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考點五 兩次世界大戰及期間的世界九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第三部分 發展的選擇專題一 20世紀的革命與戰爭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1.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1)形成:在瓜分世界和爭奪霸權的過程中,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逐漸形成兩大敵對的軍事集團。三國同盟ABC奧匈帝國德國意大利三國協約DEF法國英國俄國(2)性質: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3)影響:兩大集團的軍備戰造成國際關心極度緊張,整個歐洲籠罩在戰爭陰雨下。2.爆發原因(1)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目的)〕(2)直接原因: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敵對和競爭,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3)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性質: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3.時間:1914年7月——1918年11月4.主要戰役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5.影響給交戰各國帶來深重的災難,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優勢地位,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6.戰爭特點:歷史長、范圍廣、規模大、損失重、武器新…第二次世界大戰1.慕尼黑會議(1)背景:1938年,德國占領奧地利。面對德國的波段擴張,英國和法國采取容忍、退讓的綏靖政策,決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當做犧牲品,用來換取德國不侵略自己的保證。(2)結果: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站德國慕尼黑簽訂了《慕尼黑協定》,加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與奧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區割讓給德國。(1)全面爆發:2.大戰的全面爆發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2)初期:1940年,德國相繼突襲并占領包括法國在內的兩歐和北歐許多國家,但敦刻爾克大撤退為英、法等國聯軍未來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7月,德軍空襲英國,英國人民堅決抵抗,不列顛之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這是希特勒發動世界大 以來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國家 經過 結果 出現原因 波蘭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英、法對德宣戰 波蘭被德國占領 波蘭裝備老舊、戰術落后,英、法兩國做事不管 法國 1940年,德國先后攻占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在6個星期內打敗法國 法國淪陷,戴高樂組織了“自由法國”運動,繼續開展反德斗爭 法國政府長期奉行綏靖政策,戰爭準備不足;意大利對法宣戰;法國政府內部投降派占了上風 軸心國軍是同盟正式形成(1)形成: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締結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它標志著軸心國軍是同盟正式形成。(2)目的:為了擴大戰爭的共同需要。3.大戰的進一步擴張(1)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襲蘇聯,蘇聯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最終蘇聯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這一場戰役是德國陸軍在二戰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2)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次日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它是亞歐大陸上不同地區和民族的反法西斯戰爭連在了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大戰,逐漸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世界反法西斯的轉折與勝利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反法西斯同盟為什么能夠建立?(1)蘇德戰爭爆發后,美、英、蘇調整了對外關系,爭取聯合一切反法西斯的力量。《大西洋憲章》為后來的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奠定了基礎。(2)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使亞歐大陸上不同區域和民族的反法西斯連在了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大戰。重要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日本喪失了太平洋戰爭的戰略主動權,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重要戰役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的第二戰場,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阿拉曼戰役標志北非戰事結束。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權被推翻,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重要戰役蘇聯取得柏林戰役的勝利宣告了法西斯德國的失敗。雅爾塔會議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蘇聯的雅爾塔行會議。影響:雅爾塔會議是二戰期間最重要的次會議,規劃了戰后世界和平,確定了三大國合作原則,又有三大國主宰世界的色彩,對戰后的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性質:一場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侵略的戰爭,是正義與邪惡的戰爭。影響:積極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徹底粉碎了粉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通過戰爭稱霸世界的野心,徹底結束列強通瓜分世界的歷史,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2.消極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戰爭浩劫,它的規模和破壞程度遠遠超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兩次世界大戰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1):戰爭給人類帶來災難,我們要不忘歷史,珍惜和平。(2):要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謀求世界持久的和平和發展。(3):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團結起來,加強合作,為建立和諧世界努力。2015年——2019年中考題(分類真題)五年中考CAABBA.1940年,德國突襲法國,法國兵敗國降B.1940年,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為反攻保存力量C.1940年,不列顛之戰,英軍痛擊德軍D.1944年,諾曼底登陸,盟軍開辟歐洲第二戰場D7.(2018浙江溫州,20,2分)歷史是基于時空標軸上的人類活動,歷史事件彼此關聯、相互影響。按邏輯關系推導,下列與二戰有關的歷史事件,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 )①雅塔會議召開 ②日本偷襲珍珠港③諾曼底登陸成功 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A.①④②③ 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B8.(2018年浙江金華,10,1.5分)“1942年6月,美國海軍和空軍毀滅性打擊了日軍。……日軍損失了訓練有素的海空軍骨干力量,再也無力進行戰進攻了,喪失了海洋的主動權。”該材料描述的戰役是( )A.中途到海戰 B.阿拉曼戰役C.西西里島登陸戰 D.諾曼底登陸戰A9.(2017年浙江麗水,16,2分)在軍事行動上,“它”是當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卻是極大的錯誤,導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這里的“它”是指( )A.諾曼底登陸 B.中途島海戰C.阿拉曼戰役 D.珍珠港事件D10.(2017年浙江臺州,19,2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的歷史事件是( )A.斯大林格勒戰役B.諾曼底登陸C.德黑蘭會議召開D.《聯合國家宣言》發表D11.(2016年浙江杭州,12,2分)學習歷史需要清晰的時序感。小王同學繪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年代尺”,請幫他在其中的①處填上相應的內容( )C12.(2016年浙江臺州,20,2分)下列重要會議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①巴黎和會 ②德黑蘭會議 ③開羅會議 ④雅爾塔會議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④③C13.(2015浙江衢州,10,1.5分)2015年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小明,對這場戰爭概述進行了如下列表的整理,其中歸類正確的是( )D14.(2017浙江杭州,33,2分)(節選)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歐洲聯盟是世界多極化進程中一個重要的國際組織,法國是其成員之一。材料一 法國等高線地形示意圖(3)圖中B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召開過什么國際會議?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2分)答案 巴黎合會。簽署《凡爾賽條約》。15.(2015年浙江湖州,24,8分)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毛澤東材料二 中國抗戰簡表消滅日軍數量(人) 軍民傷亡(人) 經濟損失(美元) 150多萬 3500多萬 6000億 材料三 中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參與國和戰勝國。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中國僅能列席會議,中國代表團提出的收回山東的正當要求被拒絕。1943年,中國作為反法西斯主要國家參加了開羅會議。1945年6月,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和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1)分析材料一、二,你能得出哪些結論?(4分)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2分)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了重要貢獻。(2分)(2)結合材料三,從戰爭性質角度,分析中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境遇不同的原因。一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因此,列強無視中國的利益,中國成為戰爭的犧牲品;(2分)二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的戰爭,因此,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最早開始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國家,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2分)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