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的生理作用大量元素1.氮 植物所吸收的氮素主要是無機態(tài)氮,即銨態(tài)氮和硝態(tài)氮,也可以吸收利用有機態(tài)氮,如尿素等。氮是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占蛋白質含量的16%~18%。而細胞質、細胞核和酶都含有蛋白質,所以氮也是細胞質、細胞核和酶的組成成分。此外,核酸、核苷酸、輔酶、磷脂、葉綠素等化合物中都含有氮,而某些植物激素、維生素和生物堿等也含有氮。由此可見,氮在植物生命活動中占有首要的地位,故又稱為生命元素。當氮肥供應充分時,植物葉大而鮮綠,葉片功能期延長,分枝(分蘗)多,營養(yǎng)體壯健,花多,產量高。生產上常施用氮肥加速植物生長。但氮肥過多時,葉色深綠,營養(yǎng)體徒長,細胞質豐富而壁薄,易受病蟲侵害,易倒伏,抗逆能力差,成熟期延遲。然而對葉菜類作物多施一些氮肥,還是有好處的。植物缺氮時,植株矮小,葉小色淡或發(fā)紅,分枝(分蘗)少,花少,籽實不飽滿,產量低。2.磷 通常磷呈正磷酸鹽形式被植物吸收。當磷進入植物體后,大部分成為有機物,有一部分仍保持無機鹽形式。磷存在于磷脂、核酸和核蛋白中,磷脂是細胞質和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核酸和核蛋白是細胞質和細胞核的組成成分之一,所以磷是細胞質和細胞核的組成成分。磷是核苷酸的組成成分。核苷酸的衍生物(ATP、FMN、NAD+、NADP+、COA等)在新陳代謝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磷在糖類代謝、蛋白質代謝和脂肪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施磷能促進各種代謝正常進行,植株生長發(fā)育良好,同時提高作物的抗寒性核抗旱性,提早成熟。由于磷與糖類、蛋白質核脂肪代謝和三者相互轉變都有關系,所以不論栽培糧食作物、豆類作物或油料作物都需要磷肥。缺磷時,蛋白質合成受阻,新的細胞質和細胞核形成減少,影響細胞分裂,生長緩慢,葉小,分枝或分蘗減少,植株矮小。葉色暗綠,可能是細胞生長慢,葉綠素含量相對升高。某些植物(如油菜)葉子有時呈紅色或紫色,因為缺磷阻礙了糖分運輸,葉片積累大量糖分,有利于花色素苷的形成。缺磷時,開花期和成熟期都延遲,產量降低,抗性減弱。3.鉀 土壤中有K+,經主動運輸進入根部后,在植物體內幾乎都呈離子狀態(tài),部分在原生質中處于吸附狀態(tài)。與氮、磷相反,鉀不參與重要有機物的組成。鉀主要集在植物體生命活動最活躍的部位,如生長點、幼葉、形成層等。 鉀對于參與活體內各種重要反應的酶起著活化劑的作用,是40多種酶的輔助因鉀促進呼吸進程劑核酸和蛋白質的形成。鉀對糖類的合成和運輸幼影響。 在農業(yè)生產上,鉀供應充分時,糖類合成最強,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提高,莖稈堅韌抗倒伏。由于鉀能促進糖分轉化和運輸,使光合產物迅速運到塊莖、塊根或種子,促進塊莖、塊根膨大,種子飽滿,故栽培馬鈴薯、甘薯、甜菜等作物時施用減肥增產顯著。鉀肥不足時,植株莖桿柔弱易倒伏,抗旱性和抗寒性均差;葉片細胞失水,蛋白質解體,葉綠素被破壞,所以葉子變黃,逐漸壞死;葉有葉緣枯焦,生長較慢,而葉子中部生長較快,整片葉子形成杯狀彎卷或皺縮起來。4.硫 植物從土壤中吸收SO42--。SO42-進入植物體后,一部分保持不變,大部分被還原成硫,進一步被同化成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光氨酸和蛋氨酸(即鉀硫氨酸)等。而這些氨基酸幾乎是所有蛋白質的構成分子,所以硫也是細胞質的組成成分。半胱氨酸-胱氨酸系統(tǒng)的變化直接影響到細胞的氧化還原電位。硫也是CoA的成分之一。氨基酸、脂肪、糖類的合成,都和CoA有密切關系。硫不足時,蛋白質含量明顯減少,葉子黃綠或發(fā)紅,植株矮小。5.鈣 植物從氯化鈣等鹽類中吸收Ca2+。植物體內的鈣有成離子狀態(tài)的,有呈鹽形式的,有與有機物結合的。鈣主要存在于葉子或老的器官和組織中。它是一個比較不易移動的元素。鈣在生物膜中可作為磷脂的磷酸根和蛋白質的羧基間聯(lián)系的橋梁,因而可以維持膜結構的穩(wěn)定性。 鈣是構成細胞壁的一種元素,細胞壁的胞間層是由果膠酸鈣組成的。缺鈣時,細胞壁形成受阻,影響細胞分裂,或者不能形成新的細胞壁,出現(xiàn)多核細胞。因此缺鈣時生長受抑制,嚴重時又能器官(根尖、莖端)潰爛壞死。番茄蒂腐病、萵苣頂枯病、芹菜裂莖病、菠菜黑心病、大白菜干心病等都是缺鈣引起的。6.鎂 鎂主要存在于幼嫩器官核組織中,植物成熟時則集中于種子。鎂時葉綠素的組成成分之一。缺鎂,葉綠素不能合成,葉脈仍綠而葉脈間變黃,有時呈紅紫色。若嚴重缺鎂,則形成褐斑壞死。在光合和呼吸過程中,鎂可以活化各種磷酸變位鎂和磷酸激酶。同樣,鎂也可以活化DNA和RNA的合成過程。微量元素1.鐵 植物從土壤中主要吸收氧化態(tài)的鐵。通常Fe3+先吸附在質膜表面,經NAD(P)H還原后成Fe2+,F(xiàn)e2+再進入細胞內。鐵進入細胞內處于被固定狀態(tài),不易轉移。鐵影響葉綠體的構造形成,而葉綠體構造形成是葉綠素合成的先決條件。華北果樹的“黃葉病”就是植株缺鐵所致。2.錳 錳是糖酵解褐三羧酸循環(huán)中某些酶的活化劑,所以錳能提高呼吸速率。錳是硝酸還原酶的活化劑,植物缺鎂會影響它對硝酸鹽的利用。在光合作用方面,水的裂解需要錳參與。缺錳時,葉綠素結構會被破壞、解體。3.硼 硼能與游歷狀態(tài)的糖結合,使糖帶有極性,從而使糖容易通過質膜,促進運輸。硼對植物的生殖過程有影響。植株各器官中硼含量以花最高。缺硼時,花藥和花絲萎縮,絨氈層組織破壞,花粉發(fā)育不良。湖北、江蘇等省甘藍型油菜“華而不實”就是植株缺硼之故。黑龍江小麥不結實也是缺硼引起的。硼具有抑制有毒酚類化合物形成的作用,所以缺硼時,植株中酚類化合物(如咖啡酸、綠原酸)含量過高,嫩芽和頂芽壞死。4.鋅 缺鋅植物失去合成色氨酸的能力,而色氨酸是吲哚乙酸的前身,因此缺鋅的植物吲哚乙酸含量低。鋅是葉綠素生物合成的必需元素。鋅不足時,植株莖部節(jié)間短,蓮叢狀,葉小且變形,葉缺綠。吉林和云南等省玉米“花白葉病”,華北地區(qū)果樹“小葉病”都是缺鋅的緣故。5.銅 銅是某些氧化酶的成分,可以影響氧化還原過程。銅又存在于葉綠體的質體藍素中,后者是光合作用電子傳遞體系的一員。6.鉬 鉬是硝酸還原酶的金屬成分,起著電子傳遞作用。鉬又是固氮酶中鉬鐵蛋白的成分,在固氮過程起作用。所以,鉬的生理功能突出表現(xiàn)在氮代謝方面。鉬對花生、大豆得便發(fā)豆科植物的增產作用明顯。7.氯 氯在光合作用水裂解過程中起著活化劑的作用,促進氧的釋放。根和葉的細胞分裂需要氯。缺氯時植株葉小,葉間干枯、黃化,最終壞死;根生長慢,根尖粗。8.鎳 鎳是今年來發(fā)現(xiàn)的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鎳是脲酶的金屬成分,脲酶的作用是催化尿素水解成CO2和NH4+。缺鎳時,葉間處積累較多的脲,葉間出現(xiàn)壞死現(xiàn)象。鎳也是固氮酶的組成成分。9.鈉 鈉是大多數C4植物和CAM植物生長羧必需的微量元素。它的重要性表現(xiàn)在C4和CAM途徑中催化PEP的再生作用。缺鈉時,這些植物呈現(xiàn)黃化和壞死現(xiàn)象。鈉離子對許多C3植物的生長也是有益的,它增加細胞的膨脹從而促進生長。鈉還可以部分代替鉀的作用,提高細胞液的滲透勢(即溶質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