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上考前易錯手冊一.聲現象易錯點1. 音調一般指聲音的高低,和頻率有關。短緊薄細的物體音調高(如琴弦越短越細越緊,音調越高)(用高低,粗細,低沉描述) 2. 響度一般指聲音的大小,和振幅有關,和用力的大小和距離發聲柱體的遠近有關。?。ㄓ么笮?,洪亮,震耳欲聾,輕聲細語描述)3. 音色一般是指聲音的品質,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用來區別不同的發聲體。4. 波的疏密反應音調,波的振幅反應響度,波的形狀反應音色。 5. 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6. 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音,例:蝙蝠,超聲雷達;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聲音,例:火山爆發,地震,風爆,海嘯,核爆炸,導彈。7. 吹是空氣柱振動發聲,敲是物體振動發聲。8. 不要認為物體只要振動,我們就能聽見聲音。如果物體發出超聲波或次生波,我們就聽不見。如果發出的聲音在真空中傳播,我們也聽不見聲音。9. 防治噪聲三個環節:①聲源處 ②傳播路徑中 ③人耳處。 10. 可以利用聲波和電磁波傳播信息或傳遞能量11. 聲吶發出超聲波(聲速):如測海深; ,雷達發出無線電波(光速):判斷物體的位置.12. 通常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其次是液體,氣體13. 樂音和噪聲沒有嚴格的界限,與地點、時間、環境及人的心情都有關系14. 樂音三要素:①音調(聲音的高低)②響度(聲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別不同的發聲體)15. 聲音的利用:①傳遞信息:根據聽到的聲音作出判斷。如回聲定位,倒車雷達,語言交流,聲吶探測。②傳播能量:引起其他物體的變化。如超聲波碎石,超聲波清洗次聲波武器二、物態變化易錯點:1. 液化:霧露雨白氣。(白氣霧露是液體,看不見的水蒸氣;白氣都是液化,空氣不能液化)2. 水霧,窗花,冒汗總是出現在溫度高的一側) 3. 雪霜霧淞是凝華,冰和冰雹是凝固。 4. 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任何溫度下進行)和沸騰(一定溫度下進行)。5. 液化的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br/>6. 沸騰時氣泡越往上越大,沸騰前氣泡越往上越小。7. 水沸騰實驗: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氣壓越大沸點越高。8. 蒸發致冷:吹電風扇涼快,潑水降溫,包有酒精棉花的溫度計示數下降9. 升華致冷:用干冰人工降雨、滅火、在舞臺上形成“煙”霧10. 液體沸點隨液面上方氣壓的增大而升高:高山上普通鍋煮不熟飯,要用高壓鍋11. 加壓是氣體液化:液化氣罐;氣體打火機。12. 物態變化中吸放熱的判斷:由硬變軟要吸熱。凝凝放熱13. 人體感覺最舒適的溫度為室溫25攝氏度。14. 冰箱冷凍室在上方。發生汽化吸熱。冷凝器中液化。15. 溫度計的測溫物質選擇問題:被測物質的溫度不能低于溫度計內液體的凝固點,也不能高于其沸點。)16. 測低溫時泡內液體的凝固點要低, 否則測溫物質會凝固。測高溫時泡內液體的沸點要高, 否則測溫物質會沸騰。17. 水加鹽降低凝固點(海水比淡水更難結冰),冰加鹽降低熔點(雪上撒鹽使雪更易熔化)。18. 蒸發、升華也是擴散現象:酒精涂在皮膚上,能聞到酒精味;樟腦丸過段時間變沒了19. 晶體有熔點,常見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種金屬;20. 非晶體沒有熔點,常見的有:玻璃,瀝青、松香、蠟。(玻瀝吃香喝蠟) 21. 晶體熔化和液體沸騰的條件:1達到一定的溫度(熔點和沸點);2繼續吸熱。22. 晶體和非晶體的判斷①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凝固點),熔化(凝固)時溫度不變。非晶體無固定的熔點和凝固點。②晶體熔化或凝固圖線有一段平行于時間軸,非晶體沒有。23. 熔化和凝固圖像的判斷:熔化圖像溫度整體呈上升趨勢,凝固圖像整體呈下降趨勢。24. 不要把液體的沸騰圖像與晶體熔化圖像混在一起。溫度不在升高的是沸騰圖像;溫度再次升高的,是晶體熔化圖像。25. 固體融化規律:1.晶體處在熔點溫度時,可能有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固液共存態。26. 體溫計:量程:35~42攝氏度。分度值:0.1攝氏度。示數特點:只升不降(所以使用前要甩幾下,使用完可以離開人體讀數)27. 溫度計讀數一定要看清是零下還是零上。28. 無論冰多還是水多,只要是冰水混合物,其溫度都是0度。三、光學易錯點:1. 小孔成像(倒立的實像,與孔的形狀無關)。像的大小可能是放大的,等大的,也可能是縮小的。2. 光線要注意加箭頭,實像用光線,虛像用虛線(法線、光線的延長線是虛線)?! ? 3. 平面鏡成像:正立等大虛像,垂直等距對稱(上下不變,左右互換)。人遠離鏡,像大小不變,只是視角變小,感覺像變小,實際不變。4. 平面鏡成像實驗,薄玻璃板應豎直放置。 5. 平面鏡所成的像與平面鏡的大小和形狀無關。 6. 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7. 光的反射定律:三線共面,兩角相等,同增同減,法線居中。8. 人眼不發光,坐圖時不可將光線的箭頭標反了。 9. 透明體的顏色由透過的色光決定,和物體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過,不同的色光則被吸收。即物體是什么顏色則不吸收什么顏色的光。10. 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色光決定11. 光發生折射時,總是空氣中的角大。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變高的虛像。12. 垂直入射時,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13. 漫反射和鏡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4. 漫反射不是亂反射,而是一種光的反射現象,且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5. 光的直線傳播:(影子,日食,月食,皮影,小孔成像,激光準直。)16. 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水中倒影,玻璃墻產生的光污染。17. 光的折射:魚變淺,筷子變彎,彩虹,海市蜃樓,透鏡成像。 18. 白色通過棱鏡發生色散現象,說明白色是由色光組成的。19. 在光的折射中判斷角度大小,要明確條件是“斜射”還是“垂直入射”。20. 在敘述光的反射或折射結論時,只能先說反射(折射)光線、反射(折射)角,再說入射光線、入射角,順序不能顛倒。21. .紅外線:夜視儀、遙控器22. 紫外線:驗鈔機、滅菌燈23. 改變光路的方法只有反射和折射,光穿過透明物體而發生的變化必定是折射。24. 光線經過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總是向底面偏折。4.透鏡25. 透鏡作圖的三條特殊光線:平行過焦,過心不變,過焦平行。26. 照像機的物距:物體到相機的距離,像距:底片到鏡頭的距離。投影儀的物距:膠片到鏡頭的距離,像距:屏幕到投影儀的距離。27. 生活中的相機調焦,其中的“焦”不是“焦距”,焦距是定值,沒法調,是指調“像距”鏡頭到膠卷的距離,即像距。所有類似題都是符合“物遠像近像變大、物近像遠像變小”照相機、攝像機、攝像頭,都可以把任意大的物體成像在小小的膠卷上,即成縮小的實像。物體應該在二倍焦距之外。28. 照相機是焦距不變,改變像距;眼睛是像距不變,改變焦距。 29. 凸透鏡遮住一部分后仍然可以成完整的像,但是變暗。30. 凸透鏡成像實驗關鍵問題看清給的是與凸透鏡的距離還是刻度線。31. 凸透鏡成像實驗前要調共軸:燭焰中心、透鏡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凸透鏡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32. 物遠像近照相機,縮小實像且倒立;(u>2f)物近像遠投影儀,放大實像且倒立;(2f>u>f)物像同側放大鏡,正立放大一虛像。(u33. 一倍焦距分虛實,外實內虛分界明;二倍焦距分大小,外小內大實像成;實像總是異側倒,物近像遠像變大;虛像總是同側正,物近像近像變??;物在曹營像在外,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兒跟著物體跑,大像快跑距鏡遠;鏡不動像物反向,物不動鏡像同向34. 望遠鏡:先小后大,先實后虛。物鏡相當于照相機。目鏡相當于放大鏡。35. 顯微鏡:二次放大,先實后虛。物鏡相當于投影儀。目鏡相當于放大鏡。36.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37. 發散與會聚的真正含義:光束通過透鏡后比原來更發散或者會聚。38. 因為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故物像位置可以互換,成像的大小也變化。39. 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前,用凹透鏡矯正。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后,用凸透鏡矯正。40. 不要認為投影儀所形的像是正立的。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實像。41. 不要認為放大鏡只能成放大的像。放大鏡實質上是凸透鏡,可以成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五.運動易錯點1. 平均速度只能是總路程除以總時間。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總路程除以這段路程上花費的所有時間,包含中間停留的時間?!?br/>2. 量筒讀數:羊(仰)小虎(俯)大。3. 秒表讀數:小圓分針大圓秒,長針一圈30秒,短針一圈15分,由內到外不估讀。4. 愛情甜蜜蜜,感覺好微辣。(千米,米,毫米,微米,納米)5. 刻度尺讀數時一定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他測量工具不需要估讀。6. 刻度尺使用要做到:“六會”。會認,會放,會看,會讀,會記。7. 大數字+小單位=小數字+大單位8. 不寫公式,計算過程完全是數字計算,缺少“物理味”六.密度易錯點1. 密度實驗注意最后的單位是g/cm3還是kg/m3。天平的使用:左物右碼,低重高輕,加大小減小大,立方厘米對毫升。2. 2個雞蛋的重力是 1N3. 密度:ρ金屬 >ρ水 >ρ油4. 常見物質的密度:水1,冰0.9,酒精0.85. 1m3水的質量是1t,1cm3水的質量是1g6. 實驗中多次測量的目的:探究規律時: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求定值時: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6.密度不是一定不變的。密度是物質的屬性,和質量體積無關,但和溫度有關,尤其是氣體密度跟隨溫度的變化比較明顯。 7.天平讀數時,游碼要看左側,移動游碼相當于在天平右盤中加減砝碼。8.天平讀數誤差:①游碼未歸零:測量值>真實值 ②左碼右物:物體質量=砝碼總質量-游碼示數 ③砝碼磨損:測量值>真實值④砝碼生銹(油污):測量值<真實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