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地理備考:地球運動要點解析一、考試說明1.時區的劃分;日界線;國際標準時間;北京時間。2.地球自轉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3.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速度和周期、黃赤交角;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二、知識要點歸納(一)地方時1.地方時的劃分①每隔經度15°,劃分一個時區的方法,將全球分成24個時區。②以本初子午線為中央經線,向東向西各7.5°,為中時區(或零時區)。③中時區向東、向西各劃分成東一至東十一區、西一至西十一區。④東經172.5°~180°,西經172.5°~180°,各7.5°分別被稱為東12區、西12區,合起來成為一個區。即東西12區。2.區時:每個時區都以本區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使用的時間,稱做區時。3.北京時間: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即東經120度的地方時,而北京的經度大約在東經116度。4.計算步驟:①已知一地求另一地;②求時差(經差);③東加西減。5.地方時的計算:每15度為一小時,每一度為4分鐘。(二)日界線的判斷地球上兩天的分界由 180°和該圖中 24點(即 0 點)的經線構成。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舊的日期到新的日期的線為該圖 24點經線,另一條為 180°。(三)地球自轉的方向1.自西向東轉,即沿著緯線方向自轉的前方為東方,自轉的后方為西方。2.北極點地區因為只有一個方向——南方,所以在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為逆時針方向;在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為順時針方向。(四)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速度1.公轉是指地球圍繞太陽的運動,運動的軌跡稱為黃道,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2.地球公轉的軌道、速度: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運動軌道是一個近似正圓的橢圓形軌道,太陽在其中一個焦點上。當地球運行到②位置的時候,為每年的七月初,太陽直射在北半球,公轉的速度較慢,當地球運行到④位置的時候,為每年的一月初,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公轉的速度較快。(五)晝夜現象、晝夜更替、晝夜長短的變化晝夜現象成因:地球是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理論上只有一半面對太陽為晝半球,另一半背對太陽為夜半球,兩者之間的分界線為晨昏線圈,其中隨地球運動即將進入晝半球的為晨線;隨地球運動即將進入夜半球的為昏線。晝夜交替成因:由于地球不停地運動,主要是地球自轉運動的結果。晝夜長短的變化:公轉運動的結果,由于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過程中地軸方向是傾斜的,因此產生了太陽直射點的南北運動。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間,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大于夜長;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這一天,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最大值,而且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太陽整日不落,出現極晝現象。南半球則反之。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間,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大于晝長;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其中,冬至日這一天,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一年中最小值,而且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太陽整日不出,出現極夜現象。南半球則反之。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