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地理知識點系統總結10 3.地震 (1)地震的分類:按其成因主要有構造地震和火山地震兩種,其中構造地震影響最大。 (2)構造地震的產生:由于地球內部應力引起構造變動而產生的。地殼中的巖石在地應力的長期作用下,會發生傾斜和彎曲,當積累起來的地應力超過巖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巖層便會突然發生斷裂或錯位,使長期積聚起來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使地面發生震動。 (3)地震要素:震源 巖層發生斷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中 和震源相對應的地面上的點,叫震中。震中距 地面上任何一點到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地震波 當地震發生時,地下巖層受到強烈沖擊,產生彈性震動,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地震波。 (4)震級和烈度:震級 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級來表示。它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級。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越大,震級越高。震級每增加一級,能量約增加30倍左右。一般地說,3級以下的地震,人無感覺,稱為微震;5級以上的地震,稱為破壞性地震。烈度 表示地震對地面影響和破壞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樣的。地震烈度的大小同震級、震中距等有直接關系。在一般情況下,震級越大,烈度也越大。在同一次地震中,離震中越近,烈度越大。同時,烈度大小還和震源深淺、地質構造、地面建筑等也有關系。 (5)地震的分布:世界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板塊交界地帶其中環太平洋地震帶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以及幾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占全球所有地震能量的80%,是世界上的主要地震帶。我國 我國處在兩大地震活動帶之間,是多地震的國家。歷史上地震主要分布在以下幾個地區:①臺灣;②黃河中下游的汾渭斷裂帶、太行山麓、就津唐張地區和和渤海沿岸;③西北的河西走廊、六盤山和天山南北;④青藏高原東南這緣的四川西部和西藏;⑤廣東和福建的沿海地區。 (6)地震的前兆和預測:地震的發生與地質構造相關,搞清地質構造是進行地震預報的重要基礎。地震前常有不少異常的自然現象發生,叫做地震前兆,如地下水的異常變化,動物異常反應、小震頻繁、地殼變形等,這些現象為預報地震提供了一定的依據。六.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態的變化 1.作用形式和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1)風化作用:巖石在溫度變化、水、大氣和生物作用的影響下發生的破壞作用,作用所產生的風化物殘留在地表形成風化殼。 (2)侵蝕作用:風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對地表巖石及其風化物的破壞作用,作用結果使地表形成風蝕洼地、風蝕柱、風蝕蘑菇;使溝谷、河床加寬加深,坡面破碎;并能形成巖溶、冰斗、角峰、U形谷、海蝕等地形。 (3)搬運作用:風化、侵蝕的產物,被風、流水、冰川、海浪等轉移,離開原來的位置。 (4)沉積作用:巖石風化和侵蝕后的產物在外力的搬運途中,隨著風速、流速降低,冰川融化等,被搬運物質逐漸沉積下來。主要沉積地形有三角洲、沖積平原、沙漠、黃土、冰磧地形等。 (5)固結成巖作用:沉積物經過物理的、化學的以及生物化學的變化和發行變成堅硬的巖石。 2.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①按照自然規律改變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態。例如,填海造田、開挖河道、修建水庫、綠化沙漠等。②違背自然規律破壞了地表形態。例如,沙漠化擴大,水土流失等。七.地殼的演化 1.地層和化石:地層 主要指沉積巖層,是地殼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在正常情況下,地層是按順序排列的,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呈水平狀態。但是,由于構造運動的影響,有的地層傾斜甚至層序顛倒,有的地層缺失。研究地層的性質、厚度、相互關系以及化石,可以了解地殼的變化過程。化石 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的遺體或遺跡叫化石。由于生物是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復雜不斷地進化的,因此不同時代的地層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時代的地層里往往保存著相同的或近似的化石。根據巖層中保存下來的生物化石,可以確定地層的順序和時代,如含三葉蟲、大羽羊齒、珊瑚化石的為古生代地層,含恐龍化石的為中生代地層。研究地層和化石的意義 根據巖層組成物質的性質和所含化石的特征,可推知巖石沉積時的環境特征,如溫暖廣闊的淺海環境中,可以形成珊瑚礁組成的石灰巖,在濕熱的森林茂密地區,可以形成有豐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層。 2.地殼的演化史地質年代距今年代生物演化礦產形成地殼運動太古代距今25億年以前 海水中逐漸形成類似蛋白質的最原始生命體 形成鐵礦的重要時代 巖漿活動劇烈,火山噴發頻繁,海洋廣闊,占絕對優勢元古代距今25億年-6億年 海水里出現藻類、海綿等原始生物? 地殼運動劇烈,晚期出現大片陸地,但海洋仍占絕對優勢古生代距今6億年-2.5億年 動物從海洋-陸地;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蕨類植物繁生 重要的造煤時期 地殼劇烈變動,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雛形基本形成,我國東北、華北已成陸地中生代距今2.5億年-0.7億年 爬行動物盛行,恐龍繁生,出現了始祖鳥,蕨類植物衰退,裸子植物大量出現 形成豐富的金屬礦產;重要的造煤時期;形成石油的時期 環太平洋地帶地殼運動劇烈,形成高大山系;我國大陸輪廓已基本形成新生代距今0.7億年-現在 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大發展,出現了靈長類;第四紀出現了人類 形成石油的時期 發生規模巨大的造山運動--喜馬拉雅運動,形成許多高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