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生物的多樣性1.物種多樣性動物:無脊椎動物: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性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鳥類、哺乳類植物 :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裸子和被子)微生物 :細菌、真菌、病毒2.遺傳(基因)多樣性在地球上,不同種生物體內所攜帶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種生物,不同個體的基因也不盡相同。如菊花有2萬至2.5萬個品種;同一頭母豬卻生下了一窩白豬、花豬和黑豬等不同毛色的小豬。3.生態系統多樣性生態系統: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環境組成。種類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構成了生態系統。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它又可劃分為陸地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個池塘、一塊草地、一塊農田都可稱為一個生態系統。二、生物的特征生物在表現為多樣性的同時也具有共性: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礎上生物才有生長、繁殖和應激性等生命特征。(1)應激性 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時能夠作出的規律性反應,叫做應激性。應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夠使生物“趨利避害”。如向日葵的花盤隨著太陽轉動;含羞草的葉片受到觸動時會自然下垂等。(2)生長 生長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種特性,生物通過生長使體形增大,體重增加。(3)繁殖 生物產生后代的過程,叫做繁殖。如蜻蜓點水、母雞生蛋等。(4)新陳代謝 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動、植物的遺體,枯枝落葉等不是生物,因為它們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幾個基本特征。§1.1.2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生物的生存空間統稱環境。生物既適應環境,也影響和改變環境。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1.環境中影響生物形態、生理、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2.非生物因素包括:陽光、空氣、水分、土壤、溫度、濕度等多種因素。非生物因素會對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布產生影響。如光照可以使花兒在不同的季節和時間綻放,也可使動物的習性受到影響(如朝蚊暮蠅、夜蛾晝蝶等);土壤條件的差異可使牽牛花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受溫度、風力等條件的影響,山頂上和山腳下植物形態差別很大(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等);沙漠中含水量少導致仙人掌的葉變成刺等。3.生物因素 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不同種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①共生 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對雙方都有利,彼此分開,一方或雙方都不能生存,不同種生物之間的這種關系叫到利共生。如海葵與蟹之間的關系;人大腸內的某些細菌與人的關系;地衣中的藻類和真菌之間的關系。②捕食 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的現象叫捕食。是生物之間最為普遍的關系。如牛吃草、斑馬吃草、獅子捕食羚牛和斑馬等。③競爭 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為了生存,相互之間爭奪食物、空間、配偶等而發生的斗爭叫競爭。如草原上的狐和鷹都以野兔為食,它們形成競爭關系。④寄生 一種生物寄居在另一種生物的體表或體內,并和(或以)另一種生物爭奪(或作為)營養來維持自身的生存,這兩種生物之間的關系叫寄生。如蛔蟲、虱子、跳蚤等與人形成寄生關系。其中蛔蟲、虱子、跳蚤叫寄生蟲(或寄主),人叫宿生。二、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生物的生活、生存受環境的影響。但生物能夠適應環境,也影響著環境,甚至改變環境。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互相影響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整體。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凈化空氣,調節氣候、蝗蟲啃食莊稼、蚊蠅傳播疾病等。注:人類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員,我們可以改變環境,也能破壞環境。我們必須清醒在認識到:無休止在破壞環境必定會使人類自身走向滅亡§1.2.2 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1.生物學的研究方法:觀察、調查、分類、比較、文獻、實驗等方法。2.實驗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般步驟:(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制定計劃;(4)實施計劃;(5)得出結論;(6)表達和交流;如實驗法研究示例:響尾蛇是如何追尋它放走的獵物的?提出問題:響尾蛇是根據什么標記去追尋中毒的獵物的?作出假設:響尾蛇是根據自己毒液的氣味來追尋受傷的獵物的設計實驗方案并實施: 分組編號:取一只被響尾蛇襲擊中毒而死的老鼠和一只沒被響尾蛇襲擊的死老鼠分別編為A、B兩組。 形成對照:用A、B兩只死老鼠沿著事先設定的彎曲路徑,拖一段校長的路程。 在相同條件下實驗:讓響尾蛇分別去追尋死老鼠。(4)觀察實驗現象并記錄:A組的響尾蛇沿著設定的路徑最后追尋到了中毒的死老鼠,B組的響尾蛇沒有去追尋死老鼠。 (5)分析實驗現象并得出結論:響尾蛇是根據自己毒液的氣味來追尋受傷的獵物的。 此實驗的變量是:有、無毒液的氣味,實驗遵循的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對照原則等。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第3章 細 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除病毒外的大多數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根據細胞數量可分為:單細胞生物(只有一個細胞)和多細胞生物。§2.3.1 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一、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1、認識顯微鏡的結構(見右圖)(1)鏡座(穩定鏡身) (2)鏡柱(支持鏡身) (3)鏡臂(提握鏡身) (4)鏡筒(連接目鏡與物鏡)(5)目鏡(放大物像) (6)轉換器(調換物鏡) (7)物鏡(放大物像) (8)粗準焦螺旋(調焦距) (9)細準焦螺旋(調焦距) (10)載物臺(放玻片) (11)通光孔(光線通過) (12)壓片夾(固定玻片) (13)遮光器(調節光線強弱) (14)反光鏡(使光線射入鏡筒) 2、使用顯微鏡的基本步驟(1)取鏡和安放 (2)對光 (3)放置玻片 (4)觀察 (5)收放3、顯微鏡的使用原理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3)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越大,細胞數量越少,視野越暗。(4)光線過強時:小光圈,平面鏡;光線過弱時:大光圈,凹面鏡 構成動物體的細胞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和保護作用。動物體 細胞質: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 細 胞 細胞核:儲存遺傳物質,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 線粒體: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都有,是細胞呼吸作用場所。三、植物體細胞的結構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和保護作用。 細胞質: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 植物體 細胞核:儲存遺傳物質,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 細 胞 線粒體: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都有,是細胞呼吸作用場所。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的作用葉綠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液 泡:內有細胞液,儲存糖分、色素等多種物質。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相同點是: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質中都有線粒體等;不同點是:植物細胞的細胞膜外有細胞壁,細胞質中有液泡和葉綠體等,動物細胞則沒有。植物細胞的細胞質中有兩個能量轉換器:葉綠體和線粒體;動物細胞的細胞質中有一個能量轉換器:線粒體。§2.3.2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單位細胞既是動物體的生命活動單位,也是植物體的生命活動單位,植物細胞的生命活動與動物細胞略有差異,因為植物綠色部分的細胞中有葉綠體,葉綠體能夠利用太陽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等合成有機物,有機物及其儲存的能量既可以供給植物細胞利用,也可以直接或間接地供給動物細胞細胞利用。§2.3.3細胞通過分裂而增殖細胞體積為什么這么小細胞體積一般都很小,是因為細胞長到一定體積時就會停止生長。較小細胞的表面積相對較大,更易于保證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從而保證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1、什么是細胞分裂?當細胞生長到一定大小時就會停止生長,有些細胞可以一分為二,成為兩個相似的新細胞,這就是細胞分裂。2、細胞分裂過程:(見書本53頁圖)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細胞分裂是生物體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基礎。動物細胞:細胞核分裂---→ 細胞膜凹陷---→2個新細胞植物細胞:細胞核分裂---→細胞質分裂---→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細胞壁---→2個新細胞3、細胞分裂的特點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核里的遺傳物質經過復制而數量倍增,并且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這樣就保證新細胞與親代細胞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4、細胞分裂的意義單細胞生物通過細胞分裂進行繁殖,多細胞生物的細胞分裂不僅與繁殖新個體有關,而且能促使新個體由小長大,使生物體不斷更新衰老死亡的細胞,從而保證生物體質正常生命活動。第4章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2.4.1 細胞分化形成組織1、什么是細胞的分化?在生物體生長發育過程中,一些失去分裂能力的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發生了變化,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細胞,這一過程叫做細胞的分化。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組織。2、什么叫做組織? 由許多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和細胞間質聯合在一起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人和動物的基本組織人和動物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了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等基本組織。主要結構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功 能舉 例上皮組織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體表或體內管腔的內表面 保護、分泌皮膚上皮、小腸上皮、氣管內表面結締組織細胞間質發達廣泛分布于全身各處支持、連接、保護、營養`骨、韌帶、脂肪、血液等肌肉組織主要由肌細胞構成附著在骨骼上,心臟及內臟器官收縮、舒張的功能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神經組織主要由神經細胞構成腦、脊髓以及神經中接受剌激,產生和傳導興奮腦、脊髓二、植物體的主要組織主要結構特征功 能舉 例分生組織細胞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黏稠具有很強的分裂增生能力莖尖和根尖、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的形成層保護組織細胞壁厚、細胞排列緊密減少植物失去水分、防止病毒及微生物的侵入、能控制植物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洋蔥表皮、果皮、葉的上下表皮營養組織細胞壁薄、液胞大儲存營養物質、制造有機物葉肉、果肉輸導組織細胞壁厚輸導水分和無機鹽的導管、輸導有機物的篩管葉脈、桔瓢上的絲絡、甘蔗莖上的絲§2.4.2 生物體的器官、系統一、不同組織構成器官什么叫做器官?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順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器官。如心臟、眼、耳、肺、肝、腎、胃等。二、器官構成人和動物體的系統什么是系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高等動物和人體有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循環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八大系統。三、器官構成完整的植物體植物的六大器官:營養器官(根、莖、葉)和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動物體(人體)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人)體綠色開花植物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分生組織 花 營養組織 生殖器官 果實 細胞 組織 保護組織 器官 輸導組織 根 …… 營養器官 莖 葉 上皮組織 消化系統 呼吸系統 結締組織 泌尿系統 細胞 組織 器官 系統 循環系統 肌肉組織 運動系統 神經系統 神經組織 生殖系統 內分泌系統 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3.5.1 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1、什么是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2、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產物:淀粉和氧氣;光合作用的條件:光和葉綠體。3、光合作用的發現(1)范·海爾蒙特(比利時) 的柳樹栽培實驗說明植物生長需要水。(2)普利斯特利 (英國) 的實驗說明光合作用可以釋放氧氣。二、葉片與光合作用葉是植物體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上表皮 葉脈 下表皮 保衛細胞 氣孔 葉肉三、光合作用的實質和意義1、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二氧化碳 + 水 淀粉等有機物(儲存能量) + 氧氣葉綠體2、光合作用的實質:(兩種變化):物質轉化 簡單無機物 → 復雜有機物,放出氧氣 能量轉化 光能 → 有機物中化學能 3、光合作用的意義:(1)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等有機物,不僅是植物自身生長發育的營養物質,而且是動物和人的食物來源。人類利用的多種原料,如棉、麻、木材、橡膠、香料、藥材等,也都來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2)光合作用轉化光能并儲存在有機物里,這些能量的植物、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燃料里的能量,也都是植物在億萬年前直接或間接通過光合作用積蓄的太陽能。(3)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氣,從而維持大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對穩定。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1)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生存、繁榮和發展的基礎。(2)在農業生產上,采取1、合理密植2、增加光照時間,3、增加二氧化碳濃度,以提高農作物產量目的。立體高效種植是充分利用光能的典型實例之一。立體種植就是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作物,在空間和時間上進行最優化組合,以達到增產、增收、增加品種、延長供應的目的。§3.5.2 呼吸作用一、呼吸作用1、什么是呼吸呼吸作用?綠色植物吸收氧氣,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2、所有的活的細胞都進行呼吸作用3、萌發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時(1)吸收氧氣(使燃燒的火焰熄滅);(2)釋放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得混濁);(3)產生熱量(使溫度升高)。二、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義1、呼吸作用的原理:植物的生命活動需要能量,這些能量來自細胞內儲存的有機物。細胞內分解有機物和釋放能量人主要場所是線粒體,是這個過程需要氧氣參加并產生二氧化碳和水。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機物(儲存能量) ┼ 氧氣 線粒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3、呼吸作用的意義植物體通過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一部分轉化成熱量散失。因此,植物的呼吸作用為生命活動提供了動力。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區別 部 位含有葉綠體的細胞 所有的活細胞條 件 光 有光無光均可 原 料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 產 物 有機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變化合成有機物,貯存能量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聯 系 相互依存§3.5.3 吸收作用1、吸收作用: 植物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場所:根毛。2、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區或根毛區(成熟區生有大量根毛,擴大了根的吸收面積)。根毛的結構:細胞壁極薄,細胞質少,液泡大,根毛與土壤顆粒緊密地黏附在一起。3、植物細胞吸水的原理當根毛的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時,根毛細胞就吸水;當根毛的細胞液濃度小于周圍溶液濃度時,根毛細胞就失水(一次施肥過多,容易造成“燒苗” ,就是這個道理。) 根毛區:(成熟區):吸收水分和礦物質的主要場所4、根尖的結構(從上到下): 延長期:細胞延長并進行分化,形成輸導組織。 分生區:保持分裂能力,產生新的細胞使根生長。 根 冠:保護幼嫩的分生區。5、植物生長需要的無機鹽,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鉀的無機鹽。其他還需如鎂、鐵、鋅、錳、硫、硼。三類無機鹽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無機鹽種類缺乏時的表現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含氮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嚴重時葉脈呈淡棕色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長得繁茂含磷植株特別矮小,葉片呈暗綠色,并出現紫色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的成熟提早含鉀莖稈軟弱,容易倒伏,葉片邊緣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漸焦枯使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和運輸6、無土栽培 根據植物生活需要無機鹽的種類、數量和比例配制營養液,用營養液來栽培植物,這就是無土栽培。優點:可種植出公有制、無污染的糧食,產量高。§3.5.4 蒸騰作用1、什么叫做蒸騰作用?在溫暖、有陽光照射的條件下,植物體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體外,這種生理過程叫蒸騰作用。2、植物體的水分蒸騰主要是通過葉片的氣孔來完成的,葉柄和嫩莖也能進行一定的蒸騰作用。3、蒸騰作用的意義:(1)可以降低葉面溫度,防止葉肉細胞被太陽灼傷;(2)促使根從土壤里不斷地吸收水分和無機鹽;(3)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3.5.5 運輸作用1、莖的基本結構和輸導功能2、枝瘤的形成:當樹枝受到傷害后,樹皮內韌皮部中的篩管被切斷,有機物堆積在一起,周圍的細胞由于有大量營養物質,所以大量分裂生長,從而形成突起的枝瘤。3、根、莖和葉脈里的導管和篩管是彼此連接和貫通的,形成一個完整的管道系統,完成植物體運輸水分、無機鹽和有機養料的功能。第6章 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生活史是指生物在一生中所經歷的生長、發育各繁殖的全過程。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是從種子到種子的過程,即從一粒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的形成到幼苗的根、莖、葉的發生和生長,再到成熟植株的開花、傳粉和受精,最后到果實和種子的形成。§3.6.1 種子萌發形成幼苗種子結構 二、種子萌發的條件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儲存豐富的營養物質;度過休眠期。種子萌發的條件外界條件:足夠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缺一不可。三、種子萌發的過程(1)吸水膨脹,胚萌發時種皮破裂脫落;(2)胚根突破種皮,發育成為幼苗的根;(3)胚軸伸長(下部伸長時,子葉出土,上部伸長時子葉留土)(4)胚芽出土,發育為幼苗的莖葉;(5)子葉(無胚乳時)萎縮,或胚乳萎縮。§3.6.2 營養器成熟區(根毛區):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1、根尖的結構 伸 長 區:根生長最快的部位。分生區(生長區):細胞分裂能力強,產生新細胞根 冠:保護作用葉和莖的發生和生長§3.6.3 生殖器官的生長開花和結實標志著植物體進入一生的成熟階段。花的結構1、花的結構: 花柄:支撐著花朵,使花朵展放在空間花托:花的各部分著生的地方花萼:由萼片組成 合稱花被,花冠:由花瓣組成 保護花蕊 花 雄 花絲:支撐花藥 蕊 花藥:內生花粉 ,花粉內含精子 統稱為花蕊,是 柱頭:分泌黏液,刺激花粉萌發 花的重要結構 雌 花柱:連接柱頭和子房 蕊 子房:內生胚珠,胚珠內有卵細胞2、花的類型:(1)兩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如郁金香和月季花;(2)單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如黃瓜的雄花和雌花; (3)無性花:一朵花中既沒有雄蕊也沒有雌蕊,如向日葵花盤邊緣的舌形花。二、傳粉和受精1、傳粉:花藥里散出的花粉以一定的方式傳送到雌蕊的柱頭上,這一過程叫做傳粉。對于得到花粉的雌蕊來說,叫做受粉。2、傳粉 自花傳粉:在花綻開的前后,成熟的花粉散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的柱頭上。異花傳粉:借助外力作用,一朵花的雄蕊產生的花粉,落在另一朵花雌蕊的柱頭上。蟲媒花的特點:顏色鮮艷,氣味芳香,花蜜甘甜。風媒花的特點:花粉多而輕盈,容易被風吹散,他們的柱頭上有分叉和黏液,容易接受花粉。3、什么是受精作用? 當花粉管進入胚珠內部時,釋放出精子,胚珠里的卵細胞與一個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這個過程叫做受精作用。受精過程:花粉落在柱頭上,形成花粉管,伸長達到子房,子房內有胚珠,胚珠里的卵細胞與精子結合形成了受精卵。完成受精后,受精卵發育為胚,珠被發育為種皮,子房壁發育為果皮,整個胚珠發育為種子,整個子房發育為果實。果實和種子的形成(1)花瓣、雄蕊、柱頭、花柱凋謝(2)子房發育果實。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3)人工輔助授粉。完成受精過程。子房壁——————→果皮珠被————→種皮受精極核——→胚乳 種子受精卵————→胚第7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3.7.1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物成分,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能的作用。2、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生產者,在生物圈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綠色植物作為生產者,通過它的生命活動,直接或間接地為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2)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3)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3.7.2 我國的植物資源我國的植物主要類型1、植被 覆蓋地表而有規律地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叫做植被。2、我國的植被類型主要有: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針葉林、草原、荒漠等。二、我國的植物種類和珍稀植物1、我國的高等植物有3萬種之多,名列世界第三位。其中:(1)銀杉,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2)水杉,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3)珙桐,也被稱為“鴿子樹” ,也是著名的“活化石”之一。(4)桫欏,又名樹蕨,也是著名的“活化石”之一。(除上述4種外,還有望天樹、禿杉、金茶花、人參等共8種植物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三、我國植物資源面臨的主要問題我國植物資源面臨的主要問題:(1)資源總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森林面積0.145公頃,僅為世界占有量的1/4;(2)森林資源利用不合理,伐優留劣,亂砍濫伐,出現荒山;(3)草原過度放牧,土地沙漠化嚴重; (4)人為破壞嚴重,利用不合理。1、每年的3月12日農定為全國的“植樹節”。4、生物圈中的每一種生物都有生存的權利,人與自然應和諧發展。人類應善待生物圈中的每一種生物。參加植樹造林,保護每一片綠葉,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