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四單元第三課第四課時元朝統一多民族國家》導學案【學教目標】1.記住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建立政權的時間,元朝建立和統一的時間;記住抗元英雄文天祥2.說出元朝統一全國的過程;簡述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表現;列舉忽必烈的統治措施3.分析忽必烈統一國家的歷史意義;認識國家統一、民族融合的重要性【教學重難點】重點:忽必烈的統治措施難點:忽必烈統一國家的歷史意義;認識國家統一民族融合的重要性一、自主學習 1.12世紀時,各個部落為爭奪????和財富經常發生戰爭。????憑借嚴密的組織、有效的聯盟和高超的謀略,逐漸統一各部落。2.????年,蒙古各部尊推鐵木真為各部共同的大汗,號稱“?????? ”建立大蒙古國。3.從1205年起,蒙古進攻西夏,? ??年,西夏向蒙古投降。? ??年,蒙宋夾擊金國,金朝滅亡。這一勝利對大蒙古國的發展有重要意義。4.?? ?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第二年定都??? ???。二、問題探究探究一 繪制(補充完整)元建立和統一的年代尺探究二:今天中國的省,從建制到名稱上與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什么關系?行省制度創立有何意義?三、練習鞏固1. .我們今天的省級行政區的“省”來源于行省制度,它產生于( )A宋朝 B元朝 C唐朝 D漢朝2. .我們今天的省級行政區的“省”來源于行省制度,它產生于( )A宋朝 B元朝 C唐朝 D漢朝3.下列各項行政設置,出現在元代的是( )A劃全國為25各省級行政區B設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區事務C設市舶司管理少數民族事務D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4.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建立正式的行政機構開始于( )A三國時期 B北宋 C南宋 D元朝5. 如圖為中國歷史紀年表的某一片斷,圖中①②③所指的朝代分別是( )A.①北魏②南宋③元B.①北周②陳③西晉C.①遼②南宋③元D.①遼②東晉③元6. 在抵抗元朝統一過程中的英雄人物是( ) A.岳飛 B.關羽 C.文天祥 D.韓世忠7. 下列不屬于結束分裂重新統一中國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元朝8. 依據元朝的行政區劃,現在的西藏隸屬于( )A.中書省 B.行中書省 C.宣政院 D.自治區9. 梁啟超在1905年發表的文章中指出:“現今之中華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實由多民族混合而成”。中華民族中的回族形成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四、材料解析題。材料一:公元七世紀,蒙古族生活在3今中國東北大興安嶺北段、額爾古納河南岸一帶。公元9世紀,一部分蒙古人遷至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怯綠連河(今蒙古克魯連河)一帶的漠北草原。公元10世紀后,蒙古形成互不統屬的許多大小部落。直至十二世紀初,蒙古族尚處于原始部落時期,以游牧為生。? 材料二: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畔舉行的忽里勒臺(大聚會)上被推戴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國。蒙古國的建立,對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義。從此,中國北方第一次出現了統一各個部落而成的強大、穩定和不斷發展的民族——蒙古族。(1)根據材料一,說說蒙古族的起源情況。結合課本知識,說說蒙古族沒有統一前的狀況是怎樣的。(2)誰統一了蒙古族?結合材料二說說這位領袖登基的概況。他能夠統一蒙古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意義?(3)在蒙古統一后,該領袖采取了哪些措施以鞏同政權?參考答案:1、 自主學習1.土地 鐵木真 2. 1206年 成吉思汗 3. 1227年 1234年 1271年 大都二、1.2. ①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②行省制度的創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在歷史上影響深遠。三、練習鞏固1.B 2.C 3. B 4. D 5.C 6. C 7. C 8.C 9.C四、(1)蒙古族起源于今中國東北大興安嶺北段、額爾古納河南岸一帶;公元10世紀后,蒙古形成互 不統屬的許多大小部落;以游牧為生。12世紀時,各個部落在蒙古大草原上為了爭奪奴隸 和財富經常發生戰爭。(2)鐵木真。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源召開大 會,被尊推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他的 部落憑借嚴密的組織、有效的聯盟和高超的謀略,逐漸強大起來,統一了蒙古各部。結束了 數百年來蒙古草原爭戰不休的局面。(3)建立千戶制;創立蒙古文字;制定法律,設置最 高行政和司法官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9張PPT)新知導入活著就為征服世界新知講解國家寶藏 遼寧省博物館 銅鎏金木芯馬鐙新知講解居住在額爾古納河山林里的蒙古部(蒙兀室韋),約在九世紀中葉進入草原,成為草原游牧部落。蒙古高原眾多的部族經過長期的紛爭搶奪,混戰不斷,草原無安寧之日。世界上最長的油畫——《蒙古歷史長卷》這是一幅表現206年蒙古族歷史(自1162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出生,至1368年元惠宗妥懽帖睦爾離開元大都,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建立北元)為主題的油畫長卷。想一想:紛爭搶奪,混戰不斷,草原無安寧的日子是否一直延續下去呢?又因為誰的出現而改變呢?新知講解那時也速該把阿禿兒的妻訶額侖正懷孕,1162年5月31日于斡難河邊迭里溫孛勒答黑山下,生了太祖。太祖生時,右手握著髀石般一塊血。德薛禪說:“你這兒子眼明面有光,我昨夜夢見一個白海青,兩手拿著日月,飛來我手上立。我對人說:‘日月但曾眼見,如今這白海青拿日月來到我手上,必然好。’也速該親家,原來你今日將這兒子來,應了我的夢,必是你乞顏人的吉兆。且看這手握黑血的少年,如何成為乞顏人部落的吉兆?如何成為草原上的雄鷹?又如何一步一步成為一代天驕的?新知講解時間:建立者:1206年國都:一 代 天 驕鐵木真“成吉思汗”和林(今蒙古國境內哈爾和林)蒙古政權的建立新知講解繪制(補充完整)元建立和統一的年代尺 忽必烈(元世祖)定國號元(大元),取自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就是說蓬勃盛大的天道之始。元的建立元的統一元滅南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根據年代尺及圖文史料描述元統一的過程。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征服的地區橫跨歐亞,世界歷史上還沒有第二個如此的帝國足以望其項背。”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新知講解元統一的影響:①結束了唐末五代以來的割據和分裂的局面,實現了全國大 江南北的統一②為經濟的發展和民族的融合提供了條件。 小組討論思考:元朝的統一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流,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而文天祥組織了抗元斗爭,堅持不懈,是否阻礙了歷史統一的進程?在文天祥身上有那些優秀品質值得當代初中學生學習的精神?評價:我們必須看到事物的兩個方面。 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貴族的民族壓迫,與人民群眾的愿望相一致,是正義行為。抗元失敗后,又表現出寧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氣節,理應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紀念。因此,我們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阻礙統一的進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優秀品質:以國家的利益為重,崇高的民族氣節,在國難當頭挺身而出,英勇斗爭,忠貞不屈,大義凜然,乃至以身殉國新知講解元朝建立。新知講解 忽必烈像 劉秉忠像萬言策:治亂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主張改革當時的弊政,減賦稅差役,勸農桑,興學校等行漢法:及世祖興,始延攬姚樞、竇默、劉秉忠、許衡之徒,以漢法治中夏,變夷為華,立綱陳紀,遂乃并吞東南,中外一統。不嗜殺:每贊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殺,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所至全活不可勝計。想一想:忽必烈是否會采納劉秉忠“行漢法”的建議?為什么?他又是如何實施的呢?新知講解“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周易》皇城外,南面和東南為官署區,北面積水潭一帶為鬧市,東面為太廟,西面為太社稷,加之城垣每面各開三門(北垣例外),均符合《周禮·考工記》中“九經九軌”、“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相關記載。元大都平面辟十一門,南、東、西三面各三門,北面二門,被附會為哪吒“三頭六臂兩足”。元大都共有十一門。各城門的命名都與《周易》卦象相關。麗正門“日月麗乎天”之意;文明門“文明以健”、“其德剛健而文明”之意;順承門“至哉坤元,萬物滋生,乃順承天”之意。大元還建立了儒戶這個戶籍來保護和優待讀書人。后來,又恢復了科舉制度(不過名額很有限),尊崇孔子。理學是元代科舉的標準。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遵用漢法,立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思考:忽必烈采納漢族儒臣的建議,推行中原地區的各種制度和文化,這對他統一大業有什么作用和影響?新知講解秦朝疆域西漢疆域隋朝疆域唐朝疆域疆域變化有怎樣特點?元朝疆域有怎樣變化?元朝統治者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面臨哪些統治上困難,如何解決新知講解下列三幅圖是不同歷史時期的行政示意圖,請完成對應關系。圖一圖二圖三北宋秦朝唐朝新知講解閱讀教材“行省制度”相關內容,結合秦朝、唐朝、北宋的行政示意圖,設計元朝的行政示意圖(四人小組)。新知講解皇帝樞密院中書省御史臺(行 政)(監 察)(軍 權)吏部山東、山西、河北宣政院(管理西藏及宗教事務)地方政府元朝行政制度示意圖路府州縣行省(腹里)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10個)新知講解行省制度的意義:①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②行省制度的創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在歷史上影響深遠。思考:今天中國的省,從建制到名稱上與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什么關系?行省制度創立有何意義?新知講解經濟上:推行重農政策(1)詔令天下:“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本,衣食以農桑為本。”(2)多次下禁令:禁止蒙古貴族圈占農田作牧場(3)推廣棉花的種植意義:北方農業得到恢復和發展。交通建設——元代是如何改進交通的?1、開運河(通惠河 會通河)2、開海運航線(劉家港—直沽)3、發展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水路交通:新知講解交通建設——元代是如何改進交通的? 《馬可波羅行記》記載:“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邁耳(mile),或三十邁耳,必有一驛。無人居之地,全無道路可通,此類驛站,亦必設立。……合全國驛站計之,備馬有三十萬匹,專門欽使之用。”建立比較完善的驛站系統新知講解可能的原因:元朝國都在大都;縮短航程;黃河改道泥沙淤積,原來的河道無法通行等。與隋運河相比元代運河截彎取直,可能原因是什么?新知講解1、為了便利南糧北運,開鑿兩段新運河,與原有運河相連,使糧船可以從杭州直抵大都;2、開辟空前的海運航線,糧食運輸逐步以海運為主,海上“絲綢之路”盛行;3、建立比較完善的驛站系統。4、形成了溝通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馬可·波羅行紀》意義:實現了疆域的有效統治和管理,交通得到了空前發展新知講解認真閱讀教材,找出民族融合的表現信仰伊斯蘭教新知講解 回族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伊朗人以及突厥語系民族到中國之后跟蒙古族、維吾爾族及漢族相融合產生的民族。他們從唐代開始經由陸路與海路各自的地方來到中原生活,并漸漸與漢人同化。大約元末明初,今日的回族開始成型,明代最終形成。回族主要來源是13世紀初葉,大量被迫遷來中國的中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民族關系——“回族”是如何形成的?(過程、原因)形成過程:唐朝以來阿拉伯人、波斯人與漢、蒙等族雜居、通婚,逐漸融合發展而來,元代開始形成,明代最終形成。形成的原因:地域遼闊;交通暢達;戰爭因素;歷史基礎等。板書設計元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拓展當堂訓練D A 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統一王朝是(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2.元朝在中央設置的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的機構是( )A中書省 B樞密院 C御史臺 D宣政院當堂訓練3.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講述的是發生在南宋時期的故事,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給兩個未出世的孩子分別取名:郭靖和楊康,并各贈一劍。丘處機此舉是讓孩子們勿忘國恥——靖康之恥。根據所學推斷當時的國恥是指( ) A.金滅北宋 C.西夏滅北宋 B.遼滅北宋 D.蒙古滅南宋AB4.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詩中的“杭州”在當時的名稱是( ) A.東京 B.臨安 C.應天 D.建康當堂訓練3.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講述的是發生在南宋時期的故事,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給兩個未出世的孩子分別取名:郭靖和楊康,并各贈一劍。丘處機此舉是讓孩子們勿忘國恥——靖康之恥。根據所學推斷當時的國恥是指( ) A.金滅北宋 C.西夏滅北宋 B.遼滅北宋 D.蒙古滅南宋AB4.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詩中的“杭州”在當時的名稱是( ) A.東京 B.臨安 C.應天 D.建康當堂訓練3.第九屆中美電影節開幕式上,《忽必烈傳》獲優秀電視劇金天使獎。下列不屬于忽必烈功績的是( )A建立蒙古政權,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B定國號為元,定都大都C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D設立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AD4. “元朝實行行省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實現南北統一 B管理各民族 C發展農業生產 D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單元第三課第四課時元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拓展戰導學案.doc 第四單元第三課第四課時元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拓展(課件導學案).ppt 騰格爾的傳說_土豆_高清視頻在線觀看_1.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