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地理知識點系統總結05 第三單元 地球上的水[知識要點]一、水圈水圈的特點 水圈是一個連續不規則的圈層,由呈固態、液態、氣態,頒于海洋、陸地、大氣中的各種水體共同組成,質量只占地球總質量的萬分之四。水體的儲量 海洋水是水圈的主體,占總儲量的96.53%;陸地水(河湖水、冰川水、土壤水、地下水)占總儲量的3.467%;大氣水只占總儲量的0.001%。淡水只占水體總儲量的2.53%,而目前人類可以開發利用的淡水又只占淡水總儲量的0.3%。水圈的重要性 水是人類和一切生物的物質基礎,是地理環境中活躍的要素,對其它圈層產生深刻的影響。二、水循環和水平衡 1、水循環的概念: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 2、水循環的類型海陸間循環 又稱為大循環,是指海洋水與陸地水之間通過一系列過程所進行的相互轉換運動。這是最重要的一種循環運動,其具體過程是:廣闊海洋表面的水經過蒸發變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隨著氣流運行,被輸送到大陸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適當條件下凝結,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一部分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二者經過江河匯集最后又回到海洋。這種循環運動,使陸地上的水不斷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內陸循環 是指大陸與大陸上空之間的水循環,其具體過程是:降落到大陸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指內流區域)通過陸面、水面、蒸發和植物蒸騰形成水汽,被氣流帶到上空,冷卻凝結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陸上。這種循環運動供給陸地上的水量為數很少。海上內循環 是指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間的水循環,具體過程是:海洋水蒸發成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結,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3、水循環的意義:水循環通過各個環節,使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聯系起來,并在它們之間進行能量交換;水在運動中夾帶溶解物質和泥沙而使物質遷移;通過水循環運動,使各種水體相互轉化,使水資源形成不斷更新的統一系統。 4、水平衡原理:從長期看,全球水的總量沒有什幺變化。某個地區在某一段時間內,水量收和支出差額,等于某地區的儲水變化量。 5、各區域水平衡狀況:海 洋多年平均蒸發量-多年平均徑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內流區域多年平均蒸發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外流區域多年平均蒸發量+多年平均徑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全 球多年平均蒸發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6、研究水循環和水平衡的意義:人類利用水循環和水平衡的規律,可以在局部地區對地表徑流輸送施加某些影響。例如,植樹造林、修建水庫、引水灌溉、跨流域調水等,可改變水的時間和空間分布,化害為利,使水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三、海洋水 1、海水的鹽度 (1)海水鹽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鹽類物質的總量。大洋海水的平均鹽度為35%。。 (2)影響海水鹽度高低的因素:氣 候 降水量>蒸發量,鹽度低;降水量<蒸發量,鹽度高。洋 流 暖流經過的海區,鹽度高;寒流經過的海區,鹽度低。徑 流 有河流淡水注入的海區,鹽度偏低。其 他 鹽度的高低還與海區與外洋溝通的狀況有關。海區與外洋溝通少,鹽度很難得到外部海水鹽度的調節;反之則容易得到外部海水鹽度的調節。此外,海水結冰時的鹽度比融冰時的鹽度大。 3、世界海洋鹽度的分布:規 律 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高緯度和低緯度遞減,形成馬鞍形的分布特點。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約為35%。。最高海區 鹽度最高的海區是紅海,鹽度超過40%。。這是由于紅海地處副熱帶高氣壓控制的地區,降水少,蒸發量大,且幾乎沒有河流淡水注入,同時該海域面積小,較封閉,與外洋溝通少。最低海區 鹽度最低的海區是波羅的海,鹽度不超過10%。。這是由于該海域緯度較高,蒸發量較小,且四周陸上河流有大量淡水注入,同時海域與外洋溝通也較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