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章 磁與電(教案)單元概述【單元教材解讀】本章內容涉及課程標準科學內容的多個主題,包括一級主題“物質”下的二級主題“物質的屬性”“運動和相互作用”下的二級主題“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及“電和磁”中的部分內容。本章教材用幻彩般的“極光”圖片引入課題,通過這種奇異的自然現象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教材的第一節以最常見的指南針作為問題的切入點,介紹了磁體、磁體間的作用規律,磁場、磁場的描述模型,磁感線、磁化等磁現象;第二節教材介紹了兩種電荷、電荷間的作用規律,電流、電能等簡單的電現象;而電與磁是“不分家”的,第三節從電與磁相互聯系的角度,介紹了奧斯特發現的電流的磁效應,以及通電螺線管知識,使學生了解電與磁是相互聯系的。第四節介紹電磁繼電器的工作原理及應用。教材各個環節都注意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社會生產以及科技發展密切聯系,材料豐富,應用性強,很容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單元總體目標】1.能用語言、文字或圖表描述物質的一些屬性(包括磁性和導電性)。2.能用實驗證實電磁間的相互作用。3.通過實驗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4.了解我國古代對電磁現象的認識,培養學生創造發明的意識。【單元學情分析及教學建議】簡單的電磁現象,學生在小學自然(科學)課程以及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到。本章進一步對磁現象、電現象以及電磁相互作用作概括性的介紹,揭示神秘莫測的電與磁的緊密聯系。電磁現象與實際生活聯系較為緊密,要使學生通過對電磁現象的體驗、觀察和實驗,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建立對場的粗淺認識,認識到電與磁之間的聯系。教材從介紹生活常見的磁現象出發,通過各種課堂活動讓學生感知看不見、摸不著的“磁場”,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認識電現象,探究“電生磁”的辯證關系。本章的學習,學生要經歷觀察與分析實驗現象,通過類比等思維方法建構概括的過程。對電磁場及其分布的認識還需要學生加強空間想象能力。這些都應屬于本章“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目標。電磁現象與當代社會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周圍隨時隨處都可以觀察得到。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本章內容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教育理念和意識。此外,我國古代對電磁現象的認識與應用獲得了偉大的成就,可以借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在教學中應注重指導學生學習應用電磁現象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科學思路,訓練以實驗為手段探索自然奧妙的科學方法,通過大量的探究活動和對自然現象的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單元課時分配】本章共3節,建議用4課時完成,具體課時安排如下。(機動1課時)第一節 磁現象 1課時第二節 電流的磁場 1課時第三節 電磁鐵 1課時第四節 電磁繼電器 1課時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第一節 磁現象【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知道磁性、磁體、磁極的概念。2.知道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3.了解磁感線,并會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4.知道用磁化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體獲得磁性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磁化現象。過程與方法1.觀察磁極間相互作用的實驗,經歷探索磁極間相互作用規律的實驗探究,認識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2.通過討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的規律及判斷物體是否有磁性等問題,使學生能夠利用物體的磁性分析問題。3.通過對磁場概念的建立和對磁場的描述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對磁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2.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合作意識。【教學重難點及突破】重點1.知道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2.磁場的描述方法。難點磁場、磁感線概念的建立。教學突破關于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教師可以做演示實驗,最好是知道學生將條形磁鐵的兩極分別靠近小磁針的N極,觀察其現象。關于磁場,可以結合教科書中的情景對話,說明磁體之間的作用力具有特殊性——可以不相互接觸,并由此提出“是不是兩個磁體之間有看不見的東西”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后說明磁場的客觀存在。然后通過在條形磁體周圍的不同位置放置小磁針,觀察小磁針N極所指的方向,并試著描繪出磁場的方向,進而認識到在磁體的四面八方都存在著磁場,為了形象描繪磁場,從而引入磁感線,可以通過教具模型或計算機展示立體的磁場。【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指南針、各種磁體、小磁針、磁場模型、多媒體教學課件、圖片等。學生準備條形磁體、蹄形磁體、貼片、鐵屑、鐵釘、大頭針、訂書釘、鐵架臺、細線、小磁針、銅片、木塊、鋁片、塑料、陶瓷、棉線等。【教學設計】一、情境導入。情景:(課件展示)1998年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上使用的探測宇宙秘密的儀器——阿爾法磁譜儀。師:你知道阿爾法磁譜儀嗎?你還知道哪些關于磁的知識?說明:學生回答后,對學生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師:磁現象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有關磁現象的基本知識。說明:這樣不但引入了課題,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結合我國的科技成就,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有助于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讓學生樂于學習,體會到學習的成功。二、進行新課。(一)認識磁體。1.磁性、磁體和磁極。師:各小組都有一些物質(鐵片、鐵屑、鐵釘、大頭針、訂書釘、鐵架臺、細線、小磁針、銅片、木塊、鋁片、塑料、陶瓷、棉線等),你能用什么方法對這些物質進行分類?請說出你的分類標準。學會討論交流,嘗試對物質進行分類,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情況。引導學生將物質按照能否被磁鐵吸引分類。能夠被磁鐵吸引的物質:________________。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質:________________。總結:①磁性:物體具有吸引鋼鐵、鎳、鈷等物質的性質。②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出示條形磁體,引導學生分別用條形磁體的兩頭和中間去吸引鐵屑,觀察現象。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歸納總結:條形磁體的兩端磁性最強,中間磁性較弱。教師總結:③磁極:磁體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利用多媒體或結合課本展示:磁體靜止時,如果它的周圍沒有別的磁體存在,它的兩極總是分別指向南北兩個方向的,指南的一端叫南極(S)極,指北的一端叫北極(N)極。2.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師:既然磁體有兩個磁極,那么,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是什么?誰能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從而得出結論?學生展開討論交流,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觀察現象,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情況。學生完成實驗后進行總結。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是: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說明: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實驗探究,教師指導,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設計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歸納能力。教學中也可以適當補充一些資料,如:磁體可以分為天然磁體和人造磁體,通常我們看到和使用的磁體都是人造磁體,它們都能長期保持磁性,通稱為永磁體。(二)磁體周圍有什么。1.磁場的基本性質。師:磁體間能發生相互作用的本質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兩個磁體之間有看不見的東西?讓我們先做一組小游戲。說明:生生、師生合作開展科學探究。讓學生經歷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及猜想意識。游戲一:讓小磁針動起來。思考:怎樣才能讓小磁針動起來?引導生總結:可能采用的方式有用手撥、用嘴吹、用磁體去靠近小磁針。(引思)用手撥——是(看得見的)手使小磁針動,且手與小磁針接觸。用嘴吹——是(可感知的)空氣使小磁針動,且空氣與小磁針接觸。用磁體去靠近小磁針。小結:(1)要有物質(物體)直接接觸小磁針并產生作用時,小磁針才會動起來;(2)磁體靠近小磁針時,能使小磁針動,說明磁體與磁針間存在著某種物質。師:這種物質叫“磁場”,它是由磁體產生。雖然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可以利用實驗去感知它,包括感知它的某些特性。磁場的基本性質就是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力的作用,不同位置的磁場有強弱大小之分,表現為對處于該位置磁體的作用力的大小。學生動手完成教材圖7-1-6所示的實驗,觀察現象,思考問題:在磁體周圍的不同的位置,小磁針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不是都不同?這說明了什么?引導生結合教材中的對話展開討論。總結:磁場有大小,有方向,而物理學中正是把處于空間某一點的小磁針的N極的指向規定為這一點的磁場方向。2.磁感線。(為了描述磁場而規定的一種物理模型,磁體周圍沒有磁感線)游戲二:小磁針排隊。讓很多的小磁針在條形磁體周圍排隊(投影),讓學生用曲線畫出小磁針排隊的路線。師:同學們,你們在無意之中已經找到了一種形象化地描述磁場的方法,你所畫的曲線在物理學中叫做“磁感線”。不過,老師要提醒你,磁感線只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實際并不存在。利用立體磁感線模型板上的小磁針在磁體周圍空間排隊,讓學生了解磁場空間的立體性。補充探究:將透明薄玻璃板置于條形、蹄形磁體之上,在板上均勻撒上鐵屑,輕輕敲擊玻璃板,直至鐵屑形成條紋狀。讓學生再次整體感知磁場的特性。說明:用游戲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在探究中領悟磁的本質,并尋找到一種描述磁場的方式,這樣很好地體現了本科的設計理念“釋放學生心靈,張揚學生個性”,化難為易,突破本課重難點。學生活動:畫蹄形磁體的磁感線。(三)磁化的秘密。提出問題:物體如何才能具有磁性?物體在什么情況下會失去磁性?演示實驗(如果有條件,最好讓學生參與探究實驗):教材圖3-1-10。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展開討論交流,師生共同總結:鐵和鋼都可以用這種方法獲得磁性,我們把這種現象叫磁化現象。使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叫磁化。鐵和鋼制的物體都能被磁化。利用課件或教材展示,引導學生認識磁化和消磁。說明: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生方式多樣化,滲透科學研究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體會科學探究在物理研究中的價值。可以補充說明:鐵釘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稱為軟磁體;鋼被磁化后,磁性能夠長期保持,稱為硬磁體或永磁體。鋼是制造永磁體的好材料。磁化有害的一面:機械手表磁化后,走時不準;彩色電視機顯像管磁化后,色彩失真。有利的方面:鋼針磁化后,可以用來制作指南針。三、反思總結,布置思考題。1.請學生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教師再作適當的補充。2.教師進一步強調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請學生反思探究中的收獲和缺陷,提出自己的感悟并作評估、交流。3.布置課外活動及課后作業。(1)課外活動:自制“指南針”。(2)家庭作業:“自我評價”第1、2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第二節 電流的磁場【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奧斯特的發現及其意義,知道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情況。2.知道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場分布,掌握安培定則。3.知道磁現象的電本質。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奧斯特發現的實驗的觀察,了解導線周圍的磁場。2.經歷關于通電螺線管周圍磁場分布的實驗探究過程,知道螺線管磁場和條形磁體磁場的相似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實驗探究及討論活動,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用于探究的科學素養。2.通過實驗探究及討論活動,培養學生積極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教學重難點及突破】重點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場分布。難點磁現象的電本質。教學突破開展探究活動時,注意與探究條形磁體周圍的磁場相聯系比較,同時展開討論交流,通過學生的合作得出結論,認識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場分布,從而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關于磁現象的電本質,要注意利用好教材,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與磁化知識的聯系,展示磁化與消磁,認識到磁現象的電本質,從而突破難點。【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螺線管、鐵屑、電池、小磁針等。學生準備螺線管、鐵屑、電池、小磁針等。【教學設計】一、情境導入。1.情景:1820年,安培在科學院的例會上做了一個小實驗,如圖7-2-1所示,把螺線管沿東西方向水平懸掛起來,然后給導線通電,發現螺線管通電轉動后停在南北方向上,這一現象引起了與會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2.回顧:師:當把小磁針放在條形磁體的周圍時,能觀察到什么現象?其原因是什么?生思考交流:觀察到小磁針發生偏轉;因為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小磁針受到磁場的磁力作用而發生偏轉。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帶電體和磁體有一些相似的性質,這些相似的是一種巧合呢?還是它們之間存在著某些聯系呢?科學家們基于這一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尋找電與磁的聯系。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終于用實驗證實通電導體的周圍存在著磁場。這一重大發現轟動了科學界,使電磁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今天,我們沿著奧斯特的足跡,再來做一下奧斯特所做的實驗。說明:通過通電螺線管能夠指示南北方向,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二、進行新課。(一)奧斯特的發現。1.奧斯特實驗。先向學生說明實驗要求,如下圖所示,然后學生分組實驗:將直導線與小磁針平行并放。觀察現象:①如上圖(a),當直導線通電時會發生什么現象?(小磁針發生偏轉)②如上圖(b),斷電后會發生什么現象?(小磁針轉回到原來指南北的方向)③如上圖(c),改變通電電流的方向后會發生什么現象?(小磁針發生偏轉,其N極所指方向與甲時相反)提問:(1)通過實驗,你觀察到了哪些物理現象?(通電時小磁針發生偏轉;斷電時小磁針轉回到指南北的方向;通電電流方向相反,小磁針偏轉方向也相反)(2)通過這些物理現象你能總結出什么規律?(①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②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我們鼓掌給予鼓勵。以上實驗是丹麥的科學家奧斯特首先發現的,此實驗又叫愛思特實驗。這個實驗表明,除了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外,電流的周圍也存在著磁場,即電流的磁場。總結奧斯特實驗。現象:導線通電,周圍小磁針發生偏轉;通電電流方向改變,小磁針偏轉方向相反。規律: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師:這個實驗看上去非常簡單,但在當時這一重大發現轟動了科學界。因為它揭示了電現象和磁現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緊密聯系的,從而說明表面上互不相關的自然現象之間是相互聯系的,這一發現有力地推動了電磁學的研究和發展。奧斯特實驗用的是一根直導線,后來科學家們又把導線彎成各種形狀,通電后研究電流的磁場。我們也研究研究,說出你們的做法和觀察的結果。(學生把直導線彎成各種形狀,通電后看小磁針的變化。)說明:通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試驗驗證奧斯特實驗,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效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過程與方法,同時結合奧斯特的發現歷程,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對常見的現象要進行細致的觀察,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科學素養的發展。(二)通電螺線管的磁場。1.演示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把直導線纏在鉛筆上,然后抽出鉛筆,再通電,小磁針偏轉,周圍存在磁場。師:這種把導線繞在圓筒上,做成的螺線管也叫線圈。它能使各導線產生的磁場疊加在一起,磁場就會強得多,這樣在生產實際中用途就大。那么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是什么樣的?觀察鐵屑的分布和小磁針的指向。如下圖所示,在板上均勻撒滿鐵屑,在螺線管兩端各放一個小磁針,通電后觀察小磁針的指向。輕輕敲板,觀察鐵屑的排列。改變電流方向再觀察一次。提問:(1)通電前小磁針如何指向?通電后會發生什么現象?(原指南北,通電后磁針偏轉。)(2)通電后,輕輕敲板,鐵屑為什么會產生規則排列?鐵屑的排列與什么現象一樣?(鐵屑磁化變成“小磁針”,輕敲使鐵屑可自由轉動,使鐵屑按磁場進行排列,其排列與條形磁體的排列相同,通電螺線管相當于條形磁體)。(3)改變通電方向,小磁針的指向有什么不同?這說明什么?(小磁針指向相反,說明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與通電電流有關)2.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關系——安培定則。師:我們知道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跟螺線管中的電流方向有關,有什么樣的關系?我們能否想出一句話來概括這種普遍規律?學生討論交流,歸納總結。師:大家回答得都很好,雖有不同的看法,還是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很高興看到這樣的場面。我們知道,通電導體周圍存在著磁場,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和條形磁體的磁場相似。通電螺線管相當于一個條形磁體,其極性和電流方向的關系符合安培定則——右手螺旋定則:用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段就是螺線管的北極。說明:在學生討論后,對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發展。教學通電螺線管的磁場也可以仿照教材,利用電子計算機模擬從直線電流的磁場到通電螺線管的磁場的演化過程。(三)物體磁性從哪里來。1.提出問題:(1)磁體和電流都能產生磁場,磁體的磁場和電流的磁場是否有相同的起源呢?(2)電流的本質是電荷定向運動,所以電流的磁場應該是由電荷的運動而產生的。那么磁體的磁場是否也是由電荷的運動產生的呢?2.學生展開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進行指導幫助。3.利用課間展示安培的分子電流假說:通電螺線管的外部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具有相似性,法國學者安培由此受到啟發,提出了著名的分子電流假說。他認為:在原子、分子等物質微粒的內部,存在著一種環形電流,分子電流使每個物質微粒都成為微小的磁體,它的兩側相當于兩個磁極,物體內大量微小的磁體有序排列使得物體顯示磁性。4.課件展示:利用安培分子電流假說解釋一些磁現象,聯系磁化和消磁進行分析與理解。說明:通過借助課件展示輔助教學,對于微觀物質的結構能較好地展現,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三、反思總結,布置思考題。1.請學生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教師再作適當的補充。2.教師進一步強調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請學生反思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情況,談談收獲和體會。3.布置思考題及課后作業。(1)制作“家庭實驗室”的電磁炮。(2)課后作業:“自我評價”第1、2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第三節 電磁鐵【教學內容】電磁鐵。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課型:探究課。【教材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什么是電磁鐵。2.讓學生知道電磁鐵在通電條件下有磁性,電磁鐵有磁極,磁極是可以改變的。3.會制作電磁鐵,會做有關實驗,發展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過程與方法1.通過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的有關因素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2領會科學研究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意識,養成主動與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樹立勇于有根據的懷疑、大膽想象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難點及突破】重點1.知道電磁鐵的特點。2.科學探究全過程的體驗和科學研究方法的領會。難點能自主探究改變電磁鐵磁極的方法。教學突破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本課在教學中應創造各種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進行探究活動時能夠更加主動、徹底。【教學準備】教師準備電池組、電磁鐵、滑動變阻器、電流表、開關、導線、小磁針。學生準備學習用具、筆記本。【教學設計】一、復習導入新課。1.教師出示螺線管并提問:要使螺線管的周圍產生磁場,根據我們學過的知識,可采用什么方法?學生回憶并討論后回答:給螺線管通電,它的周圍就會產生磁場。2.如果要使通電螺線管的磁性增強,應該怎么辦呢?學生討論回答。(1)可以加大通過螺線管的電流。(2)可以增加螺線管的匝數。3.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呢?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演示實驗并回答問題:先將小磁針放在螺線管的兩端,通電后觀察小磁針偏轉的程度,再將鐵棒插入螺線管,通電后觀察小磁針偏轉的程度。(1)小磁針的偏轉程度哪個大?這表明什么?(2)為什么插入鐵棒后,通電螺線管的磁性會增強呢?學生仔細觀察實驗,并討論。(1)插入鐵棒后,小磁針的偏轉程度增大,這表明插入鐵棒后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性大大增強。(2)鐵心插入通電螺線管,鐵心被磁化,也要產生磁場,于是通電螺線管的周圍既有電流產生的磁場,又有磁鐵產生的磁場,因而磁場大大增強了。教師小結:從上面的實驗中可以看出,鐵心插入螺線管,通電后能獲得較強的磁場。我們把插入鐵心的通電螺線管成為電磁鐵。本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電磁鐵。板書:電磁鐵。帶領學會僧進入新課學習。二、進行新課。1.剛才我們知道了什么叫電磁鐵。下面請大家自己來試著做一個電磁鐵(要注意提示學生繞導線時要按著一個方向繞并做到美觀),并回答電磁鐵的磁極跟什么有關?學生根據課本的介紹及老師剛才的演示制作電磁鐵。電磁鐵的磁極跟線圈的纏繞方向、導線兩端與電池正負極的連接有關。2.引導學生猜想電磁鐵的磁性除了是否帶鐵芯之外,還跟哪些因素有關呢?學生猜想影響電磁鐵的磁性的相關因素。(1)它的磁性與電流的大小有關。(2)它的磁性強弱與線圈的匝數有關。3.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設計驗證實驗。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設計驗證實驗。(1)我們打算將兩個相同匝數的電磁鐵接入電路,然后通過滑動變阻器來改變通過電路的電流的強弱,來觀察它吸引鐵屑的多少。以驗證電流的大小是否能影響電磁鐵的磁性。(2)我們將把不同匝數的電磁鐵連入同一電路中看看它們吸引鐵屑的數量,以觀察電磁鐵的磁性的強弱是否與線圈的匝數有關。4.引導學生根據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讓學生作好實驗記錄。學生進行試驗并作好實驗記錄。5.引導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并對學生的結論進行小結:線圈中間插入鐵心后,磁性增強;通過電磁鐵的電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強;在電流一定時,外形相同的螺線管,線圈匝數越多,磁性越強。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磁鐵在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無磁性;通過電磁鐵的電流越大,磁鐵的磁性越強;電磁鐵線圈的匝數越多,磁性越強。6.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交流與評估。(1)電磁鐵有什么優點?(2)通過實驗你有什么收獲?(3)那么現在我們將鋼芯、銅芯等插入線圈后還能吸起鐵屑嗎?(4)現在再來看看滑動變阻器是不是電磁鐵。同學們也可以用實驗來驗證一下并思考討論它為什么不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實驗進行交流與評估。(1)電磁鐵磁性的有無用通斷電來控制;磁性強弱用電流大小來控制;它的南北極用電流方向來控制;使用起來非常方便。(2)知道了電磁鐵的構造;知道了怎樣控制電磁鐵的磁性大小;又一次品嘗到了運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問題的快樂。(3)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進行驗證實驗。鋼芯也可以吸起大頭針,不同的是,斷電后它仍然有磁性,而銅芯代替鐵釘后,發現它不能吸起大頭針,說明電磁鐵只能用鐵芯來做。(4)學生進行實驗驗證并討論。使學生意識到共同討論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借鑒別人的經驗。三、課堂總結。1.這節課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我們學習了電磁鐵的概念、電磁鐵的做法;探究了影響電磁鐵的磁性的因素;還知道了電磁鐵的優點。2.同學們都有哪些收獲?我們學習了電磁鐵的概念、電磁鐵的做法;探究了影響電磁鐵的磁性的因素;還知道了電磁鐵的優點。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第四節 電磁繼電器【教學內容】了解電磁繼電器和揚聲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電磁繼電器和揚聲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2.初步認識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過程與方法1.通過閱讀說明書,知道如何使用電磁繼電器。2.通過使用繼電器組成控制電路,實際感知繼電器是如何工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了解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提高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2.了解繼電器等在生產、科研方面的大量應用,體會物理知識是有用的。【教學重難點及突破】重點了解電磁繼電器和揚聲器工作原理。難點通過自己閱讀說明書掌握電磁繼電器使用方法。教學突破準備繼電器、揚聲器的實物讓學生觀察、使用。利用課件演示它們的工作原理。【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自制課件、電磁繼電器使用說明書、電磁繼電器、干電池、小燈泡。學生準備調查生產和生活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電磁繼電器,收集揚聲器。【教學設計】一、展示調查情況,引入新課。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1.請學生把調查生產和生活中電磁繼電器使用情況在組內進行交流,并在班級內展示。 2.提問:在生產和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電磁鐵?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電磁繼電器和揚聲器。 1.把調查結果進行交流。2.回答:揚聲器、電話、電磁起重機、電磁繼電器二、學習電磁鐵的構造、工作原理,了解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提問:根據你的調查,你知道電磁繼電器用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設問:電磁繼電器的構造是怎樣的,它是怎樣控制電路的通斷的?(觀察實驗用的電磁繼電器,認識它的各個部分構造。)(2)把教材圖7-4-2制成課件,在接通控制電路,即A、B中間接通電流,電磁鐵有了磁性,吸引銜鐵,D、E接通,使工作電路工作。請學生仔細觀察課件展示的情況,說明電磁繼電器的工作原理。(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演示電磁鐵的工作原理。)總結:即低矮拿起是利用低壓電源、弱電流電路的通斷,來間接控制高電壓、強電流的裝置。電磁繼電器就是利用電磁鐵來控制工作電路的一種開關。(版書)(3)提問:根據電磁繼電器的工作原理,可以把工作電路分成哪兩部分?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并指出在教材圖7-4-2中的電磁鐵、彈簧、DE接線柱所連的電路,這部分為低壓控制電路。 3.教師出示“相關電磁繼電器說明書一份”請學生回答問題。(1)把電磁繼電器的說明書復印,每小組一份。(2)指導學生閱讀說明書,提問:說明書上有哪些能看懂?哪些看不懂?(3)提問:從說明書上得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識?(4)指導學生觀察電磁繼電器,使用電磁繼電器。 1.思考,回答:電磁繼電器用在電流強,電壓高的地方。因為直接用手控制強大電流或操作高壓電路是很危險的。根據教師的提問思考。(1)觀察教材圖7-4-2,認識它的構造:銜鐵、電磁鐵、彈簧、靜觸點,動觸點。(2)學生自習研讀課件展示的情況,分析電磁繼電器的工作原理:當開關S斷開,電磁鐵沒有磁性,接線柱所連觸點接通,電磁鐵工作;當開關S閉合,電流經過電磁鐵,電磁鐵有磁性,把銜鐵吸下。(3)討論,分析,回答難題:可以把工作電路分成低壓控制電路和高壓工作電路。 3.完成相應的聯系。(1)小組長組織閱讀說明書。(2)閱讀說明書,說出自己能看懂的部分和不能看懂的部分,弄清楚“線圈額定電壓直流6V”“被控制電壓220V,電流1A”的意思。(3)回答從說明書上得到的有關知識。(4)聯系使用繼電器:把電磁繼電器的線圈通過開關接到電源上,組成控制電路,再用另一個電源和小燈泡組成工作電路,使電磁繼電器通電時小燈泡亮,斷電時小燈泡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單元概述.doc 第1節 磁現象.doc 第2節 電流的磁場.doc 第3節 電磁鐵.doc 第4節 電磁繼電器.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