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地理期中復習提綱1.我國地理位置及優越性緯度位置及優越性:我國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南部部分地區位于熱帶,沒有地區位于寒帶,光熱條件好海陸位置及優越性:我國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陸兼備。我國西部深入亞歐大陸腹地,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海域遼闊,有眾多島嶼和港灣。2. 結合圖1.3掌握我國省級行政區劃圖1.33. 我國領土四端點:(最南端) 海南省 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 黑龍江省 漠河縣北端的黑龍江主航道線上(最西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帕米爾高原上(最東端) 黑龍江省 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匯合處(烏蘇里江)關于各城市:日光城——拉薩;東方甜島——臺灣;春城——昆明;霧都——重慶。4. 找到黃巖島、臺灣島的位置,了解我國海洋權益沖突我國海洋權益沖突: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中國必然向海洋及經濟發展,中國的海洋權益日益重要,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海洋權益沖突爭議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非法占有我國南部海域的島嶼,開采油氣資源,嚴重損害我國領土主權和經濟權益,越來越不利與中國的發展。中國和東南亞的南海之爭,不僅有島嶼之爭,還有海域劃界和資源開發之爭。中國和日本的釣魚島歸屬之爭外,還有專屬經濟區和東海大陸架劃界問題。中國和朝韓在東海大陸架劃分問題上也有分歧。這些問題都是關于資源和地緣優勢爭端,而這些海洋權益一旦喪失,將危害中國國土安全。如何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 面對我國周邊嚴峻復雜的海洋形勢,我們不僅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時,而且要從國家、軍事層面研究對策, 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5.結合圖1.7,找到各省級行政區劃及河流流向。圖1.7我國河流流向: 大部分自西向東流。6.行政單位7..圖1.10與圖1.13,掌握人口增長與分布特點,知道胡煥庸線:黑河——騰沖一線。圖1.10人口增長特點: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人口增長較慢;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人口增長迅速。 圖1.13中國人口密度分界線: 大致為黑龍江黑河——云南省騰沖一線(胡煥庸線),該線東南地區人口稠密;西北地區人口稀疏。8..民族分布及特點民族分布:漢族人口遍布全國各地,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布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分布特點:我國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云南省少數民族最多,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族)少數民族的節日:蒙古族——那達慕節;藏族——雪頓節;苗族——苗年;傣族——潑水節;高山族——豐收節。9.結合圖2.2了解我國地形地勢特征及重要地形區;重要的山脈劃分了哪些地形區圖2.2我國地形地勢特征: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梯狀分布;地形多式多樣,山區面積廣大。主要地形: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三大丘陵: 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重要山脈劃分的地形區: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大興安嶺;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太行山脈;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巫山;云貴高原和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橫斷山脈;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脈;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昆侖山脈;黃土高原和漢水谷——秦嶺;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祁連山脈;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大巴山脈、米倉山脈;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古長城;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淮河;云貴高原和東南丘陵——雪峰山10.結合下圖三級階梯是哪些山脈;重要的山脈劃分了哪些地形區;地勢產生了哪些影響第一階梯:盆地:柴達木盆地;青藏高原,位于昆侖山、祁連山之南、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階梯: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盆地有: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1000~2000米。第三階梯: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陸架(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 地勢西高東低,有利于海洋水汽(夏季風)進入內陸,使我國東部形成大面積的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有利于農業生產。地勢西高東低,河流滾滾東流,便利東西交通。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入第一級階梯時,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內流河和外流河分布: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多數河流自西向東流,最后注入太平洋。西南地區有些河流向南流入印度洋。(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稱為外流河)在我國內陸,有些河流最終流入內陸湖泊,有些河流河水沿途蒸發、滲漏,最終消失于荒漠中。(最終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稱為內流河)額爾齊斯河為外流河,最終注入北冰洋12.秦嶺淮河一線分界線1、氣溫: 1月份0℃等溫線2、日均溫≥10℃積溫4500℃等值線3、氣候帶: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4.降水: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線5.干濕地區: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6、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分界線7、農業: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分界線8、作物:水稻生產與小麥生產分界線9、植物: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分界線10、河流:該線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變化大、有結冰期、含沙量大該線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變化小、無結冰期、含沙量小11、長江和黃河的分水嶺12、地形:該線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為主。 該線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為主。13、區域: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14、我國華中和華北的分界13結合下圖,長江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位置、水文特征1.黃河、長江的概況概況 黃 河 長 江源頭 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 青海省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東雪峰長度 5400多千米,中國第二長河 6300多千米,中國第一大河注入海洋 渤 海 東 海流經省區 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流經地形單元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支流 渭河、汾河 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等2.黃河、長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黃 河 長 江上游 起止點 源頭—— 河口(內蒙古) 源頭——宜昌(湖北) 水文特征 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 峽谷多,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 主要景觀 黃河第一壩——龍羊峽大壩塞上江南——寧夏平原 著名峽谷——虎跳峽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世界最大水利工程——長江三峽(湖北)中游 起止點 河口——桃花峪(河南) 宜昌——湖口(江西) 水文特征 含沙量大 河道彎曲,湖泊眾多 主要景觀 壺口瀑布 武漢港下游 起止點 桃花峪 ——入海口 湖口——入海口 水文特征 “地上河”(懸河) 江闊水深,水流緩慢,航運便利 主要景觀 河南開封附近的“地上河” 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 3、黃河、長江的開發與治理 黃 河 長 江開發 灌溉、發電(P19) 灌溉、發電、航運(黃金水道)(P21)問題 中游:水土流失嚴重,含沙量大下游:地上河,加大保堤防洪難度 中下游地區易造成洪澇災害問題產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黃土高原土質疏松;降水少且集中。裸露的黃土在雨水和河流的沖刷下大量流失,下游流經華北平原,流速減緩,泥沙大量沉積,河床太高,形成地上河②人為原因:過度開發,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嚴重 ①自然原因: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豐沛;支流多、干流水量大;中游河道彎曲;很多地方地勢低平等。②人為原因:上游亂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中游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圍湖造田,河流、湖泊的蓄洪能力大大降低治理措施 上游:興修水利,加強生態建設,合理放牧 (治理黃河的關鍵是治沙)中游:植樹造林,加強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治理黃河的根本)下游:加固堤壩 防洪是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中上游:禁止亂砍濫伐,保持水土,興修水利。中下游:疏通河道,加固江防大堤,興修水利。14.了解我國自然災害的分布,臺風“山竹”來臨如何預防。我國自然災害的分布:旱災——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北;洪澇災害——長江中下游平原,華北平原;地震——臺灣,華北,西北,西南;泥石流、滑坡——西南;臺風——東南沿岸。預防臺風:來臨前:取消露天集體活動、加固房屋、關閉門窗等。 來臨時:減少外出、勿騎車、不要在危房、廠房、臨時建筑等地方躲風避雨等。巧記行政單位地圖輪廓我國內外流河的分布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