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生物基礎知識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生物基礎知識集

資源簡介

生物基礎知識集
必修部分:緒論:
描述性生物學的內容:《物種起源》:實驗性生物學的內容,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研究,分子生物學,DNA分子雙螺旋結構、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等的研究。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1、細胞中的化學元素:20多種;在動、植細胞種類大體相同,含量相差很大;含量上大于萬分之一的元素為大量元素(9種);主要元素(6種)占細胞總量的97%。
①Ca:人體缺乏會患骨軟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會引起抽搐,過高則會引起肌無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進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檸檬酸鈉或草酸鈉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會發生凝固。植物中屬于不能再利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組織會受到傷害。
②Fe:血紅蛋白的成分,缺乏會患貧血。植物中屬于不能再利用元素,缺乏,幼嫩的組織會受到傷害。
③Mg:葉綠體的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劑。植物缺鎂時老葉首先出現失綠。
④B: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缺乏植物會出現花而不實。
⑤I:甲狀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兒會患呆小癥,成人會患地方性甲狀腺腫。
⑥K:血鉀含量低時,出現心肌自動節律異常,導致心律失常。在植物體內參與有機物合成和運輸。
⑦N:N是構成葉綠素、蛋白質和核酸及各種酶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體內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穩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體內可以自由移動,缺N時,幼葉可向老葉吸收N而導致老葉先黃。N是一種容易造成水域生態系統富營養化的一種化學元素。動物體內缺N,實際就是缺少氨基酸,就會影響到動物體的生長發育。
⑧P:P是構成磷脂、核酸和ATP及NADPH的必需元素。植物體內缺P,會影響到DNA的復制和RNA的轉錄,從而影響到植物的生長發育。P還參與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傳遞過程,因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態系統富營養化的一種元素。
⑨Zn:是某些酶的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
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
界所特有;生物界與非生物的統一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無機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整個生物界具有統一性表現在:①都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②都共用一套密碼子(不能說:都具有細胞結構,都是以DNA為遺傳物質,都要進行呼吸作用)
組成蛋白質的元素主要有CHON,有些重要的蛋白質還有PS,有些特殊的蛋白質還含有Fe、I
等,其中后面兩種屬于微量元素。
膽固醇、維生素D可從食物中吸收,也可在人體內合成,性激素可從消化道吸收而保持其生物
活性。
第二章: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1、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和細胞器,不再能有氧呼吸、合成蛋白質。
2、淋巴細胞受抗原刺激后,細胞周期變短,核糖體活動加強(合成抗體、淋巴因子);青蛙受精卵從第四次分裂開始,細胞周期長短開始出現差異。
3、癌細胞的特點:細胞能無限分裂、細胞的形態結構發生改變(球形)、細胞膜表面糖蛋白減少,細胞之間的黏著性減小,細胞能移動。
4、所有的蛋白質類物質都在核糖體上合成,但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體上合成。
5、細胞質是活細胞進行代謝的主場所,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特性的控制中心。
6、衰老細胞的特點:(物質變化)細胞中水分減少、色素積累;(結構變化)細胞體積減小、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加深、膜通透性改變;(代謝變化)酶活性降低、呼吸減慢。
7、一個細胞中DNA含量的加倍或減半是因為DNA的復制或細胞分裂;一個染色體上的DNA含量的加倍或減半是因為DNA的復制或著絲點的分裂。
8、染色單體的出現和消失分別是由于染色體的復制和著絲點的分裂。
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
1、植物未成熟的細胞吸水能力的大小取決于細胞中親水性物質的種類和數量(大豆種子、花生種子),成熟植物細胞吸水能力的大小取決于細胞液濃度的高低。
2、光合作用過程中活躍的化學能貯存在ATP和NADPH中,NADPH的作用有供氫和供能。
3、能使洋蔥表皮細胞發生質壁分離之后能自動復原的適當濃度溶液有:KNO3、乙二醇、尿素、葡萄糖。
4、探索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必須先將反應底物和酶溶液分別加熱到研究溫度時再混合后保持該溫度一段時間。
5、支掉植物的大部分葉片會影響植物的:生長速度、水分的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運輸,不會影響礦質元素的吸收(主要由根的呼吸作用完成)。
6、葉綠體中少數特殊狀態葉綠素分子a具有吸收轉化光能的作用(不傳遞光能),其它色素能吸收傳遞光能(不轉化光能)。
7、保存植物種子、果實的氧氣應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濃度水平上(此時無氧呼吸剛停止,有氧呼吸剛開始),而不是完全隔絕氧氣。
8、脂肪肝形成的原因:脂肪攝入過量、磷脂合成受阻、脂蛋白合成受阻(肝功能不好)。
9、下列生理過程不需要酶的參與:氧氣進入細胞、質壁分離、葉綠體吸收光能。
10、食品罐的安全鈕鼓起,最可能的原因是里面的微生物呼吸產生了二氧化碳和酒精。
11、肝臟能將血液中通過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轉化為肝糖元或葡萄糖,其意義是:穩定內環境的PH值,減少能源物質的浪費。
12、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指不能通過轉氨基形成,只能從食物中吸收,共八種: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異亮(氨酸)。
13、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中,丙酮能溶解色素,用來提取色素;層析液用來分離色素。
第四章:生命活動的調節
1、調節生命活動的物質主要是激素,其次還有體液中其它物質如:組織胺、二氧化碳、H+等。
2、動物的行為是由神經系統決定的受激素調節影響。
3、能全面體現甲狀腺激素的三個方面功能的實驗研究是:手術摘除小狗的甲狀腺(摘除成年狗、小蝌蚪的甲狀腺、甲狀腺激素制劑飼喂蝌蚪為什么行?)
4、能體現生長素作用的二重性的實驗現象有:水平放置的根彎向地面生長(莖的背地生長不頂端優勢,除草劑除去農田中雙子葉雜草對農作物反而有促進作用)。
5、與垂體有關的動物行為有:性行為(促性腺激素)、泌乳和對幼仔的照顧(催乳素)。
6、高等動物的神經調節與激素調節相比其特點是:快速準確;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相比所具有的特點是:持久廣泛。
7、養雞場夜間增加照明提高產蛋量的原因是:長日照刺激雞的神經系統,神經系統又控制著垂體使垂體產生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促性腺激素又作用于卵巢使排卵量增加。
8、油菜和黃瓜在開花期由于天氣原因使大量花粉被雨水沖走,為挽救損失,科研人員及時為兩種植物噴灑了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兩種植物的產量是:前者減產,后者影響不大。
9、去掉胚芽鞘尖端的燕麥,在其頂端放在含生長素的瓊脂塊。在右側單側光照射下,將直立生長。
10、連續給小鼠注射一定劑量的甲狀腺激素制劑,小鼠對低溫環境耐受力增強,對低氧環境耐受力下降。
11、與產熱有關的激素有: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
12、垂體分泌的激素有:生長激素、種種促激素、催乳素(泌乳、對幼仔的照行為)
13、垂體對其它內分泌腺有調節、管理功能,下丘腦是內分泌的樞紐。
14、激素在人體內含量少,作用大。
15、激素分泌的調節是屬于反饋調節,類似的還有:體溫、水和無機鹽的平衡、食物鏈中各營養級個體數量的變化、微生物酶活性的調節等。
16、在刺激豐富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其神經突起和突觸的數目將增多。
17、每種激素都有自己的作用對象,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促性腺激素——性腺、醛固酮(抗利尿激素)——腎小管和集合管、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身組織細胞、胰島素——肝細胞等,根本原因:只有該細胞中控制與該激素結合的糖蛋白基因能得以表達。
18、反射必須由完整的反射弧完成,沖動在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在神經細胞之間單向傳導,有信號轉化。低溫、高溫、PH值、機械壓力、化學藥物會影響神經信號的傳導。
19、注意生長素與生長激素兩種物質的作用。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1、能啟動生物的生殖行為的外界因素是光照時間的長短(長日照:貂、鼬;短日照:山羊、鹿)
2、動物的個體發育過程中,細胞數目、細胞分裂方式、細胞種類都不斷增加,而細胞全能性降低。
3、極體和極核的比較相同點:都通過減數分裂產生,染色體數目都為體細胞一半;不同點前者在卵巢中形成,后者在胚珠中形成,前者基因型可以和卵細胞不同,后者的基因型與卵細胞相同。
4、大豆種子中與動物受精卵中卵黃功能相同的結構是(子葉)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小麥種子中與動物受精卵中卵黃功能相同的結構是(胚乳)由受精極核發育而來的。受精極核形成后直接發育,受精卵形成后經過休眠期后才發育(同時受精,先后發育)
5、酵母菌有氧氣時有氧呼吸,進行出芽生殖(無性生殖);在無氧情況下進行無氧呼吸(進行有性生殖)
6、多年生植物生殖生長開始后,營養生長不停止。
7、枝條扦插成活過程中發生了脫分化與再分化(需要生長素,不需要外界光照和營養物質)
8、胚囊中的細胞(植物細胞:卵細胞受精形成受精卵,兩個極核受精形成受精極核)和囊胚中的細胞(動物細胞:動物的個體發育到一定時期,此期的細胞具有較高的全能性)
9、種子萌發過程中發生:細胞分裂、細胞分化、有機物種類增加、干物質減少、有機物分解、耗氧增加。
選修部分
第一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和免疫
1、下丘腦的功能有:感受刺激(滲透壓感受器)產生傳導興奮、分泌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抗利尿激素)、分析綜合(體溫調節神經中樞、內臟活動調節中樞);所有的感覺中樞、言語中樞、軀體運動中樞都在大腦皮層。
2、人體體溫維持恒定在不同的環境下都是產熱與散熱平衡的結果,(寒冷環境下散熱大于產熱,炎熱環境下產熱大于散熱,對嗎?)
3、能使胰島B細胞興奮性(分泌活動)增加的因素有:血糖濃度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下丘腦有關神經興奮。
4、T細胞最初來源于造血干細胞,在胸腺中發育,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為記憶T細胞和效應T細胞。
5、效應T細胞的作用:與靶細胞密切接觸,激活溶酶體酶,釋放淋巴因子,裂解靶細胞。(識別抗原);效應B細胞只產生相應的抗體(不能識別抗原)
6、生物中具有識別作用的物質有:糖蛋白、抗體(抗原)、酶(反應底物)、載體(運載對象)、RNA聚合酶(基因中RNA聚合酶結合位點)、DNA限制性內切酶(特定堿基序列)。
7、體液免疫中吞噬細胞起作用的階段是:感應階段、效應階段
8、糖尿病病人:多尿是因為尿液中有葡萄糖使尿液的滲透壓升高,要帶走大量的水分;多飲是因為大量排尿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病人在口渴感;多食是因為糖類分解供能不足,病人有饑餓感引起多食;體重減少是因為糖類分解供能不足,引起體內蛋白質、脂肪的氧化分解。
9、血液流過下列器官后,血液中物質濃度會增加的有:肝臟(尿素、饑餓時的葡萄糖、CO2),肺(氧氣)、小腸(剛進食后營養物質)、血液中濃度會下降的有:肝臟(剛進食后葡萄糖的濃度、劇烈運動后乳酸的濃度、有毒物質的濃度、O2),肺(二氧化碳),腎臟(尿素,血鉀過高時的血鉀濃度)
10、過敏反應導致的血管變化是毛細血管擴張,血管壁通透性增強;體溫升高時血管變化是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
11、正常人被超劑量注射胰島素后首先大量出汗是由于:糖類物質大量分解產生大量熱量,排汗散熱,接著出現休克是因為:血糖過低,腦組織缺少能源物質,供能不足。
12、內環境的穩態是保持相對穩定,屬于內環境的物質有:細胞需要吸收的營養物質、細胞代謝產生的物質、免疫反應產生的免疫物質(抗體、淋巴因子)、各種激素、神經遞質。
13、組織水腫的情況,總體上凡是會引起組織液液滲透壓(相對)升高的因素都會引起組織水腫,常見的原因有:組織蛋白釋放(組織細胞受損破壞);血漿蛋白減少(營養不良、肝細胞受損)、過敏反應(毛細血管管壁通過性增加,血漿進入組織液)、炎癥反應(毛細淋巴管堵塞,淋巴回流受阻)。
14、血漿中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的代謝途徑:經肝臟合成肝糖元或葡萄糖、隨汗液排出體外、與緩沖物質反應后形成乳酸鈉經腎臟排出。
15、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腦產生,貯存在垂體后葉(垂體后葉制劑中含此激素),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促進水的重吸收;醛固酮由腎上腺產生,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吸鈉排鉀。
16、體溫感受器、體溫調節中樞、體溫(所有的)感覺中樞分別位于:皮膚和黏膜、下丘腦、大腦皮層。
17、糖尿病的治療原則是:控制飲食(少吃糖類食物)、選擇適當藥物、必要時靜脈注射胰島素。
18、下丘腦調節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是兩個不同區域。
19、人的離體細胞不再具有體溫調節能力,代謝特點同變溫動物。
20、患過乙腦的人,若干年后仍可能患上該病原因是:體辦的抗體和記憶細胞不能終生保存;乙腦病原體發生變異。一個人經常不能產生對流感病毒的免疫力是因為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
第二章:光合作用與生物固氮
1、與氮循環有關的幾種微生物相關知識(原核生物)
代謝類型
作用
與氮循環相關的反應式
生態成分
根瘤菌
異養需氧
共生固氮
固氮酶
N2+H++e+ATPADP+Pi+NH3
消費者
圓褐固氮菌
異養需氧
自生固氮、產生生長素
分解者
固氮藍藻
自養需氧
光合作用、生物固氮
生產者
硝化細菌
自養需氧
化能合成作用,氧化氨
NH3+O2HNO3+能量
生產者
反硝化細菌
異養厭氧
將NO3還原成N2
分解者
2、C4植物維管束鞘細胞中葉綠體的特點:數量多、個體大、無基粒。
3、C4植物二氧化碳的固定發生于葉肉細胞的葉綠體基質和維管束鞘細胞的葉綠體基質中,C3植物只發生于葉肉細胞的葉綠體中。
4、C4植物在炎熱的夏季無“午休”現象是由于C4植物能利用葉肉細胞間隙中低濃度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于,C3植物不能。
5、C3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淀粉只出現在葉肉細胞的葉綠體中,不出現在維管束鞘細胞中,C4植物相反。
6、C4植物能利用低濃度的二氧化碳是由于C4植物葉肉細胞葉綠體中的PEF羧化酶與二氧化碳親和力強。
7、C4植物CO2的補償點低于C3植物,CO2飽和點高于C3植物,光飽和點高于C3植物。
8、光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轉換過程是:光能首先轉變為電能,標志是電子流的形成,最初電子供體是水,電子受體是輔酶II,這一步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是水的分解;第二步是將電能轉化為活躍的化學能并貯存于ATP、NADPH中,其中的NADPH在暗反應中還作為還原劑。
第三章:遺傳與基因工程
1、細胞質遺傳中在產生配子時遺傳物質的分配特點是:隨機地不均等分配;在產生后代時遺傳特點是,后代的性狀由母本決定,不出現一定的性狀分離比(可以出現性狀分離),細胞質遺傳的后代可以出現性狀分離,只是不會出現一定的性狀分離比。
2、轉基因動物的最好的受體細胞是受精卵(或克隆動物時的重組細胞)
3、真核基因編碼區內含子也轉錄,只是后來被加工剪切掉了。
4、目的基因不可以通過轉錄法獲得。
5、對目的基因進行修飾時,主要是修飾非編碼區的調控序列。
6、人工合成的胰島素基因與天然的胰島素基因相比:編碼區長度短(沒有內含子);前者編碼區的長度相當于后者所有外顯子的長度;編碼序列的長度相同,但堿基排列可能不同。
7、真核生物的基因的編碼區是間隔、不連續的;編碼序列在不同的基因中所占比例不同,在整個基因中所占比例很少,非編碼區中最重要的是位于編碼區上游的RNA聚合酶結合位點。
8、限制性內切酶在基因工程中有兩個應用:獲得目的基因、切割運載體(同一種限制酶),DNA連接酶的作用是將兩個黏性末端之間的磷酸和脫氧核糖連接起來,(不是連接堿基形成堿基對)
9、基因工程中運載體中質粒、噬菌體、動植物病毒。
10、誘變育種不屬于基因工程的內容
11、目的基因的來源有:直接獲得(鳥槍法)、人工合成(通過mRNA反轉錄法得到目的基因;從蛋白質中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推測mRNA的堿基排列,再推測DNA上堿基對的排列)
12、人類基因組的含義是:人體DNA所攜帶的全部遺傳信息;人類單倍體基因組是研究24條染色體上DNA所攜帶的遺傳信息。
13、基因探針檢測的原理是:DNA分子雜交;應用有:基因診斷(不能進行基因治療)、環境(病毒)檢測、RNA堿基序列測定、刑事罪犯鑒定。
14、制作基因探針需要: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或熒光分子。
15、不同生物之間轉基因成功的理論基礎是:不同生物DNA分子空間結構和化學成分相同,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表達時共用一套密碼子。(不要求基因結構相同,人生長激素基因導入大腸桿菌)
16、人類基因組計劃研究意義:遺傳病的診斷與治療、基因表達的調控機制、生物的進貨。雌雄同體生物基因組測序,只要測定其一個染色體組;雌雄異體的生物基因組測序要測定其一個染色體組與另一個性染色體。
17、“鳥槍法”法獲得目的基因的優點是:方法簡單,缺點是有盲目性、工作量大。(適用于原核基因)
18、目的基因是否導入的檢測是根據運載體上的標記基因來進行的;目的基因是否表達是根據是否有基因表達的產物生成。(檢測抗棉鈴蟲基因是否得到表達的方法是:讓棉鈴蟲采食棉花葉片有沒有被殺死)
19、培育轉基因植物時,目的基因可以隨重組質粒直接導入子房的受精卵中,受精卵發育成的胚形成的個體就是轉基因植物(未經植物組織培養);也可以將重組質粒先導入細菌(枯草桿菌、土壤農桿菌),再用此細菌去感染植物體細胞,然后進行植物組織培養形成轉基因植物體。
20、轉基因動物的最好的受體細胞是受精卵(或克隆動物時的重組細胞)
21、基因治療是指將正常基因導入有基因缺陷的細胞中(不需要進行基因的替換)。
22、基因工程中運載體中質粒、噬菌體、動植物病毒。
23、不同生物之間轉基因成功的理論基礎是:不同生物DNA分子空間結構和化學成分相同;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表達時共用一套密碼子。(不要求基因結構相同,人生長激素基因導入大腸桿菌)
24、目的基因是否導入的檢測是根據運載體上的標記基因來進行的;目的基因是否表達是根據是否有基因表達的產物生成。(檢測抗棉鈴蟲基因是否得到表達的方法是:讓棉鈴蟲采食棉花葉片有沒有被殺死)
第四章:細胞與細胞工程
1、各種生物膜化學成分相似(含量有差別,特別是蛋白質,不同的生物膜蛋白質種類和含量不同,功能不同),基本結構大體相同(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骨架)
2、生物膜系統包括細胞中所有膜結構:細胞膜、核膜、細胞器膜,各種膜結構在結構上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在功能上也有一定的聯系。
3、可以與內質網直接相連的結構有:核糖體、細胞膜、核膜、線粒體內膜,膜結構之間的結構聯系主要功能是有利于物質的運輸。
4、具有直接聯系的生物膜系統:細胞膜——內質網(——線粒體外膜)——核膜,各種膜的轉化中心是內質網膜。
5、生物膜的結構特點(流動性)是膜之間相互轉化的前提條件,具膜小泡的轉化過程是可逆的。
6、生物膜的功能:物質運輸(主動運輸、選擇透過性);能量交換(葉綠體的囊狀結構薄膜吸收、轉化光能)信息傳遞(神經細胞的突觸前膜、后膜,細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7、內質網是各種膜結構的轉化中心,可以形成糖蛋白,可以形成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8、與分泌蛋白的形成、運輸、加工、分泌有關的細胞結構: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細胞膜。
與分泌蛋白的形成、運輸、加工、分泌有關的膜結構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細胞膜。
與分泌蛋白的形成、運輸、加工、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9、研究生物膜意義:模擬生物膜結構和功能:海水淡化;污水處理;培育抗寒、抗旱、耐鹽堿植物;人工腎
10、要體現全能性,必需要有個體的形成,動物細胞工程都沒有體現細胞的全能性(動物細胞培養、動物細胞融合),植物細胞工程的原理都是細胞的全能性。
11、植物細胞工程中的工具酶是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動物細胞工程中的工具酶是胰蛋白酶;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連接酶。
12、動物細胞培養的應用:生物蛋白質生物制品(單克隆抗體的生產)、獲得大量動物細胞(動物器官的克隆)、檢測有毒物質。動物細胞培養是其它動物細胞工程的基礎。
13、細胞株是指從第10代開始繼續傳代到40—50的細胞,特點是遺傳物質沒有改變;細胞系是指從第50代以后能繼續傳代的細胞,特點是遺傳物質改變;細胞有癌變的特點(不要說癌細胞)。
14、小鼠骨髓瘤細胞(2N=24)與人的效應B細胞(2N=46)融合得到的雜交瘤細胞(有4個染色體組)在培養單克隆抗體過程中細胞染色體數目最多有[(24+46)×2=]140個(細胞分裂后期)。細胞中八個染色體組。
15、植物組織培養可用于:人工種子、快速繁殖無病毒植株、紫草素等生產、轉基因植物的培育(所使用的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植物組織培養)。原理是細胞的全能性。
16、試管牛與克隆牛都要用到的細胞工程技術有:動物細胞培養和胚胎移植
17、植物體細胞雜交:克服遠源雜交不親和的障礙(優點),得到雜種植株,兩種植物的優良性狀集中到雜種植株上(目的);雜種細胞形成的標志是細胞壁的形成。
18、單克隆抗體與常規抗體相比具有的特點是: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制備單克隆抗時在提取B淋巴細胞前應對動物進行免疫(注射抗原)
19、在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中要進行兩次篩選,其目的分別是:一是篩選出雜交瘤細胞;二是篩選出能產生抗體的雜交瘤細胞,都要用到選擇性培養基進行篩選。
20、細胞的分化只是基因選擇性表達,遺傳物質并沒有發生改變。
21、“生物導彈”是指(癌細胞的)單克隆抗體連接上(治癌)藥物,利用藥物(不是抗體)殺滅癌細胞,單克隆抗體僅起一個導向作用。
22、動物細胞培養的取材一般是:動物胚胎或是出生不久的幼齡動物的器官或組織。
第五章:微生物與發酵工程
1、微生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四大類。
2、原核生物(細菌、放線菌)與真核生物(酵母菌、霉菌、動植物)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后者有核膜包圍的細胞核,前者只有核核;在基因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后者在編碼區是間隔的不連續的(有內含子與外顯子),前者沒有。
3、質粒是小型環狀DNA,擬核是大型環狀DNA。細菌的抗藥性基因、固氮基因、抗生素生成基因在質粒上,質粒上的基因并非是細菌生活活動所必需的;擬核基因是細菌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根瘤菌的固氮基位于質粒上,硝化細菌的氧化氨的基因位于擬核上(控制主要代謝活動的基因)
4、芽孢是細菌的抗劣性休眠體,而不是細菌的生殖細胞。
5、細菌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無絲分裂:不出現紡綞體和染色體),擬核DNA復制及平分(質粒DNA復制但不一定能平分),細胞中核糖體活動旺盛(無其它細胞器),可進行有氧呼吸但不需要線粒體。
6、菌落是由同種細菌(或真菌)的大量個體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一個標準菌落是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
7、有鞭毛的細菌形成的菌落大而薄,邊緣呈鋸齒狀,無鞭毛的細菌形成的菌落小面貌一新最,邊緣光滑。
8、青霉素能通過影響肽聚糖的形成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形成而對植物細胞壁的形成無影響,支原體是無細胞壁的原核生物(能獨立生存的最小生物)對青霉素不敏感。
9、病毒的基本結構是核衣殼(內部核酸,外部蛋白質衣殼),其中的核酸貯存了病毒的全部遺傳信息,控制病毒的一切性狀,從根本上決定了病毒的抗原特異性,病毒的抗原特異性是由衣殼直接決定的。
10、病毒具有的兩個特性及其應用:抗原性——由衣殼完成,滅活的病毒作疫苗;滅活的仙臺病毒作動物細胞融合的融合劑;感染性——由核酸完成,病毒的致病性;基因工程中用病毒作運載體。
11、煙草花葉病毒只有基本結構,流感病毒除基本結構外,還有特殊結構(囊膜和刺突)
12、碳源的作用有:合成細胞組成物質和代謝產物,異養型生物的能源物質(需要量最大)
13、氮源用于合成蛋白質和核酸,常用的是銨鹽、硝酸鹽;氨既是硝化細菌的氮源,又是它的能源。
14、所有微生物都需要生長因子,有些微生物能自己合成,有些微生物不能自己合成或合成能力有限,需外界提供(微量),生長因子的作用是組成酶和核酸的成分。
15、牛肉膏、蛋白胨、氨基酸既可作C源、也可作氮源,還可以提供生長因子。
16、培養基配制的三個原則:目的明確(什么用途,培養微生物類型);營養協調(特別注意營養物質的濃度和比例,糖的含量太高,微生物細胞會大量失水死亡;C:N高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低有利于代謝產物生成);PH值適宜(細菌:6.5—7.5,放線菌7.5—8.5,真菌5.0—6.0)
17、培養基的分類:①按形態分(是否加入瓊指):固態(微生物分離、計數);半固態(觀察微生物運動、鑒定菌種);液體(工業生產)②按化學成分分(成分是否明確):天然培養基(如牛肉膏、蛋白胨、玉米粉培養基,用于工業生產);合成培養基(分類、鑒定)③按用途分:選擇性培養基(加入某種化學物質,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長,促進所需微生物的生長,如加入青霉素,加入高濃度的食鹽);鑒別培養基(加入伊紅——美藍,大腸桿菌菌落呈深紫色)。工業上生產谷氨酸使用的是天然、液體培養基。
18、微生物的初級代謝產物包括氨基酸、核苷酸、多糖、維生素、脂類,次級代謝產物包括色素、激素、抗生素、毒素。
19、微生物代謝特點是:代謝異常旺盛;原因是:微生物面積與體積比大,物質交換迅速。
20、微生物代謝的調節方式有兩種:酶合成的調節、酶活性的調節。
21、組成酶和誘導酶產生的機制:前者是在細胞中一直存在,它的產生只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后者是在外界存在誘導物時,受遺傳物質控制合成。
22、酶合成的調節對象是:誘導酶;意義是:既保證了代謝的需要,又避免了物質和能量的浪費,增強了適應力。
23、酶活性調節對象:組成酶和誘導酶;調節特點:快速、精細;在核苷酸、維生素合成中普遍存在。
24、微生物代謝的人工控制方式:控制微生物的遺傳特性(誘變、基因工程、細胞工程);控制發酵條件(氧、溫度、PH等)
25、微生物個體生長特點:生長很不明顯,生長和繁殖交替進行;常以微生物群體為對象研究微生物的生長規律。
26、生長規律的研究方法:在恒定容積的液體培養基中,加入少量某細菌,適宜條件下人工培養,定期取樣測定生長情況。測定方法:測細菌數目,也可測細菌重量(干重或濕重)。
27、各期生長特點:
①調整期微生物雖然不分裂,但代謝活躍。開始產生初級代謝產物,并貫穿微生物的一生,為分裂做準備(次級代謝產物在穩定期開始產生并達到最大)。縮短調期的方法:增加接種量;用對數期的菌種、用和原來培養環境相同的培養基。
②對數期的增長率最大。
③穩定期的活菌最多,但是增長率為零,培養條件有限,所以種內斗爭最激烈。由于環境惡化,細菌抵御不良環境的結構——芽孢出現,細胞開始出現不同的形態。
④衰亡期為負增長,細胞形態最多,由于環境的極度惡化,細菌與環境的斗爭最激烈。
28、發酵原理:微生物活動的結果(巴斯德、法國)
技術條件:1、微生物分離及培養技術的建立;2、密閉式發酵罐的設計成功
29、發酵工程
①菌種的選育:自然界直接分離、人工誘變育種、基因工程或細胞工程構建工程菌或工程細胞。
②培養基的配制主要步驟(略)
③滅菌:目的:殺滅雜菌(雜菌影響發酵產物的產量,例“青霉菌其它細菌”);對象:雜菌細胞、孢子、芽孢
④擴大培養和接種:擴大培養的目的是增加菌體數目,意義是縮短調整期。
⑤發酵過程:是中心階段要隨時檢測:細菌數目、產物濃度,及時添加必需的培養基組分,嚴格控制溫度、PH、溶氧、通氣量與轉速(谷氨酸生產過程中:PH呈酸性時,生成乙酰谷氨酰胺,溶氧不足時,代謝產物是乳酸或琥珀酸)。
⑥分離提純產品:菌體:過濾、沉淀方法;代謝產物:蒸餾、萃取、離子交換。
30、連續培養法縮短了培養周期。
31、發酵工程的應用
①醫藥生產上的應用:微生物直接生產各種抗生素、“工程菌”生產人的生長激素等蛋白質生物制品。
②食品工業上的應用
傳統發酵產品:酒、醋等,食品添加劑;味精、色素等,單細胞蛋白:微生物菌體(人造肉)
利用酵母菌生產酒精的過程中對通氣量的總體控制要求是:先通無菌空氣一段時間后,再密封。
32、發酵工程中如果要得到的產品是菌體(單細胞蛋白)可采用過濾、沉淀的方法進行分離;如果要得到代謝產物,可采用蒸餾、萃取、離子交換等方法進行提取。
※二、重要的觀點、結論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生物的遺傳特性,使生物物種保持相對穩定。生物的變異特性,使生物物種能夠產生新的性狀,以致形成新的物種,向前進化發展。
4、生物體具有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5、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6、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淀粉和糖元是植物、動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蛋白質是一切生命活動的體現者。脂肪是生物體的儲能物質。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
7、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只有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8、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9、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葉綠體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核糖體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10、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1、原核細胞最主要的特點是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
12、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13、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征),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有重要意義。
14、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1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16、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要能量的直接來源。
17、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一部分氨基酸和脂肪也是光合作用的直接產物。所以確切地說,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有機物和氧。光能在葉綠體中的轉換,包括三個步驟:光能轉換成電能;電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活躍的化學能轉換成穩定的化學能。
18、植物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19、C4植物的葉片中,圍繞著維管束的是呈“花環型”的兩圈細胞:里面的一圈是維管束鞘細胞,外面的的一圈是一部分葉肉細胞。
20、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21、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并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22、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包括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其中神經調節的作用處于主導地位。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
23、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的少,生長得慢;背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的多,生長得快。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柱頭上涂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
24、垂體除了分泌生長激素促進動物體的生長外,還能分泌促激素調節、管理其他內分泌腺的分泌活動。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通過反饋調節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經常維持在正常的相對穩定的水平。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5、(多細胞)動物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結構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26、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方向的,只能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傳遞。
27、有性生殖產生的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有重要意義。營養生殖能使后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28、減數分裂的結果是,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精(卵)原細胞減少了一半。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條染色體移向哪極是隨機的,不同源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29、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一種基因型)。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子(兩種基因型)。
30、對于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染色數目的恒定,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31、對于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32、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薺菜等),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子葉吸收了,營養貯藏在子葉里,供以后種子萌發時所需。單子葉植物一般有胚乳(如水稻、小麥、玉米等)。植物花芽的形成標志著生殖生長的開始。
33、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包括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胚的發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腸胚三個胚層分化組織、器官、系統的形成動物幼體。
34、穩態是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是通過人體自身的條件來實現的。人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是在神經和激素共同作用下,主要通過腎臟來完成的。
35、人體的營養物質具有三方面的功能:提供能量;提供構建和修復機體組織的物質;提供調節機體生理功能的物質。
36、免疫可以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物質共同組成人體的免疫系統,這是特異性免疫的物質基礎。
特異性免疫反應大體上都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感應階段是抗原處理、呈遞和識別階段;反應階段是B細胞、T細胞增殖分化,以及記憶細胞形成的階段;效應階段是效應T細胞、抗體和淋巴因子發揮免疫效應的階段。
37、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要比原核細胞的基礎結構復雜。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的主要特點是:編碼區是間隔的,不連續的。也就是說:能夠編碼蛋白質的序列(外顯子)被不能夠編碼蛋白質的序列(內含子)分割開來,成為一種斷裂的形式。
38、人類基因組是指人體DNA分子所攜帶的全部遺傳信息。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是分析測定人類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其主要內容包括繪制人類基因組的四張圖:遺傳圖、物理圖、序列圖、轉錄圖。
65、細胞內的各種生物膜不僅在結構上有一定的聯系,在功能上也是既有明確的分工,又有緊密的聯系。各種生物膜相互配合、協同工作,才使得細胞這臺高度精密的生命機器能夠持續、高效地運轉。
39、植物細胞工程通常采用的技術手段有植物組織培養和植物體細胞雜交等。這些技術的理論基礎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只有脫離了植物體,在一定的外部因素作用下,經過細胞分裂形成愈仿組織,才表現出全能性。
植物體細胞雜交能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從而培育出作物新品種。
40、動物細胞工程常用的技術手段有:動物細胞培養、動物細胞融合、單克隆抗體、胚胎移植、核移植等。
41、微生物包括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的生物。
※三、生物專題—易錯易混知識歸類
1、應激性(對外界刺激產生一定的反應,是動態的)與適應性(包含應激性,也含靜態的適應特征,如保護色),它們都由遺傳性決定的。
2、生物工程包含基因工程、細胞工程(上游技術)和發酵工程、酶工程(下游技術)。
3、生命的共性包含共同的物質基礎(元素和化合物)、氨基酸種類、核苷酸種類、DNA和RNA的結構方式、遺傳密碼、基因結構(編碼區和非編碼區)等。
4、元素含量占細胞鮮重最多的是O,依次是O、C、H、N、P、S,最基本元素是C。
5、無機鹽的作用:如缺鐵導致紅細胞運輸氧氣能力下降,體現維持細胞的生命活動作用;缺鐵導致人貧血,體現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作用。其次構成復雜化合物的作用。
6、植物細胞的儲能物質主要是淀粉、脂肪、蛋白質,動物細胞的儲能物質主要是糖原和脂肪。區分:能源、主要能源、儲備能源、根本能源。
7、蛋白質結構多樣性原因(4個),DNA結構多樣性原因(3個),DNA結構穩定性原因(3個)。
8、細胞大小在微米水平,電鏡下可看到直徑小于0.2微米的細微結構。最小的細胞是支原體。
9、蛋白質的基本元素是C、H、O、N、S是其特征元素;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P、F是其特征元素;血紅蛋白的元素是C、H、O、N、Fe,葉綠素的元素是C、H、O、N、Mg,吲哚乙酸的元素是C、H、O、N;不含礦質元素的是糖類和脂肪。
10、原核細胞的特點有①無核膜、核仁②無染色體③僅有核糖體④細胞壁成分是肽聚糖⑤遺傳不遵循三大規律⑥僅有的可遺傳變異是基因突變⑦無生物膜系統⑧基因結構編碼區連續。
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和線粒體,不分裂,進行無氧呼吸。可作為撮細胞膜的好材料。
11、內質網是生物膜系統的中心,外與細胞膜相連,內與外層核膜相連,還與線粒體外膜相連。對蛋白質進行折疊、組裝、加糖基等加工,再形成具膜小泡運輸到高爾基體,進一步加工和分泌。
12、分泌蛋白有抗體、干擾素(糖蛋白)、消化酶原、胰島素、生長激素。經過的膜性細胞結構有內質網、高爾基體和細胞膜。
13、三種細胞分裂中核基因都要先復制再平分,而質基因都是隨機、不均等分配。只有真核生物才分成細胞核遺傳和細胞質遺傳兩種方式。細胞的生命歷程是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分裂次數越多的細胞表明其壽命越長。細胞衰老是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14、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是在轉錄水平由基因兩側非編碼區調控的。
15、細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細胞具有發育的潛能。根據動物細胞全能性大小,可分為全能性細胞(如動物早期胚胎細胞),多能性(如原腸胚細胞),專能性(如造血干細胞);根據植物細胞表達全能性大小排列是:受精卵、生殖細胞、體細胞;全能性的物質基礎是細胞內含有本物種全套遺傳物質。
16、影響酶促反應速度的因素有酶濃度、底物濃度、溫度、酸堿度等。使酶變性的因素是強酸、強堿、高溫。恒溫動物體內酶的活性不受外界溫度影響。α-淀粉酶的最適溫度是60度左右。
17、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內切酶、DNA連接酶(作用與磷酸二酯鍵);細胞工程的工具酶是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獲得原生質體時需配制適宜濃度的葡萄糖溶液,保證等滲,保持原生質體),胰蛋白酶(動物細胞工程)。
18、ATP是細胞內直接能源物質,在細胞內含量少,與ADP相互轉化。需耗能的生理活動有主動運輸、外排和分泌、暗反應、肌肉收縮、神經傳導和生物電、大分子有機物合成等,不需耗能的有滲透作用、蒸騰作用;形成ATP的生理活動是呼吸作用和光反應。
19、光能轉變成活躍化學能時最初電子供體是水,最終電子受體是輔酶Ⅱ(NADP),依賴特殊狀態的葉綠素a分子。書寫水光解和NADPH形成的兩個方程式。
20、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是:1、延長光合作用時間(一年內輪作);2、增加光合作用面積(合理密植、間作);3、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即光合作用速度)。
21、滲透作用是溶劑分子(如水、丙酮、酒精)通過半透膜的擴散。濃度應換算成摩爾濃度,不是百分濃度。
22、蒸騰作用是吸水和運輸水分的動力,也是運輸離子的動力;植物吸水的動力還可以是根壓,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是溫度、濕度、光照(溫度)、風力。植物的吸水量等于利用量(1%-5%)和蒸騰量。濕度大時幼苗出現吐水,是植株正常生長的標志。
23、合理灌溉需要根據不同植物、不同需水量、不同季節進行,可采用噴灌、滴灌等先進方法進行灌,節約用水。
24、根毛區吸水途徑是根毛細胞、皮層細胞、導管,有兩條途徑。
25、植物對水分和對離子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注意判斷兩者速度大小。
26、人體內糖類、蛋白質類的來源主要是食物,脂肪來源主要是高糖、高蛋白的轉化。
27、蛋白質在人體內不能儲存,是細胞的結構物質和功能物質,不是能源物質。但脫氨基后能分解放能。蛋白質脫氨基發生是由于:蛋白質攝入過多、空腹攝入蛋白質、自身蛋白質分解、過度饑餓等。
28、人體每天必須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原因是蛋白質是細胞的結構物質和功能物質;蛋白質、氨基酸在人體內不能儲存;轉氨基作用不能形成所有種類的氨基酸;蛋白質在人體內每天都降解更新。(必須氨基酸:苯、色、賴、亮、異亮、蘇、甲、纈)
29、同質量的脂肪的體積比同質量的糖原小,氧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高一倍多。因此脂肪是更好的儲備能源物質。(但耗氧量高,呼吸商低)
30、三大有機物代謝關系:(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可以轉化(脂不能到蛋白質);轉化是有條件的(糖供應充足才轉變為脂,糖可大量轉變為脂,脂只能少量轉變為糖);相互制約(只有糖代謝障礙時,才依次有脂、蛋白質供能);呼吸作用是代謝的樞紐。
31、動物性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種類比植物性蛋白齊全。玉米中缺少色氨酸、賴氨酸;稻谷中缺少賴氨酸;豆類中含賴氨酸較多。
32、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島B細胞受損,胰島素分泌減少,導致血糖不能進入細胞和氧化分解,肝臟釋放和非糖物質轉化的葡萄糖較多,引起高血糖。細胞缺能,總感饑餓而多食,使血糖濃度高于腎糖域(160-180mg/dl),最終尿糖。(注意三多一少的解釋)
33、血糖平衡調節有兩種機制:直接受血糖濃度控制(體液調節);血糖濃度刺激下丘腦再調控胰島細胞的分泌。(體液—神經調節)
34、有氧呼吸的特征產物是水。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影響因素是O2濃度、溫度、水。
35、無氧呼吸的兩種方式是由細胞內的酶種類決定的。產酒精的生物有大多數植物、酵母菌;產乳酸的生物有動物、乳酸菌、玉米胚、馬鈴薯塊莖、甜菜塊根(缺氧時)。
36、肌糖原產生的乳酸和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隨血液運輸到肝臟,轉變成丙酮酸,可氧化分解,也可形成肝糖原和葡萄糖,極少量經腎臟排出。
37、酵母菌的代謝類型是異養兼性厭氧,出芽生殖也可有性生殖(同水螅);硝化細菌(生產者)的代謝類型是化能自養需氧(NH3是氮原和能源,CO2是碳原);根瘤菌(消費者)和圓褐固氮菌(分解者)是異養需氧型;反硝化細菌(分解者)是異養厭氧型;紅螺菌是兼性營養厭氧型。蛔蟲、乳酸菌、破傷風桿菌是異養厭氧型。
38、植物向性運動的外因是單一方向的刺激(重力、單側光),內因是生長素分布不均勻。意義是提高適應性。
39、植物激素是在一定部位產生,運輸到作用部位,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作用的微量有機物。生長素的作用是主要促進細胞伸長和果實發育、生根,細胞分裂素主要促進分裂,赤霉素促進細胞伸長、解除種子和塊莖的休眠;脫落酸是生長抑制劑,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乙烯促進果實成熟和器官脫落。
40、植物生長發育中,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而是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在植物組織培養中,細胞分裂與生長素比例高時,利于芽的生長;比例低時,利于根的生長。
41、體現生長素兩重性的是根的向地性和頂端優勢。敏感性由大到小是根(10-10)、芽(10-8)、莖(10-4)。(注意生長素的橫向運輸和縱向運輸,主動運輸)
42、無子番茄是運用生長素原理,不改變遺傳物質(不可遺傳變異);無子西瓜運用染色體變異的原理,屬可遺傳變異。(注意培育過程)
43、下丘腦的作用:滲透壓感受器、產生抗利尿激素、體溫調節中樞、血糖調節中樞、水和無機鹽平衡調節中區、內臟活動調節中樞、產生促……激素釋放激素。內分泌系統的樞紐。(書本原話:不僅能傳導興奮,而且能分泌激素)
44、性激素是固醇類物質,可口服。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是由垂體分泌的。(注意各激素的作用)
45、胰島素的作用是:促進血糖進入組織細胞;促進血糖氧化分解;促進血糖合成糖原;促進血糖轉化成非糖物質(不包括轉氨基);抑制非糖物質轉化成葡萄糖。(注意與胰高血糖素關系)
46、激素間為協同作用的是: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共同促進生長發育);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共同提高血糖濃度);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共同促進物質氧化分解,提高體溫);孕激素和催乳素(共同促進乳腺發育和泌乳)
47、激素分泌的調節有神經—體液調節(如甲狀腺激素、性激素);有神經調節(如腎上腺素);有體液調節(如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受血糖濃度調節)
48、體液調節主要包括激素調節和其它化學物質的調節(如CO2、組織胺、H+等)
49、動物激素飼喂小動物的實驗:需注意:材料是同種并同時孵化、體長約15mm的蝌蚪;需設置三組實驗;需用池塘水或提前晾曬的自來水;需放入等量的同種水草;可觀察體長的變化、尾長的變化、前后肢的生長情況、鰓的消失等現象;此實驗過程是蛙的胚后發育。
50、反向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向弧是基本結構。條件反射的中樞在大腦皮層,非條件反射的中樞在皮層以下。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的。先天性行為是依靠原生質體(單細胞)或非條件反射完成的,也需要在發育到一定程度時才發生,也受外界環境影響。后天性行為主要依靠條件反射完成。判斷和推理是最高級的行為。
行為發生的根本基礎是受遺傳物質控制的,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51、神經元的結構分為細胞體和突起;功能是受到刺激后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
52、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依靠局部電流的電信號形式進行的(雙向傳導);興奮在突觸結構是依靠神經遞質進行的(單向傳導)。靜息電位是外正內負,動作電位相反。電位迅速逆轉主要依靠離子通道擴散進行的。
53、語言活動是人類特有的高級神經活動。分為:S區、H區、W區、V區。(注意在左半腦的位置)。
54、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是:反應速度快、準確;作用范圍局限;作用時間短。兩者的聯系是:體內大多數內分泌腺受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內分泌所分泌的激素也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如甲狀腺激素)
55、人體的內臟活動受植物性神經的支配。受各級神經中樞控制:低級中樞在脊髓和腦干,較高級中樞在下丘腦,高級中樞在大腦皮層。
56、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是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運動器官共同協調作用。
57、激素調節對動物行為的影響,表現最顯著的是性行為和對幼子的照顧行為。但是神經調節為主。(光照時間是影響的主要生態因素)。注意解釋性行為發生機制。
58、無性生殖(4個)、植物組織培養、動物克隆技術、動物胚胎分割移植技術。優點是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植物組織培養的優點是:取材少、培養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動化管理。應用有:快速繁殖;培育無病毒植株;生產藥物和食品添加劑、色素、香料、殺蟲劑;制造人工種子;培育轉基因植物。
59、愈傷組織的細胞排列疏松而無規則,是一種高度液泡化的無定型狀態的薄壁細胞群。(細胞壁很薄)
60、精子來源于睪丸的曲細精管內的精原細胞。卵細胞來源于卵巢中卵泡內的卵原細胞。減Ⅰ后期染色體的變化與兩大遺傳規律有關;減Ⅰ四分體時期和減Ⅰ后期染色體變化與基因重組的變異有關;減Ⅱ是特殊的有絲分裂;減Ⅰ、減Ⅱ后期的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初級卵母細胞后期、次級卵母細胞后期為細胞不等大分裂。
61、受精作用完成的標志是精卵細胞核融合在一起。對于有性生殖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對生物遺傳和變異,都有重要意義。
62、一個基因型為AaBb(組合)的個體能產生4種等比例的配子,一個基因型為AbBb(組合)的初級精母細胞能產生2種等比例的配子;一個基因型為AaBb(組合)的初級卵母細胞能產生1種配子。
63、對于有性生殖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終點是性成熟。植物個體發育的過程:種子的形成(胚的發育、胚乳的發育、種皮發育)、種子的萌發(種子幼苗)、植株的生長和發育(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及關系)。
64、種子萌發時,有機物總量減少,鮮重增加。雙子葉植物種子由兩片子葉提供物質和能量,因此胚的重量減少;單子葉植物種子由胚乳提供物質和能量,因此胚的重量增加。
65、動物個體發育分為:胚胎發育、胚后發育(變態發育和一般發育——身體的長大和生殖器官的逐漸成熟)。受精卵到囊胚時期叫卵裂過程,細胞連續分裂,每個細胞體積變小。細胞未分化,全能性高。(注意原腸胚三胚層的分化方向)。
66、羊膜動物包括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羊膜和羊水既保證了胚胎發育的水環境,又有防震和保護作用,提高對陸地環境的適應能力。
67、原腸胚的特點(一個胚孔、兩個腔、三個胚層)
68、有性生殖的概念和判斷
69、每條染色體上DNA和細胞核內DNA含量變化曲線圖區分
70、囊胚和胚囊的區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辽市| 宝丰县| 长阳| 马公市| 兴海县| 常熟市| 宁强县| 民和| 土默特左旗| 含山县| 北票市| 磐石市| 化德县| 湄潭县| 咸宁市| 军事| 正宁县| 修水县| 徐闻县| 龙陵县| 图片| 平顺县| 元谋县| 呼玛县| 繁昌县| 沈丘县| 镇远县| 陆丰市| 漳州市| 陇西县| 筠连县| 方山县| 柯坪县| 崇义县| 哈巴河县| 安溪县| 永康市| 上杭县| 伊春市| 健康|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