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選修三高考復習知識點總結穩態:神經系統和體液調節下,內環境的相對穩定 溫度、PH、滲透壓、水無機鹽血糖等化學物質含量血漿 7.35~7.45 緩沖對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2/3細胞內液 雙 組織液92、65%體液 消化道 雙1/3細胞外液 血漿 淋巴(內環境) 不是血液 血液>血漿>血清 細胞內液、自由水、生物固氮(根瘤菌)、人工合成目的基因、質粒(大腸桿菌)為主 食物 排尿 腎臟93、體內水來源 飲水 水排出途徑 出汗 皮膚 代謝水(有氧呼吸)面蟲、駱駝 呼氣 肺 (氨基酸脫水縮合) 排遺 消化道Na 細胞外液滲透壓正常 ↓增加飲水 濃 飲水不足 飲水過量↑ 度 失水過多 鹽分丟失過多產生渴覺 大 食物過咸 ↑ ↓ 大腦皮層 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 有效刺激 ↓﹢ 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 (﹣) 細 ↓ 胞 下丘腦神經細胞分泌(合成) 外 ↓ 液 滲透壓垂體后葉釋放 滲 相當于 ↓ 透 濃度抗利尿激素 壓 ↓ 判斷 ↓﹢ 下 水分移動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降 ↓﹣尿量減少94、K不吃也排 不經過出汗排 腎上腺分泌醛固酮(固醇) 保Na排K高溫工作、重體力勞動、嘔吐、腹瀉 →→應特別注意補充足夠的水、Na(食鹽) 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出現四肢發冷、血壓下降、心率加快 K對細胞內液滲透壓起決定作用,維持心肌舒張、心肌正常興奮性 K心95、血糖三來源(食物、分解、轉化) 三去向 糖的主要功能:供能 胰島素↘唯一降血糖激素:增加糖的去路,減少糖的來源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使血糖↗ 胰高血糖素促進胰島素分泌, 胰島素卻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血 糖 升 高 ↓ ↑ ↑ 下丘腦某區域 → 胰島B細胞 胰高血糖素↗ 腎上腺素 ↓ ↑ ↑ 胰島素分泌增加 胰島A細胞 腎上腺髓質 ↓ ↑ ↑ 下丘腦另一區域 血 糖 降 低 <50-60 低早 <45 低晚 >130高 >160-180 糖尿 一次性攝糖過多,糖尿暫時 持續糖尿不一定糖尿病,如腎炎重吸收不行 糖尿病←血糖高且有糖尿 驗尿驗血 三多一少癥狀? 不吃少吃多吃含膳食纖維多的粗糧和蔬菜96、 溫度感受器分為冷覺感受器和溫覺感受器(分布皮膚、粘膜、內臟器官)體溫來自代謝釋放熱量(不是ATP提供),體溫恒定是產熱量、散熱量動態平衡結果 寒冷 炎熱 ↓ ↓ 皮膚冷覺感受器 溫覺感受器 血管 ↓傳入神經 ↓ 立毛肌 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 下丘腦 骨骼肌 傳出神經 ↓ 汗 皮膚血管收縮 骨骼肌戰栗(產能特多) 血管舒張 皮膚立毛肌收縮 皮膚立毛肌收縮 汗液分泌增多 ↓雞皮疙瘩 腎上腺素↗縮小汗毛孔 甲狀腺激素↗ 減少散熱 增加產熱 散熱量增加●不能減少產熱 調節水分、血糖、體溫97、下丘腦 分泌激素:促激素釋放激素 抗利尿激素 感受刺激: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傳導興奮:產生渴覺 98、營養物質:外源物質 + 纖維素 提供能量營養物質功能 提供構建和修復機體組織的物質 提供調節機體生理功能的物質 維生素:維持機體新陳代謝、某些特殊生理功能VA:夜盲癥維生素 VB:腳氣病、早發性神經炎、肌肉萎縮、水腫VC:壞血病VD:佝僂病、骨質軟化、骨質舒松癥 蛋白質不足:嬰幼兒、兒童、少年生長發育遲緩體重過輕 成年人容易疲倦,體重下降肌肉萎縮浮腫,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嬰幼兒時期嚴重營養不良:兒童頭圍較小、智商較低、情感淡漠;到六七歲時閱讀書寫有困難,理解力差,學習能力低下 第一道防線:皮膚、粘膜等 非特異性免疫(先天免疫) 99、免疫 第二道防線:體液中殺菌物質、吞噬細胞 特異性免疫(獲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線: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的起源和分化:胸腺—T 骨髓—B免疫系統的物質基礎:B、T 、扁桃體、淋巴結、脾100、抗原特點:①一般異物性 如癌細胞②大分子性③特異性 抗原決定簇(病毒的衣殼)101、體液免疫: 記憶細胞 ↓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抗原→→→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效應B細胞→→→抗體 (處理) (呈遞) (識別) (感應階段) (反應階段) (效應階段) 沉淀效應B細胞產生:抗體、抗毒素、凝集素、沉淀素、免疫球蛋白效應T細胞產生:淋巴因子、干擾素、白細胞介素 識別抗原:B細胞、效應T細胞、記憶B/T效應B細胞獲得有三途徑(直接、間接、記憶) 再次接受過敏原(概念) 過敏反應 抗體分布●細胞表面 組織胺:體液調節102、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風濕……類風濕……系統性紅斑狼瘡 先天性:先天性胸腺發育不全 免疫缺陷病 獲得性:艾滋病、肺炎、氣管炎 HIV HLA PEG ↓AIDS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 攻擊T細胞103、色素吸收、傳遞、轉換光能 色素不能儲存光能 蛋白質、氨基酸也不能儲存 少數特殊狀態葉a 最終電子供體:水 高能量、易失電子 光 電能 最終電子受體:NADP+104、C4植物:玉米、高粱、甘蔗、莧菜 既C3又C4 CO2固定能力強 先CO2+ C3 →C4 C3、C4葉肉細胞都含正常葉綠體 選修 C3 維管束鞘細胞無葉綠體 P31圖 C4 維管束鞘細胞含無基粒的葉綠體 不光反應 C4 植物花環型結構 里圈:維管束鞘細胞 外圈:葉肉細胞105、提高產量 降低呼吸消耗 凈光合強度 紅:糖;藍:pro壯苗 延長光合作用時間 光、光質、強度、長短 提高農作物對 增大光合作用面積 溫度 酶 光能利用率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水 ●并列關系 礦質元素 N、P、K、Mg 效率=同化/吸收 CO2 農家肥(M分解)CO2發生器106、生物固氮:N2 還原 NH3 根瘤菌的特異性:蠶豆根瘤菌侵入蠶豆、菜豆、豇豆 N素 共生固氮菌 根瘤菌 有機物 豆科植物 異養需氧 固氮菌 根瘤:薄壁細胞 愈傷組織 自生 ≠ 自養 ? 根瘤菌拌種 豆科植物綠肥 自生固氮菌:圓褐固氮菌(固氮+激素)(胚柄) 主根開花前固氮能力強 生物固氮(主)根瘤菌 工業固氮 高能固氮107、N循環 硝化、反硝化、氨化作用 反硝化:氧氣不足 HNO3→N2 自生固氮菌的分離原理:無氮培養基對固氮菌的選擇生長 分離不同種菌:稀釋 物質基礎:線粒體、葉綠體中的DNA ……線粒體108、細胞質遺傳 典型代表 ……葉綠體 花斑→三種 高粱、水稻雄性不育 花色/枝葉 特點 母系遺傳(受精卵中的細胞質幾乎全部來自卵細胞) 后代性狀不出現一定分離比 Cp基因不均等分配 原核細胞基因結構 編碼區:編碼蛋白質 ●連續的 非編碼區 編碼區上游:RNA聚合酶結合位點 109、基因的結構 ●調控 編碼區下游 非編碼區 終止子與終止密碼子區別 真核細胞基因結構 內含子 非編碼序列 兩頭外顯子中間內含子 編碼區 外顯子:能編碼蛋白質 外顯子﹥內含子 原核基因無外顯子內含子之說 轉錄出RNA→切掉內含子對應的mRNA→拼接→成熟的mRNA 主要分布于微生物 剪刀:限制(性內切)酶 特異性(專一性)識別……切割……110、基因的操作工具 200多 獲得黏性末端 針線:DNA連接酶:扶手(磷酸二脂鍵)不是踏板(氫鍵) 條件①復制保存②多切點③標記 運輸工具:運載體 種類:質粒、病毒 ①染色體外小型環狀DNA ②存在于細菌、酵母菌 基因拼接技術 質粒特點 ③質粒是最常用的運載體 基因工程 ④最常用的質粒—大腸桿菌 DNA重組技術 ⑤對宿主細胞無決定作用 提取目的基因 直接分離 常用鳥槍法 人工合成(反轉錄法 ;根據已知AA序列合成DNA)111、基因操作的步驟 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 同一種限制酶 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細菌、酵母菌、動植物 CaCl2處理Cw 受精卵好 繁殖速度快 目的基因的檢測和表達 標記基因 合成相應蛋白質 藥(干擾素、白細胞介素、疫苗)112、基因工程的成果 治病: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基因替換) 新品種(轉基因) 食品工業(食物) 環境監測(●DNA分子雜交●探針) 單細胞蛋白 發酵工程成果 食品添加劑 酒、醋 生產抗生素、V、藥用AA生物固氮、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單細胞蛋白、單克隆抗體、生物導彈 ↑ ↑ 微生物菌體本身 單抗+抗癌藥物 間接聯系 核心 核膜 113、高爾基體 內質網 細胞膜 線粒體膜 間接(出芽) 具膜小泡 (內吞外排說明雙向)分泌蛋白:抗體、蛋白質類激素、胞外酶(消化酶)等分泌到細胞外 粗面內質網上的核糖體 內質網運輸加工 高爾基體加工 成熟蛋白質 胞外114、生物膜系統(不等于生物膜):細胞膜、核膜及由膜圍繞而成的細胞器 土豆變色、茶葉、煙葉 離體 營養物質 激素 適宜溫度 無菌植物組織培養 離體... → 愈傷組織 → 根芽(胚狀體) →植物體 選無病毒…尖(生長點) 紫草素?115、植物細胞工程 兩種不同→雜種細胞→新植物體→去掉細胞壁,分離出有活力的原生質體→雜種細胞→新植物體 植物體細胞雜交 種間存在生殖隔離 不能有性雜交 好處:克服遠源雜交不親和障礙 培育新品種 其它動物細胞工程技術的基礎 動物細胞培養 液體培養基:動物血清 動 取自動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齡動物的器官或組織116、物 用胰蛋白酶處理細 原代培養→傳代培養(細胞株→細胞系: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胞 滅活的病毒做誘導劑+物理、化學工 動物細胞融合 最重要用途:制備單克隆抗體程 單克隆抗體→指單個B淋巴細胞克隆形成的細胞群產生的高度純一的抗體 每一個B淋巴細胞只分泌一種特異性抗體√(百萬種) ○雜交瘤細胞 ○生物導彈 胚胎移植 試管嬰兒 多利羊 提高家畜的繁殖能力 胚胎分割移植?類似同卵雙胞胎 核移植117、微生物包含了除植物界和動物界以外的所有生物質粒(小型環狀DNA)控制抗藥性、固氮、抗生素生成 核區(大型環狀DNA)控制主要遺傳性狀 有的細菌有莢膜、芽孢、鞭毛 碳源:無機/有機碳源 自養/異養118、微生物生長 氮源:加不加額外的氮源所需的營養物質 生長因子:(維生素、氨基酸、堿基→構成酶和核酸) 水: 無機鹽: 固體培養基: 分離、鑒定 物理性質 半固培養基: 運動、保藏菌種 添加凝固劑 液體培養基: 工業生產119、培養基 化學性質 天然培養基: 工業生產 合成培養基: 分類鑒定 選擇培養基 青霉素→選出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用途 NaCl:金黃色葡萄球菌 鑒定培養基:伊紅美藍→大腸桿菌→深紫色和金屬光澤 自己設計實驗:把混合在一起的圓褐固氮菌、硝化細菌、大腸桿菌區分開,并篩選出純種 必需物質,一直產生 氨基酸、核苷酸、維生素 初級代謝產物 無種特異生 多糖、脂類120、代謝產物 非必需物質,一定階段 抗生素、毒色 次級代謝產物 有種的特異性 四素 色素、激素 組成酶:一直都存在 只受基因控制121、微生物代謝調節 酶合成的調節 誘導酶:基因和誘導物控制 酶活性的調節 結構改變 可逆 快速 準確122、微生物群體生長曲線:(1)調整期:代謝活躍, 開始合成誘導酶 初級代謝產物收獲的最佳時期(2)對數期:形態和生理特性穩定,代謝旺盛;科研用菌種,接種最佳時期, (3)穩定期:次級代謝產物收獲最佳時期, 芽孢生成 及時補充營養物質,可以延長穩定期 種內斗爭最激烈的是3穩定期,產生酶最多(4)衰亡期:多種形態,出現畸形,釋放次級代謝產物 生存環境惡劣與無機環境斗爭最激烈的是4衰亡期●營養物質消耗,有害代謝產物積累,PH不適宜導致3.4時期的出現123、影響微生物生長的環境因素pH值:影響酶的活性、細胞膜的穩定性,從而影響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溫度:影響酶和蛋白質的活性O2濃度 產甲烷桿菌124、高壓蒸汽滅菌法:1/5 1/2 2/3 75% 由里向外、細密、不重復熔化后分裝前必須要調節pH 無菌箱 ↑細菌培養的過程:培養基的配制→滅菌→擱置斜面→接種→培養觀察125、獲得產物的方法 獲得微生菌體是通過過濾,沉淀 獲得代謝產物是通過蒸餾、萃取、離子交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