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第一節、人體是怎樣構成的結構層次:細胞 組織 器官 系統 人體 人體是協調統一的整體細胞 人體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細胞的形態各異, 但基本的結構相同(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細胞的形態與功能密切相關(如:成熟的紅細胞、骨骼肌細胞、神經細胞, P5)組織 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和細胞間質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P8-10 四大組織組織名稱 結構特點 種類 分布 功能上皮組織 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 體表和體內各器官表面和管腔壁的內表面 保護、分泌、吸收。結締組織 細胞排列疏松,細胞間質較多,細胞形態多樣。 疏松結締組織、致密結締組織、脂肪組織、骨組織和血液等。 廣泛 支持、連結、保護、營養。肌肉組織 主要由肌細胞構成。 骨胳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胳肌附著在骨胳上,平滑肌分布在胃腸等器官的壁里,心肌分布在心臟的壁上。 收縮和舒張。神經組織 主要由神經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構成。 在腦和脊髓(神經系統)中。 神經元:接受、整合、傳遞信息。神經膠質細胞:分布在神經元之間,對神經元起支持、營養、絕緣和保護功能。 器官 人體不同的組織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分工合作,構成有一定形態特征、行使一定生理功能的結構。P10-11 胃(器官)的組織構成。 黏膜 ——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由內而外) 黏膜下層——結締組織(聯系) 分布神經組織 肌層 ——肌組織(收縮:平滑肌,促進胃蠕動) 漿膜 ——上皮組織(保護)系統 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 P15 系統 主要功能 主要器官和組織運動系統 支持軀體、保護內臟、運動 骨、骨連接、骨骼肌呼吸系統 氣體交換 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消化系統 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出食物殘渣 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消化道唾液腺、肝、胰等——消化腺泌尿系統 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循環系統(心血管系統) 運輸氧氣、養料、代謝廢物 心臟、血液、血管神經系統 調節 腦、脊髓,神經(腦神經、脊神經)內分泌系統 調節 腦垂體、甲狀腺、腎上腺、卵巢、睪丸、胸腺、甲狀旁腺生殖系統 個體繁衍 女性: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男性:睪丸、輸精管、射精管、尿道人體實驗:1、觀察人體基本組織 P7 顯微鏡的使用 2、知道人體器官的位置 書:P11-13 練習冊:第二節、人體生命活動需要的環境條件1、 人體外環境生存所必需的條件 P20 大氣的溫度、壓力、含氧量、淡水、食物2、 人體內環境(又稱細胞外液,是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 P211、 內環境組成—— 血漿:血細胞的內環境。組織液:其他大部分細胞的內環境。2、 血液的組成 P21 會讀圖血細胞:占血液總量45%紅細胞: 舉例:貧血(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的量低于正常值)1) 結構特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 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 紅色:含有紅色的含鐵蛋白質——血紅蛋白2) 功能: 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功能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 1) 結構特點:圓球形,比紅細胞大,有細胞核,但數量比紅細胞少。2) 分類:嗜中性白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 3) 功能:免疫 舉例:傷口化膿血小板 1) 結構特點:血細胞中體積較小的細胞碎片。2) 功能: 止血。血漿 :占血液總量55% ,淡黃色、半透明、流動的液體 ,包括血清和纖維蛋白原 成分: 91%--92% 水分 8%---9% 蛋白質、非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脂類、尿素、尿酸)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氧料和廢物。思考與討論:P21能看懂驗血報告單嗎? 3、 人體內環境的特點:相對穩定定性(體現在2方面)? 內環境(細胞外液)的理化特性,總在一定水平上穩定,不隨外界環境的變動而變化。 如:體溫,pH,滲透壓、氧與二氧化碳含量、其它物質濃度等? 這個穩定的狀態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是一個動態平衡,是在微小的波動中保持相對穩定的。 如: 空腹血糖濃度:3.9-6.1毫摩爾/升; 血液pH 7.35—7.45;血壓:安靜時收縮壓13.3千帕~16.0千帕(100~80毫米汞柱);舒張壓8.0~10.7千帕(60~80毫米汞柱)三、人體如何維持內環境穩定性 P25八大系統都直接、間接參與維持內環境穩定 讀圖 P25內環境穩定的維持1、 血液循環系統如何維持內環境的穩定——運輸物質和交換物質。? 從消化系統吸收的營養物質通過血液帶到所需要的組織中 物質? 體內大部分代謝廢物通過血液送到泌尿系統后排出體外 ? 氧氣由血液從呼吸系統送到各組織器官 氣體? 肝臟和肌肉產生的熱量通過血液運輸到全身。 能量組織液是組織細胞與血液進行物質交換的中介,毛細血管是物質和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因為管壁薄,物質易擴散、滲透;管腔窄,僅一個紅細胞通過,血液流動速度慢幫助理解: 物質交換 物質交換組織細胞 組織液 血液 1) 血液循環的途徑: 雙循環 體循環 向全身身輸送氧氣 讀圖:P26 肺循環 從肺部吸收氧氣動脈:流出心臟的血管 如:主動脈、肺動脈靜脈:流入心臟的血管 如:腔靜脈、肺靜脈動脈血:含氧量豐富的血液,如:肺靜脈中流動的血液靜脈脈血:含氧量較少的血液 如:肺動脈中流動的血液2、 呼吸系統如何維持內環境的穩定——維持內環境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的穩定。組成: 呼吸道: 鼻、咽、喉、氣管、支氣管。P27 讀圖 肺 :氣體交換的場所。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 肺泡:支氣管末端。 結構特點:由一層薄的上皮細胞組成,外面纏繞著許多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 血液從肺泡中獲取氧氣3、 消化系統如何維持內環境的穩定——補充內環境所消耗的各種營養物質和水分。1)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內分解成可以被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2) 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胃、腸的黏膜上皮細胞)而進入循環系統(血液和淋巴)的過程。小分子的營養物質 吸收 小腸(主要) 血液循環系統 全身組織細胞大分子 被消化成的小分子 主要的吸收場所糖類 葡萄糖 小腸蛋白質 氨基酸 小腸脂肪 甘油、脂肪酸 小腸水、無機鹽、維生素可以不經過消化,在消化道內直接被吸收,主要吸收場所也在小腸內。3) 小腸的結構特點與吸收功能的關系 讀圖P28a) 是消化道最長一段;b) 小腸小腸黏膜向腸腔內形成許多環狀皺襞,皺襞黏膜的表面有很多小腸絨毛,增加吸收面積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c) 小腸絨毛內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壁薄),它們是營養物質被吸收后的輸出管道。4、 泌尿系統如何維持內環境的穩定——通過形成尿液維持細胞外液的量和各種化學物質的濃度,及pH的相對穩定1) 區分排泄和排遺排泄——把機體在新陳代謝中不斷產生的各種代謝產物(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攝入的過多物質以及某些異物(如藥物)和有害物質,經過血液循環,通過某些器官從人體內排出的過程。排遺——人體消化系統把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等由肛門排出,也就是排除糞便的過程。大便不是排泄2) 排泄途徑: 一部分的水、少量的無機鹽、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過皮膚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氣體的形式通過呼吸系統排出;絕大多數的水、無機鹽、尿素等,以尿的形式,由泌尿系統排出。3) 腎臟是人體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腎臟的結構:腎單位 腎小體 腎小球 腎小囊 腎小管4) 尿液的形成——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讀圖P29 血漿 (含有蛋白質、血細胞、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 腎小球(血管球) 濾過(保留大分子物質在血漿內) 腎小囊生成原尿 (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 腎小管 重吸收(吸收全部葡萄糖、大多數水分、其它少量無機鹽,通過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 集合管內(收集尿液)生成終尿即尿液 (無機鹽、水、尿素)思考與討論:尿液在形成過程中成分發生什么變化 P303、 維持內環境穩定的意義內環境對細胞的生存與生理功能的維持十分重要。它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直接環境;是細胞生活與活動的場所,它必須給細胞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提供細胞正常生存與活動所必需的理化條件。實驗:測量人體體溫、心律、唾液的pH值。 P23 是內環境理化因子,保持相對穩定第二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第一節、神經調節1、 神經系統的組成腦、脊髓、由它們所發出的神經(一)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 腦 讀圖:P36 P37大腦:表面是大腦皮層,是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大腦是產生意識的唯一部位。大腦受損:無意識,昏迷。 小腦:調節身體隨意運動;維持身體平衡。例:喝醉酒走路不穩 腦干:延髓 (重要生命中樞,參與調節心率、呼吸和血壓,又稱活命中樞)腦橋、中腦組成。順口溜記憶:沿著橋的中間走,記憶延髓、腦橋、中腦。舉例:植物人,雖有呼吸和心跳,但其他活動能力消失,腦中沒有損傷的可能是腦干。要保護腦干所在的部位。 間腦:丘腦:所有感覺信息(嗅覺除外)向大腦傳遞的最后驛站下丘腦:維持內環境的穩定 聯系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紐帶 控制垂體 脊髓:椎管內 周圍神經系統 腦神經 發自腦部 脊神經 發自于脊髓(二)、神經元 ——組成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也稱神經細胞。圖:P5 1、 結構: 細胞體(內有細胞核)突起 樹突 軸突2、 功能: 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3、 興奮傳導的方向:樹突末稍—細胞體—軸突—軸突末稍—其它神經或肌肉、腺體通過各類神經元之間的聯系,神經系統才能對人體、動物體的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三)、腦 (詳見上面的總結)大腦,小腦,腦干,間腦(四)脊髓 P381、位置:脊柱的椎管內2、結構:脊髓橫斷面灰質:位于脊髓的中央,位于中央,“H” 組成:神經元細胞體(大部分運動神經元細胞體分布在灰質中,以及中間神經元細胞體)無髓鞘的神經纖維 舉例:小兒麻痹癥,病毒侵蝕了灰質相應的運動神經元細胞體。 白質:灰質的周圍 組成:神經傳導束,(時有髓鞘的神經纖維組成) 作用:在脊髓的各個部分之間以及脊髓與腦的各部分之間起聯系的作用相關定義幫助記憶,但不要求掌握:? 軸突或長的樹突,和包裹在外面的髓鞘一起——神經纖維? 神經纖維的末端分成許多分支,——神經末稍。分布在身體的各個部分? 周圍神經系統中,許多神經纖維集合成束,外面包裹著結締組織形成的膜——神經。(把神經纖維比作電線,在好幾根的電線外面再包裹著一層塑料皮,這樣構成的電線束就好比是神經。結締組織構成的膜就是總的塑料皮)3、脊髓得主要功能:反射、傳導4、脊神經: 由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構成。分布在軀干四肢的肌肉和皮膚里。功能:將人體大部分器官與脊髓聯系起來2、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1、 基本方式——反射。2、 反射的定義——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體內外刺激做出的有規律的反應。實驗與實踐:觀察非條件反射 P39 非條件反射——人生來就有的反射。如:排尿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吸吮反射 不需要意識的支配,即該反射不需要通過大腦就能完成反射,膝跳反射中樞在脊髓內。大腦對脊髓的活動是能夠進行調節和控制的。(如:有意識地控制,膝跳反射不會發生;手拿燙的物體,為了不打翻食物,會堅持拿著,迅速找桌子才把物體放下。)所以大腦是最高級的中樞 膝跳反射過程示意圖 P41 膝跳反射過程的解釋 P41——木錘的叩擊膝蓋處,使位于肌肉內的感受器興奮,產生神經沖動,該神經沖動沿著傳入神經進入脊髓,通過中樞的整合,指令沿傳出神經抵達效應器,使肌肉收縮、舒張,產生伸小腿的動作。3、 反射活動的基本結構——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感覺神經)—中樞—傳出神經(運動神經)—效應器4、 反射類型:非條件反射——人生來就有的反射,如排尿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吸吮反射,望梅止渴 條件反射——后天生活實踐中通過學習形成的。如:談虎色變,小狗做算術,聽到上課鈴聲進教室第二節、激素調節1、 激素有什么作用1、 腺體的類別腺體類別 有無分泌導管 分泌物輸送方式 實例內分泌腺 無 經血液循環輸送 性腺、垂體等外分泌腺 有 經分泌導管排出 汗腺、肝臟唾液腺等2、 主要的內分泌腺以及它們分泌的激素的作用 讀圖P47 知識P49 重點背粗體標出的腺體激素名稱 產生部位 作用 激素分泌不當引起的病癥生長激素 垂體 促進調節人體骨的生長。 侏儒癥、巨人癥、肢端肥大癥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 促進生長發育,(尤其是腦和骨的發育),促進新陳代謝,提高中樞神經系統得興奮性 甲亢、呆小癥、地方性甲狀腺腫即大脖子病胰島素 胰島 促進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與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為糖原,儲存于肝和肌肉;促進葡萄糖轉變為脂肪酸,儲存于脂肪組織),使血糖濃度下降 糖尿病胰高血糖素 作用與胰島素相反,使血糖濃度升高。 低血糖腎上腺素 腎上腺髓質 心跳加快、心肌收縮力加強、內臟和皮膚血管收縮、骨骼肌血管舒張。 腎上腺皮質激素 腎上腺皮質 調節糖代謝和水、鹽的平衡 各種促激素和生長素 垂體 促進各內分泌腺體的激素分泌 3、 激素的定義——內分泌腺的腺細胞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物質。(知道就好不要求死背)4、 激素的特點——激素的作用是只能加速(或抑制)某些器官和組織原有的生理活動,而不是創造出一種新的生理活 動。一種激素只會影響某些特定的組織細胞的生理功能。2、 激素的調節是怎樣控制的1、 控制內分泌腺釋放激素的途徑——1) 下丘腦和腦垂體控制的內分泌腺。如:甲狀腺激素2) 受血漿中特定的化學物質水平控制的內分泌腺。如:胰島3) 直接受神經系統控制的內分泌腺。如:腎上腺髓質。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2、 如何預防糖尿病?——應節制飲食、加強鍛煉。3、 激素公害第三節、基因與人體性狀1、 人體的性狀和遺傳現象性狀——生物體所有特征的總和。如:形態結構特征、行為方式、生理特征等。有些性狀是可見的,有些性狀是難以觀察到的。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如:雙、單眼皮、有無耳垂、有無酒窩,能、不能卷舌遺傳——生物體的各種性狀由親代傳給子代的現象。(即后代跟前代相似的現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植物: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動物: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注:生物的性狀受遺傳物質(DNA)的控制,但也會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如:天生皮膚黑與膚色被曬黑2、 染色體與基因1、 染色體——化學組成:DNA、蛋白質。2、 每種生物的細胞里,染色體都有一定的數目和特有的結構。人體細胞內有23對(46條)染色體 女性 22對常染色體+1對性染色體 即(22AA+XX)男性 22對常染色體+1對性染色體 即(22AA+XY)生殖細胞內有:23條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 女性:卵子 = 22條常染色體+1條性染色體 (22A+X)男性:精子= 22條常染色體+1條性染色體 (22A+X)或(22A+Y) 3、 男女性別的決定 P59 男性 女性親代 22AA+XY 22AA+XX 減數分裂 生殖細胞 22A+X 22A+Y 22A+X 受精卵 22AA+XX 22AA+XY 有絲分裂 22AA+XX 22AA+XY子代 女性 50% 男性 50% 1 :14、 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1) 轉基因技術 基因是控制、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2) 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染色體上有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P60DNA上具有許多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叫做基因,每一個片斷(基因)決定生物的不同性狀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每一條染色體上有許多基因,呈線性排列。5、 基因的傳遞A. 人體性狀遺傳得實質——親代通過生殖過程,把基因傳遞給了子代。父母的基因是分別通過精子和卵細胞傳給子代的B. 細胞核內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的。C. 遺傳和優生:遺傳病——由于人體內基因或染色體發生異常變化而引起的疾病。 優生——減少致病基因組合,增加有利基因的組合。提高人口質量 實現優生的措施: 禁止近親結婚——有共同祖先的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的婚配婚前檢查;提倡女子適齡生育;進行遺傳咨詢;開展產前診斷3、 生物的變異1、 變異的定義——同種生物不同個體間性狀上的差異。(生物親代與子代之間:父親有耳垂,兒子無耳垂;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如姐姐雙眼皮,妹妹單眼皮;一棵樹上的葉子形狀并不相同;同一品種乳牛的泌乳量,各個個體之間不完全相同)2、 變異的種類遺傳的變異:生殖細胞基因發生變化,遺傳給后代的變異。如:色盲、血友病、白化病不遺傳的變異:——由外界環境引起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變化,因而不遺傳給后代的變異。如:曬黑的膚色3、 變異的原因:遺傳物質的原因,導致遺傳變異;外界環境的影響,導致不遺傳得變異以下知識知道就好4、 變異的意義——生物的可遺傳、有利的變異,會產生新的生物類型,使它們適應變化的環境,使生物能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的不斷進化。5、 變異的應用——在農作物、家禽、家畜中,人們不斷選育對人有用的變異。如:在牛群中可能出現肉質較佳或產奶較多的牛,人們利用這些變異的牛進行大量繁殖,并經過不斷的選育,就能獲得肉質好、產奶多的新品種。第三章、健康與疾病第一節、認識健康1、 健康標準: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性2、 青春期心理健康:? 生理變化:1) 形態:身高、體重迅速增長2) 功能發育:肌肉:肌力突增;心肺:心臟的收縮能力大為提高;肺活量增大;腦:體積增加,單不多,內部結構和功能不斷分化、發展,調節能力大大增強,更加準確、協調。青少年要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增加營養? 心理變化心理特點:有童年期的痕跡,又有成年人成熟心理的萌芽。表現:情緒不穩定、好興奮、易激動。此時期是學知識、長才干、樹立遠大理想的關鍵時期,要努力學習,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同學間要互相幫助、師生間,父母與子女間,要互相溝通。3、 生命自我管理——對自己的生理、心理進行合理的、科學的綜合計劃和管理重要觀念——我是健康生活的主人實驗與實踐:制定健康計劃 P76第1節、 常見病及其預防1、 常見傳染病及其預防1、 傳染病的定義——具有傳染性的疾病,由各種病原體引起,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互相傳染。病毒(無細胞結構,如流感病毒、皰疹病毒、輪狀病毒、艾滋病病毒、T4噬菌體病毒)、病原體 細菌(無細胞核,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淋病雙球菌、傷寒細菌、喉痛細菌)、 真菌(有細胞核,如引起體癬的真菌)、寄生蟲(蛔蟲、虱子、豬肉絳蟲)等舉例:乙肝——病原體:乙肝病毒;傳播途徑:血液、日常生活密切接觸、母嬰。根本預防措施:接種乙肝疫苗 艾滋病——病原體:人免疫缺陷病毒;傳播途徑:性接觸、血液、母嬰傳播;預防措施:從切斷傳播途徑入手。 肺結核——病原體:結核桿菌;傳播途徑:空氣、飛沫傳染;主要預防措施:不隨地吐痰等。2、 傳染病流行過程:傳染病在人群中發生、傳播和終止的過程。3、 傳染病的3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4、 傳染病的預防:傳染源管理:對傳染源病人的管理、對接觸傳染者的管理、檢疫 切斷傳播途徑:水環境監測、食物監測、消毒和垃圾無害化處理保護易感人群:預防接種、傳染病監測和預測預報、健康教育5、 個人預防傳染病措施?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飯前便后勤洗手? 經常打掃衛生? 按時預防、接種,發現情況早報告? 積極鍛煉身體、注意營養平衡,增強體質。2、 人體的免疫功能1、 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以下幫助記憶:避免感染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阻擋病原微生物進入人體內。? 物理屏障——皮膚和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的)。? 化學屏障——皮膚和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粘膜分泌物的殺菌作用。如:皮膚分泌物的功能:汗液中的乳酸和皮脂腺分泌的不飽和脂肪酸具一定的殺菌作用;鼻腔粘膜中腺細胞分泌液功能:抗細菌和病毒;粘住細菌、隨著呼出的氣體帶出體外或隨粘液排出(鼻涕);2、 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血液中的巨噬細胞等以及炎癥介質組成。 舉例:手割破后不消毒結果會怎樣?1) 體液有溶菌酶等多種殺菌物質,能將細菌殺滅、溶解。2) 體液中的吞噬細胞(通常存在于血液、淋巴液、組織液中, 如單核細胞、嗜中性白細胞、巨噬細胞)發現(體內衰老、死亡、突變細胞)—吞入—溶解—清除。3、非特異性免疫——第一、第二道防線是人生來就有的,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 第一道防線:皮膚和粘膜 第二道防線:巨噬細胞和炎癥介質當先天性的免疫不能清除入侵的微生物時,第三道防線即特異性免疫開始起作用。4、保衛人體的第三道防線——免疫反應的開啟a) 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臟、淋巴結)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b) 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了淋巴細胞(B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c) 抗原——引起人體(刺激B細胞)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不同的抗體與不同的抗原結合,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或使其失活。有的抗原被清除后,產生相應抗體的淋巴細胞壽命較長,當同樣的抗原再次侵入人體時,這些淋巴細胞會立刻產生抗體,使你不再生病。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當人體和環境中的某種病原生物接觸后,會產生對該病原生物的特殊免疫力(抵抗力),把專門對某一種病原生物有識別和殺滅作用的免疫功能,稱作特異性免疫。又稱獲得性免疫比較 非特異性免疫:先天就有的天然的免疫功能;對病原生物無針對性和特殊性。人體第一、第二道防線 特異性免疫:出生后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人體第三道防線3、 生活方式與常見非傳染病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健康密切相關。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不是傳染病,而是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非傳染、慢性疾病。這些疾病與生活方式有關。所以,我們要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實驗與實踐: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P87 結論:水蚤的心跳隨著酒精濃度的增加而減少,顯然,水蚤的心跳容易受到酒精的影響。 原因:酒精具有麻痹作用,所以會減緩心臟的跳動第2節、 醫藥常識與醫療技術1、 醫藥常識1、 藥物分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處方藥,憑職業醫師開的處方,才可以購買,就像在醫院的藥房一樣。并按醫囑服用的藥物。非處方藥(OTC):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就可以購買,然后按照藥品說明使用。這樣,就要求大家都要具備一定的醫學和藥品的常識。2、 學會看藥品說明書 P961) 作用與用途或功能與主治:說明該藥對哪些病起作用,即能治療何種病癥。使用時要結合病情,對癥下藥。2) 用法用量:用法:主要說明藥物的使用方法,有些藥物不是口服的,可能是外用或含片。 用量:指出用藥的多少,有些時候必須與規格結合起來看,例如,感冒沖劑為袋裝,在用量上寫明:“每次12克”,規格上寫明:“每袋6克”,因此,實際上每次應服用2袋。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或說明書上的規定執行。不能 擅自加大、減少劑量或改變用法。3) 有效期:藥物的有效期是關鍵,請學生注意看清楚,上面標明的是生產日期,有時需要依此來推算有效期。藥品必須在有效期內使用。有時有的藥物即時還在保值期內,外觀發生明顯變化,也不能使用。4) 適應癥5) 禁忌癥:6) 副作用:出現不適癥狀要向有關部門反應。7) 注意事項:藥品說明書上特別標明的內容:如幼兒、老人、孕婦等特殊人群的用藥,須嚴格遵守。8) 貯藏方法:不同藥物貯藏的方法不同,貯藏方法不當會引起藥物的變質。9) 批準文號、制造單位:說明該藥品經過國家檢驗合格,否則為非法藥品,不能使用。3、 配置家庭醫藥箱 P981) 家庭醫藥箱內的物品:醫用器具(體溫表、血壓計、紗布、繃帶、酒精棉球、鑷子、小剪刀等 外用藥 除常見藥物、根據實際情況配置 內服藥2) 注意事項:? ? 藥物選擇時要避開家人對某些藥物過敏的藥品。? ? 藥物的貯藏:根據不同藥物對光、熱、水分、空氣等要求貯藏。 如:棕色玻璃品存放藥物,擰緊蓋,置于蔽光、干燥的陰涼處。 受溫度影響的藥物,存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酒精、碘酒等制劑,密閉保存。 內服藥、外用藥要分開存放,以免誤拿誤用。? ? 藥物的備量:不宜過多,三五日劑量。? ? 定期清理清理藥箱:3-6個月清理一次,處理過期藥物。4、 中醫藥發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成就秦漢 黃帝內經 較系統地闡述了人體的結構和生理,介紹了疾病有關的知識。漢代 神農本草經 記載了365種藥物唐朝 孫思邈 千金藥方 創立了臟病、腑病分類。明代 李時珍 本草綱目 收錄了所有諸家本草所記載藥物1518種,新增藥物374種。總結了16世紀以前我國人民豐富的藥物學經驗,對藥物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 意外傷害與急救1、基本的急救技術:現場心肺復蘇、外傷止血、傷口包扎、骨折固定。2、心肺復蘇:內容:開放氣道、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作用:對呼吸和循環進行有效的人工支持,保證對腦、心和其它重要臟器的供氧,提高心跳、呼吸驟停后的存活率。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的比例:1:153、 煤氣中毒后的急救方法: 開窗通風 將清醒者撤離現場至無污染的室內休息,注意保暖,減少并發癥。 對有意識、精神障礙,心率失常者送醫院治療 對神志不清、昏迷者應密切注意呼吸、脈搏生命體征,保持氣道開放 對呼吸淺表垂危者立即口對口人工呼吸,爭取氧氣面罩給氧‘嘔吐時采用側臥位,防止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對心跳呼吸停止者按心肺復蘇法進行搶救,送醫院途中堅持進行。實驗與實踐 P1011、 模擬現場心肺復蘇 判斷是否有意識——通過呼喚觀察是否有反應 判斷呼吸是否停止——看胸廓是否有起伏、或用羽毛在鼻孔前探視是否有氣流。 判斷是否有心跳——頸動脈測試脈搏是否存在無呼吸有心跳:人工呼吸有呼吸無心跳:胸外按壓既無呼吸有無心跳:實施人工呼吸同時,進行胸外按壓,比例為1:152、模擬傷口處理和包扎對傷口進行包扎的作用:保護傷口、預防感染、減少出血、減輕疼痛、促進傷口愈合。包扎注意事項:不要用手觸摸傷口,有條件的要消毒包扎時傷口封閉要嚴密,動作要快而輕、包扎部位要準。第四章、生物的類群第一節、植物1、 植物的基本類群植物名稱 比較內容 藻類植物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種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生活環境 大多數生活在水中 潮濕的地面或墻角 潮濕的環境 廣泛形態結構 有無根莖葉的分化 無 有莖、葉和假根 有根、莖、葉分化 有根、莖、葉分化 根莖葉內有無導管 無 無 有——維管束植物 有——維管束植物 例子 水綿 衣藻海帶 紫菜 墻蘚 地錢 葫蘆蘚 鐵線蕨 腎蕨江南星蕨 羅漢松 月季、雛菊植物界地位 低等植物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高等植物生殖方式 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 種子與人類的關系 食用 藥用釋放氧、魚餌但過多有害:水華、赤潮 指示作用保持水土 藥用 食用 衣食住行、藥物、工業原料維持良好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2、 被子植物的形態結構與功能1. 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其中根、莖、葉為營養器官(以營養為主要功能)花、果實、種子為繁殖器官(以繁殖為主要功能)2. 葉的結構和功能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綠色植物(主要在葉內)吸收日光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過程。蒸騰作用——水分以氣體狀態從體內通過生活的植物體的表面(主要是葉表面),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葉是植物蒸騰的主要器官。葉的組成: 葉片:葉的主要部分,多數是綠色的扁平體。葉柄:葉的細長柄狀部分托葉:柄基兩側所生的小葉狀物。 完全葉——具有葉片、葉柄和托葉三部分的葉。 不完全葉——有些葉缺少一部分或兩部分的。單葉和復葉單葉——葉柄上只生一張葉片。復葉——葉柄上生出許多葉片 依照小葉排列的不同形態 讀圖P8羽狀復葉:小葉排列在葉軸左右兩側,類似羽毛狀:紫藤、月季、槐等。 掌狀復葉:小葉都生在葉軸的頂端,排列如掌狀:牡荊、七葉樹等 三出復葉:每個葉軸上生3片小葉:葉序 ——葉在莖上有一定規律的排列方式。 讀圖P8 互生:每節葉上只生一葉交互而生,成螺旋狀生在莖上:樟、白楊、懸鈴木 對生:每節葉上生2葉,相對排列:丁香、薄荷、女貞、石竹 輪生:每節葉上生3葉以上,作輻射排列:銀杏、枸杞、夾竹桃葉的結構 讀圖P9 表皮:包在葉的最外層,上、下表皮,保護作用。表皮細胞之間有氣孔:可打開合關閉,由2個保衛細胞構成,每一對保衛細胞之間的空隙,叫做氣孔。氣孔是氣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 葉肉:內含豐富葉綠體 柵欄組織:靠近葉上表皮,由排列整齊、圓柱形的細胞組成,呈柵欄狀,故稱。細胞內含葉綠體較多。 海綿組織:接近下表皮,由排列疏松、形狀不規則細胞構成,形似海綿狀,故稱。細胞內含葉綠體較少。 Q:為何葉片上下表皮的綠色有深淺? A:葉片上面綠色較深,下面綠色較淺,就是由于2種組織內葉綠體的含量不同所致。葉脈:葉內的維管束,貫穿葉肉組織。擔負著向葉片疏導水分、養分、支持葉片的作用。實驗與實踐:制作并觀察葉片的裝片 P9 1)、觀察葉的表皮,制作葉表皮臨時裝片。2)、徒手切片制作幾種葉的臨時裝片,觀察不同植物葉結構特點,討論其與環境的關系。一般 綠色植物具有較大的葉片 光合作用、蒸騰作用特殊 如仙人掌 葉 刺 :減少水分散失 莖 肥大,含葉綠素 :光合作用,貯存水分 適應沙漠干燥的環境。3. 花的結構和植物的繁殖——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1) 花的結構 P11讀圖 花柄: 花托: 花萼:由萼片組成,呈綠色,包被在花的最外層。 花冠: 組成:花瓣顏色:有很鮮艷的色彩。 形態:不同的植物花冠有各種各樣的形態。 十字花瓣:油菜;蝶形:豌豆;唇形:一串紅;漏斗狀:牽牛花;舌狀:菊花;鐘狀:風鈴草 作用:保護雄蕊、雌蕊 吸引昆蟲 雄蕊 花絲(細長): 花藥(膨大):是雄蕊的主要部分,內有花粉粒,花粉粒內有生殖細胞—精子 雌蕊: 柱頭:頂部膨大部分 花柱:中間細長部分 子房:下面膨大部分。內有胚珠:著生在子房內的卵形小體,數目視植物種類而異,內有卵細胞。2) 傳粉——植物開花時,花粉粒從花藥中散出后,通過一定的媒介力量,如風力、昆蟲等傳送,被送到同一花或另一花的柱頭上的過程。傳粉是有性生殖不可缺少的環節,無傳粉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自花傳粉異花傳粉:繁衍的后代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 是一種進化的方式。連續長期的自花傳粉對植物是有害的,可使后代的生活能力逐漸衰退。自花傳粉植物所產生的兩性配子,是處在同一環境下,而異花傳粉,由于雌雄配子是在完全不同的生活條件下產生的,遺傳性具較大差異,融合后產生的后代也具有較強的生活能力和適應性。3) 被子植物受精過程——受精是綠色開花植物所特有的 P12 花粉落在柱頭上—萌發—花粉管—精子到達胚珠—受精— 子房:發育成果實 胚珠:形成種子4) 花的種類兩性花——在一朵花里既有雌蕊又有雄蕊。如:桃花單性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的花。分別叫雌花和雄花。分為2種 雌雄同株——雄花和雌花長在同一植株上的。如:玉米、黃瓜 雌雄異株——雄花和雌花長在不同的植株上的。如:楊、柳5) 花序單生花——一朵花單獨生在莖頂或葉腋部位。如:牡丹、睡蓮、玉蘭、桃 大多數植物的花,密集或稀疏地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花軸上——花序 讀圖 P12 會識別 總狀花序:花軸單一、較長,自下而上依次著生有柄的話都,各花的花柄大致長短相等,開花順序由下而上。如:油菜,紫藤、薺菜。 傘房花序:變形的總狀花序,著生在花軸的各花,花柄長短不等,下層花的花柄較長,然后各花花柄自下而上地逐步縮短,因此,各花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如:梨、蘋果、櫻花 穗狀花序:花軸直立、較長,上面生著許多無柄的兩性花。馬鞭草、車前草 傘形花序:花軸短縮,大多數花著生在花軸頂端。每朵花有近于等長的花柄,因而各花在花軸頂端排列呈圓弧形,開花的順序是由外向內。如、人參、常春藤 頭狀花序:花軸極度縮短而膨大,扁形、鋪展,各苞葉常集合成總苞,如,菊、向日葵、蒲公英等。4. 果實的結構和類型花受精后,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 果實的組織:果皮 外果皮 中果皮 內有種子 內果皮 果實類型 P13真果:子房壁發育成果皮 如:桃、柑橘、花生等假果:除子房外,花被、花托、或花序軸參與共同形成的果實 如:蘋果、瓜類、鳳梨肉果:果實成熟后,肥厚肉質的果實。裂果:果實成熟后果皮開裂干果:成熟后果皮干裂的果實。 閉果:果實成熟后,果皮不開裂實驗與實踐 解剖并觀察花和果實的結構 P14 識別花和果實的結構,會讀圖!花的結構圖可見P113、 我們身邊的植物 P15-18 知道識別常見的植物第二節、動物動物的分類 脊椎動物:體內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無脊椎動物1. 脊椎動物比較類別 魚類 兩棲類 爬行類 鳥類 哺乳類 幼體 成體 代表動物 鯽魚、黃魚、帶魚 蝌蚪 青蛙,大鯢 鱷魚、蛇、壁虎 鴿子、鴕鳥、黃鸝、鷹 鯨、猩猩、鴨嘴獸、袋鼠、虎生活環境 終生營水生生活 水生 陸生或水生 陸地 飛翔 廣泛皮膚 被鱗片,皮膚內有大量的粘液細胞,分泌粘液保護身體 光滑 皮膚裸露,富有黏液腺,分泌黏液, 干燥,缺乏腺體,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骨板 被有羽毛 體表被毛呼吸器官 鰓 鰓 肺、皮膚有輔助呼吸功能 肺 肺呼吸,氣囊輔助肺進行 雙重呼吸 P28 肺運動 鰭 尾 附肢(前肢、后肢) 四肢 前肢成翼 四肢體溫 不恒定 不恒定 不恒定 恒定 恒定生殖發育 多數為卵生 如:鯊魚、鯽魚 少數為卵胎生如:柳條魚 卵生 卵生或卵胎生,(產羊膜卵)P27 卵生,產羊膜卵 胎生與人類關系 人類重要的動物蛋白質來源供觀賞;供科學研究;重要的工業原料 青蛙、蟾蜍能消滅害蟲 制中藥 許多爬行動物或其產物可作為藥用 益:捕食害蟲和鼠類羽毛制成羽絨衣物、用具及裝飾物;家禽的肉和蛋可供食用;觀賞或作寵物飼養 益:家畜既幫人干活、其肉又可食用;有些會產生中藥;毛皮珍貴;供人們觀賞或進行科學研究 害:啄食稻谷或植物的果實;疾病傳播的媒介 害:鼠類實驗與實踐 觀察和解剖鯽魚 P24 結合看練習冊 重點復習魚的外形、內部結構,以及哪些特征與水生生活適應 如:梭形的身體、身被魚鱗并分泌粘液、有側線、鰓呼吸、鰭游泳、卵生2. 無脊椎動物 無脊椎動物——體內沒有脊椎骨所組成的脊柱,個體一般較小,形態結構比較簡單。營養方式:自由生活、營寄生生活(寄生:一種生物在另一種生物體內或體表生活,依靠攝取這種生物的營養來生存,并對其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或損害的一種營養方式。)類別 原生動物 腔腸動物 扁形動物 線形動物 環節動物 軟體動物 節肢動物(數量最多種類最多) 棘皮動物代表動物 草履蟲、眼蟲、變形蟲、瘧原蟲 水螅、水母 渦蟲、絳蟲、血吸蟲 蛔蟲、蟯蟲、絲蟲、鉤蟲等 蚯蚓、水蛭、沙蠶 鸚鵡螺、蝸牛、河蚌烏賊 蜘蛛、蝗蟲、蝴蝶、蜜蜂 海星、海膽等營養方式、生活環境 營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 營水生活 營水生、營陸地、營寄生生活 多數營寄生生活 生活在海水中結構特點 形態 微小,結構簡單,原始單細胞動物 輻射對稱 兩面對稱,扁平 身體圓柱形,體長,兩端尖細,雌雄異體 身體圓筒形、或扁平,體長, 身體由前、后連接的結構與功能不同的體節組成 左右對稱,身體柔軟,身體分為頭、足、內臟囊;多數種類具有貝殼 幼體兩側對稱,成體輻射對稱 是否分節 分節 不分節 分節 分節 不分節 消化腔 原始消化腔,有口無肛門 有口無肛門 消化道不彎曲,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門 消化道發達,有口有肛門 真體腔是由裂腔法形成,也就是中胚層所形成的體腔。 特殊結構 刺細胞,用于捕食和防御敵害 體表具有外骨骼附肢分節 有肉足或腕,也有足退化的 具有內骨骼,起支持身體的作用;內骨骼常突出體表或形成刺 與人類關系 益 食用,如:海蜇穩固海岸、為其它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環境;形成儲油層 蚯蚓改善土壤;蚯蚓、沙蠶作餌料;醫蛭用于吸取患者膿血,及早愈合創面 蝦蟹供食用;傳播花粉,使植物完成受精作用;有些昆蟲產物是制造食品、衣物的原料;治理害蟲 人類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貝殼作為家禽的鈣質補充劑 供食用,珍貴的海產品。 害 成為某些疾病的病原體,如:瘧原蟲、寄生變形蟲等 刺細胞會傷害人體 某些寄生蟲使人、或動物患病 有些寄生在人體內,使人致病 大多數蛭類吸取人類或動物的血液,對人畜 產生危害 危害農作物:蝗蟲;家居害蟲,危害居住環境:蟑螂、白蟻;傳播疾病:蚊子、蒼蠅、跳蚤 作為一些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傳播霍亂、甲型肝炎等疾病 實驗與實踐 觀察一種無脊椎動物 P37觀察解剖蝗蟲 蝗蟲的外形、內部器官,以及哪些結構與生存環境相適應。詳見練習冊。節肢動物繁盛的原因 P39 取食器官多樣化(昆蟲的口器);體小優勢;繁殖力強;有翅能飛(昆蟲);具有變態與發育階段;適應能力強實驗與實踐 探究水蚤對光照強度的適應 P41 向光性第三節、微生物1、 龐大的微生物家族微生物的幾個主要的類群:真菌、細菌和病毒。(1) 真菌 P471. 三種真菌比較 酵母菌 讀圖P47 霉菌 蘑菇形態 無色、卵形的單細胞個體 菌絲組成,多細胞個體 像一把張開的傘結構 細胞中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無葉綠體(葉綠素) 細胞中有細胞核;無葉綠體(葉綠素)菌絲:氣生菌絲:直立菌絲,頂端有孢子營養菌絲:分解、吸取有機物 地上部分:菌蓋 由菌絲組成菌柄地下部分:伸展在土壤中的菌絲營養方式 腐生(發酵) 腐生 腐生生殖方式 成熟的:出芽生殖發育到一定階段: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與人類的關系 食品業和釀造業應用 釀酒、提取藥物、制作副食品使人畜農作物患病、食品、紡織品霉變促進自然界物質循環 食用,有些有毒。與自然的關系 促進自然界的物質循環2. 真菌的主要特征——細胞內有成形的細胞核;體內沒有葉綠體;孢子繁殖;異養(腐生或寄生)實驗與實踐 培養、觀察青霉和酵母菌 P48 酵母菌、青霉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繁殖方式是重點,可參考練習冊或參照以上表格(2) 細菌1、細菌的發現:列文?虎克發現了細菌 巴斯德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2、 細菌的形態及種類個體形態:十分微小種類: 球菌——細胞形狀為球形的細菌 P50 桿菌——細胞的形狀為桿狀或棒狀的細菌 弧菌——細胞的形狀為彎曲狀的細菌3、 細菌結構特點單細胞個體;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組成;沒有成形細胞核;有些有鞭毛、有些有莢膜、有些能夠形成芽孢;一般沒有葉綠素4、 營養方式——腐生或寄生(腐生——依靠分解動物的遺體、糞便和枯枝敗葉,從中吸取有機物來生活的營養方式。)5、 繁殖方式——裂殖為什么夏天菜或湯煮開了后不易變質? 細菌在營養豐富和溫暖適宜條件下通過裂殖可生產大量后代,使菜腐敗;重煮后的菜,細菌都殺死了,處于無菌狀態,且筷子不翻動,即使有孢子,也是在表面,較干燥,不易繁殖,所以不易變餿。6、 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對自然界的物質循環起作用 ? 工業制醋、酸奶、味精、制藥、生產化工原料以及制劑(沼氣等)? 也可使食物變質、引起人和動物、植物生病。(3) 病毒1、 形態 個體極小,多數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目前人類發現最小微生物2、 結構 沒有細胞結構,組成 蛋白質外殼:保護病毒,決定該病毒所侵染的細胞類型內部:遺傳物質:核酸3、 生命活動特點——不能獨立生活,只有寄生在寄主細胞里時才具有生命活動,并影響、損傷其它生物4、 與人類的關系引起人和動物、植物的多種疾病。人類的各種傳染病,有80%是由病毒引起的。如艾滋病、肝炎、流行性感冒、天花、手足口病(EV71病毒)、SARS、瘟疫(牛瘟、豬瘟、雞瘟)等。2、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1. 微生物的營養方式:絕大多數為異養——腐生、寄生、共生(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對雙方都有利,或對一方有利,對另一方也無害)如:大豆根部的根瘤菌、人體腸道中的大腸桿菌3. 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是有利的,少部分是有害的。有益1) 可供食用、藥用 食用真菌:蘑菇、木耳、平菇、竹蓀 藥用真菌:猴頭、靈芝、冬蟲夏草、銀耳2) 其它真菌:青霉中提取得青霉素細菌:與人共生的大腸桿菌;乳酸細菌;甲烷細菌;大豆根部的根瘤菌有害1) 致病:人類的大多數傳染病是由某些微生物引起的。 真菌:皮膚癬、 毒紅菇 細菌:細菌性痢疾、霍亂、傷寒、結核病、鼠疫病毒:登革熱病毒引起的皮膚斑狀丘疹、艾滋病、肝炎、手足口病、非典2) 物品發霉、變質:如霉菌3) 家禽、家畜致病、農作物減產(馬鈴薯晚疫病;小麥銹病;水稻稻瘟病)4. 常用的抑菌和滅菌方法冷凍法;高溫法;紫外線法;干燥法;滲透法;藥劑法5. 人類對微生物的開發利用? 制藥生產菌苗、疫苗;生產抗生素;生產除草劑? 生物防治.? 作為轉基因的工具? 生產微生物肥料? 治理環境? 生產飼料1) 收割的青草中接種乳酸桿菌,抑制其它腐敗微生物的生長2) 制作發酵飼料3) 利用細菌生產菌體蛋白飼料? 生產沼氣第四節、生物的分類1、 物種的命名1、 生物的名稱俗名——本國或當地人所稱呼的名稱學名——國際上對每種生物所規定的,全世界通用的名稱2、 雙名法(目前采用的生物命名方法)1) 瑞典生物學家——林奈2) 雙名法:用斜體拉丁文書寫——屬名 + 種名 + 名人姓氏 P613) 同屬不同種的生物,屬名相同 見活動園地 P612、 分類的階元1. 根據生物之間相同、相異的程度和親緣關系的遠近,科學家將生物劃分為7個最基本的階元,自高至低為 界 門 綱 目 科 屬 種 分類等級越低,包含生物間差異越小,即共同特征越多,親緣關系越近;反之亦然因此:種, 這個等級中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同種生物之間的情緣關系最近 界, 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2. 分類的最低階元是種(或分類的基本單位)每一個種里,只有一種生物,而不是一個生物。同種的雌雄個體可以交配,產生的后代具有生殖能力。物種不是固定不斷的,自然界中會不斷有物種滅絕,也會有新物種的產生。但是人類的活動,加速了某些物種滅絕的速度,要保護環境。3. 有時兩種生物可能外表很相似,實際上彼此的親緣關卻很疏遠。3、 分類檢索表實驗與實踐 使用分類檢索表識別常見生物物種 P65一、人體的構成(一)細胞:是人體結構中的基本單位。細胞: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二)組織——由一些形態和功能相似的細胞以及細胞間質構成的。(細胞群)人體的基本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1)上皮組織 分布:體表和體內一些器官的內表面,如胃腸等內壁里。特點: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功能:保護、吸收(2) 肌肉組織 功能:具運動功能,能夠收縮和舒張結構特點:由肌細胞構成,分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骨骼肌:附在骨骼上。細胞呈纖維狀,上有明暗相間的條紋平滑肌:分布在胃、腸等的壁上。梭形,肌纖維無橫紋心肌:分布在心臟的壁里。細胞呈圓柱形,有明暗相間的條紋(3)結締組織特點:細胞間隙大,細胞間質較多 功能:營養、支持、連接、保護作用分布:十分廣泛(4)神經組織特點:神經細胞構成分布:在神經系統,如腦、脊髓等。功能:受刺激后能產生興奮并且傳導興奮(三)器官——由多種不同組織按一定順序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態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結構。人體由八個系統構成: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二、人體生命活動需要的環境條件1.人類生存的環境條件(外環境):氣溫 氣壓 氧氣 淡水 食物2.內環境(細胞外液):血漿(是血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組織液(是體內絕大部分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3.血液的組成 血細胞 紅細胞(運輸氧氣)白細胞(免疫防御)血小板(止血作用)血漿(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4.人體各系統在維持內環境穩定中的作用:消化系統的作用是補充內環境中所消耗的各種營養物質和水分。泌尿系統的作用是通過形成尿液維持細胞外液的量和各種化學物質的濃度以及pH的相對穩定。循環系統的作用是物質運輸和物質交換。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作用是對各種生理活動進行調節。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對細胞的生存及生理功能維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人體呼吸時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產生部位是 (細胞)2、組織細胞中的二氧化碳能進入組織液,其原因是(組織細胞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組織液高4.紅細胞的具體內環境是 (血漿)5. 靜脈血與動脈血相比,靜脈血 (含二氧化碳多) 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顯微鏡的放大倍數。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就越少,所看的視野就越暗。第二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一、神經系統的組成人的神經系統由 腦 脊髓 神經 三種器官組成。其中位于中樞部分的是 腦和脊髓 位于周圍的是腦神經和脊神經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 腦(大腦、小腦、腦干);脊髓周圍神經系統 腦神經;脊髓神經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元—細胞體、突起二、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神經調節是指通過神經節系統的活動對人體生理功能進行的調節。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就是反射。反射的概念: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如膝跳反射、縮手反射、眨眼反射、吸吮反射、排尿反射等。膝跳反射: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反射的種類:1、簡單的反射: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都是簡單的、人生來就有的反射。這類的反射,只要出現刺激,正常的人體都會做出相應的反應。像這一類人和動物與生具有的、生下來就會的反射叫做非條件反射。2、復雜的反射:如望梅止渴,畫餅充饑,談虎色變等,是人們通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學習而逐漸形成復雜的反射。反射是在人或動物出生以后的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做條件反射。人體通過各種簡單或復雜的反射,來調節自身的生命活動,從而能夠對體內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適當的反應。 第二節 激素調節(一)內、外分泌腺的概念1.外分泌腺:腺體有導管,分泌物都是通過導管排出的。2.內分泌腺:腺體沒有導管,分泌物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里,隨著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二)人體內主要的內分泌腺:垂體、甲狀腺、胸腺、胰島、性腺。內分泌腺 位置 功能垂體 位于大腦的下部 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甲狀腺 位于頸前部,吼和氣管的兩側 分泌甲狀腺激素胰島 散布于胰腺中 分泌胰島素(三)幾種主要的激素激素是由內分泌腺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激素名稱 產生部位 作用 分泌異常時的癥狀生長激素 垂體 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促進蛋白質合成和骨的生長) 幼年分泌不足患侏儒癥幼年分泌過多患巨人癥成年分泌過多患肢端肥大癥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 1.促進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2.促進生長發育(包括神經系統的發育)3.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促進新陳代謝,4.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1.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癥2.分泌過多患甲亢3.身體缺碘時,患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脖子病”)胰島素 胰島 調節糖的吸收、利用和轉化促進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從而降低血糖的濃度。 分泌不足患糖尿病分泌過多患低血糖(四)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大腦皮層興奮—促使腎上腺素分泌—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血管擴張、面紅耳赤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第三節 基因與人體性狀一、人體的性狀和遺傳現象性狀:人體的形態特征和生理特征。 身高、眼睛、膚色等都屬于一個人的形態特征;血型、步態、性格等屬于生理特征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性狀通過什么方式傳遞給后代的呢?通過精子卵細胞的傳遞二、染色體 人體細胞中的染色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常染色體22對,一類是性染色體1對。精子和卵細胞中各有23條染色體人類的性別決定:在生殖過程中,男性可以產生兩種精子,一種含有X染色體的精子,另一種含有Y染色體的精子。女性只產生一種含有X染色體的卵細胞。三、基因具有特定遺傳效應,決定生物性狀基因在生物體內是 成對 存在的,成對的基因分別位于成對的 兩條 染色體上。后代在得到雙親染色體的同時,也得到了雙親的 基因 。基因的顯隱性:在生物體細胞中的染色體上,每一對基因常常有顯性和隱性的區分。通常用大寫英文字母表示顯性基因,用小寫英文字母表示隱性基因。一、填空1、神經的調節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它是指人體通過 神經系統 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 刺激 產生的 有規律 的反應。2、反射弧是反射的 神經結構 。第四章 生物的類群第一節 植物一、藻類植物:生活環境:一般生活在水中,少數種類生活在陸地上陰暗潮濕的地方。結構特點:無根、莖、葉的分化。繁殖方式:孢子(生殖細胞)繁殖。代表植物:水綿、海帶、紫菜、發菜、石花菜、裙帶菜、鹿角菜等。二、苔蘚植物:生活環境:陸地陰濕環境。結構特點:有葉、莖,無根,無輸導組織。繁殖方式:孢子繁殖。代表植物:葫蘆蘚、地錢等。三、 蕨類植物:生活環境:陸地上陰濕的環境。結構特點:有根、莖、葉的分化,且分化出了輸導組織(多不很發達)。繁殖方式:孢子繁殖。代表植物:蕨、卷柏、滿江紅、腎蕨、桫欏等。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在觀賞植物(腎蕨)、食品(蕨)、藥用(貫眾,卷柏)、農業(滿江紅)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四、種子植物:生活環境:陸地上。結構特點:有根、莖、葉的分化,且其內有非常發達的輸導組織。繁殖方式:種子繁殖。分類:裸子植物:只有種子沒有果實,即 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杉、松、柏、銀杏等)。被子植物(綠色開花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實,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自花傳粉:一朵花的雄蕊產生的花粉粒,落在同一朵花雌蕊的柱頭上。異花傳粉:借助外力作用,一朵花的雄蕊產生的花粉粒,落在另一朵花雌蕊的柱頭上。四、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第二節 動物的類群無脊椎動物: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原生動物:身體微小單細胞組成腔腸動物:身體呈圓筒形、輻射對稱、原始的消化腔、有口無肛門,如水螅、海蜇、水母、珊瑚蟲扁形動物:身體背腹扁平、左右對稱、有口無肛門,如渦蟲、血吸蟲、絳蟲。線形動物:身體線形,不分節,寄生生活環節動物:身體具有體節(消化道和神經系統橫穿身上所有體節),如蚯蚓、沙蠶、水蛭軟體動物:身體柔軟,有石灰質的貝殼節肢動物 :體分節,具外骨骼 魚 類:終生生活在水中、變溫動物、鱗片、粘液、側線、頭、軀干、尾鰭、鰓、鰾第五章、生態系統第一節、生物與環境1、 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的關系1. 非生物因素及對生物的作用。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陽光、溫度等。它們會影響生物的生長、繁殖、分布。所以,每種生物都生活在它所適宜的非生物環境中。2. 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普遍性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的,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與生活環境相適應。如仙人掌對沙漠環境的適應、長頸鹿對草原環境的適應、企鵝對極地環境的適應保護色——動物體色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色彩。保護色的作用——隱蔽自己,利于避敵和捕食。警戒色——某些有惡臭或毒刺的動物具有的鮮艷色彩或斑紋。擬態——動物在外表形狀等方面與其它生物相似。3.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 P76雷鳥的例子2、 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1. 種內關系——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種內互助、種內競爭2. 種間關系——不同種生物在生命活動的過程中,相互間形成一些特殊作用的關系。共生、寄生、競爭、捕食3、 種群的數量變化規律及其運用1. 種群—— 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群落—— 一定區域內不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合。2. 種群的數量變化規律——結合J型個體增長曲線和S型增長曲線 P78讀圖3. 種群數量變化規律的應用——能指導人類對野生生物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防治有害生物,以及控制 草原的放牧量、池塘的養殖量等。第二節、生態系統得結構與功能1、 生態系統的組成1、 組成: 非生物成分:陽光、溫度、水分、空氣、礦物質等 生物成分: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的源泉。按營養方式分: 生產者:以綠色植物為主的生物,能利用太陽的光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消費者:動物只能通過吃植物或其它動物生產的有機物為營養,獲得能量 分解者:細菌和真菌能把動物的排泄物和動植物的遺體分解為無機物。2、 食物鏈以及食物鏈構成的食物網2、 生態系統的功能1. 能量流動? 生命活動的基礎——能量? 能量的來源——陽光 ? 能量流動的渠道——食物鏈和食物網? 能量流動的過程:通過光合作用進入生態系統,被固定和貯存在有機物中大部分被生物利用;同時也有部分能量通過呼吸作用、維持體溫的形式散失。? 能量流動特點:單向的;逐級減少2. 物質循環? 以碳循環為例。讀圖P87? 在生物環境之間的碳循環多數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的;碳循環具有全球性3. 信息傳遞? 物理信息——聲音、色彩? 化學信息——特殊化學物質和氣味? 行為信息——如蜜蜂的舞蹈信號通訊生態系統——一定范圍內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間,通過不間斷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信息傳遞,而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統一整體3、 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1. 森林生態系統——動植物種類較多。譽為地球之肺,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穩定全球生態環境。2. 草原生態系統3. 荒漠生態系同4. 濕地生態系統——沼澤濕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譽為地球之腎,凈化水質,蓄水防澇,防止環境趨于干旱。5. 淡水生態系統6. 海洋生態系統第三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具有保持相對穩定性的特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源于它的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破壞,有自然的因素,但主要原因是人類的活動造成的外來物種來到當地,因為它們缺乏天敵,適應能力強,會破壞食物鏈、食物網,從而破壞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從而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所以要加強生物檢疫我們應該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對生態系統的干擾和利用不能超過其自我調節能力實施相應的物質和能量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第六章、城市生態第1節、 城市生態與城市環境保護1、 城市生態系統1、 組成:城市人類 + 環境(自然環境、人工環境)2、 核心:人類(城市生態是以人為主體的人工生態系統)3、 特點:不完整性;依賴性;不穩定性 讀圖P1144、 主要問題:人口高密度聚居,對自然環境破壞,氣候變化、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5、 人類活動對城市生態的影響 人們的消費行為和不良的生活習慣影響城市的公共環境,造成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熱污染、放射污染等,影響城市生態的穩定。2、 城市綠化 作用——改善生態環境、減少自然災害、美化生活判斷城市科學文化和現代化程度的標志——城市綠化覆蓋率、 城市綠化面積人均占有水平。3、 城市環境保護1、 城市大氣和水環境及其保護大氣污染:煙塵、硫;水污染:化學物、生活污水近年來上海治理環境的舉措及效果 P1172、 城市垃圾的處理1) 分類——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商業垃圾。其中,生活垃圾,商業垃圾有機物所占比例較大,可變廢為寶2) 城市垃圾處理主要途徑:分類處理、回收利用、余留物焚燒、 爐渣綜合利用、填埋 P118讀圖思考與討論:亂扔廢電池危害:有害的金屬離子會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這種污染是長期的 垃圾分類收集的好處:有利于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節約資源、減少處理成本3) 城市垃圾處理過程:P118垃圾的收集 垃圾的轉運 垃圾廠處理 金屬 塑料 回收 紙張 玻璃 有機物 顆粒飼料 堆肥 殘留物 高溫焚化 發電 填埋 4) 上海垃圾處理主要目標: 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第二節、 城市居室環境居室環境污染——按照污染物的性質分類 來源 污染物 危害化學性污染(最普遍、最嚴重) 涂料、油漆、木地板、家具、煤氣熱水器、空調、殺蟲噴霧、吸煙、廚房油煙 甲醛、苯、二甲苯、氨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尼古丁、苯并芘 刺激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患癌癥、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物理性污染 電器設備 噪聲、電磁波污染、天然花崗巖、大理石產生的放射性物質 危害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生物性污染 人體、動物、土壤、植物、蟑螂、螨蟲、寵物 霉菌、細菌、病毒、寄生蟲 引起呼吸系統、皮膚疾病防治居室環境污染1、 國家防治措施——制定相關法律2、 家庭防治措施——裝修完畢后,室內環境監測;入住后,加強通風換氣;廚房內使用強制向外排風裝置避免室內吸煙;家用電器工作時,避免長期處于電磁波環境中;擺放綠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