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地理知識點總結之資源[知識要點]一. 自然資源概述1. 概念與分類(1) 自然資源是指人類可以直接從自然界獲得并用于生產和生活的物質與能量,它是自然環境重要組成部分。(2)只要利用得當,保護合理就能循環再現和不斷更新的屬于可再生資源,如水資源,土地資源,氣候資源等;而礦產資源需漫長年代,具備一定條件才能形成,故屬于非可再生資源。2. 特征(1) 自然資源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規律性和不均衡性。其中可再生資源具有明顯地帶性地理規律,礦產資源獨具地質規律。(2) 許多自然資源之間關系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3) 自然資源數量是有限的,但其生產潛力卻可不斷擴展和提高的。3. 利用保護(1) 對于非可再生資源,主要是如何節約、綜合利用及尋找替代品問題。(2) 對于再生資源,則是如何保護和促進更新以及如何充分加以利用問題。二. 土地資源1.概念與分類(1) 土地資源是陸地表層部分,由巖石,巖石風化物和土壤構成。(2) 按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灘涂,沼澤,荒漠,建筑用地等等。2.我國土地資源基本特點(1) 土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2) 山地多,平地廣,耕地比重小。(3) 農業用地絕對數量多,人均占有量少。(4) 各類土地資源分布不均,土地生產力地區差異顯著。3. 存在問題(1)亂砍濫伐、毀林開荒,導致水土流失。(2)濫懇草原、過度放牧,導致土地沙化。(3)干旱、半干旱地區不合理灌溉,導致土壤次生鹽堿化。(4)濫占耕地修路建房,導致耕地銳減。4.利用保護(1) 核心問題--保護有限土地資源。(2) 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3) 布局原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4) 兩項措施—第一,節約用地少占農田;第二,農業生產要穩妥擴大耕地面積與努力提高單產相結合。三. 森林資源1.資源價值(1)環境資源A.吸煙滯塵,凈化空氣B.涵養水源,保持水土C.防風固沙,保護農田E.調節氣候,美化環境,減少噪聲,殺菌抗病。(2)物質資源 提供木材,原材料,食品飼料等。(3)國防資源 防護國土,加強戰備。2.世界概況(1)世界平均森林覆蓋率達30%;一個國家森林覆蓋率達30%以上,且分布較均衡,就能生產大量木材,還能防御自然災害,保護農業穩定發展。(2)世界原始林主要有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兩種類型。南、北美洲、北亞、東南亞、非洲等道地區為主要分布區。但熱帶雨林正在遭受大規模破壞。3. 我國特點(1) 宜林地廣,森林樹種豐富。(2) 森林面積小,覆蓋率低,林木蓄積量少。(3) 森林資源地區分布不均。(4) 森林資源破壞嚴重。4. 我國對策(1)頒布《森林法》,嚴禁亂砍濫伐,毀林開荒,大力植樹造林,規定每年種植3-5棵樹為每位公民義務。故我國人工林面積已居世界第一。(2)實施防護林重點工程A、三北防護林 橫貫"三北"13個省級政區的萬里風沙線,防風固沙,保護水土,防護面積占國土40%以上。B、長江中上游防護林 覆蓋長江中上游流域9個省區,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是長江三峽工程的配套工程。C、沿海防護林 北起遼寧鴨綠江口,南到廣西北侖河口,防風浪護堤岸工程。D、太行山綠化工程 太行山植被稀疏,水源涵養條件差,加重了華北水資源缺乏程度。E、平原綠化工程 屬于農田防護林系。四. 草原資源1、概念:草場資源既包括熱帶草原和溫帶草原,也包括高山草甸和河漫灘草甸。2、世界分布(1) 熱帶草原主要在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溫帶草原主要在亞歐大陸和南、北美洲。(2) 就國家而言,澳大利亞、中國、俄羅斯、美國、阿根廷、蒙古、新西蘭等草場豐富。3、我國概況(1) 總面積居世界第二,是我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生態系統。(2) 我國主要草場分布有東北草原區,蒙甘寧草原區,新疆草原區,青藏草原區和南方草山區五大地區。(3) 存在問題 靠天養畜、過度放牧導致草原退化、沙化、堿化,載畜量越來越少。(4) 對策A、依據《草原法》加強管理,規定合理載畜量,定期輪牧或輪流打草B、建設人工草場,扭轉靠天養畜落后局面。五.水生動植物資源1.淺海漁場面積占世界1/4,居世界第一。2.珍稀水生動物有白鰭豚,揚子鱷,文昌魚等等。3. 問題A,濫捕濫獵,使部分種類瀕臨滅絕。B,海洋環境污染,加劇資源衰退。六.自然保護區1.意義 保護生物多樣化和多種生態系統。2.我國納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網名錄吉林長白山,四川臥龍,廣東鼎湖山,貴州梵凈山,福建武夷山,內蒙古錫林郭勒,湖北神農架,新疆博格達峰,江蘇鹽城,云南西雙版納,貴州茂蘭,浙江天目山,黑龍江豐林,四川九寨溝與黃龍。七.礦產資源1.概念 礦產是指富集于地殼中或出露于地表達成工農業利用要求的有用礦物。2.世界概況(1) 一個國家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廣度和深度,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作為這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標志。(2)發達國家消費大部分礦產,并在掠奪和加工中牟取暴利;發展中國家開采、出口礦產資源,部分國家甚至在經濟上依附于此.為此,發展中國家應發展民族資源加工工業。(3)雖然某些礦產目前出現枯竭跡象,但隨技術進步,我們利用類型會增多,品位要求會降低,綜合利用程度會提高,我們利用礦產資源的前景是廣闊的。(4) 開礦存在的環境問題。A. 露天采礦剝離巖土,導致水土流失。B. 地下采礦形成采空區,導致地面沉陷,破壞地下水自流循環。C. 廢礦石占用大片土地。D. 采礦"三廢"污染環境。3.我國特點(1)地質條件復雜,礦產資源豐富。鎢,釩,鋅,鈦,稀土,銻等儲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礦種較齊全,資源配套較好的少數國家之一;礦業開發總規模居世界第三。(2)鐵等一些重要礦產資源貧礦多,富礦少。金剛石、鉻、鉑、鉀鹽等礦種短缺或不足。(3)伴生礦多,分選冶煉困難。我國三大伴生礦是攀枝花鐵礦伴生釩鈦礦,白云鄂博鐵礦伴生稀土礦,金昌金川鎳礦伴生多種金屬。回收率低會浪費資源,造成污染。(4) 礦產資源地區分布不均。集中分布便于大規模開發,但運輸壓力大。(5) 礦產資源形勢嚴峻。尤其是石油,天然氣 ,煤,鉀,鐵,銅這6種支柱性礦產探明儲量嚴重不足。4.對策(1) 保護礦產資源,節約,合理利用資源。(2) 加強地質勘查,探明后備儲量。(3) 加強國際合作,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復習指導]1、本章節內容是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地理環境與人類社會之間承接性知識,本身難度并不大,但資源構成較多,空間分布較繁,而這又往往是綜合應用題中背景性材料,是答題的基礎,因此要重點突破。特別是空間分布,象森林資源,草場資源等可再生資源的分布,大家可結合水熱的地帶規律來記憶;而礦產資源的分布雖更復雜,但它取決于地質條件,具有地質規律,如南嶺一帶是我國有色金屬礦產最富集的地區。2、本章節內容基本上遵循概念分類-->特征分布-->利用-->問題與對策這么一條思維展開的。因此,復習時可以此為記憶主線,各類資源對比聯系進而編構整章的知識網絡,加深記憶。3、學習本章后大家應形成科學的資源觀,即自然資源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人類對資源的需求和開發利用必然日益增加,因此,如何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是當務之急。如果我們對礦產資源能注重節約,綜合利用并努力尋找替代品,對可再生資源注重保護,促進更新并充分加以利用,我們的前景是光明;但如果我們掠奪性開發,無節制使用自然資源,則必然導致資源的短缺和環境的惡化,直接危脅人類的生存與發展。4、學習了本章知識還應形成正確的資源安全觀,即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擁有自身經濟發展所必需的一切自然資源,因此,應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種資源,通過國際貿易出口我國具有競爭優勢的資源產品,進口我國稀缺資源產品;同時對國內稀缺資源和珍稀資源實行保護性開采,對重要戰略資源建立資源儲備,為我國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資源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