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理2 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考點一農業區位與農業地域類型1.結合實例,說明影響農業區位的主要因素:主導因素案例自然因素氣候我國海南適宜種植橡膠,古巴種甘蔗,東北春小麥等地形山地的立體農業,珠三角的基塘生產土壤江南丘陵的茶樹水源我國新疆、河西走廊的糧棉生產社會經濟因素市場大城市近郊的乳肉蛋禽生產基地交通我國海南的蔬菜調入北方市場,山東壽光蔬菜出口到日本政策政府用財政補貼維持農產品價格技術培育良種;增施化肥;提高機械化水平等2.主要農業地域類型——亞洲水稻種植業(1)主要分布區: 東亞(如圖A)、南亞(如圖C)和東南亞(如圖B)(或 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區)(2)形成條件:自然條件: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 (雨熱同期); 地形 平坦 ;土壤 肥沃 ;水源 充足 ;社會經濟條件:市場 需求量大;人口密集,勞動力 豐富;(勞動密集型農業)歷史 悠久,種植經驗豐富;(3)發展特點: 特點(區分優點和缺點)理解原因①生產規模 小 , 家庭 經營為主;(小農經營)人多地少;②單產 高 ,但商品率 低 ;精耕細作,單產高;人多,商品率低;③機械化和科技水平較 低 ;勞動力豐富,多為手工勞動;④水利工程量 大 。季風區水旱災害頻繁。3.主要農業地域類型——商品谷物農業(1)主要分布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等(為家庭經營的農場);中國的 東北 、 西北 地區(為國營的農場)(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產國,主要分布在 中部大平原 。)(2)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形成條件:自然條件:氣候 溫和,降水豐富; 地形 平坦開闊;土壤 肥沃;社會經濟條件:地廣人稀;機械化水平 高;交通 便利 ;市場 廣闊 ;(當地市場不廣闊) 科技 水平高;(3)商品谷物農業的基本特征: 生產規模大, 機械化水平高。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生產特色:專業化和區域化4.農業生產對地理環境的影響:(1)有利影響:合理的農業生產方式、生產強度,會使土地持續利用,會增加農產,提高收入等。(2)不利影響:在半干旱地區,過度放牧(或亂挖發菜等)會引起 草場退化,土地沙漠化 ;在干旱半干旱地區,采取漫灌的不合理灌溉方式,會導致 土壤次生鹽堿化 ; 在濕潤的山區,破壞森林會造成 水土流失 ;大量施用化肥,會使 土壤板結變硬 ;廣泛使用殺蟲劑,會導致 土壤污染 。考點二 工業區位與工業地域1.結合實例,分析影響工業區位的主導因素:典型案例主導因素布局地區理解原因甘蔗或甜菜制糖廠; 水產品加工、水果罐頭加工; 原料 指向型接近 原料產地原料笨重,運費成本高;原料不便長距離運輸,易腐爛變質;有色金屬冶煉(煉銅、煉鋁); 動力 指向型接近 能源豐富地區 消耗能源較多;(運輸能源成本高)印刷廠;石油加工(石化廠);啤酒廠;家具廠;食品廠; 市場 指向型接近 消費市場 產品運費成本高;產品不便于運輸;普通服裝、制傘制鞋;電子裝配廠;玩具制造廠; 勞動力 指向型接近 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地區需大量廉價勞動力;(勞動力成本所占比例大)集成電路、精密儀表、飛機;電子工業;高級時裝廠; 技術 指向型接近 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對技術要求高;2.主要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1)傳統工業區:典型工業區形成條件發展特點德國魯爾區煤炭資源豐富;(靠近法國鐵礦);水陸交通便利;市場廣闊;水源充足;……以鋼鐵、煤炭等傳統工業為主;生產規模大,大型企業為主;工業分布較集中;美國東北部煤鐵資源豐富,五大湖水運便利,市場廣闊;……日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區優越的海洋運輸條件,便于進口原料和燃料;(不利條件:原料和燃料缺乏)(2)高新技術工業區: 美國硅谷是高新技術工業的先驅和典范,以微電子工業為主導。典型工業區形成條件發展特點美國硅谷①科技水平高(科研院校多);(最主要因素)②高速交通便利;③市場穩定(軍事訂貨);④創新的管理環境和文化;⑤環境潔凈;⑥氣候宜人;(自然因素)①從業人員知識水平高;②增長速度快;③研究開發費用占銷售額比例高;④產品面向世界市場;⑤生產規模較小 ,中小企業為主;德國南部日本硅島印度班加羅爾北京中關村等①科技水平高;(最主要因素)②高速交通便利;③環境潔凈等; 3.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1)有利影響:工業發展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體現,極大地促進社會經濟發展;(2)不利影響:工業社會,資源能源矛盾突出,酸雨等環境污染嚴重;例1:傳統工業區衰落時的突出問題(聯系必修3)①環境問題:資源 短缺 ;環境污染 嚴重 ;②經濟問題:地價上漲,勞動力價格提高,經濟增長緩慢 ;③社會問題:失業率 上升 ,人口大量外遷 等;例2:高新技術工業與環境污染(以硅谷為例) ① 固體廢棄物 污染:廢舊電子產品、航空航天產品廢棄物;② 放射性 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核放射污染等;③ 噪聲 污染:航空航天噪聲危害等。4.工業地域的形成過程:(1)工業聯系舉例:主要有三種形式案例分析① 生產 聯系(投入產出聯系):如布、鋼鐵的加工過程、生產流水線等;② 空間 聯系:如標準化廠房內的服裝廠、包帶廠等,可共用基礎設施或勞動力;如我國許多經濟技術開發區;③信息聯系:如工業區內加強信息交流和協作,跨國公司可通過網絡等交流信息;(2)工業集聚的好處(意義):①充分利用 基礎設施 ;②加強 交流和協作 ;③降低生產成本 ,提高經濟效益 ,取得規模效益。(3)工業地域的形成類型:① 自發形成 的工業地域,是以生產工序上的工業聯系為基礎;如 鋼鐵城、石化工業區等 ;② 規劃形成 的工業地域,是有空間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業聯系;如 經濟開發區 ;(4)工業城市形成: ①工業聯系復雜,協作企業多,生產規模大,易形成工業城市;如 鋼鐵城、汽車城、石油城 等; ②工業聯系簡單,規模小,工廠少,很難形成工業城市,如很少有糖果城、糕點城等。考點三 地域聯系1.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主要方式舉例① 交通運輸 主要交通運輸方式有: 鐵路 、 公路 、 水運 、 航空 和 管道 ② 通信 郵政 通信:主要業務有寄信、包裹、匯款、報刊發行等 電子 通信:主要業務有電話、傳真、移動通信、數據傳輸等③ 商業貿易 是指專門從事商品收購、調運、儲存和銷售等經濟活動的部門2.結合案例,說明地域聯系的重要性(1)交通的重要性:以青藏鐵路為例交通意義①合理布局全國鐵路網;經濟意義②加強西藏與全國聯系,有利于物資輸入和輸出;③帶動旅游業發展,促進西藏經濟發展。社會意義④加快西藏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有利于民族團結;⑤鞏固國防、保衛祖國西南邊疆;⑥增加就業機會等。以京滬高速鐵路為例交通意義①緩解南北交通運輸壓力;完善更為合理的全國鐵路網。經濟意義②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發展;③促進商品流通;加強區際聯系和交流;④帶動沿線地區旅游業發展;⑤帶動基礎設施和相關產業發展; 社會意義⑥增加就業機會等。(2)電子通信的重要性:例:隨著地域聯系的發展(尤其互聯網),世界正在變成一個小小的“地球村”; 信息交流更快捷,改變人們交往形式,增強國際聯系,促進全球化進程等。3.交通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1)聚落空間形態:多沿 交通干線 (鐵路、公路、河道等)擴展; 交通干線成為聚落的主要發展軸。聚落形態呈帶狀、星狀等分布。例:株洲是個典型的“火車拉來的城市”。(2)聚落形態的變化: 4.交通對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1)影響商業網點的密度:例:山區地勢起伏,交通運輸線路較少,商品流通不便,山區商業網點的密度 小于 平原。(2)影響商業網點的位置:交通便利地區有利于商品流通,易形成商業網點。例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形成商業中心,都具有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城市內的商業網點(零售式)多布局在交通便利、消費人群多的 市中心 ;(市場最優為原則)大型商業網點(批發式),多建立在 環城路 或市區邊緣的 高速公路 沿線。(交通最優為原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