認真分析了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答卷的基礎上發了言。在會上再次強調并統一了高三復習的指導思想:立足高考,鉆研高考命題特點與趨勢,正確把握高考趨勢,高考題年年在變,但考綱和大綱相對穩定,教材沒變,而教材是依據之根本,很多高考試題高于課本,但一定都源于課本,所以必須強化課本在高三總復習,尤其是在第一輪復習中的重要地位。研究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方式,精心編選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習資料,以能力立意,知識為載體,夯實基礎,減少失誤,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應試能力。結合“一診”,特制定了詳細的后期復習計劃和落實的具體措施。
1、明確第一輪的復習任務。
按大綱、考綱要求,系統復習,夯實基礎。按單元復習,既按全書每章節的順序進行(也可根據全書知識的內在聯系處理成幾個板塊復習)。把每個單元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規律讓學生在高二所學的基礎上,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突出重點,加深理解,攻破難點;在此基礎上,再把重點相關涉及到的知識點前后聯系起來復習,形成知識網絡,拓寬拓活(夯實基礎,落實知識點),使知識系統化,運用知識能力的綜合化、實際化,將書變“薄”。復習時要把《考試說明》上對學生的五個能力要求貫穿落實.在復習中要切記“不要過快,要講求實效(決不要認為復習快點以后有時間可以多復習幾遍更好,這樣會把教師和學生都搞得疲憊不堪,復習效果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要避免“重練輕講,重文輕圖,重記輕能,重難輕易,重量輕質”等傾向;要避免第一遍復習跨度太大,喧賓奪主。第一輪復習是高考復習的基礎、重點、關鍵所在,復習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高考,應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
2、正確處理“綱”和“本”的關系。
《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是中學生物教學的基本依據,也是高考生物命題的基本依據,“考綱”是依據教學大綱所編制的,它體現了教學大綱的精神和內容(其中的規定和要求不會拋開教學大綱去任意擴展和拔高),但“考綱”又必須反應時代發展的變化,體現當今生物學科的特點,所以應正確理解其“遵循教學大綱,但不拘泥于教學大綱”這句話的精髓。復習時,要以“大綱”為標準去對照和理解“考綱”,注意“事在綱外,理在綱內”類型試題的訓練,要明確重要的知識考點,正確把握學科內綜合的“度”和能力考查的標準,充分發揮“兩綱”的正確導向作用。
3、認真研究近幾年的高考題。
針對高考題的研究,我們學校在暑假的時候布置了10套高考題的研究(四川近3年四套高考題,全國近3年的高考題三套,山東近3年的高考題三套),并于高三年級開學的時候進行了統一的測試,通過對高考題和考綱的研究,找出考綱微動、試題的變,考綱的不變、試題的變化,考點的不變、試題的變化。找準特點,把握要點,面對高考做到心中有數,復習有效。
4、復習過程突破“四個關鍵”。
(1)過基礎關:通過第一輪復習,依據知識的發生發展規律,夯實“三基”,實現知識的有效積累。
(2)過消化關:通過記憶、理解、鞏固,實現現有知識的有效儲存。
(3)過簡化關:通過對知識的加工、整理,實現主干知識的信息轉換和濃縮。
(4)過優化關:通過尋找規律、整合聯系、優化解題途徑,實現知識的遷移與運用。
5、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堅強的自信心給人帶來頑強的毅力,可以使人們最大限度地發揮聰明才智,蔑視困難和失敗。”
(1)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對教師充滿信心。
課堂教學是教師向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和人格魅力的舞臺,是吸引學生、打動學生,令學生信服的最好機會。所以認真將每一節課上得精彩、生動、深入淺出、明白易懂,就能得到學生的信服。同時注意將許多新的信息、新科技、以及引起人們關注的生物學熱點問題,融入到教學過程之中,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而且也可以引導學生自覺地去關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學問題和生命現象,既豐富了他們的生物學知識,也培養了他們學習生物課程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生物的信心。課堂上精心創設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發表各自的見解,尋找問題的答案,最后由教師評議,學生在探尋答案的過程中,刺激了求知欲,強化了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同時由于每個人都要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所以杜絕了思維偷懶的現象,使學生在每一節課都能全情投入,自然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2)關心、了解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和穩定信心。
平時利用課余時間,多與學生談心、聊天,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心理狀態,甚至生理狀態,及時給予關心、幫助,同時也通過接近學生,及時得到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以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學好生物的信心,使學生穩步提高生物學科的成績。實際上,教師在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中,也讓學生對你有了較深入的了解,使學生對你產生了信任感和親切感,營造了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進而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配合你完成教學任務,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6、注重學法指導,培養主體意識,注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形成學科知識網絡,回歸教材,從細節著手,提高解題能力。
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卷最鮮明的特點是基礎性和綜合性,同時強調和重視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因此,夯實基礎成為日常教學的首要任務,學科綜合則為教學目標。認真完成本學科內的基本概念、原理的復習,并注重學科內知識的聯系,抓住教材的主線,注重細節,加以梳理、歸類和整理,并通過一定的組合方式有機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結構,建立知識網絡。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比如:閱讀理解題意的能力,書面表達的能力,圖、表信息的準確收集和轉化的能力,知識遷移的能力,臨場應試的能力,科學實驗的能力等。比如在每次考試中,我們都知道學生在解題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如:不能準確理解題意,找不到關鍵詞,不懂從題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等,還有答題不規范、表述不清、答非所問、條理混亂等。于是在復習和訓練中,要加強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的指導,注意教學生如何在審題中找到關鍵詞、主語、隱含條件等,通過典型題例,教會學生如何從生物圖表中提取整體信息、局部信息、文字標注信息等,從中獲取有效信息。要求學生在答題的時候,落筆要準確、要從生物學角度去答、要條理清晰,答題不能抱有成見,要尊重題目,就題論題,不能不著邊際、語言冗長、含混不清等。總之,只有把方法交給了學生,才能使學生以不變應萬變。又比如在章節小結時,讓學生歸納、提問,再由學生自己解答,學生能提出問題(不論問題質量的高低),就說明他們對已有的知識有了較深的理解,并有了進一步的探究,才能提出質疑。而學生在相互解答的過程中,就是一個思維互補和提升的過程。再比如在每次測試后讓學生自評自議、互評互議。每次測試后,讓學生先對自己的錯題進行分析,然后講出來,共同討論,確定正確答案,再由老師做出引導和小結,幫助學生把主動探求所獲得的感性認識,提煉升華到抽象的理性知識。還可以使基礎知識得以鞏固,避免了簡單的重復,而且可以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復習熱情,增強學生對主干知識更深的理解,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從而達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知識的目的。
7、注重知識與科學實驗、生產實踐的聯系與應用。
與科學、技術、社會聯系密切的情景材料,強化了知識的應用,突出了能力的考查。故在生物復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入生物科技進展、社會熱點、科學史中的經典實驗、重大事件、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等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后面復習“遺傳和變異”時,要注意與育種(如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航天育種)、人類基因組計劃、基因工程和克隆等結合起來;復習“生物與環境”時,要注意與沙塵暴、水華、赤潮、生態入侵、環境保護、洪澇災害以及災后重建等結合起來等等。
8、充分重視實驗的復習,培養學生的實驗解題能力。
實驗是進行生命科學探索的主要途徑,也是生物學習的主要方法之一。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要重視實驗、實習等的教學,注重學科研究方法的傳授。在實驗復習教學中要求掌握大綱和教材規定的實驗,了解實驗的目的、原理、步驟,會控制條件,會使用相關儀器,會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解釋實驗結果并得出正確結論,能夠根據要求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在此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四種能力:即圖示實驗觀察分析能力、文字實驗說明能力、過程實驗補充能力、現象實驗描述能力。
由于高考實驗設計的開放性和實驗試題的靈活性強,我們只有在實驗教學中教會學生一些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讓學生真正掌握實驗的原理、弄清實驗中每一步驟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的依據,懂得完成任何一個設計實驗,都要注意三條基本原則:單因子變量原則;平行重復原則;設置對照原則。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才能使學生靈活而科學地答題。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20個左右的常規實驗列入高考范圍,增強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實驗試題的開放程度大,實驗試題的題型較多,或設計或補充或修正或評價實驗方案,實驗情景豐富,這就要求學生一方面要掌握教材中的實驗基本的方法和基本技能,理解某個具體實驗的基本原理或應遵循基本原則及全過程。另一方面要具有預測、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在復習相關實驗時要理論聯系實際,回憶實驗時的具體情景、現象,以便得出正確的結論。尤其是探究性實驗設計更應注意,要做到“四看”,一看材料是否需要制取或處理;二看是否需要分組和編號;三看如何對不同(或相同)對象施以不同處理;四看現象能否預測結果并根據結果進行分析。
9、我們備課組的一些具體的措施。
(1)復習時合理分配時間,回歸教材,以教材為中心,詳略得當,重點出擊,構建知識體系,總結規律。
(2)統一教學進度,復習資料,包括課堂例題的選擇,課后作業題的增刪,絕不允許單干蠻干,做到共進退,發揮團隊的強大作用。
(3)備課組各位老師分工明確。備課組長負責周末檢測、月考試卷的編制和平時所用小練習的審核工作,其余的老師每3人一組編制課時復習資料,要體現主干知識年年考,非主干知識輪流考,并實行了“實名制”,力爭做到重組真題,分類訓練,舉一反三。并由專人負責錯題收集,交于備課組長處,以便于滾動地清理和檢測。
(4)強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訓練,認真做好試卷整理和收集,不折不扣的做好改錯,將試卷復習少,教材復習薄,強化復習的針對性和目的性,每周必須檢查一次改錯本(或叫錯題積累本),由各小組的組長負責抽查核實。
(5)根據學校所分目標任務,必須落實好人頭工作,不論是采用作業的面批面改,還是課間的單獨交流和溝通,都要建立人頭工作檔案,要提交名單,落實責任,最后還要考核。
(6)認真上好評講課。組上每人必須上一堂組內公開示范課,加強交流和學習,配合學校教學技能大比武提升課堂復習效率,加快青年教師的成長,本期12月份以前必須完成。
(7)認真做好月考試卷分析,開好組內月考分析會,成績優異的交流經驗,成績較差的組內說明原因和情況。
(8)一個月內必須活動2次,通過同備課組老師的聚餐、喝點小酒,以增進組內同事的了解和認識,加強情感交流,好的方法、點子大家共同分享。大家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是一個團隊取得工作業績的根本保障。
以上是我校生物備課組為了更好地組織好復習教學的一些具體的操作和措施,也有一些是我粗淺的認識和見解,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阳县| 福清市| 北辰区| 项城市| 左贡县| 松江区| 册亨县| 渑池县| 金川县| 柘城县| 定日县| 申扎县| 呼图壁县| 且末县| 涿鹿县| 嵊泗县| 汽车| 陆良县| 樟树市| 深水埗区| 米易县| 云林县| 平潭县| 海丰县| 玉溪市| 大渡口区| 柞水县| 佛学| 雷山县| 潮安县| 青阳县| 陵川县| 城口县| 上高县| 石林| 金坛市| 定边县| 京山县| 通州区| 汽车| 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