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的氣溫分布》說課稿 【說教材分析】(1)教材編寫意圖、 地位及作用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討的內容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二節中國氣候——第一課時:氣溫的分布。教材從我國氣溫分布圖入手,通過讀圖分析、合作學習認識我國冬夏氣溫分布規律以及溫度帶的劃分。本課是我國氣候的基礎知識,是為后面氣候的學習作鋪墊,同時也為我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方便。(2)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生能夠從實際生活出發,通過閱讀等溫線分布圖,概括出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特點,知道我國溫度帶劃分依據和作物熟制。過程與方法:掌握閱讀和分析等溫線分布圖的方法。培養學生獲得和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學會利用已有資料和知識簡單分析地理現象。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形成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態度。(3)教學重難點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探究活動,歸納出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特點。由于學生知識儲備和生活經歷的局限性,教學難點是影響我國氣溫的主要因素。【說學情】在學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世界氣候,知道氣溫是反映氣候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具備了學習氣候的基礎知識,擁有了一定的氣候圖判讀能力以及從圖中提取、分析、歸納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學生在七年級學習的是大尺度空間的氣候分布,學生能夠從生活周圍體驗到的感性認識還不夠豐富,因此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和農村中學的實際,我確定本節課的三維目標:【說教材處理】曾經有位教育家說過:“教材只是個例子”。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我對教材作了如下處理:首先導入部分利用課件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興趣盎然地進入本課學習。其次對課本中的正文、圖表、輔助閱讀材料和活動以及課外素材有機整合,引導學生從已有的資料認識我國氣溫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說教法、學法】教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技能。在教學中,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實踐活動為主線”的教育思想,因此本節課我采用了情景導入法、讀圖比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地理學科是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只有通過自己動手動腦、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才能在老師引導下歸納出知識點,在教學中,我牢記“學為主體,做到學與練緊密結合”運用地圖,多媒體等教學工具,采用課堂討論,合作學習等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在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中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根據學習目標和要求,學生學習方法有讀圖分析法,歸納總結法。【說教學過程】這堂課我采取的教學流程是:首先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接著讀圖比較,認識規律,然后主動探究,合作學習,最后拓展延伸,總結反思。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具體流程是這樣的:首先,我認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營造一個活潑、愉快的課堂氛圍,根據新課程理念尊重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經歷和體驗出發。上課鈴聲響,我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喜愛的情景喜劇《家有兒女》中片斷:寒假來臨,劉星的爸爸準備帶上小雨到海南旅游,去領略天涯海角的碧海藍天、沙灘椰林;而劉星的媽媽準備帶上小雪去北極村感愛北方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景象。一家人在討論準備行李的時候犯愁了:聽說兩個地方的氣溫相差很大。請大家幫忙出謀劃策,該如何去準備兩地旅游的衣服呢?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輕松踏上這節課的學習之旅。二、讀圖比較、認識規律。接下來,我用多媒體展示出一月份平均氣溫圖,標出漠河和海口的位置,配上兩地在一月份的自然景觀圖片,指導學生討論分析一月份平均氣溫圖,探討以下問題:1)一月份等溫線疏密程度。2)一月份0℃等溫線主要穿過了哪些地區?3)一月份,我國黑龍江省北端的漠河鎮氣溫是多攝氏度?此時,海南海口市氣溫又是多少攝氏度?4)計算一月份的時候漠河和海口的氣溫相差多少攝氏度?學生在老師指點下,讀地圖,找地名,算數據,共同參與,不難得出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是:南北溫差大。為了更加形象說明冬季南北溫差大,我引用兒時語文課本里的一段話“海南島,鮮花盛開;長江兩岸,柳樹開始發芽;大興安嶺,雪花還在飄舞?!币源思由顚W生對我國冬季氣溫的分布特點的認識。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生掌握了冬季氣溫分布規律的基礎上,我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夏季的氣溫圖,通過對7月份平均氣溫圖的判讀、分析,概括出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全國普遍高溫,最低氣溫在青藏高原。三、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學生明白了我國冬夏氣溫的分布特點之后,我用多媒體同時展示一月與七月氣溫分布圖,質疑:為什么冬季南北溫差大,而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呢?我此時因勢利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相互探討。學生有的讀地圖,有的演示地球的公轉自轉,有的查資料,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使學習氛圍濃烈。學生合作探究時,我通過問題的形式正確地引導討論方向,遵循遞進式的原則,逐步深入地提出三個問題。1)隨著緯度的變化太陽高度和晝長是怎樣變化的?2)太陽高度的大小和白晝長短對于我國氣溫有何影響?3)冬季風是如何影響我國氣溫分布規律的?為了讓學生深刻認識太陽高度這個概念,我與學生一起用手電筒和地球儀演示地球公轉,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在頭頂上,太陽高度最大,北半球光熱充足;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跑到我們的南邊去了,太陽高度最小,北半球光熱少了,越往北去越少。在師生共同努力下,教學難點得到突破。得出我國冬夏氣溫分布規律的成因,我再次用動畫加深學生印象,讓學生形成理性的認識。四、拓展延伸、總結反思。學以致用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在學生完全把握我國冬夏氣溫分布規律及成因的基礎上延伸拓展,初步認識積溫的概念及主要溫度帶的劃分與作物熟制。不同的溫度帶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影響不同,一系列瓜果,新疆的哈密瓜,山東的蘋果,海南的波蘿等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體現了新課程“從生活走向地理,從地理走向生活”的理念。并不失時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我們中國地大物博!兩個典型的應用舉例達到理解知識,應用知識的目標為今后學習奠定了基礎。接下來引導學生反思和回顧本課的收獲所在,比較完整的歸納和小結。標志著本節課教學任務已圓滿完成。這也就是本節課的板書設計。課后探究問題的設置,將地理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地理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這時候我回過頭來,詢問學生劉星一家出行如何帶衣服時,大家都舉起了右手,找到了答案。【說教學評價】這節課我從教學實際出發,充分考慮了八年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貫徹了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注重突出了教學重點、難點,關注了學生的內心感受,最大限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教學中突出了學科特點,啟發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讀圖分析,歸納能力,我相信這堂課將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以上便是我教《中國的氣溫分布》實踐與思考,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板書設計: 中國的氣溫分布 冬季:南北溫差大1、氣溫的分布 夏季:普遍高溫,最低溫在青藏高原2、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和高原氣候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