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章 動物的主要類群考點一 動物類群概述1. 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分類依據:體內有無脊柱。2. 變溫動物與恒溫動物(1)變溫動物:其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如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等。(2)恒溫動物:其體溫不會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如鳥類和哺乳動物等。考點二 無脊椎動物腔腸動物1. (1)主要特征: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1身體由兩層細胞--外胚層和內胚層構成,依靠觸手、口捕食,依靠消化腔進行消化,食物殘渣由口排出。2在條件適宜下,依靠芽體進行出芽生殖。芽體長成小水螅后,從母體上脫落下來,進行獨立生活,條件不適宜時也可進行有性生殖。3刺細胞是外胚層的一種細胞,腔腸動物特有的攻擊防御的利器,在觸手處尤其多。4輻射對稱的意義 便于感知四周環境來自各個方向的刺激(2)舉例:水螅、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蟲等。2. 扁形動物 (1)主要特征:身體呈兩側對稱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1大多寄生生活,少數自由生活(與線形動物類似)2渦蟲依靠眼點感光,依靠口、咽捕食,依靠腸進行消化。 (2)舉例:渦蟲、血吸蟲、絳蟲、華枝睪吸蟲等。【特別提醒】(1)扁形動物和腔腸動物的共同特征是有口無肛門,食物殘渣由口排出。扁形動物大多數寄生在人和動物體內,消化器官簡單,生殖器官發達。(3)血吸蟲的幼體寄生在釘螺體內,中間宿主為釘螺,成蟲寄生在人體內,它的寄主是釘螺和人,血吸蟲病主要通過皮膚感染。3. 線形動物(2) (1)主要特征: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刺細胞 有口有肛門。1蛔蟲適于寄生的特點 體表具有角質層,起保護作用;消化管的結構簡單,腸僅由一層細胞組成,可消化食糜;生殖器官發達;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2預防蛔蟲病 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沒洗凈的蔬果。3秀麗隱桿線蟲是自由生活的線性生物,生活周期短,容易繁殖,是人類研究遺傳 發育衰老等過程重要實驗動物(2)舉例:蛔蟲、蟯蟲、鉤蟲、絲蟲、線蟲等。【特別提醒】(1)腔腸動物身體由兩層細胞構成,包括內胚層和外胚層;線形動物身體僅由一層細胞構成。(2)線形動物體表的角質層起保護作用。(3)線形動物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消化管簡單。4. 環節動物(1)主要特征: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2)舉例:蚯蚓、沙蠶、水蛭等。(3)觀察蚯蚓(人教八上P9)a.觀察蚯蚓的外部形態:取一條活蚯蚓,觀察它的體型、體色及對稱方式,注意觀察身體是否分節,辨認蚯蚓的前后端。 體色:呈褐色,背側深,腹側淺 外部形態 結構:身體由許多相似的體節構成 體形:長圓筒形,身體呈兩側對稱 b.用手指觸摸蚯蚓腹面,感覺粗糙。用放大鏡觀察蚯蚓體節上的突起,這些小突起就是剛毛。蚯蚓身體的前部有幾個體節,界限不明顯,但比其他體節厚,稱為環帶。 注意:環帶的位置可以作為判斷蚯蚓身體前后端的依據,環帶靠近身體的前端。c.觀察蚯蚓的運動:將蚯蚓放在糙紙上,觀察其運動,注意蚯蚓身體粗細、長短的變化。蚯蚓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軀體運動更加靈活;蚯蚓的體壁肌肉發達,肌肉與剛毛配合完成運動。d.呼吸: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依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完成呼吸。注意:在實驗過程中,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蚯蚓的體表保持濕潤,這樣做的意義是維持蚯蚓正常的呼吸。e.實驗結束后,應將蚯蚓放回自然環境中。【知識拓展】雨后,土壤縫隙中缺少空氣,蚯蚓會爬到地面上來呼吸;蚯蚓在自然界作用: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軟體動物5. (1)主要特征: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河蚌用鰓呼吸,運動器官是足,貝殼由外套膜分泌物形成,當外套膜受異物刺激時,會分泌大量珍珠質把異物包裹,形成珍珠。 (2)舉例:縊蟶、扇貝、蝸牛、烏賊、魷魚、螺螄、河蚌、章魚等。6. 節肢動物(1)主要特征: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2)舉例:昆蟲(如蝗蟲、蟑螂、蝴蝶、蜻蜓等)、鼠婦、蝦、蟹、蜘蛛、蜈蚣等。(3)昆蟲綱代表動物——蝗蟲【識圖要點】a.蝗蟲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有發達肌肉的是胸部,一對觸角;三對足;兩對翅,其運動器官都位于胸部,跳躍依靠后足,飛行器官是翅。觸角是感覺器官。b.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主要作用是保護體內柔軟器官以及防止體內水分蒸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此外,體表有氣門用于呼吸,其呼吸器官是氣管。【知識拓展】(1)節肢動物是最大的動物類群。(2)昆蟲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對觸角,三對足,善于跳躍,一般有兩對翅,適于飛行,且昆蟲是唯一能飛的無脊椎動物。考點三 脊椎動物1.魚類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體表常有鱗片覆蓋; 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體形:身體分頭部、軀干部和尾部,通常左右側扁,大多呈流線型,有利于減少阻力。(2)運動方式:游泳。魚的身體大多呈流線形,有利于減少魚在水中運動時遇到的阻力。魚的體表常覆蓋鱗片,其表面有黏液,起保護作用。(3)呼吸:用鰓呼吸,它的主要部分是鰓絲,鰓絲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有利于擴大與水的接觸面積,完成呼吸。鰓絲有多個,水中氧氣進入體內途徑:水--口腔--鰓--血液(4)魚各個部位的主要作用:背鰭 :維持身體平衡,防止魚體側翻。胸鰭 :維持身體平衡,轉換方向。腹鰭 :維持身體平衡,防止左右擺動。尾鰭 :控制前進的方向。臀鰭 :功能與背鰭相似,維持身體平衡,防止魚體側翻。側線的主要作用是感知水流、水溫和測定方向,是感覺器官。【知識拓展】(1)“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2)魚類是脊椎動物中種類最多的類群。(3)特殊名稱的魚類:海馬、帶魚、鯊魚、鯽魚、中華鱘都屬于魚類,中華鱘是我國特有的一級保護動物。(4)“似魚非魚”的動物:鱷魚、甲魚是爬行動物;鯨、海豚是哺乳動物;章魚、墨魚、魷魚、鮑魚是軟體動物;大鯢(娃娃魚)是兩棲動物。【特別提醒】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并非都屬于兩棲動物,如烏龜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上,但它屬于爬行動物。兩棲動物——代表動物:青蛙(1)青蛙的運動方式:游泳和跳躍。(2)青蛙的呼吸:青蛙用肺呼吸,皮膚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濕潤的體壁里密布毛細血管,可以進行氣體交換,以輔助肺呼吸。(3)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4)兩棲動物生殖發育的特點:體外受精;變態發育。(5)常見的兩棲動物:青蛙、大鯢(娃娃魚)、蠑螈、蟾蜍等。 2. 3. 爬行動物——代表動物:蜥蜴主要特征: 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用肺呼吸 ;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1)爬行動物是真正適應陸地環境的脊椎動物。(2)爬行動物適于陸地生活的特點a.皮膚干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既可以保護身體又能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b.靠肺呼吸,肺發達,氣體交換能力強。c.爬行動物體內受精,將受精卵產在陸地上,卵內營養成分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外有堅韌的卵殼保護,擺脫了水環境的限制。(4)常見的爬行動物:蜥蜴、龜、鱉、蛇、鱷等。4. 鳥類鳥的主要特征: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有氣囊輔助 肺 呼吸(1)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a.身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飛行過程中空氣的阻力。b.前肢變成翼,為鳥類特有的器官,可以搏擊空氣而飛行。c.體表覆羽,有利于飛行和保溫。d.骨骼輕、薄、堅固,骨內部中空,可以減輕體重;胸骨上高聳的突起叫做龍骨突。e.氣囊位于各器官之間,可以減少器官之間的摩擦,散熱,還可以輔助肺進行雙重呼吸(不管是吸氣還是呼氣都有富含氧氣的空氣經過肺,即呼吸一次,在肺內發生兩次氣體交換(氣囊不可進行氣體交換,只能輔助呼吸)f.食量大,消化力強,消化系統發達,及時為飛行提供能量;食物殘渣,及時排除,減少飛行的重量g.循環系統結構完善,心臟四腔,心跳頻率快,運輸營養物質和氧氣的功能強。(3)蝙蝠屬于哺乳動物,不是鳥類。5. 哺乳動物(1)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被毛,胎生、哺乳;具有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知識拓展】門齒適于切斷食物,犬齒適于撕裂肉食,臼齒適于磨碎食物。由于植食性動物不需要撕裂肉食,因此植食性動物的犬齒一般退化了。(2)哺乳動物——代表動物:家兔a.家兔的特征:用肺呼吸;心臟四腔;體表被毛;體溫恒定;胎生、哺乳;牙齒分為門齒和臼齒。b.兔適應植食性生活的結構特點: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臼齒發達;消化管長,盲腸發達并有消化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