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56年58年66年76年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49年新中國成立78年偉大的歷史性轉折一、在徘徊中前進的兩年民主政治制度遭到嚴重的破壞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國的狀況如何?生產遭到破壞,停滯不前比較混亂撥亂反正的任務非常艱巨政治生活:經濟發展:教育文化、思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矢志不渝地遵循.普遍不滿閱讀課本P39兩則資料,聯系戰后各國的發展歷程,談一談中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面臨的一些問題。科學技術水平比較低,科技貢獻率低,人才缺乏。機械化水平低,生產力水平低,勞動效率低資料1:20世紀70年代初,勞動生產率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學技術的貢獻率在美國高達72%,在蘇聯達到66.7%。美國的科研人員有120萬,蘇聯90萬,中國只有20多萬。資料2:1978年10月,鄧小平訪日本。在一家汽車公司,他了解到這里每個工人每年能生產94輛汽車,而我國最先進的汽車制造廠,每個工人每年只能生產1輛汽車。在觀看現代化程度先進的機器人焊接生產線時,鄧小平感慨地說:“我懂得什么是現代化了。” “國家這么大,這么窮,不努力發展生產力,日子怎么過?我們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難,怎么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要迅速地堅決地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為實現國富民強,國家做出了怎樣的決定?二、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北京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會場鄧小平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會議內容①沖破長期的 的嚴重束縛,確定了 、 、 、 的指導方針;②果斷結束 ,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 、 、 ,作出了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 上來、實行 的歷史性決策。思想、政治、組織等方面進行全方面撥亂反正。“階級斗爭為綱”兩個反革命集團控制國家權力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回歸八大)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實行改革開放十一屆三中全會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歷史的偉大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實事求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方面 文革時期 十一屆三中全會思想路線 個人崇拜與教條主義泛濫 政治路線 組織路線 偉大決策 體制僵化、社會封閉 歷史意義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對外對內 1979年1月1日的《時代》,鄧小平被評為本年度的風云人物。 標題寫著:鄧小平,中國新時代的形象。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開辟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在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粉碎“四人幫”后,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以經濟建設為工作重心。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轉移 背 景 內 容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中共領導開辟的兩條特色道路毛澤東鄧小平農村包圍城市改革開放反帝反封建實現現代化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取得了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實事求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理論和實踐結合中國特色革命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共同點道路名稱 歷史時期 代表人物 特點 歷史任務 結果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歷史新時期 中共歷史上的兩場歷史轉折的會議: 1、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偉大的轉折知識回顧:中國歷史上的歷史轉折:1、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2、抗戰勝利:是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振興的轉折點3、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新紀元。4、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偉大的轉折1.如圖,1978年5月《光明日報》發表的這篇文章直接針對的是( )A.人民公社化運動 B.“二月逆流”C.“反擊右傾翻案風” D.“兩個凡是”的方針2. 1977年9月,在全國計劃會議上,鄧小平確定了經濟戰線的三個轉變,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從那種不同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經濟技術交流的閉關自守或半閉關自守狀態,轉到積極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利用國外資金,大膽地進入國際市場”。受此影響,我國( )A.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 提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C. 制定了“科教興國”戰略 D. 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3.一把歷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下面年代尺中,與1978年相對應的方框里應該填寫( )A.黨的誕生 B.曲折探索 C.歷史轉折 D.動蕩歲月4.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將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 )A.政治建設上來 B.法制建設上來 C.經濟建設上來 D.文化建設上來5.下列哪些歷史事件對思想解放產生了重大影響( )①百家爭鳴 ②新文化運動③人民公社化運動 ④真理標準問題討論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12年12月7日到11日,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后第一次離京調研,前往深圳、珠海等廣東諸地。他向鄧小平塑像鮮花,訪談民生,倡導改革,座談經濟,醞釀新一輪改革。在調研期間,習近平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他說:“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1)改革開放的開始是以哪一歷史事件為標志的?這一歷史事件有什么重要意義? (2)有人把這次會議稱為“新時期的遵義會議”。請你說出這次會議實現了哪些歷史性轉變。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這次會議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6.材料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