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第二框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從古至今,人類社會發展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不斷發展,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后,人類終將經過社會主義進入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回望社會發展歷程,我們應該怎樣理解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進程?如何面對當今世界的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本節課將帶領大家認識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一國到多國再到遭遇挫折的那段歷史,并探究為什么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命力。政治認同:通過學習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進程,認同社會主義作為新的社會形態具有強大生命力,從而增強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必然趨勢的信心,增強對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認同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科學精神:辯證的看待科學社會主義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遭遇的挫折,能分析新事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1.教學重點:空想社會主義的進步性和局限性;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理論基石和標志;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的歷史意義;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2.教學難點: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的歷史意義;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學生結合預習導學案預習本課,對教材進行初步了解。【導入新課】資本主義社會人類歷史上最后一個階級社會,資本主義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和日益激化的階級矛盾推動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產生了社會主義萌芽,并發展壯大,社會主義經歷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進程,本節課我們將探討這一過程。【進行新課】一、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情境探究一這一變革將把世界上那種舊的、不合適的以及散播無知、貧窮、個人競爭、內訌和民族戰爭的丑惡制度連根鏟除并徹底消滅。將以合乎理性的社會制度來代替它……創立這一制度可以用說服的辦法,使政府相信建立這一制度的原則完全是真理。 ——歐文《人類思想和實踐中的革命或走向理性社會》探究活動一:1.結合教材知識,分析上述材料中“丑惡制度”指的是什么?與之相對的理想狀態是什么?你認為作者的愿望能夠實現嗎?2.結合教材知識,評析空想社會主義的積極影響和歷史局限性。學生活動:結合教材分析空想社會主義的形成和內容,并嘗試評析空想社會主義。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答案,補充完整。結論一:這種“丑惡的制度”是資本主義制度。理想狀態就是社會主義制度,對社會財富進行公平平均分配。作者的愿望顯然是不能實現的。因為不能實現的,所以以圣西門、歐文、傅里葉為代表的針對資本主義弊端而提出的一些設想,就被稱為“空想社會主義”。作為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雖然這些空想社會主義無法實現,但是卻為“馬克思主義”思考資本主義弊端提供了思想來源,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一個歷史前提。評析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對未來的理想社會提出了許多美妙的天才設想,是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但空想社會主義是一種不成熟的理論,他只是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和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沒有看到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它不能揭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它反對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看不到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正確途徑,所以只能是空想。教師講授: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爆發了三大工人運動,一三大工人運動為標志,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另一個歷史前提。三大工人運動的失敗,說明無產階級的斗爭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科學社會主義應運而生。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教師講授:科學社會主義創立的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1.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學認識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2.剩余價值學說的基本觀點:從經濟學角度揭示了剩余價值的來源,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占有工人勞動的秘密,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為無產階級斗爭指明了方向。3.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的歷史意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名詞點撥】剩余價值理論剩余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概念,它認為資本主義生產的唯一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價值,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支配著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決定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銳化及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趨勢。情境探究二材料一:視頻《共產黨宣言》材料二:《共產黨宣言》是一部科學洞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充滿斗爭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經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場、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為全人類謀解放的經典著作。我們重溫《共產黨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追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理論源頭,提高全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摘自2018年4月23日習近平在《共產黨宣言》及其時代意義第五次集體學習上的講話探究活動二:1.查找教材,歸納《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2.結合本節課教材知識和材料,談談《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歷史意義。3.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空想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區別是什么?學生活動:查找教材,歸納《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歸納其歷史意義,自由發言。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把知識點補充完整。結論二:1.《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 ①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②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③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教訓,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然性。④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激勵著無產階級領導人民群眾為實現之而奮斗。2.《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歷史意義: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社會主義運動蓬勃開展起來,成為國際無產階級無比銳利的思想武器,指導工人運動,對人類社會進程影響深遠。3. 空想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區別:①馬克思和恩格斯把對社會主義理想的追求建立在對社會發展規律深刻認識的基礎上,而空想社會主義則僅僅從抽象的理性和正義出發來探討社會發生變遷的原因。②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實現社會主義理想找到了現實的道路。空想社會主義把社會主義理想的實現看作是從沒有理性的社會向有理性的社會過渡。③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能夠承擔社會主義歷史使命的現實的物質力量——社會化大生產的主體——覺悟了的無產階級。三、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情境探究三材料一:十月革命期間的一次集會上,一個士兵說:“我們在前線挨餓,都快凍僵了。我們白白地在送命,死得毫無意義……俄國人只要一息尚存,是決不放棄革命的。”美國記者約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親歷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寫道:布爾什維克黨代表了工人、士兵和農民那種純真而簡單的愿望,并且據此來制定他們當前的綱領。”材料二: 1917年俄羅斯的革命,實是二十世紀全世界人類普遍心理變動的顯兆。俄國的革命,不過是使天下驚秋的一片桐葉罷了。Bolshevism勝利,就是二十世紀世界人類人人心中共同覺悟的新精神的勝利! ——李大釗《Bolshevism的勝利》1918年材料三: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個極其復雜和困難的歷史任務。現在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我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戰勝誰的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劉少奇《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探究活動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歷史知識,概括十月革命勝利的必然性。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和本節課知識,說明俄國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本節課知識,分析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學生活動:查找教材,歸納《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歸納其歷史意義,自由發言。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把知識點補充完整。結論三:1. 必然性:俄國士兵不愿在“一戰”前線白白送命,但不放棄革命的信念;布爾什維克黨代表民眾的意愿。2.俄國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變成了現實,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人類歷史新紀元;為國際無產階級樹立了斗爭的榜樣,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提供思想武器和實踐指導經驗。3.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個人消費品按勞分配。教師講授:蘇聯十月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影響、帶動、支持和幫助了一大批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很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本課小結】新事物的發展前途是光明的,但發展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充滿曲折。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運動在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出現了嚴重曲折。但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趨勢不可逆轉。“中國版”的科學社會主義大樹枝繁葉茂,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