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知識清單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知識清單

資源簡介

專題二 聲現象
聲 現 象 聲音的產生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聲音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
聲音傳播的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
區別回聲和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耳朵比原聲晚0.1s以上;(與障礙物17m以上)
聲音的特性 音調 音調由頻率決定。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單位赫茲;
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大約為:20~20000Hz
人們把頻率高于20000Hz稱為“超聲波”,低于20Hz稱為“次聲波”
響度 即聲音的強弱。響度由振幅決定,還與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音色 與發聲體的材料、結構有關
聲的利用 聲能傳遞信息,例:回聲定位(用公式s=vt,可算出障礙物與發聲體的距離)、聲吶、倒車雷達
聲能傳遞能量,例:超聲波清洗眼鏡
噪 聲 概念 從物理學角度:發聲體在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難聽刺耳的聲音
從環保角度: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
強弱等級:單位為分貝。人剛好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是0dB;( 閱讀課本43)
控制 (聲源處)防止噪聲產生,例:禁止鳴笛、調小音量、停止施工
(傳播途徑)防止噪聲的傳播,例:裝隔音玻璃、植樹造林、關閉門窗
(人耳處)防止噪聲進入人耳,例:戴耳罩、捂耳朵

易錯易混
條 件 速 度 不同介質中速度的比較
聲的 傳播 需要介質 (真空不能傳聲) 340m/s (15℃ 空氣中) 一般情況
光的 傳播 不需要介質 3×108m/s (真空中) 一般情況

聲的傳播與光的傳播的比較
超聲波與次聲波的應用
超聲波 次聲波
共同點 超聲波、次聲波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但這兩種聲波都超出了人耳聽覺的頻率范圍,雖然有振動,但人耳聽不到
應 用 汽車的倒車雷達和交通中的測速雷達 探測火山爆發、龍卷風和核爆炸發生的方位和強度
利用超聲波清洗物體 利用次聲波的特性制造出次聲波武器,可使心臟、肺等因出現強烈共振而受損
醫生利用超聲波能夠成像診病,如B超

專題三 光現象
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 光 源 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
分類 天然光源,例:太陽、螢火蟲 月亮不是光源(反射太陽光)
人造光源,例:電燈、火把
光的直線傳播 條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光線:表示光傳播的徑跡和方向的一條帶箭的直線,是一種理想化模型
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最快的速度,通常情況下,光速近似取值為c=3×108m/s,光在其他介質(如空氣、水、玻璃)中的傳播速度都小于3×108m/s
實例: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激光準直、排隊對齊、打靶時“眼睛-準星-靶心”三點一線
光 的 反 射 光的反射:光從一種介質射到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介質的現象
反射定律 在反射現象中 三線共面: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法線居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
兩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分類 鏡面反射,特點:反射面光滑,平行光反射后,反射光線也平行
漫反射,特點:反射面粗糙,平行光反射后,反射光線不平行(向各個方向)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鏡成像 成像特點 像與物大小相等 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
像與物的對應點連線與鏡面垂直
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成正立、等大的虛像
應用 改變光路
成像,例:倒影
球面鏡 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1.光反射時的作圖方法
類型 作圖方法
已知入射光線作反射光 先找出入射光與反射面的交點(入射點),過入射點作垂直于界面的直線——法線,將法線作為角的一邊,以入射點作為角的頂點,在圖中作一角等于入射角的線,該線就是反射光線,并注明光線方向
已知反射光線作入射光 先找出反射光線與反射面的交點(入射點),過入射點作垂直于界面的直線——法線,將法線作為角的一邊,以入射點作為角的頂點,在圖中作一角等于反射角的線,該線就是入射光線,注意光線方向是從光源射向入射點的
已知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確定平面鏡位置 先作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夾角的平分線,此線為法線。過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交點(角的頂點或者說是入射點)作垂直法線的一條直線,該直線為平面鏡的位置

的反射現象的幾個名詞:
入射點O:光線射到反射面上的一點
入射光線AO:射向反射面上的光線
反射光線OB:被反射面反射的光線
法線ON:過入射點O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線,作圖時,ON常畫成虛線
入射角i:入射光線AO與法線ON的夾角
反射角r:反射光線OB與法線ON的夾角;
利用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圖







光折射時的作圖方法
弄清一點(入射點)、兩角(入射角、折射角)、三線(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的含義。
注意先弄清楚光是從空氣入射到其他介質,
還是從其他介質入射到空氣,再確定角度的關系。
(3)在岸上看水池覺得水變淺的原理圖。
(4)潛水員在水中看岸上物體變高的原理圖。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的現象,例:池水變淺、海市蜃樓
折射規律 在折射現象中 三線共面: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法線居中: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
兩角不等: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空氣中的角大(入射角↑ 折射角↑)
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色散:彩虹
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看不見的光 紅外線,應用:加熱、遙控、夜視儀
紫外線,應用:滅菌、使熒光物質發光、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
透 鏡 分類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對光有會聚作用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對光有發散作用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例:照相機、人眼、望遠鏡物鏡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例:投影儀、顯微鏡物鏡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例:放大鏡,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目鏡
注意:物距變化時,同時使像距和像的大小都變化。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
眼睛和眼鏡 眼睛的結構: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
近視眼 成因:晶狀體太厚,折射能力太強(焦距短),成像在視網膜前
矯正:帶凹透鏡
遠視眼 成因:晶狀體太薄,折射能力太弱(焦距長),成像在視網膜后
矯正:帶凸透鏡

透鏡中的三條特殊光線
入射光線 光路圖 折射光線 入射光線 光路圖 折射光線
凸 透 鏡 平行于 主光軸 會聚于焦點 凹 透 鏡 平行于 主光軸 延長線過另一側的虛焦點
經過焦點或從焦點出發 平行于 主光軸 延長線過另一側的虛焦點 平行于 主光軸
經過光心 傳播方向不變 經過光心 傳播方向不變

凸透鏡成像的作圖方法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2倍焦距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等于2倍焦距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等于1倍焦距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1倍焦距




牢記順口溜
一倍焦距分虛實;(小于1倍是虛像,大于1倍成實像,1倍焦距不成像)
二倍焦距分大小;(小于2倍像放大,大于2倍像縮小,等于2倍像等大)
物近像遠像變大(大于1倍焦距);
離焦點越近像越大(實像虛像不分家);
專題一 長度與時間的測量 機械運動
測量 機械運動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長度的測量 長度的國際單位:米,符號:m
單位換算:1米=10-3千米=10分米=100厘米=103毫米=106微米=109納米
測量工具:刻度尺、卷尺、皮尺等
正確使用刻度尺 看:觀察量程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
放: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物體的一端對準整數刻度線
讀:視線與尺面刻度垂直,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記:數據包括數值和單位
時間的測量 國際單位:秒(s)
單位換算:1h=60min=3600s
測量工具:停表、電子手表等
誤差 誤差與錯誤的區別:誤差不能避免,只能減小。錯誤可以避免
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使用更精密儀器測量
運動的描述 參照物:研究機械運動時,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除研究對象外的任何物體)
相對運動: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有位置的變化
相對靜止: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沒有位置的變化
運動的快慢 勻速直線運動 特點:快慢不變,沿直線運動
公式:v=s/t
單位換算:1m/s=3.6km/h
圖像 s-t圖像:過原點的傾斜直線
v-t圖像:平行于t軸的直線
變速運動:速度(大小或方向)發生變化的運動;
測量平均速度 測量工具:刻度尺、停表
測量原理:v=s/t

速度概念辨析
物理意義 定義
速 度 表示物體運動快慢 路程和時間之比
平均速度 表示物體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 總路程和通過這段路程的用總時間之比
瞬時速度 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運動快慢程度
聯 系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任意時刻的瞬時速度和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


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
正確操作方法 舉例剖析
選 根據要求測量的長度和精確程度選擇適當 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測學校操場的寬度可以選分都值為1厘米的卷尺;測窗玻璃的寬度可以選分度值為1毫米的米尺
看 看零刻度線是否磨損 零刻度磨損,另選一個整數刻度線作為測量的起點
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放 將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或某一整數刻度線對 準物體的一端 沒有對齊零刻度線
尺邊要沿著被測直線,不能歪斜 沒有放正
有刻度的一邊必須緊貼被測物體
讀 視線要正對刻度尺且與尺面垂直
應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如上圖視線B正對3.4cm刻度線, 正確讀數為3.40cm
記 測量結果必須有單位,沒有單位的測量結果無意義

四值”對比
名稱 含 義 性質
測量值 用測量儀器測量待測物理量所得的數值 不唯一
真實值 物理量的客觀大小 唯一
準確值 測量時能夠準確讀出的物理量的大小 唯一
估讀值 測量時由于儀器精度不夠而估讀出來的值 不唯一

刻度尺的讀數=準確值+估讀值
誤差與錯誤
誤差 錯誤
產生原因 1.儀器精確度不夠 2.實驗方法不完善 3.環境對儀器的影響 4.觀察者估讀時的偏差 由于不遵守策略儀器的使用規則、實驗方法不當或者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造成的
可否避免 不可避免 可以避免
特點 有誤差的測量數據一般比較接近真實值 錯誤的數據一般遠遠偏離真實值
控制方法 ①采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②采用精確度更高的測量工具;③運用更完善的實驗方法 采用正確的測量方法,遵守儀器的使用規則,記錄數據時要細心

測量長度的一些特殊方法
長度測量中常常會遇到一些不好直接測量的問題。例如:用刻度尺測量一張紙的厚度、細銅絲的直徑、乒乓球的直徑、圓錐的高、某段曲線的長度。這些就分別用到“累積”、“曲直互化”、“平移”、“公式法” 等特殊辦法和技巧。
積累法 把若于個相同的微小量“累積”起來,變得可直接測量,將測出的總量除以累積的個數,便得到微小量,這種方法叫“累積法”。這種方法用于長度測量就是把多個相同的微小長度的物體疊放在一起,測出疊收后的總長度,用總長度除以疊放物體的個數,得到單個物體的微小長度例如,要測一張紙的厚度,我們可以先用毫米刻度尺測出課本正文(除去封面)的總厚度.利用頁數確定紙的張數,用總厚度除以張數算出一張紙的平均厚度。再如,要測細銅絲的直徑,可以把細銅絲在圓鉛筆上緊密排繞若干圈,測出這線圈的總長度.用線圈的總長度除以線圈的圈數,便可得到銅絲的直徑
曲直互化法 借助于一些輔助器材(例如不易拉長的軟線、嘲規、硬幣、滾輪)把不能直接測量的曲線變為直線,再用刻度尺測量,這就是“化曲為直法”。譬如:要測某段曲線長,可用不易被拉長的軟線,先使它與待測曲線完全重合,并在始末端做上記號,然后把軟線拉直,用劃度尺測出始末端記號間的長度即為曲線的長度。例如地圖上某段公路線的長度 用已知周長的滾輪在較長的曲線上滾動,記下滾過的圈數,再用滾過的圈數乘以輪子的周長,就得到曲線的長度汽車、摩托車上的里程表。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作的還可將圓規兩腳分開(分開的距離視曲線彎曲程度而定,越彎曲,間距就越小些),再用圓規兩腳連續分割曲線,記下分割的總段數,測出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此距離乘以兩腳在曲線上連續畫出的總段數這便是曲線的大約長度 用自行車測一段馬路的長時,可先測出車輪的周長,再推出自行車通過這段馬路,并數出車輪轉的圈數,則圈數乘以周長即得這段馬路的長。這就是“化直為曲法”
平移法 借助于一些簡單的輔助器材(如三角板、直尺)把不可直接測量的長度“平移”到刻度尺上,從而可直接測出該長度,這種方法叫“平移”法。例如借助于三角板、直尺便可測出硬幣、乒乓球的直徑,圓錐體的高
公式法 測圓的周長時,可先測出圓的直徑,再利用公式求出周長。 像這樣先測出相關量,再利用公式求出被測量量的方法叫“公式法”再如測長方體體積也用此法


專題四 質量和密度
質 量 與 密 度 質 量 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與物體的形狀、位置、溫度無關。符號:m
國際單位:千克,符號:kg
單位換算:1kg=10-3t=103g
測量工具:天平,電子秤等
天平的 使用 調節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游碼調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調平衡螺母使指針在分度盤的中央刻度線處,這時天平橫梁平衡
測量 被測物體放在左盤,用鑷子向右盤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使天平再次平衡,被測物體質量=砝碼質量+游碼示數
密 度 定義: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質量與它體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符號:ρ
公式:ρ=m/V
單位:1g/cm3=1×103kg/m3
圖像:m-V圖像為過原點的傾斜直線,m與V成正比,斜率是ρ(溫度、物態不變,ρ不變)
測量原理:ρ=m/V,用天平測量質量,用量筒測量體積(排水法)
影響因素:溫度,多數物體溫度升高,質量不變,體積變大,密度變小(水的反膨脹除外)
物態:物體狀態不同,密度不同。如:水和冰的密度不同
應用:鑒別物質、判斷空心實心問題

一、物體密度測量方法歸納
特征 測 量 方 法
液 體 用天平測量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1 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記下體積V 用天平測出剩余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2 表達式:
形狀規則的固體 用天平測量出物體的質量m;用刻度尺策略物體的相關尺寸等,用數學公式計算出體積,如正方形V=a3,長方形V=abc等,根據求得密度
形狀不規則的固體 用天平測量物體的總質量m
排水法測體積 向量筒中倒入適量的誰,讀出體積V1;(適量指能夠將物體完全浸入,物體放入水中后總體積又不超過量筒量程) 將物體用西線系好,使其完全浸入量筒內水中,讀出體積V2 物體密度表達式:
漂浮于水面的固體 針壓法測體積 向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V1 用細鐵絲將待測物體壓入水中,使其完全浸入量筒內水中,讀出體積V2 物體密度表達式:
沉墜法測體積 將物體用細線系好,物體下方用西線懸掛一重物(如鐵塊) 量筒中導入適量的水,將重物完全浸入量筒內的水中,讀出體積V1 將待測物體與重物都完全浸入水中,讀出體積V2 物體密度表達式:
較大的固體 溢水法測密度 在大燒杯(或溢水杯)中裝滿水,把待測的物體浸沒在水中,同時用小燒杯承接溢出的水,用量筒測出溢出水的體積V 物體密度表達式:
補水法測密度 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把物體浸沒在水中,水面處做標記 取出物體,將量筒中體積V1的水向燒杯中添加直到睡眠到達標記處 讀出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V2 物體密度表達式:
溶于水的物體 用天平測出質量 用量筒間接測體積時,可采取排沙法、排飽和溶液法
吸水性的物體 用天平測出質量 用量筒間接測體積時,可采取先讓物體吸足水再測量,或用排沙法、保鮮膜包裹法等

液體密度測量的誤差分析
方案一 方案二
步驟 用天平測量空燒杯的質量為m1 將液體倒入燒杯,用天平測燒杯和油的總質量m2 將燒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測出體積為V 液體的密度 將適量的液體倒入量筒中,測出體積為V 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為m1 將量筒中的液體倒入燒杯,測出總質量m2 液體的密度
誤差分析 測量質量,再從燒杯中倒入量筒中時,有少許液體殘留在燒杯壁上,導致所測V偏小,ρ偏小 測出體積,再將量筒中的液體倒入燒杯中,會有少許液體殘留在量筒壁上,導致所測m偏小,ρ偏大


第五專題 物態變化
溫度 定義 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攝氏 溫度 定義 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冰融化時的溫度為0℃
單位 攝氏度(℃)
溫度計 用途 測量溫度
制作原理 液體的熱脹冷縮
種類 與 注意事項 實驗室 用溫度計 量程 0℃-100℃
讀數 待示數穩定后,眼睛正對刻度線,不離開物體讀數。
注意 事項 ①不碰底
②不碰壁
③玻璃泡完全浸沒在待測物體中
體溫計 量程 35℃-42℃
特點 因為有縮口,水銀不回流,能夠拉開人體讀數。
人的正常體溫37℃
寒暑表 量程 有零上、零下溫度
讀數 零下讀為“-12℃” 文字表達為“零下12攝氏度”或“負12攝氏度”
熔化 與 凝固 熔化 定義 物體由固體變為液態的過程
種類 晶體 熔化 規律 晶體(冰、萘、海波、各類金屬等)熔化時,吸熱但溫度不變
條件 達到晶體的熔點(1標準大氣壓下冰熔點是0℃)
不斷吸收熱量
非晶體熔化 非晶體(橡膠、松香、玻璃、塑料、瀝青、蠟等)熔化時,吸熱且溫度不斷升高
吸放熱 熔化吸熱
運用 冰鎮的啤酒用冰塊降溫效果比冰水好,因為冰塊熔化吸熱
凝固 定義 物體由液體變為固體的過程
種類 晶體 凝固 規律 晶體凝固過程,放熱但溫度不變
條件 達到晶體凝固點
外界溫度較低,不斷對外放熱
非晶體凝固 不斷放熱,溫度不斷降低,無確定的凝固溫度
吸放熱 凝固放熱
運用 冬天存儲蔬菜的地窖放一缸水(水凝固放熱,所以蔬菜溫度不會過低)
汽化 和 液化 汽化 定義 物體由液體變為氣態的過程
吸放熱 汽化吸熱
方式 蒸發 定義
發生的條件:任何溫度下
影響快慢因素 液體溫度高低
液體表面積大小
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
沸騰 定義
發生的條件 溫度達到沸點
不斷吸熱
液化 定義 物體由氣體變為液態的過程
吸放熱 液化放熱
方法 降低溫度
壓縮體積
升華 與 凝華 升華 定義 物體由固體變為氣態的過程
吸放熱 升華吸熱
例子 干冰升華吸熱(人工降雨)、樟腦丸、碘、鎢絲燈絲升華
凝華 定義 物體由氣體變為固態的過程
吸放熱 凝華放熱
例子 霜、霧凇、冰花、鎢絲燈泡表面變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宽城| 东兴市| 梨树县| 龙口市| 山阳县| 江华| 剑阁县| 祁阳县| 绵阳市| 吴江市| 廊坊市| 东莞市| 通榆县| 北流市| 九台市| 乐亭县| 马山县| 大埔区| 洪湖市| 迭部县| 石泉县| 黔东| 平谷区| 阿勒泰市| 博客| 陆河县| 绍兴市| 鄂托克前旗| 西峡县| 苍南县| 格尔木市| 新兴县| 赞皇县| 都昌县| 蓝田县| 且末县| 大安市| 原平市| 宁津县| 梅河口市|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