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教學設計韋敏華課題《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單元第十二課第三框《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授課班級高二(6)班解讀理念從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運用黃文秀的生平視頻導入,感受到黃文秀是如何實現人生價值;基于學生對人生價值的相關知識點的了解,以及學生對當今時事政治的興趣和關注,通過具體實例,分層設計問題,師生共同交流探究,突破重難點,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解讀學生通過前面單元的學習,高二學生基本掌握了《生活與哲學》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夠通過生活中的現象了解哲學知識,但是還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學生學習了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能更易于了解《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的相關知識,因此,要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實際生活例子給學生講解有關知識,從而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有關的知識。解讀教材內容標準識記如何創造與實現價值,理解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教材地位《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是《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單元第十二課最后一框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目: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的要求,本框主要講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勞動與奉獻的重要性、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本框既是對前一課內容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延伸,又是第十二課的升華、總結。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識記并理解: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勞動與奉獻的重要性、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能力目標提升自己,實現人生價值。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培養學生關心祖國,提升民族責任感。(2)培養學生的奉獻意識,熱愛勞動,不斷提升自我,實現自我人生價值。教學資源教材資源、網絡資源、課堂生成資源教學重點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勞動與奉獻的重要性、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教學難點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勞動與奉獻的重要性、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依據:主要讓學生感悟、理解。解讀方法教學方法1.案例教學法 2.視頻、圖片教學法 3.合作探究法學習方法1.自主探究法 2.總結反思法 3.小組合作探究法教學手段多媒體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教學準備1. 學生的學習準備:課前預習2. 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制作課件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教師:同學們,請看視頻并結合材料:黃文秀,在研究生畢業后本可以選擇留在大城市,過著安逸舒心的生活,然而她卻毅然回到家鄉,成為了樂業縣駐村第一書記。她將自己扎根在樂業縣,通過一次次的實地走訪,她帶領當地百姓發展種植業,使大家都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黃文秀的偉大在于她堅持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心里始終裝著的是黨和人民的事業。思考黃文秀做了什么,從而實現了她的人生價值學生:勞動教師:是的,黃文秀正是在勞動中創造價值,我們今天來探討的正是《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板書:價值的創造與實現二、進行新課教師:剛剛我們已經說了第一個知識點:一、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那勞動有什么重要性呢?學生:1.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1)彰顯和發揮自己的智力、體力、意志和情感(2)滿足社會、人民的需要,證明和實現自己的價值(3)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是的,勞動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所以,我們要在勞動中創造價值。黃文秀就是一個熱愛勞動的人。“每天很辛苦,但很快樂”黃文秀日記曾這樣寫道:“2018年7月26日,我們村產業園的牌子一直在努力中,5個致富帶頭人也在培養中。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樂。”“2018年8月15日,我發現我的方言進步了,可以和貧困戶完整用桂柳話交流了。”探究一:黃文秀為什么“每天很辛苦,但很快樂”?學生:脫貧有希望,5個致富帶頭人也在培養中等教師:是的,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2、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板書)(1)走出自我的狹隘天地,努力為他人和社會作貢獻。 (2)學會“愛”,愛家人、愛朋友、愛事業、愛祖國。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所以,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說到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我們國內有無數人為國家付出其勞動與奉獻,實現了他們的人生價值。比如:展示圖片及材料: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根據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紀蘭(女)、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女)“共和國勛章”。大家比較熟悉袁隆平,袁隆平是?學生:雜交水稻之父教師:對,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說說袁隆平,人生價值的實現是只靠他個人嗎?學生活動:不是,還靠袁隆平團隊,國家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板書)教師點撥:是的,那我們來結合材料,說說袁隆平,人生價值的實現,社會為他提供了那些條件?探究二:材料:國家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用于雜交水稻良種的培育和推廣 1972年,雜交稻被列為中國重點科研項目,全國性的協作攻關開始:三十余科研單位參與、上千個品種與該株野生水稻進行了上萬次測交和回交轉育試驗。 1975年冬,國務院就做出了迅速擴大試種雜交稻的決定,并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加大投入,于是當時在湖南大地出現了千軍萬馬下海南的動人場景。當年在全國多點示范的面積達5600多畝(1畝=1/15公頃),1976年示范推廣的面積就高達208萬畝。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 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人的生存條件和發展條件、享受條件和工作條件都是由社會提供的。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教師:展示一些標新立異的圖片,提問:有人說強調個人與社會統一會抹殺人的個性發展。你怎么看?學生:不會3.我們強調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個人的價值,并不否認追求人的個性發展。但是,這種個性不應表現為人的怪異和陋習,而應表現于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教師: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那除了社會提供的條件外,個人需要努力嗎?學生:需要探究三:結合材料,說說袁隆平成功研發雜交水稻,除了社會提供的條件外,還需要哪些自身條件?袁隆平畢業于農校科班,1961年開始的三年困難時期,面對處于饑餓狀態的整個中國,他立志研究水稻,選擇嫁接這種不改變作物基因而又能提高產量的技術,而這又是極其枯燥乏味需要漫長等待仔細觀察的技術,他一方面認真研讀有關遺傳學的著作,一方面在成片的稻田中尋找壯實的秧苗。幾十年如一日,撲下身子,頑強拼搏、潛心研究,反復實驗。經過艱苦的反復試驗,終于在雜交水稻這一領域有了成果。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頑強拼搏、自強不息 的精神。教師:是,正是要實現人生價值少不了自己的努力。習近平就曾說過“形象地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三、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板書)(1)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2)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3)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今年是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強者,總是從挫折中不斷奮起、永不氣餒”“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 習近平這些話讓人熱血沸騰!我們作為青年更要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板書設計 課后習題1.(2019河南鄭州高二上期末)“80后”鄉村教師張玉滾 不忘初心,主動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扎根深山17年,用扁擔把學生教材和學習用品挑進大山,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照亮山區孩子求學之路。2018年9 月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張玉滾的事跡說明①人生價值是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②正確的價值觀決定人生價值的實現③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④人生價值的實現能夠完全脫離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2.在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每名員工都知道有三條“紅線”——“紅包”、“回扣”和“吃請”。嚴禁收受患者任何形 式的禮物,包括紅包、禮物、宴請等,一經發現,無論數額 大小,一律沒收并予以開除。這體現了( )A.該院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B.人的價值就是懷著奉獻之心而不求獲得回報C.奉獻社會的實踐是人生價值實現的根本途徑D.有價值的人生只要貢獻社會,不圖獲得回報答案 A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勞動與奉獻的重要性、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如何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這對于學生理解人生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有重要價值。并讓學生明白,需要從現在開始努力。教學效果預測本框知識點不多,主要是培養學生熱愛勞動、樂于奉獻的精神,并理解到自己努力的重要性。這就得要合理安排好時間將本框知識點講解給學生的同時盡量感染學生,讓學生自己感悟;恐未能和學生進行更多的交流活動,讓學生自我思考、感悟時間不夠。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