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年級美術上冊期中練習題選擇題。( )1、以前人人穿的衣服需要憑( )購買?布票 B、糧票 C、油票( )2、民間美術常常以“諧音”手法表達吉祥如意的主題。如魚——(余),蝙蝠——( )。A、喜 B、福 C、長壽( )3、民間美術常常以“象征”手法表達吉祥如意的主題。如:桃——(長壽),松柏——( )。 A、多子多孫 B、青春常駐 C、繁榮( )4、中國畫《歡樂的小溪》的作者是( )。 A、潘天壽 B、齊白石 C、梁培龍( )5、民間美術的色彩多大紅大紫,以( ),寓意喜慶、吉祥。 A、紅為主,以綠對應 B、綠為主,紅對應 C、紅綠各半( )6、在學習《蔬果造型》一課時,需要根據蔬菜、瓜果的( )、色彩和質感給你帶來基本的豐富聯想來制作自己喜愛的作品。 A、形狀 B、尺寸 C、紋理( )7、民間美術常常以“寓意”手法表達吉祥如意的主題。如牡丹——繁榮,石榴——( )。長壽 B、多子多孫 C、青春常駐( )8、民間美術中表現水紋的圖案是( )。 B、 C、( )9、作品 表現的吉祥主題是( )。福壽連年 B、年年有余 C、喜在眼前( )10、中國畫《荷花》是現代畫家( )的作品。A、梁培龍 B、齊白石 C、潘天壽( )11、中國畫《朝霞》是現代畫家( )的作品。A、 梁培龍 B、齊白石 C、潘天壽( )12、中國畫《花鳥》是現代畫家( )的作品。A、 林墉 B、齊白石 C、吳作人( )13、中國畫《黑天鵝》是現代畫家( )的作品。A、林墉 B、齊白石 C、吳作人( )14、中國畫《入云圖》是畫家陳永鏘( )年畫的。A、2006 B、2007 C、2008( )15、中國畫《森林晨曦》是畫家( )創作的。A、1959 B、1969 C、1949( )16、畫家通常用( )表現快樂的黑天鵝。A、濃濃的墨色 B、濃淡變化的墨色 C、淡談的墨色( )17、荷花艷而不俗,出淤泥而不染,常被用作( )的象征。A、清廉、純潔 B、清純、高雅 C、鮮艷、俗氣( )18、《風箏得意我得意》是梁培龍的作品,表現了小朋友( )的動態,表情是多么有趣而又令人難忘。A、快樂 B、憂傷 C、悲喜( )19、鹽的可溶性很強,撒到未干的畫面上會會向四周迅速溶化,推開原有的墨色,就形成( )的肌理。A、片狀 B、雪花狀 C、點狀( )20、原始部落認為某種動物或自然物跟本氏族有特殊關系,而將其當作本氏族的標志,形成( )。A、雕畫 B、圖騰 C、掛盤( )21、中國畫《風箏得意我得意》是我國現代作家( )的作品。A、梁培龍 B、吳作人 C、齊白石( )22、繪畫作品《鐵馬》是現代畫家( )的作品。A、梁培龍 B、張哲銘 C、陳永鏘( )23、《三毛流浪記》是漫畫家( )的作品。A、張樂平 B、潘天壽 C、吳作人( )24、很久以前,我國勞動人民就會用蜂蠟、礦物、植物作為顏料,印染出色彩沉穩亮麗的( )。A、織布 B、花布 C、繡布( )25、怎樣設計童裝1、選好紙材,對邊折。2、畫出衣服外形,在剪下來。3、粘貼好縫合部位( )。A、加工 B、裝飾 C、加工、裝飾( )26、我國民間喜慶主要用 ( )。A、紅色 B、綠色 C、黃色( )27、秋天色彩以( )黃為基調,非常熱烈艷麗。A、 紅 B、 金 C、橙( )28、在繪畫中,描繪兩個以上的事物時,主要表現的事物經常要畫得( )些。A、突出而細致 B、和其他事物一樣 C、顏色灰暗( )29、原色是其他顏色調不出來的,共有三種,下列不是原色的顏色是( )。A、紅 B、綠 C、藍( )30、我國有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它的制作工藝主要是用剪刀剪和( )兩種形式,我們把它統稱為“剪紙”。A、繪制 B、手撕 C、刀刻( )31、在門墻上張貼表現喜慶和祥瑞的畫是我國民間早有的過年習俗,這些內容吉祥,畫面喜慶的畫叫( )。A、宣傳畫 B、年畫 C、門神畫( )32、手工制作時經常要用紙,一張平面的紙通過( )方法可以使它里起來。A、卷,折 B、剪,貼 C、撕,拼( )33、在宣紙上運用( )來作畫是我國繪畫特有的表現形式,這一形式的畫叫中國畫。A、墨和色 B、水和色 C、畫筆和墨汁( )34、畫人物除了要注意相貌、身材等特點之外,還可以從( )特點來表現。A、衣著 B、道具 C、高矮( )35、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松柏像百折不饒的志士,木棉像( )。A、斗志昂揚的英雄 B、長壽 C、年年有余( )36、民間美術常常以“諧音”手法表達吉祥如意的主題,如魚——(余),蝙蝠——( )。A、喜 B、福 C、長壽( )37、中國畫《荷花》是現代畫家( )的作品。A、齊白石 B、林墉 C、吳作人( )38、民間美術以象征手法表達如意、主題,桃( )。A、多子多孫 B、余 C、長壽( )39、以前人人穿的衣服需憑( )來購買。A、布票 B、糧票 C、油票( )40《黑天鵝》是中國畫是現代畫家( )的作品。A、齊白石 B、吳冠中 C、吳作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