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遼闊的疆域 位置優越在地理圖冊第2頁找出:半球位置:我國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3. 緯度位置:大部分地區位于中緯度地區;4.五帶位置:大部分地區處北溫帶,南部小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5.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國土遼闊中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轄的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在地理圖冊第3頁中找出我國領土的四端:最北: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與我國陸上相鄰的有14個國家,與我國隔海相望的有6個國家(以上國家地理圖冊第3頁自己找出來)。我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在課本第7頁中找出),它們與太平洋連成一片。其中渤海和瓊州海峽是內海。我國最大的鹽場是:渤海的長蘆鹽場。我國最大的漁場是:東海的舟山漁場。我國東西跨經度60多度,南北跨緯度近50度。我國東西兩端距離約5000千米,南北兩端距離約5500千米。我國沿海的島嶼:臺灣島(面積最大),海南島,舟山群島和南海諸島(在地理圖冊第3頁中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我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州、自治縣、市)、鄉(民族鄉、鎮)三級,還可設立特別行政區。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共有34個,其中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在地理圖冊第4—5頁中找出:(1)我國的5個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2)我國的4個直轄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背誦課本第10頁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5.廣東省輪廓像象鼻;云南省輪廓像孔雀;山東省輪廓像一只駱駝,位于黃河入海口。6.有兩個簡稱的省:四川省(川或蜀)、貴州省(貴或黔)、云南省(云或滇)、陜西省(陜或秦)、甘肅省(甘或隴)。7.緯度最高的省——黑龍江省(位置最東);經度最西的省(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跨經度最大的省(區)——內蒙古自治區;我國鄰國最多的省(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二節 眾多的人口1.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總人口約12.95億,占世界人口的1/5。2.目前,我國年增長人口1200萬左右3.人口增長過多帶來的問題:東部過多的人口造成失業率增高、住房緊張、交通擁堵等一系列問題,給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4.我國人口方面的基本國策是: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5.我國平均人口密度為134人/平方千米6.人口稠密和稀疏分界線是:黑龍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騰沖一線7.我國人口最突出的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8.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人口分布不均,東部人口密度大(94%),西部人口密度小(6%) ——東多西少9.我國省級行政單位中,人口數量居前三位的是:河南(豫)、山東(魯)、四川(川)10.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江蘇省;人口密度最小——西藏自治區;第三節 多民族的大家庭1.我國有56個民族: 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92%);其他55個民族人口最少(8%)2.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壯族3. 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珞巴族(2000人)4. 400萬人口以上的少數民族有: 壯族、 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5.我國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6.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7.少數民族分布相對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8.各民族的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9.我國分布少數民族數目最多的省是——云南省。10.維吾爾族、回族—— 信仰伊斯蘭教; 傣族——主要分布云南——潑水節; 藏族——西藏自治區——佛教,喇嘛教,集體舞; 蒙古族——內蒙古自治區——那達慕大會; 壯族——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月三”歌會。第二章 第一節 地勢和地形1.我國地勢總的特征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2.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以平原、丘陵為主。3.課本P22,在中國地形圖中找出三級階梯的界線: 1)第一、第二級階梯分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2)第二、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4. 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形主要是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5. 第二級階梯:平均海拔1000——2000米左右,局部低于500米;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6. 第三級階梯:平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并深入海底,形成寬廣的大陸架。7. 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有利于:有利于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我國大江大河自西向東流入大海,溝通了我國東西部地區的交通;河流從上一級階梯流入下一級階梯時落差大,產生了豐富的水能資源。8.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有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丘陵(占10%) 9. 課本P24,在中國地形圖上找出我國山脈走向:東西走向的山脈自北向南有: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自西向東有: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南北走向的山脈:橫斷山脈、賀蘭山弧形山系由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脈組成。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10. 在我國山區包括山地(占陸地面積的1/3)、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2/3。11. 在中國地形圖中找出我國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葛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三大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12.黃土高原 ————溝壑縱橫 內蒙古高原 ——————地面平坦 一望無垠 水草豐美“風吹草地見牛羊” 青藏高原 ——————雪山連綿 冰川廣布 云貴高原 ——————崎嶇不平 梯田重疊13. 柴達木盆地——————“聚寶盆”(礦產資源豐富)四川盆地——————“天府之國”美譽長江中下游平原——————“魚米之鄉”東北平原——我國面積最大平原山脈兩側的地形區西側東側橫斷山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巫山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太行山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山脈北側南側天山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昆侖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14. 在我國的山區常發生的山地災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15.山區發展旅游、采礦和農業多種經營優勢較大,部分水熱條件較好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發展種植業。但是,山區地面崎嶇,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難度較大。16.縱橫交織的山脈,構成了我國地形的骨架。第二節 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1. 分析“中國1月份平均氣溫”圖,回答問題:1)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省的漠河鎮。2)中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是——南北氣溫相差大, 主要原因是——受緯度影響,中國南北跨緯度大。漠河鎮與海口市的1月平均氣溫相差近50oC3)1月0 oC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2. 分析“中國7月份平均氣溫”圖,回答問題:7月份,中國氣溫分布特點是:除了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平均氣溫大多在20oC,南北氣溫相差不大。我國7月份氣溫最高在新疆的吐魯番,人稱“火洲”;7月份平均氣溫最低在青藏高原地形區。3.課本P33,農作物活躍生長期是日均氣溫在10oC以上。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5個溫度帶和1個高原氣候區。4. 按溫度帶劃分,我所生活的南京地區屬于亞熱帶。北京地區屬于暖溫帶。按我國干濕程度分,南京屬于濕潤區,北京屬于半濕潤區。蘭州屬于半干旱區,烏魯木齊屬于干旱區。熱帶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海南省、臺灣省。5.蘋果、梨 ————暖溫帶————黃河中下游地區———— 二年三熟柑橘 ————亞熱帶————長江中下游地區———— 一年二熟芒果、香蕉————熱帶————海南島———— 一年三熟大豆————中溫帶———— 東北平原———— 一年一熟6.有我國“三大火爐”之稱的城市是重慶、武漢和南京。7.分析地理課本35頁“中國年降水量”:我國降水分布的規律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在我國東南沿海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大片地區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中國800毫米年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與中國1月0oC等溫線通過的地方相近。 我國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臺灣省的火燒寮,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8.分析地理課本P36,“中國干濕區劃分”1)依據氣候的干濕程度,我國可以劃分為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干旱地區、干旱地區;2)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干旱、半干旱氣候區面積廣大,主要位于西北部地區。3)中國四類干濕區與相應的自然景觀連線:濕潤區————森林————水田農業————斜頂房;半濕潤區————森林草原——旱地農業半干旱區————草原————畜牧業——平頂房;干旱區————荒漠————畜牧業——平頂房。9. 課本38頁,比較我國的季風:風源風向特點影響冬季風陸地(西伯利亞、蒙古)西北寒冷干燥冬季南北溫差大原因夏季風海洋(太平洋、印度洋)東南(太平洋)西南(印度洋)溫暖濕潤帶來降水,形成雨季10.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劃分,習慣上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界。11.我國東部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分布區,受夏季風影響明顯,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類型叫鋒面雨;非季風區受海陸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約,全年降水稀少,氣候比較干旱,主要在我國西北內陸地區。12.我國南方雨季來得早,結束的晚,時間長;北方雨季來得晚,結束的早,時間短,降水比較集中。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的夏初(5、6月份)會出現梅雨天氣,7、8月份會出現伏旱天氣。13.我國氣候特點是:典型的季風氣候,氣候類型復雜多樣:主要有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在青藏高原形成獨特的高山氣候。14.我國東部地區主要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主要是溫帶大陸性氣候。15. 我國的季風氣候帶來的災害天氣有:寒潮;夏季風活動不穩定會帶來水旱災害;熱帶洋面會產生臺風。第三節 河流和湖泊我國的河流大多分布在東南部的外流區,夏季容易形成汛期。河流湖泊的作用有:灌溉、航運、漁鹽、旅游和提供水資源。3.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屬于外流湖,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屬于內流湖,最長的人工運河是京杭大運河。我國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河流冬季會結冰,以南的河流不會結冰。4.京杭運河全長1800千米,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大水系。流入北冰洋的是——額爾齊斯河,流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5. 比較黃河和長江:黃河長江發源地源頭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約古宗列曲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峰沱沱河流入海洋渤海東海長度形狀5500千米“幾”字形6300千米流經省區(簡稱)青、川、寧、內蒙古、甘、陜、晉、豫、魯(9個)青、藏、滇、川、渝、鄂湘、贛、皖、蘇、滬(11個)流經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分界城市內蒙古的河口河南的孟津湖北的宜昌江西的湖口主要支流和湖泊汾河渭河岷江、嘉陵江、烏江、漢江洞庭湖、鄱陽湖6.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長江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長江水能資源集中在上游河段。7.長江三峽自西向東依次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治理長江的重點是防洪。8.黃河在內蒙古河口以上為上游,河南孟津以下為下游。長江在湖北宜昌以上為上游,江西湖口以下為下游。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嚴重,含沙量高。黃河下游成為“地上河”。治理黃河的重點是治理泥沙。9.長江從湖北枝城到湖南的城陵機一段稱荊江被譽為“九曲回腸”,黃河的寧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稱。10. 中國水量最大的河流————長江;中國汛期最長的河流————珠江;最長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11.塔里木河的河水主要來自昆侖山、天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每年7至9月份為汛期。12.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1).是我國1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2)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3)是溫度帶中的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4)是干濕地區中的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5)是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6)是氣候類型中的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7)是我國耕地類型中的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分界線。 第三章 第一節 自然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不足1.自然資源可以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礦產(如:石油,煤等)屬于非可再生資源。2.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3.石油被稱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血液”。 第二節 土地資源 (注意:土地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1.根據土地的用途和利用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等;其中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2.我國土地資源分布不均: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從地形上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平原及低緩的丘陵地區;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3.各類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后備土地資源不足。4.“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每年6月25日為全國土地日。 第三節 水資源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部分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目前人類利用的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2.我國水資源總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人均為世界水平的1/4。嚴重缺水。3.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為每年的3月22日到28日。4.受季風氣候影響,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時間上——夏季多,冬春少;空間上——南豐北缺解決季節分布不均——興建水庫 [如,三峽工程(長江)、小浪底(黃河)]解決空間分布不均——跨流域調水(如,引灤入津、引黃濟青、南水北調) 5. 南水北調就是把長江水系調到缺水的華北、西北地區,分東、中、西三條調水路線。 第四章 第一節 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1.現代交通運輸方式:鐵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2.人們把交通運輸比喻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3.我國交通運輸網的特點:東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小。4.我國高速公路密度大的地區是: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5.鐵路是我國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6.我國的鐵路干線分布:(“五縱三橫”) 注意:結合后面的圖記憶。南北方向:京滬線、京九線、京廣——京哈線、焦柳線、寶成——成昆線東西方向:京包——包蘭線、隴海——蘭新線、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7.鐵路樞紐:鄭州——隴海線和京廣線交匯;徐州——隴海線和京滬線交匯。 第二節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1.農業的部門有:種植業、林業、漁業、畜牧業。 2.我國的四大牧區:內蒙古牧區、新疆牧區、青海牧區、西藏牧區。 3.西部——畜牧業為主;東部——種植業、林業、漁業為主。 4.東部和西部的農業分界線是400毫米年降水量線;南方和北方的農業分布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 5.糧食作物——“南稻北麥”,糖料作物——“南甘北甜”;油料作物——南油菜北花生;“南水田北旱地”。 我國的三大產棉區——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第三節 工業的分布和發展 1.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2. 工業分為重工業(鋼鐵工業、機械工業等)和輕工業(食品工業、服裝工業等)。 3. 我國工業的空間分布大勢:鐵路沿線(京廣、京滬、哈大線)黃河流域的能源工業帶沿江經濟帶(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為中心)沿海工業帶(遼中南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4.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的高新技術開發實驗區。 5.高新技術產業的以電子信息為“龍頭”,其特點: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占的比重大銷售收入中,用于研究開發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換代快。 6.我國高新技術區依托大城市,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 7.我國不同地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重點:沿海地區——科技園區型沿邊地區——貿易導向型內地——與軍工有關的產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