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地理知識點系統總結20二、農業及農產品 1.北方地區:以旱地為主的耕地,是我國冬小麥、棉花、花生的主要產區,耕作制度東北地區主要為一年一熟,華北地區主要是二年三熟。黃土高原以出產谷子為主。東北平原以黑土著稱。這里是我國產小麥、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產區。北方是我國蘋果、葡萄、梨、桃、杏、棉等溫帶水果的重要產區,其中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蘋果的產量最大。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是我同最大的天然林區。存在問題,華北地區淡資源緊張;耕地大部分是中、低產田;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嚴重;水旱災害較頻繁,尤以麥旱最為嚴重。 2.南方地區:本區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至三熟,田地是常年綠野芳菲。水稻是本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但小麥、油菜、棉花、甘薯的產量也很大,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是我國重要的糧棉產區,河、湖、魚塘等水域盛產淡水魚等水產品。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我國蠶絲的主要產區。兩個、閩、臺盛產甘蔗。海南島、雷州半島、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本區是亞熱帶和熱帶水果的重要產地,其中以柑橘的產量最大。本區的經濟林林有:茶、油茶、油桐、漆樹、毛竹、松樹、樟樹等。存在問題:長期以來,由于濫伐森林、陡坡開荒、使長江中上游地區森林植被大量減少,水土流失加強,江河湖泊嚴重淤積,所以國家要營造"長江中上游"防護林。 3.西北地區:本區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的廣大草原是我國牧場的主要分布地,本區出產的肉、奶、毛、皮及其制造成品供應全國各地及出口國外。本區天然降水少,難以滿足農作場生長的需要,但內蒙古河套地區、寧夏平原引黃灌溉,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引地下水,冰雪融水灌溉農田,形成西北重要灌溉農業區,所產的葡萄、哈密瓜、長絨棉都聞名國內外。 4.青藏地區:本區是我國的高寒牧區。畜牧業一直是本區劃的重要生產部門,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綿羊、藏山羊。西藏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谷地、青海省東部的溫水谷地由于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豐富,適宜青稞、小麥、豌豆等的生長而成為高原重要農業區。三、資源與工業1. 北方地區: 〈1〉主要資源:①煤:山西是全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其他各省也都有大型煤礦。主要的煤礦有:大同、神府、陽泉、平頂山、開灤等。②石油:大慶、勝利、遼河、中原、華北等油田,是全國主要的石油工業基地。③鐵:遼寧鞍山,河北遷安有鐵礦。 〈2〉主要工業區:①以沈陽,鞍山等城市為中心的東北重工業基地。②京津滬工業區:首都鋼鐵、燕山石油化工、天津制堿、開灤煤礦、唐山鋼鐵等工業。③其他工業中心:山西太原鋼鐵、洛陽拖拉機制造、西安飛機和彩色顯像管制造等。2. 南方地區: 〈1〉主要資源:①有色金屬:在全國占重要地位。如江西的鎢礦、銅礦、湖南的鉛鋅礦、銻礦,廣西的鋁礦,貴州的汞礦,云南的錫礦等。②鐵: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馬鞍山、海南石碌。③煤:淮南、六盤水。④水能:現在長江、珠江、錢塘江、閩江等河的干支流上已建成20多座大型水電站。⑤核電:浙江泰山、廣東大亞灣核電站。 〈2〉主要工業帶:①長江沿舉地帶,自東向西有:以上海、南京、杭州為中心的滬寧杭綜合工業區;以武漢為中心的鋼鐵基地和輕紡等工業;以宜昌、重慶為中心的電力等工業;以攀枝花、六盤水地區為中心的鋼鐵,煤炭工業;以湘、贛、粵交界地區為中心的多種有色多屬工業;以西昌為中心的火箭發射基地。②南方沿海外向型工業地帶:主要以廣州、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口、寧波等沿海開放城市和經濟特區為中心的以出口為主的多種加工工業和制造工業。上海浦東地區正在建設成為外向型的經濟開發區。3. 西北地區 〈1〉主要資源:準格爾、霍林河、石嘴山的煤、玉六、克拉瑪依和塔里木盆地的石油、白云鄂博的稀土、金昌的鎳、和田的玉、河爾泰的金等。 〈2〉主要工業:包頭鋼鐵工業、金昌有色金屬工業、玉門、克拉瑪依石油工業等。蘭州是西北地區最大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烏魯木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工業中心和省會。4. 青藏地區: 〈1〉主要資源:①能源:是我國太陽能量最豐富的地區,拉薩有"日光城"之稱;雅魯藏布江地區是我國地熱資源豐富的地區,拉薩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國目前最大的地熱蒸氣田。②礦產:柴達木盆地礦藏豐富,這里的煤、石油、鉛鋅、鹽都有在開采利用。因此柴達木盆地被譽為"聚寶盆",察爾汗鹽湖附近建有我國最大的鉀肥廠。 〈2〉交通運輸:歷史上青藏高原是一個交通不便的區域,新中國成立之后,先后建成了以拉薩為中心的川藏、青藏、新藏、滇藏等公路網。從格爾木到拉薩的青藏鐵路已在建成中。四、臺灣省、香港和澳門1. 臺灣省 〈1〉地理位置與范圍:本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面積共3.6萬平方千米。臺灣島是全國面積最大的島嶼。 〈2〉臺灣島約有2/3面積為山地。山地主要分布在臺灣島中部和東部。幾條平行山脈作東北--西南走向,縱貫全島。西部平原寬廣。島上多火山、地震。島上河流短急,水能蘊藏量大。最長河流濁水溪僅186千米。最大湖泊日月潭。 〈3〉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主要農產品:①森林:山地森林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天然林區之一,也是亞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園,其中樟樹最著名,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伴。②農產品:以水稻、甘蔗、茶葉和水果中的香蕉、菠蘿馳名。臺灣的海域魚產豐富,臺灣海峽為優良漁場。③礦產資源:山區多金、銅等金屬礦產;西部為煤、石油分布區;北部火山有豐富的天然硫磺;西海岸盛產海鹽;淺海地區蘊藏有石油和天然氣。 〈4〉工業和旅游業:以"進口-加工-出口"型為主的經濟,出口商品中紡織、電子電器、食品、石油化工產品占重要地位。旅游業是臺灣重要經濟來源。 〈5〉人口與主要城市:臺灣全省人口2000多萬,百分之九十七是漢族。他們的祖先絕大部分是很早以前從福建、廣東遷移過去的,少數民族主要為高山族。臺灣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全省人口絕大多數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區。臺北市是臺灣最大的城市,高雄是最大的海港。2. 香港 香港位于廣東省珠江中東側,毗鄰廣東省深圳市。客觀存它是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部份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人口約600萬,其中中國血統居民占百分之九十八,祖藉廣東省的最多。香港重要轉口港,居國際貿易有利位置。香港是世界上進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之一,也是世界信息和金融中心之一。香港人多地狹,工業原料、燃料、副食品、淡水、建筑材料等大部分依靠進口,工業多屬加工工業。香港是一個自由港。香港的旅游業也很發達。1997年7月1日香港已回歸祖國,設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3. 澳門 澳門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鄰廣東省珠海市,東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門半島和凼仔、路環兩島組成。人口40多萬,其中中國血統居民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祖藉也以廣東省最多。旅游業是澳門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1999年12月30日,我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復習指導]一、 平原農業生產的不利因素。 華北平原旱災、洪災、土壤鹽堿化是發展農業的不利因素。旱指春旱,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未到,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澇是指夏秋水澇,夏季降水過分集中,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土壤鹽堿化多發生在地勢低平、地下水較淺地區,氣候干旱,蒸發旺盛,將地下水鹽堿帶到地表,形成鹽堿地,興修農田水利,開渠打井,利用河水、地下水灌溉,解決旱災;治理河流、興修水利,防治水患,改造鹽堿地及防止進一步鹽堿化。二、 土地和黑土地 我國的北方大地常被稱為"黃土地",在山西、陜西、甘肅境內,分布有土層深厚的黃土高原;還有含少量大的黃河,以及由黃河、滇河所攜泥沙沖積而成的黃色的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的土壤中富含腐殖質,以肥沃的黑土著稱。三、 河成災原因及治理措施 從地形上看,海河的主要支流都發源于黃土高原區;從氣候上看,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保護,結果使海河含沙量很大,當進入平原后,泥沙沉積,河床容易被淤塞;從水系特點來看,海河是一典型的扇狀水系,各條河流來的洪水,只從一個海口入海,無法順利宣泄,常常造成泛濫。現在在主要支流的上游植樹種草,保持水土,并修建了許多水庫,以調節河流水量;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使天津、河北等地免受洪水的災害。四、 全國最大城市--上海 上海位于長江的入海處,居我國大陸沿海的中間位置。京滬、滬杭兩條鐵路在這里相接,在海陸交通和長江航運方面具有樞紐的地位。上海位置優越,腹地寬廣,特別是長江流域的廣大地區,多以這里作為進出海洋的門戶。因此上海成為我國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最大的工業基地、商業中心和重要出口基地。五、 青藏高原的太陽能 青藏高原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主要是因為:海拔高、空氣稀薄潔凈,水汽含量很少,陽光穿過大氣進損耗少,加上緯度較低,白天多晴天,直接輻射較強。六、 西藏高原的地熱資源 西藏高原地熱資源豐富,這與本區地殼不穩定,巖漿活動頻繁有關。喜馬拉雅山形成歷史較晚,地殼新構造運動強烈,青藏高原大幅度降起上升,并隨著強烈、頻繁的巖漿活動不斷地從地下深處攜帶大量熱能,烘烤加熱深淺不同的地下含水層,使其形成儲熱層,在適當的條件下,儲熱層里的熱流體(水、汽、氣)就以各種形式顯示于地表,成為汽泉、熱泉、沸泉、噴泉、水熱爆炸等,這種地區一般稱為地熱顯示區,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富集有可供經濟利用的地熱資源的地域叫地熱田。七、 經濟特區 它是我國主權范圍內的行政區劃,只是屬于實行特殊政策和經濟管理體系的特別地區,特別之處可歸納為四點。①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利用外資;②經濟活動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或市場調節為主;③對于前來投資的外商,在稅收、土地使用費、出入管理方面,給予特殊優惠和方便;④國家給予較多的經濟活動自主權。????第四部分 人文地理第一單元 資源[知識要點]一. 自然資源概述 1. 概念與分類 (1) 自然資源是指人類可以直接從自然界獲得并用于生產和生活的物質與能量,它是自然環境重要組成部分。 (2)只要利用得當,保護合理就能循環再現和不斷更新的屬于可再生資源,如水資源,土地資源,氣候資源等;而礦產資源需漫長年代,具備一定條件才能形成,故屬于非可再生資源。 2. 特征 (1) 自然資源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規律性和不均衡性。其中可再生資源具有明顯地帶性地理規律,礦產資源獨具地質規律。 (2) 許多自然資源之間關系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3) 自然資源數量是有限的,但其生產潛力卻可不斷擴展和提高的。 3. 利用保護 (1) 對于非可再生資源,主要是如何節約、綜合利用及尋找替代品問題。 (2) 對于再生資源,則是如何保護和促進更新以及如何充分加以利用問題。二. 土地資源 1.概念與分類 (1) 土地資源是陸地表層部分,由巖石,巖石風化物和土壤構成。 (2) 按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灘涂,沼澤,荒漠,建筑用地等等。 2.我國土地資源基本特點 (1) 土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 (2) 山地多,平地廣,耕地比重小。 (3) 農業用地絕對數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4) 各類土地資源分布不均,土地生產力地區差異顯著。 3. 存在問題 (1)亂砍濫伐、毀林開荒,導致水土流失。 (2)濫懇草原、過度放牧,導致土地沙化。 (3)干旱、半干旱地區不合理灌溉,導致土壤次生鹽堿化。 (4)濫占耕地修路建房,導致耕地銳減。 4.利用保護 (1) 核心問題--保護有限土地資源。 (2) 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3) 布局原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4) 兩項措施--第一,節約用地少占農田;第二,農業生產要穩妥擴大耕地面積與努力提高單產相結合。三. 森林資源 1.資源價值 (1)環境資源 A.吸煙滯塵,凈化空氣 B.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C.防風固沙,保護農田 E.調節氣候,美化環境,減少噪聲,殺菌抗病。 (2)物質資源 提供木材,原材料,食品飼料等。 (3)國防資源 防護國土,加強戰備。 2.世界概況 (1)世界平均森林覆蓋率達30%;一個國家森林覆蓋率達30%以上,且分布較均衡,就能生產大量木材,還能防御自然災害,保護農業穩定發展。 (2)世界原始林主要有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兩種類型。南、北美洲、北亞、東南亞、非洲等道地區為主要分布區。但熱帶雨林正在遭受大規模破壞。 3. 我國特點 (1) 宜林地廣,森林樹種豐富。 (2) 森林面積小,覆蓋率低,林木蓄積量少。 (3) 森林資源地區分布不均。 (4) 森林資源破壞嚴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