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三節《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教學設計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青藏地區》這一部分內容教材側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及對生產發展的影響,是本課時所學習的重點內容。《青藏地區》的學習,具有與其他三大地理區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對前面所學內容的復習、鞏固,又將為以后區域地理的學習奠定基礎。由此可見,本課時教學內容在教材的知識體系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習目標: 1.了解青藏地區的位置、范圍、山脈、河流等基本情況: 2.掌握青藏地區的地形、氣候特征;主要農作物、牲畜及人文地理狀況。 3.在教學中提高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在探究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與應用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與創新意識。 4.感受青藏地區的美麗、神奇,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開發建設邊疆的雄心壯志。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青藏地區“高”、“寒” 為特色的自然環境特征及其對農牧業的影響。 教學難點:青藏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高”、“寒” 為特色的自然環境特征及其對農牧業的影響。4、學習方法 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5、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1.歌曲激趣,營造情境,多媒體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斷,然后顯示雪山畫面。 (一):讀圖,在圖上認識青藏地區的范圍,說出主要有那些省,它的主體是?讓學生試談自己對本區自然環境的認識。 思考:我國地勢分為哪幾級階梯?青藏地區位于哪級階梯上?青藏地區的海拔大致多少?得出結論:青藏地區是世界屋脊。青藏地區的地形特征:雪峰連綿、冰川廣布、湖泊眾多、大江大河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青海湖、納木錯)小結: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高、寒。 (二)自學活動: 1.學生小組讀圖合作完成以下問題: (1)找出昆侖山脈、阿爾金山、祁連山脈、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和珠穆朗瑪峰。看一看,那些山脈是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 (2)找出湟水谷地、龍羊峽水電站、青海湖、柴達木盆地、察爾汗鹽湖、雅魯藏布江。 (3)找出發源于本地的大江大河,想一想,本區為什么會成為這些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4)找出位于本區的兩個行政中心。 2.探究一:神奇的民族風俗 奇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神奇的青藏人民,他們的服飾是那么別具一格,他們的舞蹈是那么豪邁粗獷,他們的歌聲是那么奔放高昂……(提問)同學們發現藏族同胞的服裝有什么特點?他們的服裝有一種怎樣的特殊穿法?為什么這樣穿?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么關系嗎?學生分小組合作、討論。 學生介紹本區的少數民族。除青海省東北部漢族人較多外,大部分地區以藏族為主,多信仰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 3.過渡:青藏高原有非常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但這里同時也是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的地區。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很多地區的生態環境正在遭受嚴重破壞,一些珍稀野生動物瀕臨滅絕。因此,保護好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已刻不容緩。 4.師生共同討論內容: 在圖上找出:長江、黃河、瀾滄江;動態顯示三條河流源頭一段,認識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提問:瀾滄江下游的名稱是什么?本區為什么會成為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本區雪山冰川眾多的原因是什么?究3.神奇的自然景觀——“三江源地區”。多媒體顯示三江源地區景觀,教師闡述該地區的自然環境及“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建立。意圖: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喚起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 5.珍稀動物的保護:欣賞青藏高原珍稀動物圖片,如藏羚羊、雪豹、野驢等,適當補充藏羚羊有關內容。小結:野生動物是組成地球物質世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6.探究二:獨特的農牧業 (提問)青藏高原發展農牧業有哪些有利條件?哪在本區高寒、缺氧、空氣稀薄等較嚴酷的高原環境條件下,種植業以那些作物為主?主要在那些地方?(視頻展示河谷農業)高寒的自然特征決定了青藏奇特的自然景觀,那在這種自然環境下進行哪些牧業生產呢?視頻展示青藏地區的畜牧業特點。三大畜種有:牦牛、藏綿羊、藏山羊。 7.課堂練習,鞏固應用六、板書設計 青藏地區1.位置、范圍、面積、人口2.民族3.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高、寒4.三江源5.珍稀動物的保護:藏羚羊、雪豹、野驢等。6.河谷農業、“高原之舟” PAGE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