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1“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教學設計實錄一、指導思想和教學理念1.落實立德樹人,培育學科核心素養。《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 年版)》強調:具有政治認同素養的學生, 應能夠: 認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2.面向真實社會和文化生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興國運興, 文化強民族強。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本節課注重學科特點與時政主題相結合, 把理論生活化, 生活理論化, 實現兩者的有機融合,通過回顧改革開放40 年來我國在文化領域取得的成就,增強政治認同感。二、教學背景分析1.教學內容。本課是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單元第九課第一框的內容, 主要引導學生明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本節課以“中華文化的力量有多大”為議題, 通過創設情境、靈活運用學科知識, 完成學科任務,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培育學生學科素養。2.學生情況。高二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 心理認知也達到了一定程度, 基本能夠用理性的思維來看待和分析社會熱點問題。3.教學方式:議題式教學、合作探究法。4.教學手段:多媒體、學案。三、教學目標了解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文化領域取得的成就,探究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的影響力, 感受中西方文化差異對經濟和政治的影響, 體悟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要性, 提高價值判斷和創新遷移能力,從而增強文化自信,培育政治認同素養。四、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文化強國的方向、目標和作用。2.教學難點:如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五、課堂實錄【導入新課】小議題“傳統文化有味道”———師:請同學們欣賞幾幅圖片, 反映了什么場景?生:國內外歡度春節的場景。師: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唐代李世民有一首詩《守歲》這樣寫道: 暮景斜芳殿, 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 暖帶入春風。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共歡新故歲, 迎送一宵中。唐太宗的這首詩讓我們感受到了春節時濃濃的年味。師:以2019年春節為時限, 全世界除了我們國家,你知道還有哪些國家由法律規定放假過春節的?生:越南、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 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 把春節列為了法定假日。師:2016年10 月巴西的里約州和2018 年8月美國的加州把農歷新年列為法定節日, 放假。事實上,近年來春節也正走出世界各地華人的家門,很多外國人也開始參與到春節活動中來, 具有了越來越多的公共屬性, 并開始向當地生活滲透。歐美國家的政要也先后給華人發出賀信, 向中國人致以節日的問候。基于此, 有評論認為, 中國的春節正在風靡全球, 并昭示出當代中國的快速崛起。哪里有華人, 哪里肯定就有春節! 對此你怎么看?生:首先,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熱衷于過春節, 顯現出中國傳統文化深厚的底蘊和魅力; 其次,外國政要重視中國傳統節日, 是中國國力上升的結果,是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表現, 是文化強國對世界影響力的表現。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研究的主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設計意圖:通過集體朗誦唐詩, 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韻味; 觀察國內外歡度春節的圖片, 進一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哪里有華人哪里就有春節, 你怎么看?”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要對中華文化有自信, 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教學過程】小議題“中華文化力量大”———師:除了春節, 還有哪些方面顯示出中國文化的強盛,對世界的影響?出示議題:中國文化的力量有多大?生:學生討論三分鐘 (教師把學生的觀點精煉,寫副板書)。學生1:2014年,美國《新聞周刊》根據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的網民投票, 評選出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2 大文化國家以及這 12個國家文化的二十大形象符號, 中國文化居世界第二位。學生2:中國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論語·衛靈公》。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對待,推己及人, 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這些字被刻在了聯合國總部大廳的墻上。學生3: 孔子學院。2018 年, 世界孔子學院大會在成都召開。學生4: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海外媒體熱播,民以食為天, 中國美食在國外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師: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孔子學院。出示不同國家的孔子學院圖片。孔子學院是國家漢辦在世界各地設立的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的機構。2004 年, 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正式設立。截至2018 年12月,中國已在154 個國家和地區建立548 所孔子學院和1193 個中小學孔子課堂, 現有注冊學員 210萬人,中外專兼職教師4.6萬人。孔子學院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給世界各地的漢語學習者提 供規范、權威的現代漢語教材; 提供最正規、最主要的漢語教學渠道。它秉承孔子“和為貴”“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動中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以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為宗旨。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 選擇孔子作為漢語教學品牌是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標志。師: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在開辦孔子學院, 但也有個別西方國家開始有所限制, 比如美國。2012 年5 月, 美國審查孔子學院學術資質, 要求部分教師離境。2014 年 9 月, 美國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宣布, 將與中國孔子學院停止合作。2019年2 月美國北佛羅里達大學關閉孔子學院。從歡迎中國文化到抵制中國文化, 這說明了什么?生:文化沖突。比如, 美國強調的是個性發展、英雄主義, 中國強調和為貴、和而不同。中國經濟強大了, 文化強大了。個別西方國家覺得對他們有威脅,甚至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師:這說明一個道理,不同文化之間的沖突、文化軟實力的競爭是真實存在的一種現象。正如我們已經學過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關系中所述, 哪位同學說一下政治、經濟、文化三者之間是怎樣的關系?生:經濟、政治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個領域,其中經濟是基礎,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經濟發展帶動了文化的發展,擴大了文化在世界的影響。文化又反作用于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設計意圖:設置情境, 圍繞議題展開討論和探究,目的是使學生真正理解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議題“國博觀展看成就”———師:“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五洋捉鱉”, 最近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辦了一個展覽, 有誰假期去看過?師:改革開放 40 年的展覽, 展示了我國經濟、政治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展示了文化領域的巨大發展。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展示的數據、圖片告訴了我們。老師特地參觀展覽,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圖片。圖片展示的內容有: 中國文化的發展成就, 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文藝創作持續繁榮,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互聯網建設管理運用不斷完善, 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師:結合前面所學習的內容, 以及教材的相關知識,雖然我國已經是文化大國, 但距離黨和政府提出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還有一定距離, 我們該如何把中國文化繼續做大做強?生: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發言(3分鐘)。學生1:要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傳統文化做支撐,與時代結合有創新。學生2: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加強核心價值觀建設, 做到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相結合。學生3:對內樹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對外繼續擴大文化影響力。……師:同學們說得很好, 文化強國不是要美國文化,也不是歐洲文化, 而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師: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文化是一個國 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 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牢牢掌握意識 形態工作領導權,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 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設計意圖: 通過在國博觀展中現場拍攝的圖片和詳實的數據,回顧改革開放40 年來我國在文化領域取得的成就, 梳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措施,明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方向、任務和目標,目的是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小議題“展望未來有擔當”———師:建設社會主義強國, 任重而道遠, 作為中學生,你現在應該做什么?將來能做什么?生1:生活不僅有詩和遠方, 還有責任和擔當。堅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2:當今有許多人熱衷于過洋節,推崇外國文化,缺乏對中國文化的價值認同。所以現在要努力學習, 參與傳統文化活動, 將來做中外文化的傳播使者,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生3:努力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水平, 以身作則, 躬身實踐, 開拓創新,繼承中華優秀文化, 弘揚革命文化, 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做到知行合一。教師結束語:出示習近平寄語青年的話:“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的落腳點, 真正的精神所在。通過問題設置: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我能做什么? 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從而培育政治認同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