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六 西方的興起與近代世界的變遷(五)課程標準 2-3-6?簡述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評析相關事件和人物對各自國家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一、德國統一1.統一的背景(1)政治狀況:19世紀中期,德意志處在嚴重分裂之中。其中最強大的是南部的奧地利和北部的 。(2)經濟狀況①19世紀,發源于英國的 向德意志擴展,德意志經濟取得顯著發展。②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各邦有自己的工商業法令,有不同的貨幣、度量衡,不利于工商業的發展。德意志迫切需要一個 的國內市場。③由于國家 ,在輸往國外商品和搶奪殖民地的競爭中,德意志資產階級感到缺乏強有力的后盾。(3)國家的分裂狀況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經濟的發展要求把 問題提上日程,又為統一創造了條件。2.統一的實現(1)領導權的爭奪:長期以來, 和 一直在爭奪德意志的領導權。奧地利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普魯士是一個主要由德意志人組成的國家。德意志民族統一動的旗幟,逐漸由奧地利轉到普魯士手中。(2)統一過程:1862年,普魯士國王任命 為宰相,他堅持推行軍事改革,主張依靠昔魯士的經濟、軍事實力,實現意志的一,他稱為“ ”、他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與丹麥、奧地利和法國進行三次“ ”,均取得勝利。(3)完成統一: 年,普魯士國 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宣布自己是統一的德意志帝國的皇帝, 。3.統一的影響(1)積極影響:德國的統一實現了德意志民族長期以來的夢想,為德意志民族的進一步 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統一后的30年內,德國在經濟、軍事、科學方面躍成為世界強國。(2)消極影響:德國的統一是通過“ ”的王朝戰爭實現的,統一后的德國繼承了普魯士的一些舊制度,同時,德意志民族的 、 愿望并未完全實現。二、美國內戰/美國南北戰爭1.背景、原因(1)美國獨立后,領土不斷擴張。經過半個多世紀,美國通過購買、搶占和吞并等手段成為東臨 、西瀕 的大國。(“西進運動”:在領土擴張過程中,大批移民從東部乘車向遼闊的西部進發,當時稱為“西進運動”。在此過程中,大批 被屠殺,或被驅趕到更邊遠的地區。)(2)美國獨立后,南方種植園經濟和北方資本主義經濟都發展起來,但發展模式有很大不同。 發展情況 表現 結果南方經濟 南方繼續發展大種植經濟,保留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后,對棉花的需求量猛增,刺激了美國南部植棉業的發展,南方種植園主把棉花等工業原料賣到英國,又從英國買回廉價的工業品,在這種情下,南方的黑人奴隸數量猛增 南北不同的發展模式,造成了 。到了 ,這一矛盾達到無法調和的地步。北方經濟 北方以 為主 18世紀90年代,美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北方工業迅速發展.到1860年,美因工業總產值在50年間增長了近9倍 (美國南北戰爭的根本原因可概括為: 阻礙了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3)19世紀中期,發源于北方的 空前高漲。廢奴主義者建立廢奴組織,出版鼓吹廢奴的刊物,甚至深入南方組織奴隸逃亡。(4)1860年11月,主張限制奴隸制的 當選為美國總統(導火線)。2.經過(1)爆發: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內戰,歷史上稱為“ ”(2)初期:北方軍隊連連敗退,人民群眾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轉戰局(3)轉折:①頒布《 》:凡是美國公民,只要交納10美元手續費,就可以在美國西部得到一塊土地,連續耕種5年后,這塊土地就成為他的私有財產。影響:這一法令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土地的要求,提高了政府的威望②1862年9月,林肯發表《 》: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并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影響:宣言激起了廣大黑人的參戰熱情,戰爭形勢開始有利于北方。(4)結果:1865年,內戰以 的勝利告終3.林肯遇刺:戰爭結束后不久,擁護奴隸制的狂熱分子在劇院刺殺了林肯。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貢獻,成為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4.影響:經過內戰,美國廢除了 ,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維護了 ,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但美國 依然嚴重,種族平等問題仍未徹底解決。三、俄國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①16世紀中期,俄國盛行 制,社會經濟發展遠遠落后于西歐國家。那時的俄國是一個中央集權的 國家②17世紀,俄國開始出現手工工場,但是工場里主要使用農奴勞動,工商業發展緩慢。③1689年,羨慕西歐先進科技文化的沙皇 掌握實權目的:為了使俄國成為強國(3)內容:大力推行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和推廣學校教育的改革(4)影響:推動社會進步,増強了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俄國開始路身于歐洲強國之列2.1861年改革(農奴制改革)(1)原因:根本原因: 嚴重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內因)①經濟上:19世紀中期,俄國的工業有了發展,但由于農奴制的阻礙,仍然與西歐光進國家有很大差距。(由于長期被奴役,農奴體質很差,生產效率極低。農奴生活水平低下,影響國內市場的擴大,不利于工商業的發展。)②思想上: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批評時政,反對沙皇專制,主張廢除農奴制。③政治上:廣大農奴不堪忍受日益沉重的剝削、經常發動起義,農奴制激化了階級矛盾。直接原因: 的失敗,暴露了農奴制弊端,加劇了國內矛盾。(外因,軍事上)1853年,為了擴大勢力范國、同時轉移國內矛盾,沙皇俄國發動了對土耳其的戰爭。國主戰場在黑海上的克里米亞半島,所以這場戰爭被稱為“克里米亞戰爭”。不久,英國、法國等國家加入土耳其一方,大敗俄軍。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把俄國的強國形象打得粉碎,讓俄國人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落后,廢除農奴制勢在必行時間: 年(3)人物: 頒布法令,宣布廢除農奴制(4)內容:農奴在法律上是“ ”,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性質: (5)影響①積極影響: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 。改革廢除了 ,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 的發展道路。②消權影響: 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四、明治維新1.背景(原因)(1)幕府統治的危機①19世紀中期的日本仍是一個閉關鎖國、落后的 國家。②天皇大權旁落,日本處在腐朽的 統治之下。③1853年, 軍艦打開了日本國門,日本被迫與美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同意開放港口,此后,歐洲列強接踵而來。外國勢力的入侵,激化了日本的國內矛盾。日本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2)倒幕運動①背景:面對危機局面,一些 逐步放棄了排斥西方的做法,轉而接受西方先進技術和思想,主張以武力推翻 。②過程:1868年,討伐幕府的武裝在京都附近戰勝幕府軍隊,推翻了 。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從京都遷往東京。③ 阻礙資本主義發展(改革的根本原因)。2.改革內容(1)政治方面:①廢除全國所有的藩國,由中央政府派官員直接管理,以加強 ;②廢除 制度,平民可以自由擇業。(2)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 ,鼓勵發展 。(3)社會生活方面: 提倡“ ”,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 。(4)軍事方面: 開始實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軍隊。3.明治維新的性質和影響(1)性質:明治政府自上而下實行的 的改革。(3)影響①積極影響:使日本擺脫了民族危機,從此走上了 的道路。日本逐漸改變了落后的面貌,經濟發達,軍事實力強大,成為亞洲第一個邁上 的國家。②消極影響:保留大量封建殘余,走上 道路,成為亞洲和平的新威脅。 18 專題六 西方的興起與近代世界的變遷(五) 選擇題1.(2019·杭州)制作表格整理知識是歷史學習的有效方法。下列整理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選項 時間 事件 意義A 1649年 英王查理一世被處死 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體B 1789年 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獄 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爆發C 1839年 林則徐在虎門銷毀鴉片 標志著鴉片戰爭的爆發D 1889年 日本頒布《明治憲法》 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A.?A??????B.?B????????C.?C?????????D.?D2.(2018·衢州)縱觀中日兩國的近代歷史,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具有很多相似之處。下列表述最恰當的是(??? ) A.?都是為挽救民族危機而進行的改革???B.?都頒布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成文完法C.?都向西方學習,確立了君主立憲制???D.?都改變了落后面貌,走上擴張道路3.(2017·麗水)以下對圖中四國的表述符合史實的是(? )A.?甲國是典型的城邦國家,曾經頒布過《十二銅表法》B.?乙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后來成為“日不落帝國”C.?丙國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創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政體D.?丁國通過明治維新開始近代化,后來走上對外擴張道路二、非選擇題(2019·舟山)25.從古到今,世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從未間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鄭和七下西洋,在亞非許多國家留下了遺跡。鄭和使團教給當地人建造城市和掘井取水的本領,教他們治病,向他們傳授農田施肥的技術。徐光啟向利瑪竇學習數學、天文學、地理學等知識,與利瑪竇合作翻譯了克拉維烏斯的歐幾里得《幾何原本》注釋本的前六卷。——摘編自呂文利《絲路記憶》材料二:政府成立后系統而全面的移植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文明,終于促使列強于1894年同意第一次修改不平等條約,1895年,躋身世界第三造船大國行列。但從小學起以“忠君(天皇)愛國”思想教育學生,將以前各種封建的、軍國主義的形式內容進一步強化和系統化。——摘編自馬克連《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回顧歷史、展望世界,我們應該……堅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1)鄭和、徐光啟在中外文明交流上的主要貢獻有什么不同?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歷史事件的名稱,并依據材料對此事件進行簡要評價。 (3)結合20世紀中國的相關史實闡述堅持文明交流互鑒的理由。 2.(2017?金華)中日關系的歷史演變告訴我們,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上任的杭州知府林啟曾說:“東方蠶業日本進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國養蠶成法,日人一一仿行,遂以奪我中國蠶利。”材料二:城頭蓮蓬雷大鼓.蒼天蒼天淚如雨.倭人竟制臺灣去……”——黃遵憲《臺灣行》材料三:《開羅宣言》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日本“奪我中國蠶利”之原因。 (2)歸納材料二,并簡述中國人民是怎樣將材料三的聲明變成現實的?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中日兩國的競爭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并依據材料,談誡新形勢下我國怎樣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 一、選擇題1.(2019年湖州市吳興區第四中學三模)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表中的史實與推論,有正確對應關系的是( ???) 序號 史實 推論① 1871年,日本某藩知事到任后不久,又被中央政府改稱縣知事。 消除割據狀態,強化中央集權② 1872年,日本的第一條鐵路——橫濱到東京的鐵路建成通車。 引進西方技術,發展民族工業③ 1873年的一天,女官給日本天皇梳理頭發時吃驚地發現,天皇已將自己的長發剪掉。 革除封建習俗,促進文明開化④ 《大日本帝國憲法》:“天皇為國家元首,總攬統治權;天皇依帝國議會之協贊行使立法權;……” 制定近代憲法,確立共和政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9年臺州市玉環市模擬)重大事件會對歷史進程產生重大影響。下列評價正確的是(?? ) A.?17、18世紀,英國和法國先后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B.?南北戰爭使美國獲得獨立,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C.?明治維新消除了大量舊制度的殘余,日本躋身于資本主義強國之列。D.?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徹底改變了二戰中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 3.(2019年湖州市吳興區九年一貫制學校二模)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個島國……從17世紀初開始,這個落后的封建小國緊鎖門戶,度過了200多年閉關自守的時光。但是,西方文明的沖擊不可避免的到來了……也迎來了棄舊圖新的機遇。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A.?“緊鎖門戶”造成了日本的落后 B.?“沖擊”指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C.?“棄舊圖新”指明治政府的改革 D.?日本抓住“機遇”建立共和政體4.(2019年臺州市臺初學院附中模擬五)“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表中結論與史實對應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① 漢武帝頒布“推恩令” 大大增強了各諸侯王的勢力② 土地改革 徹底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③ 日本明治維新 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④ 歐洲啟蒙運動 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D 【考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日本明治維新,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重大史實的影響。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削弱了各諸侯王的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所以①不符合題意;②③④符合題意。故選D。 5.(2019年紹興市新昌縣模擬)從19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中日兩國分別開啟了意義重大的變革。下列屬于中日兩國變革共同點的是(?? ) A.?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B.?確立君主立憲政體?????????C.?走上對外擴張道路?????????D.?廢除封建等級制度6.(2018年嘉興市秀洲區二模)明治初年的著名思想家福澤諭吉從積極的角度給予“黑船事件”評價,他認為:“嘉永年間美國人跨海而來,仿佛在我國人民的心頭燃起了一把烈火,這把烈火一經燃燒起來便永不熄滅。”其中“烈火”所指的是(??? ) A.?對西方侵略極端仇恨???????B.?對君主專制統治反感C.?汲取西洋文明的熱情???????D.?向外侵略擴張的欲望7.(2018年湖州市吳興區十二中三模)論從史出是學習歷史與社會學科的重要方法。小明收集了如下資料:日本遭受了美國的侵略,繼而進行明治維新;中國遭受了列強的侵略,繼而開展維新變法。他想證明的論點是(??? ) A.?西方列強對亞洲的侵略???????B.?亞洲國家進行的近代化探索C.?工業文明沖擊下的近代化改革????D.?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在亞洲的確立8.(2018年嘉興市秀洲區二模)關于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都是為了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B.?都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C.?都推翻了本國的封建專制統治?????D.?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二、非選擇題1.(2018年臨海市模擬)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來自多方面。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英國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工業生產情況(部分)【注】到19世紀50年代,英國壟斷了世界工業和海外貿易,被稱為“世界工廠”。材料二:明治維新大事年表時間 事件1871年 ①成立文部省,建立小學、中學、大學三級教育體制,重金聘請歐美教授任教1872年 ②頒布《固定銀行條例》,移植歐美股份公司制度1873年 ③實行義務兵役制,仿照歐美國家建立常備軍1881年 ④發布《勸農局處務條例》,提出“創辦官立事業,示以實例,以誘導人民”1883年 ⑤修建“鹿鳴館”,館內有18個西洋式活動廳室,成為推廣歐式生活的場所材料三:20世紀以來,中國發生了許多思想變革,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軌跡。(1)請概括材料一中英國工業發展狀況,并指出影響這一狀況的非政治變革的歷史事件。 (2)表中體現“文明開化”政策的是________(寫出序號)。日本這一系列改革最終導致日本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________ (3)結合年代尺和所學知識完成材料三的表格。 (4)綜合對上述材料的探究,請歸納出推動社會不斷發展的主要因素。 2.(2018年臺州市天臺縣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道光(1821-1850)、成豐(1851-1861)年間的人沒有領受軍事失敗的教訓,戰后與戰前完全一樣,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豐末年,英、法聯軍攻進了北京,然后有少數人覺悟了,知道非學西洋不可。——摘自蔣廷黻(中國近代史》材料二:在中國社會緩慢地發生變化的同時,出現了《海國圖志》、《瀛環志略》等著作…,可惜的是,在當時,對這兩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會因炮聲震撼而驚醒,中國社會卻在炮聲沉寂后又昏昏睡去……知識分子是民族的大腦,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們的使命。——摘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材料一中的“軍事失敗”與“少數人覺悟”各指什么歷史事件? (2)運用所學知識,說一說“驚醒”與“昏昏睡去”對兩國各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請列舉19世紀未至20世紀初的史實,簡要敘述中國知識分了是如何擔負起“揭示民族的使命”? 3.(2018年嘉興市南湖區一模)【選考】變革與回應:國家變革之時,國民以何回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19世紀后期:日本國民的回應】圖1、圖2表明,19世紀后期的日本國民如何回應國家的改革運動? (2)【20世紀初:中國國民的回應】 新派人士接受剪辮 路人被革命黨人剪辮圖3、圖4表明,1912年的中國政局發生了什么變化?從國民的不同回應中透析變化產生的影響。 (3)“發型”是觀察社會變革的一個窗口。結合材料說明近代中日社會變革的異同。 18 專題六 西方的興起與近代世界的變遷(五) 選擇題1.(2019·杭州)制作表格整理知識是歷史學習的有效方法。下列整理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選項 時間 事件 意義A 1649年 英王查理一世被處死 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體B 1789年 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獄 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爆發C 1839年 林則徐在虎門銷毀鴉片 標志著鴉片戰爭的爆發D 1889年 日本頒布《明治憲法》 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A.?A??????B.?B????????C.?C?????????D.?D【答案】 B 【考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日本明治維新,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了《權利法案》。《權利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證,英國建立起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體,A項不符合題意;1789年7月14日,法國人民發動起義,攻占巴士底監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開始, B項符合題意;1840年6月,英軍炮轟廣東海面,標志著鴉片戰爭的爆發, C項不符合題意;《明治憲法》確立了日本式的君主立憲制─ ─ 近代天皇制, 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2018·衢州)縱觀中日兩國的近代歷史,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具有很多相似之處。下列表述最恰當的是(??? ) A.?都是為挽救民族危機而進行的改革???B.?都頒布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成文完法C.?都向西方學習,確立了君主立憲制???D.?都改變了落后面貌,走上擴張道路【答案】 A 【考點】日本明治維新,戊戌變法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都是為挽救民族危機而進行的改革,所以A符合題意;戊戌變法最終并沒有頒布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成文憲法,所以B不符合題意;戊戌變法最終失敗,并沒有確立君主立憲制,更沒有改變中國的落后面貌,所以CD不符合題意。故選A。3.(2017·麗水)以下對圖中四國的表述符合史實的是(? )A.?甲國是典型的城邦國家,曾經頒布過《十二銅表法》B.?乙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后來成為“日不落帝國”C.?丙國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創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政體D.?丁國通過明治維新開始近代化,后來走上對外擴張道路【答案】 D 【考點】古希臘羅馬文明,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日本明治維新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羅馬帝國、英國、美國、日本歷史發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國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羅馬帝國,所以A錯誤;乙國是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在工業革命時期就已經成為“日不落帝國”,所以B錯誤;丙國是美國,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創立了民主共和制,所以C錯誤;丁國是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開始近代化,后來走上對外擴張道路,所以D正確。故選擇D。二、非選擇題1.(2019·舟山)從古到今,世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從未間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鄭和七下西洋,在亞非許多國家留下了遺跡。鄭和使團教給當地人建造城市和掘井取水的本領,教他們治病,向他們傳授農田施肥的技術。徐光啟向利瑪竇學習數學、天文學、地理學等知識,與利瑪竇合作翻譯了克拉維烏斯的歐幾里得《幾何原本》注釋本的前六卷。——摘編自呂文利《絲路記憶》材料二:政府成立后系統而全面的移植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文明,終于促使列強于1894年同意第一次修改不平等條約,1895年,躋身世界第三造船大國行列。但從小學起以“忠君(天皇)愛國”思想教育學生,將以前各種封建的、軍國主義的形式內容進一步強化和系統化。——摘編自馬克連《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回顧歷史、展望世界,我們應該……堅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1)鄭和、徐光啟在中外文明交流上的主要貢獻有什么不同?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歷史事件的名稱,并依據材料對此事件進行簡要評價。 (3)結合20世紀中國的相關史實闡述堅持文明交流互鑒的理由。 【答案】 (1)鄭和將中華文明傳播到亞非各國,徐光啟學習并介紹西方文明到中國。(2)明治維新。促進日本經濟發展,改變了其落后面貌,使日本走上工業化道路,獲得了與西方列強平等的地位,但保留了封建殘余。(3)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學習西方的政治文明,發動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制政府,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俄國十月革命后,中國先進分子向俄國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建立中國共產黨;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開創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領導人民取得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80年代,我國設立四個經濟特區,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可見,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必須堅持與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 【考點】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日本明治維新 【解析】(1)本題考查鄭和、徐光啟在中外文明交流上的主要貢獻的不同。根據材料一“鄭和七下西洋,在亞非許多國家留下了遺跡。鄭和使團教給當地人建造城市和掘井取水的本領,教他們治病,向他們傳授農田施肥的技術。”可見鄭和下西洋將中華文明傳播到亞非各國。根據材料一“徐光啟向利瑪竇學習數學、天文學、地理學等知識……”可見徐光啟學習并介紹西方文明到中國。 (2)本題考查明治維新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二中的“移植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文明”“從小學起以‘忠君(天皇)愛國’思想教育學生”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明治維新。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日本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日本在強大起來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3)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學習西方的政治文明,發動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制政府,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俄國十月革命后,中國先進分子向俄國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建立中國共產黨;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開創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領導人民取得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80年代,我國設立四個經濟特區,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可見,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必須堅持與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 2.(2017?金華)中日關系的歷史演變告訴我們,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上任的杭州知府林啟曾說:“東方蠶業日本進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國養蠶成法,日人一一仿行,遂以奪我中國蠶利。”材料二:城頭蓮蓬雷大鼓.蒼天蒼天淚如雨.倭人竟制臺灣去……”——黃遵憲《臺灣行》材料三:《開羅宣言》聲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日本“奪我中國蠶利”之原因。 (2)歸納材料二,并簡述中國人民是怎樣將材料三的聲明變成現實的?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中日兩國的競爭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并依據材料,談誡新形勢下我國怎樣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 【答案】(1)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采取外國養蠶成法”,在競爭中獲利。(2)材料二反映甲午戰爭失敗,簽《馬關條約》,割臺灣等給日本。通過全民族抗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臺灣回歸祖國,使材料三的聲明變成現實。(3)經濟競爭,科技競爭,軍事競爭。學習先進技術,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民族團結,增強民族凝聚力等。(若從國防建設、國際合作等角度回答亦可。) 【考點】日本明治維新,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抗日戰爭,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 【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維新和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結合所學知識,19世紀后半期,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采取外國養蠶成法”,在競爭中獲利。(2)本題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戰爭和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反映甲午戰爭中國失敗,簽訂《馬關條約》,把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抗日戰爭紅通過全民族抗戰,我國打敗日本帝國主義,臺灣回歸祖國,使《開羅宣言》的聲明變成現實。(3)本題考查的是中日競爭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日兩國的競爭具體表現在經濟競爭、科技競爭、軍事競爭。新形勢下我國要想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必須學習先進技術,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民族團結,增強民族凝聚力等(學生若從國防建設、國際合作等角度回答亦可)。一、選擇題1.(2019年湖州市吳興區第四中學三模)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表中的史實與推論,有正確對應關系的是( ???) 序號 史實 推論① 1871年,日本某藩知事到任后不久,又被中央政府改稱縣知事。 消除割據狀態,強化中央集權② 1872年,日本的第一條鐵路——橫濱到東京的鐵路建成通車。 引進西方技術,發展民族工業③ 1873年的一天,女官給日本天皇梳理頭發時吃驚地發現,天皇已將自己的長發剪掉。 革除封建習俗,促進文明開化④ 《大日本帝國憲法》:“天皇為國家元首,總攬統治權;天皇依帝國議會之協贊行使立法權;……” 制定近代憲法,確立共和政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 【考點】日本明治維新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治維新。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②③符合題意;《大日本帝國憲法》的頒布,日本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2.(2019年臺州市玉環市模擬)重大事件會對歷史進程產生重大影響。下列評價正確的是(?? ) A.?17、18世紀,英國和法國先后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B.?南北戰爭使美國獲得獨立,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C.?明治維新消除了大量舊制度的殘余,日本躋身于資本主義強國之列。D.?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徹底改變了二戰中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答案】 A 【考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日本明治維新,第二次世界大戰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17、18世紀,英國和法國先后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所以A符合題意;美國獨立戰爭使美國獲得獨立,所以B不符合題意;明治維新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使日本由封建社會走向資本主義社會,所以C表述錯誤;《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二戰中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所以D表述錯誤。故選A。 3.(2019年湖州市吳興區九年一貫制學校二模)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個島國……從17世紀初開始,這個落后的封建小國緊鎖門戶,度過了200多年閉關自守的時光。但是,西方文明的沖擊不可避免的到來了……也迎來了棄舊圖新的機遇。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A.?“緊鎖門戶”造成了日本的落后 B.?“沖擊”指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C.?“棄舊圖新”指明治政府的改革 D.?日本抓住“機遇”建立共和政體【答案】 D 【考點】日本明治維新 【解析】根據題意結合所學知識,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緊鎖門戶”造成了日本的落后。美國的軍艦強開日本的國門,日本開始進行明治維新,日本改革封建制度,創建現代化軍隊,在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明治維新使日本從封建社會過度到資本主義社會。此后,日本開始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而并非和平崛起。ABC三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日本抓住“機遇”建立共和政體說法不符合歷史事實,日本明治維新后建立的政體為君主立憲制,不是共和制,D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4.(2019年臺州市臺初學院附中模擬五)“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表中結論與史實對應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① 漢武帝頒布“推恩令” 大大增強了各諸侯王的勢力② 土地改革 徹底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③ 日本明治維新 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④ 歐洲啟蒙運動 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D 【考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日本明治維新,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重大史實的影響。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削弱了各諸侯王的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所以①不符合題意;②③④符合題意。故選D。 5.(2019年紹興市新昌縣模擬)從19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中日兩國分別開啟了意義重大的變革。下列屬于中日兩國變革共同點的是(?? ) A.?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B.?確立君主立憲政體?????????C.?走上對外擴張道路?????????D.?廢除封建等級制度【答案】 A 【考點】日本明治維新,洋務運動 【解析】從19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中國開始了洋務運動,日本發達了明治維新,這兩場變革的共同點是鼓勵發展近代工業,所以A符合題意;BCD是明治維新的特點,與洋務運動無關。故答案為:A。6.(2018年嘉興市秀洲區二模)明治初年的著名思想家福澤諭吉從積極的角度給予“黑船事件”評價,他認為:“嘉永年間美國人跨海而來,仿佛在我國人民的心頭燃起了一把烈火,這把烈火一經燃燒起來便永不熄滅。”其中“烈火”所指的是(??? ) A.?對西方侵略極端仇恨???????B.?對君主專制統治反感C.?汲取西洋文明的熱情???????D.?向外侵略擴張的欲望【答案】 C 【考點】日本明治維新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黑船事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53年黑船事件,民族危機加劇社會矛盾。面對危機局面,一些中下級武士逐步放棄了排斥西方的做法,轉而接受了西方先進技術和思想,積極向西方學習。故選C。7.(2018年湖州市吳興區十二中三模)論從史出是學習歷史與社會學科的重要方法。小明收集了如下資料:日本遭受了美國的侵略,繼而進行明治維新;中國遭受了列強的侵略,繼而開展維新變法。他想證明的論點是(??? ) A.?西方列強對亞洲的侵略???????B.?亞洲國家進行的近代化探索C.?工業文明沖擊下的近代化改革????D.?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在亞洲的確立【答案】 C 【考點】日本明治維新,戊戌變法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治維新、戊戌變法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通過黑船事件,資本主義的美國強迫封建制度日本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使日本出現了嚴重的民族危機,為擺脫民族危機,推翻幕府的封建統治,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1898年中國展開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明治維新、戊戌變法都是工業文明沖擊下的近代化的改革,都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該論文的主題可能是工業文明沖擊下的近代化改革。故選C。8.(2018年嘉興市秀洲區二模)關于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都是為了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B.?都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C.?都推翻了本國的封建專制統治?????D.?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答案】 D 【考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阻礙了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所以ABC都不符合題意;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故選D。 二、非選擇題1.(2018年臨海市模擬)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來自多方面。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英國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工業生產情況(部分)【注】到19世紀50年代,英國壟斷了世界工業和海外貿易,被稱為“世界工廠”。材料二:明治維新大事年表時間 事件1871年 ①成立文部省,建立小學、中學、大學三級教育體制,重金聘請歐美教授任教1872年 ②頒布《固定銀行條例》,移植歐美股份公司制度1873年 ③實行義務兵役制,仿照歐美國家建立常備軍1881年 ④發布《勸農局處務條例》,提出“創辦官立事業,示以實例,以誘導人民”1883年 ⑤修建“鹿鳴館”,館內有18個西洋式活動廳室,成為推廣歐式生活的場所材料三:20世紀以來,中國發生了許多思想變革,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軌跡。(1)請概括材料一中英國工業發展狀況,并指出影響這一狀況的非政治變革的歷史事件。 (2)表中體現“文明開化”政策的是________(寫出序號)。日本這一系列改革最終導致日本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________ (3)結合年代尺和所學知識完成材料三的表格。 (4)綜合對上述材料的探究,請歸納出推動社會不斷發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 (1)英國工業發展迅速。英國工業革命。(2)①⑤;使日本從落后的封建國家逐步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3)①新文化運動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②毛澤東思想;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或者: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解放了思想,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4)主要因素:科技革命的推動、改革與開放、思想變革。 【考點】工業革命,日本明治維新,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解放戰爭,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英國工業革命。分析材料一可知,英國工業發展迅速。英國于18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工業革命,于1840年前后率先完成工業革命。 (2)本題考查的是明治維新。分析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表中體現“文明開化”政策的是①⑤;②④是經濟政策;③是軍事政策。日本明治維新這一系列改革使日本從落后的封建國家逐步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3)本題考查的是20世紀的中國思想變革。①新文化運動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②中共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我黨的指導思想,推動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或者: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解放了思想,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④鄧小平發表了“南方講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此后,十四大提出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邁上了新征程。 (4)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推動社會不斷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科技革命的推動、改革與開放、思想變革 2.(2018年臺州市天臺縣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道光(1821-1850)、成豐(1851-1861)年間的人沒有領受軍事失敗的教訓,戰后與戰前完全一樣,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豐末年,英、法聯軍攻進了北京,然后有少數人覺悟了,知道非學西洋不可。——摘自蔣廷黻(中國近代史》材料二:在中國社會緩慢地發生變化的同時,出現了《海國圖志》、《瀛環志略》等著作…,可惜的是,在當時,對這兩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會因炮聲震撼而驚醒,中國社會卻在炮聲沉寂后又昏昏睡去……知識分子是民族的大腦,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們的使命。——摘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材料一中的“軍事失敗”與“少數人覺悟”各指什么歷史事件? (2)運用所學知識,說一說“驚醒”與“昏昏睡去”對兩國各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請列舉19世紀未至20世紀初的史實,簡要敘述中國知識分了是如何擔負起“揭示民族的使命”? 【答案】 (1)鴉片戰爭;洋務運動。(2)日本:受到西方列強侵略后實行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中國:沒有及時變革,妄自尊大,第二次鴉片戰爭使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3)①康有為、梁啟超等掀起了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運動;②孫中山等發動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③陳獨秀等發起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 【考點】日本明治維新,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鴉片戰爭和洋務運動。材料一中的“軍事失敗”與“少數人覺悟”各指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第一鴉片戰爭使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沒有使得中國人驚醒,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給統治者當頭一棒,地主階級洋務派開始洋務運動,救亡圖存。(2)本題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維新和第二次鴉片戰爭。據材料和所學知,日本在受到西方列強侵略后“驚醒”,進行了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而中國在鴉片戰爭后,沒有及時變革,妄自尊大,致使后來“英、法聯軍進攻了北京”,第二次鴉片戰爭使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3)本題考查的是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使得大批愛國知識分子大受刺激。他們熱心研究中國實際問題,積極思索救國御敵的方法。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了戊戌變法,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1911年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這是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3.(2018年嘉興市南湖區一模)【選考】變革與回應:國家變革之時,國民以何回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19世紀后期:日本國民的回應】圖1、圖2表明,19世紀后期的日本國民如何回應國家的改革運動? (2)【20世紀初:中國國民的回應】 新派人士接受剪辮 路人被革命黨人剪辮圖3、圖4表明,1912年的中國政局發生了什么變化?從國民的不同回應中透析變化產生的影響。 (3)“發型”是觀察社會變革的一個窗口。結合材料說明近代中日社會變革的異同。 【答案】(1)支持明治維新運動倡導的“全盤西化”:改變發型、改變服裝(拋棄傳統習俗,接納西方生活方式)(2)1912年,清王朝覆滅,民國建立;中國政局的變化,一方面推動了思想解放,產生了新國民。另一方面也激化了思想動蕩,令懷舊國民無所適從。(3)日本國民爭相理發、留新式發型,中國國民面對“剪辮”表現出兩種態度(支持和反對);說明辛亥革命和明治維新運動都推動了社會變革,但日本國民參與度更廣。 【考點】日本明治維新,辛亥革命 【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明治維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面對深重的民族危機,19世紀后期的日本實施明治維新。日本國民支持明治維新運動倡導的“全盤西化”:改變發型、改變服裝(拋棄傳統習俗,接納西方生活方式)。(2)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因辛亥革命的爆發,1912年,清王朝覆滅,民國建立。分析材料可知,中國政局的變化,一方面推動了思想解放,產生了新國民;另一方面也激化了思想動蕩,令懷舊國民無所適從。(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面對變革,日本國民爭相理發、留新式發型,中國國民面對“剪辮”表現出兩種態度(支持和反對)。說明辛亥革命和明治維新運動都推動了社會變革,但日本國民參與度更廣。 18(共19張PPT)專題六 西方的興起與近代世界的變遷(五) 中考一輪復習 浙江專版思維導圖課程標準 2-3-6?簡述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評析相關事件和人物對各自國家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知識梳理課程標準 2-3-6?簡述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評析相關事件和人物對各自國家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一、德國統一1.統一的背景(1)政治狀況:19世紀中期,德意志處在嚴重分裂之中。其中最強大的是南部的奧地利和北部的普魯士。(2)經濟狀況①19世紀,發源于英國的工業革命向德意志擴展,德意志經濟取得顯著發展。②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各邦有自己的工商業法令,有不同的貨幣、度量衡,不利于工商業的發展。德意志迫切需要一個統一的國內市場。③由于國家不統一,在輸往國外商品和搶奪殖民地的競爭中,德意志資產階級感到缺乏強有力的后盾。(3)國家的分裂狀況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經濟的發展要求把統一問題提上日程,又為統一創造了條件。知識梳理課程標準 2-3-6?簡述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評析相關事件和人物對各自國家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一、德國統一2.統一的實現(1)領導權的爭奪:長期以來,奧地利和普魯士一直在爭奪德意志的領導權。奧地利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普魯士是一個主要由德意志人組成的國家。德意志民族統一動的旗幟,逐漸由奧地利轉到普魯士手中。(2)統一過程:1862年,普魯士國王任命俾斯麥為宰相,他堅持推行軍事改革,主張依靠昔魯士的經濟、軍事實力,實現意志的一,他稱為“鐵血宰相”、他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與丹麥、奧地利和法國進行三次“王朝戰爭”,均取得勝利。(3)完成統一: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宣布自己是統一的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德國統一完成。知識梳理課程標準 2-3-6?簡述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評析相關事件和人物對各自國家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一、德國統一3.統一的影響(1)積極影響:德國的統一實現了德意志民族長期以來的夢想,為德意志民族的進一步現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統一后的30年內,德國在經濟、軍事、科學方面躍成為世界強國。(2)消極影響:德國的統一是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實現的,統一后的德國繼承了普魯士的一些舊制度,同時,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并未完全實現。知識梳理課程標準 2-3-6?簡述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評析相關事件和人物對各自國家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二、美國內戰/美國南北戰爭1.背景、原因(3)19世紀中期,發源于北方的廢奴運動空前高漲。廢奴主義者建立廢奴組織,出版鼓吹廢奴的刊物,甚至深入南方組織奴隸逃亡。(4)1860年11月,主張限制奴隸制的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導火線)。2.經過(1)爆發: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內戰,歷史上稱為“南北戰爭”(2)初期:北方軍隊連連敗退,人民群眾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轉戰局知識梳理課程標準 2-3-6?簡述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評析相關事件和人物對各自國家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二、美國內戰/美國南北戰爭2.經過(3)轉折:①頒布《宅地法》:凡是美國公民,只要交納10美元手續費,就可以在美國西部得到一塊土地,連續耕種5年后,這塊土地就成為他的私有財產影響:這一法令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土地的要求,提高了政府的威望②1862年9月,林肯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并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影響:宣言激起了廣大黑人的參戰熱情,戰爭形勢開始有利于北方(4)結果:1865年,內戰以北方的勝利告終知識梳理課程標準 2-3-6?簡述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評析相關事件和人物對各自國家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二、美國內戰/美國南北戰爭4.林肯遇刺:戰爭結束后不久,擁護奴隸制的狂熱分子在劇院刺殺了林肯。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貢獻,成為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5.影響:經過內戰,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維護了國家統一,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但美國種族歧視依然嚴重,種族平等問題仍未徹底解決。知識梳理課程標準 2-3-6?簡述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評析相關事件和人物對各自國家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三、俄國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①16世紀中期,俄國盛行農奴制,社會經濟發展遠遠落后于西歐國家。那時的俄國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②17世紀,俄國開始出現手工工場,但是工場里主要使用農奴勞動,工商業發展緩慢。③1689年,羨慕西歐先進科技文化的沙皇彼得一世掌握實權(2)目的:為了使俄國成為強國(3)內容:大力推行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和推廣學校教育的改革(4)影響:推動社會進步,増強了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俄國開始路身于歐洲強國之列知識梳理課程標準 2-3-6?簡述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評析相關事件和人物對各自國家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三、俄國改革2.1861年改革(農奴制改革)(1)原因:根本原因:農奴制嚴重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內因)①經濟上:19世紀中期,俄國的工業有了發展,但由于農奴制的阻礙,仍然與西歐光進國家有很大差距。(由于長期被奴役,農奴體質很差,生產效率極低。農奴生活水平低下,影響國內市場的擴大,不利于工商業的發展。)②思想上: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批評時政,反對沙皇專制,主張廢除農奴制。③政治上:廣大農奴不堪忍受日益沉重的剝削、經常發動起義,農奴制激化了階級矛盾。知識梳理課程標準 2-3-6?簡述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評析相關事件和人物對各自國家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三、俄國改革2.1861年改革(農奴制改革)(1)原因:直接原因: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暴露了農奴制弊端,加劇了國內矛盾。(外因,軍事上)1853年,為了擴大勢力范國、同時轉移國內矛盾,沙皇俄國發動了對土耳其的戰爭。國主戰場在黑海上的克里米亞半島,所以這場戰爭被稱為“克里米亞戰爭”。不久,英國、法國等國家加入土耳其一方,大敗俄軍。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把俄國的強國形象打得粉碎,讓俄國人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落后,廢除農奴制勢在必行(3)時間:1861年(4)人物:亞歷山大二世頒布法令,宣布廢除農奴制知識梳理課程標準 2-3-6?簡述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評析相關事件和人物對各自國家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三、俄國改革2.1861年改革(農奴制改革)(4)內容: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5)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6)影響①積極影響: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②消權影響: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知識梳理課程標準 2-3-6?簡述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評析相關事件和人物對各自國家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四、明治維新1.背景(原因)(1)幕府統治的危機①19世紀中期的日本仍是一個閉關鎖國、落后的封建國家。②天皇大權旁落,日本處在腐朽的德川幕府統治之下。③1853年,美國軍艦打開了日本國門,日本被迫與美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同意開放港口,此后,歐洲列強接踵而來。外國勢力的入侵,激化了日本的國內矛盾。日本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2)倒幕運動①背景:面對危機局面,一些中下級武士逐步放棄了排斥西方的做法,轉而接受西方先進技術和思想,主張以武力推翻幕府統治。②過程:1868年,討伐幕府的武裝在京都附近戰勝幕府軍隊,推翻了幕府統治。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從京都遷往東京。③幕府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改革的根本原因)。知識梳理課程標準 2-3-6?簡述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評析相關事件和人物對各自國家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四、明治維新2.改革內容(1)政治方面:①廢除全國所有的藩國,由中央政府派官員直接管理,以加強中央集權;②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平民可以自由擇業。(2)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3)社會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開化”,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4)軍事方面: 開始實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軍隊。知識梳理課程標準 2-3-6?簡述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評析相關事件和人物對各自國家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四、明治維新3.明治維新的性質和影響(1)性質:明治政府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2)影響①積極影響:使日本擺脫了民族危機,從此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日本逐漸改變了落后的面貌,經濟發達,軍事實力強大,成為亞洲第一個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②消極影響:保留大量封建殘余,走上對外擴張道路,成為亞洲和平的新威脅。考點精講(2019·杭州)制作表格整理知識是歷史學習的有效方法。下列整理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A.?A???????????????????????????????????????????B.?B???????????????????????????????????????????C.?C???????????????????????????????????????????D.?D 考點: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選項 時間 事件 意義 A 1649年 英王查理一世被處死 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體 B 1789年 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獄 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爆發 C 1839年 林則徐在虎門銷毀鴉片 標志著鴉片戰爭的爆發 D 1889年 日本頒布《明治憲法》 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 【答案】 B 【考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日本明治維新,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 【解析】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了《權利法案》。《權利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證,英國建立起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體,A項不符合題意;1789年7月14日,法國人民發動起義,攻占巴士底監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開始, B項符合題意;1840年6月,英軍炮轟廣東海面,標志著鴉片戰爭的爆發, C項不符合題意;《明治憲法》確立了日本式的君主立憲制─ ─ 近代天皇制, 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識記能力。 考點精講(2018·衢州)縱觀中日兩國的近代歷史,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具有很多相似之處。下列表述最恰當的是(??? ) A.?都是為挽救民族危機而進行的改革??????????????????????B.?都頒布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成文完法C.?都向西方學習,確立了君主立憲制??????????????????????D.?都改變了落后面貌,走上擴張道路 【答案】 A 【考點】日本明治維新,戊戌變法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都是為挽救民族危機而進行的改革,所以A符合題意;戊戌變法最終并沒有頒布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成文憲法,所以B不符合題意;戊戌變法最終失敗,并沒有確立君主立憲制,更沒有改變中國的落后面貌,所以CD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的識記。考點: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考點精講(2017·麗水)以下對圖中四國的表述符合史實的是(? )A.?甲國是典型的城邦國家,曾經頒布過《十二銅表法》B.?乙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后來成為“日不落帝國”C.?丙國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創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政體D.?丁國通過明治維新開始近代化,后來走上對外擴張道路 【答案】 D 【考點】古希臘羅馬文明,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日本明治維新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羅馬帝國、英國、美國、日本歷史發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國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羅馬帝國,所以A錯誤;乙國是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在工業革命時期就已經成為“日不落帝國”,所以B錯誤;丙國是美國,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創立了民主共和制,所以C錯誤;丁國是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開始近代化,后來走上對外擴張道路,所以D正確。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羅馬帝國、英國、美國、日本歷史發展的了解。考點:德國統一、美國內戰、俄國廢除農奴制、日本明治維新感謝欣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六西方的興起與近代世界的變遷(五).pptx 專題六西方的興起與近代世界的變遷(五)(3年中考2年模擬訓練)(原卷版).docx 專題六西方的興起與近代世界的變遷(五)(3年中考2年模擬訓練)(解析版).docx 專題六西方的興起與近代世界的變遷(五)(知識梳理)(學生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