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地理知識點系統總結23二、 世界概況 1. 世界農業發展不平衡 ①?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發展階段現代傳統農業結構畜牧業為主種植業為主人口結構非農業人口為主農業人口為主工具動力機械化、電氣化手工工具、人力畜力生產技術生物技術及現代科技傳統經驗經營方式區域化、專業化、社會化個體經營效率勞動生產率高商品率高勞動生產率低商品率低 ② 發展中國家之間 A機械化商品化的新墾區,如阿根廷、巴西 B傳統農業精耕細作的亞洲稻米產區,如中國、印度 C商品率較高的熱作企業化種植園,如馬來西亞、印尼的橡膠,印度、斯里蘭卡的茶葉,巴西咖啡,加納可可,中美洲諸國香蕉,古巴甘蔗等。 D收集狩獵等原始農業,如熱帶雨林及極地等條件惡劣地區 ③ 發達國家之間 A人少地多側重大型機械化,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 B從多地少側重生物技術,水利化及小型機械化,如日本 C人少地少兼重機械化和生物技術,如西歐諸國 2. 發達國家農業存在問題 ① 能耗太多,故稱"能量密集型農業"或"石油農業" ② 自然資源、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③ 環境污染嚴重三、 世界糧食生產與糧食問題 1. 意義 是絕大多數人直接主食,而動物性食品也是由糧食轉化而來 2. 三大糧作及其分布 ①小麥 主要分布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和我國半濕潤、半干旱區 ②水稻 絕大部分分布在高溫多雨,人口稠密的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熱帶雨林區。 ③玉米 主要分布在夏季高溫多雨、生長季較長地區,除大洋洲外其他各洲種植都較多。 3. 糧食產銷狀況 ① 糧食總產量最多的洲是亞洲,歐洲和北美洲次之;糧食總產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美國和印度、俄羅斯次之。 ② 人均糧食量最多的洲是北美洲和大洋洲,最少的洲是非洲;人均糧食量最多的一類國家是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最少的一類國家是中非、西非和東非。 ③ 五大糧食出口國是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阿根廷,其中美國約占世界糧食總出口量的一半。 4. 糧食問題 ①表現 一些發展中國家缺糧,因無力購買而饑荒;而一些發達國家過剩,因待價而沽而積壓。 ②實質 不是總量不足,而是地區生產不平衡 ③原因 A殖民惡果和舊的國際經濟秩序,這是主要原因,應由發達國家方面承擔責任。 B發展中國家糧食生產落后、國家貧困、人口增長過快,這是自身問題。 ④ 解決途徑 A改變落后的社會制度,生產關系,發展農業技術,努力增產糧食 B控制人口增長 C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四、 我國概況 1. 地位 ① 世界地位 A歷史上是水稻、大豆、谷子、桑蠶、茶樹的原產地。 B現在,糧、棉、油菜籽、花生、豬牛羊肉產量世界第一。 ②經濟地位 我國國民經濟基礎,是戰略重點的首位 2. 自然條件 ①氣候資源 熱量條件好,夏季普遍高溫,雨熱同期;但旱澇、寒潮、臺風等災害頻繁。 ②水資源 總量大,但時空分布不均 ③土地資源 總量不小,但山地多,干旱地區廣;耕地林地比重小;后備耕地少,反黑、新稍多。 ④生物資源 種類多,品種豐富;但生態破壞嚴重。 3. 建國成就 ① 條件、裝備有顯著改善 ② 農業生產大大增長,單產成倍增長 ③ 農業生產布局有所改進 4. 存在問題 ① 人圴糧食不足400kg/人,略低世界均值 ② 農業綜合生產力尚低,抗害能力差,農業生產率波動較大 ③ 農業結構不合理,漁林比重太小,地區發展不平衡 ④ 環境污染加重,耕地退化嚴重,自然災害頻繁 5. 措施 ①總思路 一靠政策、二靠科學、三靠投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②方針 A決不放松糧食生產,積極開展多種經營 因為糧食生產是農業合理布局關鍵,多種經營是脫貧致富必經之路。 B因地制宜、適當集中、充分發揮地區優勢 為此,要加強農業資源調查,做好農業區劃工作,建設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 6. 全國性農產品生產基地 ① 商品糧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江漢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區、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它們基礎好、商品率高、增產潛力大。 ②商品棉基地 江漢平原,長江下游濱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魯西北和豫北平原,黃淮平原,南疆。 ③出口商品基地 太湖平原、閩南三角地區、珠江三角洲等種花卉、蔬菜、水果,養塘魚禽畜,以創匯為目標。 ④四大牧場 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 ⑤油料作物 A花生最重要,主要在暖溫帶、亞熱帶、熱帶沙土丘陵 B油菜播種面積最大,主要在長江流域 ⑥糖料作物 A甘蔗在熱帶、亞熱帶,主要在臺兩廣閩川云。 B甜菜在中溫帶,主要在黑、吉、內蒙、新。[復習指導] 1.復習時要善于對所學知識點濃縮并重新組成形成新的聯系體系,可以是內在的邏輯聯系,也可以是外在的形式聯系,使所學的知識內容有序化,便于理解記憶,注重從個到類到規律性的知識架構,從而為自己在新的情境中解決新問題奠定特有的地理思維方式與解題思路。 如水熱狀況對耕作制度的影響,中溫度半濕潤是一年一熟旱作農業;暖溫度半濕潤是兩年三熟旱作農業;亞熱帶濕潤地區是一年兩熟至三熟的水作農業;熱帶濕潤地區是一年三熟的水作農業;干旱半干旱地區是放牧業和灌溉農業。 如地形對農業部門結構影響,平原往往有利于發展耕作業;丘陵緩坡也可修梯田,往往有利發展水果及經濟林木種植業;山地山區往往發展林業,有條件的地方發展立體農業;青藏高原發展河谷農業;低洼地發展基塘農業。 如光熱條件與農作物品種關系,糧作方面,春小麥---> 中溫帶;冬小麥--->暖溫帶;水稻---> 亞熱帶、熱帶;玉米--->溫帶、亞熱帶、熱帶;谷子是北方耐旱糧作,甘薯是南方耐旱糧作。經作方面,糖料作物:甜菜 --->中溫帶,甘蔗---> 南亞熱帶、熱帶;纖維類作物:棉花---> 暖溫帶、亞熱帶、熱帶,桑蠶---> 亞熱帶,亞麻---> 中溫帶,黃麻---> 熱帶,蕉麻---> 熱帶,劍麻---> 熱帶;飲料作物:茶葉---> 亞熱帶,熱帶,咖啡---> 熱帶,可可---> 熱帶,椰子---> 熱帶;共同熱物:茶葉---> 亞熱帶,熱帶,咖啡---> 熱帶,可可---> 熱帶,椰子---> 熱帶;其它熱帶經作:天然橡膠、油棕、金雞納、香蕉、菠蘿等。 2.列表比較法是學習人文地理最常用的學習方法之一,通過比較可弄清地理概念、事象之間異同,使記憶的知識由零亂變系統,由抽象變具體、由分散變集中,從而形成確切、清晰的印記。本章節內容很多都可列表比較,如下所示,這樣對相關內容記憶更深刻。項目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發展階段??農業結構??人口結構??工具動力??生產技術??經營方式??效率???三大糧作自然分布中國世界???????????? 地區糧食總產量最多糧食人均量最多最少洲???國家????我國有利方面不利方面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 3.本章節世界農業地域類型、農作物產銷分布、我國農業生產基地等內容一定要落實到地圖上即文要對圖,以圖證文。地圖是地理事象的信息載體,復習時先熟悉地圖圖例注記開頭位置等這些顯性住處形成直觀性形象記憶;在此基礎上善于從位置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甚至鄰國、交通等地緣位置出發,分析推導地形、氣候、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及人口、經濟、城市及各人文要素與農業布局之間內在聯系,從而獲得更為重要的記憶更深刻的地圖和隱性信息。同時要注意不同圖象之間疊加轉化,并可引申發展構成新圖。如我國農業生產基地疊加就可知某地農業生產綜合狀況,象太湖流城既是商品糧基地,又是商品棉基地,還是出口商品基地,也是油料作物基地和桑蠶基地。 4.對機械記憶的一些知識盡可能縮位成順口溜,以加深記憶。如五大糧食出口國美加法澳阿;原產中國的作物茶桑水豆子;自然影響因素光熱水土;九大商品糧基地三湖四江成松嫩;甘蔗臺兩個閩川云;甜菜黑杏蒙新。 5.時事部分有關農業的大事,一方面是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過程出現的新問題,為歐洲特別英國瘋牛病事件,比利時“二惡英污染肉雞”事件,美國基因食品事件等,它們都是因為人為改變食物鏈或生物性狀不當,產生對生態環境及人類健康的危害,并有失控的危險;另一方面是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如西部農業開發要環保先行,以水定耕,并做好退耕還牧還林,又如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對我國農產品生產的影響,廉價農產品的進入將為我國調整農業生產的部門結構和空間布局,加大科技、資金投入,轉化農業經營方式實現農業現代化帶來巨大壓力與動力。第四單元 工業[知識重點]一. 工業概述 1. 分類 ①按勞動對象 A 采掘工業 B 加工工業 ②按產品性質 A 重工業主要生產生產資料特別注意電力,電子計算機工業屬重工業。 B 輕工業主要生產消費資料特別注意化學藥品,家用電器、自行車屬輕工業 2. 特點 ① 物質和化學變化過程,以及少量的微生物作用過程。 ② 不受季節和地域嚴格限制。除農產品加工工業是一定季節性和地帶性。采掘業和資源能源密集型工業具一定地域性外。只要具備資金、技術、設備、勞力以及地域空間、原材料、能源、水源即能進行生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