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1.生物圈的范圍:海平面以下11000m海平面以上10000m。包括:大氣圈下層、整個水圈以及巖石圈的上層。2.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物種類的繁多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同一物種有多個不同個體。物種多樣性的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生存環境的多種多樣3.生物的共同特征:都是“活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應激性、生長、繁殖、新陳代謝4.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形態、生理、分布的因素生物因素:生物之間彼此的相互影響。(生物間爭斗、捕食、寄生、共生、競爭等)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土壤、溫度、濕度、水分等5.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生物能夠適應環境,并能夠影響及改變環境。第二章 探索生命1.生物學發展史:①生物學的提出——拉馬克 ②生物分類及命名——林奈③生物進化論、《物種起源》——達爾文 ④血液循環——哈維⑤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沃森、克里克 ⑥人類基因組計劃——美德法英日中2.生物學研究對象: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分類、生理、遺傳和變異、進化、生態的科學3.響尾蛇捕食獵物:通過注射到獵物體內的毒液氣味來追尋獵物。用中毒死亡老鼠和未中毒老鼠形成對照實驗。4.實驗法研究的一般步驟:a 發現并提出問題 b 收集與問題相關的資料 c 作出假設 d 設計實驗方案e 實施實驗并記錄 f 分析實驗現象 g 得出結論 h 小組表達交流 5.生物學研究方法:實驗法、觀察法、調查法、比較法、文獻法等。第三章 細胞1.顯微鏡的結構及使用a 取鏡安放。兩只手、略偏左、留邊沿b 對光。低倍鏡、大光圈、看目鏡、調反光、至雪亮c 放置玻片。后插入、向前推、對準孔d 觀察物象。側面看、粗螺旋、緩向下、留三兩。 看目鏡、粗準焦、徐向上、物象現、即停止。細準焦、像清晰。2.顯微鏡使用注意事項:a 放大倍數:目鏡×物鏡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細胞個數越少,細胞個體越大。放大倍數越小,視野越亮,細胞個數越多,細胞個體越小。b 物象位置調整:物與實,像相反;左偏左調、右偏右調,往哪偏向哪調。低倍換高倍,先居中后放大(先調節物象至視野中央,再換高倍物鏡)c 動植物細胞玻片制作:植物加清水,動物喝鹽水(生理鹽水);一擦二滴三取四涂五蓋六引流。蓋玻片,靠液滴,防氣泡。3.動植物細胞結構及功能:a 動植物都具有的能量轉換器:線粒體。植物所特有的能量轉換器:葉綠體b 液泡:并非所有植物細胞都具有液泡,液泡內含有具有顏色、氣味、味道等物質c 細胞壁:區分動植物細胞的主要點d 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e 細胞膜: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進行物質交換4.細胞分裂動物細胞:1.細胞核一分為二(遺傳物質先翻倍,后平分)2.細胞膜向內凹陷,使細胞從兩細胞核之間一分為二3.細胞質一分為二,每部分含有一個細胞核植物細胞:細胞核一分為二(遺傳物質先翻倍,后平分)兩細胞核之間形成新的細胞膜、細胞壁3.細胞質一分為二,每部分含有一個細胞核第四章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1.細胞的分化:細胞在生物體生長發育過程中形成多種多樣細胞的過程。區分:分裂——細胞數量的增多 分化——細胞種類的增多組織、器官、系統的形成:組織:許多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器官: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順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所形成的。系統: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動植物的組織: 上皮組織:保護、分泌功能。 結締組織:分布范圍最廣,支持、保護、連接、營養等功能。動物基本組織 包括骨、血液、肌腱、皮下脂肪等。肌肉組織: 由肌細胞組成,具有收縮、舒張等功能。 神經組織:接收刺激,產生并傳導神經興奮。 分生組織:具有很強分裂增生能力,可不斷分裂分化產生新細胞 保護組織:植物體外表面,起保護作用。植物基本組織 營養組織:細胞壁薄,液泡大,貯存有營養物質。 輸導組織: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導管以及運輸有機物的篩管。使高等植物對陸地有更強適應性。植物的六大器官:營養器官:根、莖、葉。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動物八大系統:消化、呼吸、泌尿、循環、運動、神經、生殖、內分泌。動植物體結構層次:動物:細胞 組織 器官 系統 生物體植物:細胞 組織 器官 植物體第五章1.光合作用的發現史:1.海爾蒙特——水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質2.普利斯特利——綠色植物能凈化空氣3.英格豪斯——綠色植物只有在光照下才能產生氧氣4.瑟納比埃——植物在光下釋放氧氣時吸收二氧化碳5.索緒爾——綠色植物在光下還要消耗水分6.薩克斯——綠色植物在光下還能合成淀粉等物質2.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光照條件下,于葉綠體中合成淀粉等有機物貯存能量并釋放氧氣的過程。3.光合作用實驗:暗處理——消耗有機物;半遮光——探究光照影響,設置對照;水浴加熱——溶解葉綠素;帶火星木條——檢驗氧氣;碘液——檢驗合成淀粉;銀邊天竺葵等——檢驗葉綠體中進行;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溶液——檢驗需要二氧化碳;4.葉片結構: 表皮:分上、下表皮,有氣孔。表皮透光不透水,防止水分散失。氣孔是氣體交換和水分散失的門戶,下表皮氣孔多于上表皮。 葉肉:由葉肉細胞構成,有葉綠體,營養組織,分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 柵欄組織葉綠體多,排列緊密。 葉脈:起支持作用,屬于輸導組織,運輸水分和無機鹽以及有機物。5.光合作用的意義及應用:意義:是生物圈生命生存的基礎。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來源,促進生物圈碳氧平衡。應用:合理密植、立體種植6.呼吸作用:綠色植物吸收氧氣,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的過程。 線粒體有機物(貯存能量)+氧氣 二氧化碳+水+能量7.呼吸作用意義及應用:意義:凡是具有生活力的種子時刻都在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時刻都在進行。釋放能量供給生命活動以及轉化成能量散失。應用:新疆瓜果甜且大,原因:晝夜溫差大,白天光合作用旺盛,貯存有機物,夜晚呼吸作用微弱,消耗有機物少。8.吸收作用:吸收部位:根尖成熟區根毛細胞。利于吸收特點:a 數目多 b 細胞壁薄,細胞質少,液泡大,利于吸收。吸水:根毛細胞液濃度>土壤溶液濃度 失水:根毛細胞液濃度<土壤溶液濃度缺失特點:缺氮枯黃,缺磷暗綠,缺鉀易倒伏。9.蒸騰作用:溫暖有陽光照射時,植物體內水分以水蒸氣形式通過氣孔散失到體外的過程。 植物體吸收的水分絕大多數用于蒸騰作用。意義:促進植物對水的吸收、對無機鹽的運輸。 降低葉面溫度以及環境溫度。應用:數目移栽大多在陰天以及傍晚,并要做好防曬工作。10.運輸作用: 導管 木質部 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由下往上 死細胞 篩管 韌皮部 運輸有機物 由上往下 活細胞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種子的結構及功能 種皮:保護種子 胚芽:發育為植物的莖和葉。 胚 胚軸:發育為根與莖的連接部分。 胚根:最先突破種皮,發育為根。 子葉:提供營養 胚乳:單子葉植物種子內含有,可提供營養。2.種子萌發條件 內在條件:發育成熟而完整的胚,以及足夠的營養貯備。無生活力、休眠種子不能發育 外在條件: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3.根莖葉的生長a 根:分生區——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伸長區——生長最快部位;成熟區——吸收水分 b 葉:芽軸——頂端有生長點;葉原基——幼葉;芽原基——側芽。4.生殖器官的生長a 雄蕊:花藥、花絲 雌蕊:柱頭、花柱、子房 b 傳粉和受精 傳粉:花藥里散出的花粉以一定方式傳送到雌蕊的柱頭上。 受精:花粉 柱頭 長出花粉管 子房 胚珠 受精卵c 種子發育為果實受精卵——胚;胚珠——種子;珠被——種皮;子房壁——果皮、果肉;綠色植物與生物圈1.綠色植物是生產者,可維持碳氧平衡,促進水循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