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有生命現象的物體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 非生物:沒有生命現象的物體 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生物能進行呼吸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觀察法認識生物的方法 調查法 按形態結構分:植物、動物、其他生物生物歸類法 按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 大氣圈的底部 生物圈 范圍 水圈的大部 巖石圈的表面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生存空間等 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等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生物因素:捕食、競爭、合作、寄生等 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 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等 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是有影響的 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植物能增加空氣濕度 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 生產者—植物 生物部分 消費者—動物 組成 分解者—細菌、真菌生態系統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等 食物鏈和食物網:指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營養關系。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有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濕地、農田、城市等生態系統生物圈是最大 的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顯微鏡的結構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 玻片標本 按存放時間分:永久的、臨時的的種類 按材料分:切片、涂片、裝片 臨時裝片制作的一般步驟:擦片→滴水→放標本→蓋片→染色 細胞壁:保護和支持 細胞膜:保護;控制物質進出 細胞質:內有液泡(含細胞液)、線粒體、葉綠體等 細胞核:儲存遺傳物質 細胞膜:保護;控制物質進出 動物細胞 細胞質:內有細胞器、線粒體等 細胞核:儲存遺傳物質 動植物細胞的比較: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 動物細胞沒有上述結構 無機物:水、無機鹽、氧等 有機物: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等 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線粒體: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遺傳信息在細胞核中 遺傳信息的載體是DNA 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 細胞生長:使細胞體積增大 細胞分裂:使細胞數量增多 細胞分裂的過程:細胞核分裂→細胞質一分為二→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細胞壁 細胞分裂的特點:新、舊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相同 細胞分化:在生長發育中,大多數細胞失去分裂能力,形態、結構和功能都發生了變化,形成多種多樣細胞的過程。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組織。 概念 組織:由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細胞群。 器官: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系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 上皮組織 動物體的 分裂 結締組織 結構層次 分化 肌肉組織 神經組織 根 分生組織 營養器官 莖 植物體的 分裂 保護組織 葉 結構層次 分化 營養組織 花 輸導組織 生殖器官 果實 種子 常見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 草履蟲的結構:纖毛、表膜、細胞質、細胞核、口溝、食物泡、收集管和伸縮泡、胞肛單細胞生物 有益:魚類餌料、凈化污水 與人類的關系 有害:危害人體健康、形成赤潮 動物病毒種類 植物病毒 細菌病毒(噬菌體) 結構: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 生活:寄生 害處:引起人和動植物疾病 益處:用于生物防治、基因工程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常見植物:衣藻、水綿、海帶、紫菜等藻類植物 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水中,無根、莖、葉的分化 經濟意義:釋放氧氣,可供食用、藥用、魚類餌料 常見植物:墻蘚、葫蘆蘚、地錢等孢子植物 苔蘚植物 主要特征:生活在陰濕環境中,有莖、葉分化,有假根 經濟意義:可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見植物:蕨、腎蕨、卷柏、滿江紅等蕨類植物 主要特征:生活在陰濕環境中,有根、莖、葉的分化 經濟意義:可供食用、藥用、可作綠肥和飼料、可形成煤 種皮 菜豆種子 胚芽 胚軸 胚根 種子結構 子葉:兩片 果皮和種皮 胚乳 玉米種子 胚芽胚軸胚根 子葉:一片 特征: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 常見種類:松、柏、杉、銀杏、蘇鐵等 特征:種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 常見種類:牡丹、桃、楊樹、小麥等 花柄、花托、花萼、花瓣 花藥(內生花粉) 花絲 柱頭 雌蕊 花柱 子房壁 胚珠 傳粉: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 1、柱頭上的粘液刺激落在其上的花粉萌發出花粉管 2、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直達胚珠 3、花粉管末端破裂,其內的精子釋放出來 4、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后萼片、花瓣、雄蕊、柱頭、花柱 凋落 子房壁 果皮 珠被 種皮 受精卵 胚適量的水分 環境條件 充足的空氣 適宜的溫度 自身條件:種子完整,有活力,且不在休眠期 子葉(或胚乳) 提供營養,后脫落 胚芽 莖和葉 胚軸 連接根與莖的部分 胚根 根 發芽率:萌發種子占全部被測種子的百分數 成熟區:根尖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伸長區:根生長最快的部位分生區: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根冠:保護生長點 幼葉 葉芽軸 莖 枝條 芽原基 側芽 水 無機鹽:氮、磷、鉀等 有機物 葉片通過光合作用制造 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水使植物體硬挺、舒展 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運輸 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有大量根毛) 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自下而上運輸 莖不斷長粗的原因:形成層細胞不斷分裂,形成新的木質部細胞和韌皮部細胞 表皮細胞 保衛細胞 葉肉 葉脈 部位:主要是通過葉片上的氣孔 在水循環中的作用: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原料:二氧化碳、水 產物:有機物(主要為淀粉)、氧氣 條件:光 場所:葉綠體 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做光合作用。 表示式:二氧化碳 + 水 淀粉 + 氧氣 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基礎 意義 其他生物基本的食物來源 維持生物圈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相對平衡在農業上的應用:合理密植 細胞水平: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 器官水平:種子等器官的大部分成分 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反應式:有機物 + 氧氣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場所:主要是線粒體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碳—氧平衡: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過了自身呼吸作用對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氣體的形式排到了大氣中;綠色植物還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樣就維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 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等 森林:人均森林面積少且不合理開發利用和亂砍濫伐, 草原:過度放牧使許多草場退化、沙化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 人類的起源: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 特殊的環境條件:森林大量消失 人類的一些基本結構特征:直立行走的出現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睪丸 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卵巢 受精的部位:輸卵管胚胎發育的場所:子宮 身高突增 青春期的身體變化 神經系統及心臟、肺等器官功能增強性器官迅速發育 青春期的心理變化及其衛生 我國人口呈增長趨勢 我國計劃生育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血漿 成分:主要成分是水,還有它養料和廢物血液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血細胞:三種血細胞的比較名稱形態結構數量主要功能紅細胞(含血紅蛋白)無細胞核,兩面凹的圓餅狀,較大。(血紅蛋白—紅色含鐵)最多運輸氧和部分二氧化碳(氧含量高時,血紅蛋白易與氧結合;反之,易與氧分離)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最少吞噬病菌,防御和保護血小板無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很小較多止血、凝血血管類型血流方向結構特點管壁彈性管腔血流速度動脈從心臟送往全身厚大小快靜脈從全身送回心臟較薄小大(四肢靜脈內常有靜脈瓣)慢毛細血管從最小的動脈到最小的靜脈極薄(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極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極慢 心壁:主要由心肌構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左心房(連通肺靜脈)結構 四個腔 左心室(連通主動脈) 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連通肺動脈) 瓣膜 房室瓣(只能向心室開) 動脈瓣(只能向動脈開)心臟 功能 :血液運輸的動力心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生理 心輸出量:心臟每分鐘輸出的血量心動周期: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血液循環 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的途徑 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 血型:ABO血型系統將人類血型分為A型、B型、AB型和O型輸血與血型 輸血:輸血時應以輸同型血為原則 血量:成人體重的7%~8%;獻血量200~300ml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類別先天性行為學習行為形成生來就有的本能不是生來就有的,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獲得途徑由遺傳物質控制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適應性適應相對穩定的環境適應不斷變化的復雜環境進化趨勢無脊椎動物主要的行為方式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復雜,在它們的全部行為活動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第六單元 生物多樣性第七單元 生命的延續和發展 傳染源流行的基本環節 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控制傳染源預防措施 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組成:皮膚和粘膜功能:阻擋或殺死病原體、清掃異物組成: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功能:溶解、吞噬和消滅病菌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功能:產生抗體,消滅病原體(抗原) 抵抗抗原侵入,防止疾病產生 免疫的功能 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 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 計劃免疫: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 藥物可以分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人工呼吸:常用口對口吹氣法 胸外心臟擠壓 急救 毛細血管出血:傷口處加壓止血 外出血及止血 靜脈出血:血管的遠心端壓迫止血 動脈出血:血管的近心端壓迫止血 健康的概念: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 生活方式與健康密切相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