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2011級地理復習提綱第一單元 地球、地圖部分課題1·地球和經緯網【考綱要求】單元考試目標綱要水平要求地球和經緯網地球儀在地球儀上認識地軸、南極和北極了解在地球儀上認識經線和緯線了解比較經線和緯線的形狀、長度、指示方向等特點理解經緯度認識經度劃分的基準線——本初子午線了解經度的劃分及數據變化規律理解認識緯度劃分的基準線——赤道了解緯度的劃分及數據變化規律理解半球與五帶東西半球的劃分與判讀了解南北半球的劃分與判讀了解南北半球季節相反了解地球上五帶的緯度劃分理解高、中、低緯度的劃分了解定位根據經緯網判讀某地點經緯度位置掌握根據某地的經緯度位置判讀(或標注)某地點掌握【復習要點】一、地球儀1.麥哲倫航行的路線:大西洋→麥哲倫海峽→太平洋→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2.地球的大?。罕砻娣e: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3.幾個概念:地球儀;地軸;北極;南極;赤道;經線;緯線;經度;緯度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二、經線和緯線地球儀上有無數條經線和緯線,為了區別出各條經緯線,人們給它們標定了不同的度數,分別叫做經度和緯度1.緯線與經線概念起點形狀長度指示方向緯線與赤道平行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以赤道為起點圓圈(除極點外)半球:不相等全球:度數相同的緯線長度相等東西方向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的弧線以本初子午線為起點半圓所有的經線都相等南北方向2.經度與緯度起點度數最小值與最大值北緯南緯東經西經變化規律緯度赤道為0°0°與90°赤道以北為北緯以南為南緯從赤道向南向北逐漸增大經度本初子午線為0°0°與180°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以西為西經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大▲列表比較經度與緯度的區別:經度緯度能力要求度數起點線本初子午線(00經線)赤道1、能在經緯網地圖中讀出經緯度。2、判斷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低、中、高緯度的劃分。3、根據緯度判定五帶度數劃分東經00-1800西經00-1800北緯00-900南緯00-900度數變化以本初子午線為界,越向東,東經度數越大;越向西,西經度數越大。以赤道為界,越向北,北緯度數越大;越向南,南緯度度數越大。代號東經:E 西經:W北緯:N 南緯:S半球劃分200W、1600E的經線圈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90°N 本初子午線北緯 N 大 180° W E 180° 0° 南緯S 赤道 大 0° 大90°S 大 3.重要的經緯線:(1)0°經線:又稱本初子午線,經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經度起點線(2)180°經線:只有一條(3)西經20°和東經160°: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4)0°緯線:又稱赤道,經過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線(5)北緯23.5°與南緯23.5°:北回歸線與南回歸線(6)北緯66.5°與南緯66.5°:北極圈與南極圈(7)極點: ①極點是所有經線的交點。 ②在極點只有一個方向:在南極點,只有北方;反之,在北極點,只有南方。 ③極點沒有經度(也可以說,極點跨360度),緯度為90度,因此,北極點表示為_________,南極點表示為___________。4.低中高緯度的劃分:0°——30°——60°——90° 低 中 高5.東西半球的劃分: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西經20度向東到東經160度為東半球,西經20°向西到東經160°為西半球6.相對應的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度數之和為180°,符號相反。三、經緯網:確定地球表面的任何一點的位置▲判定的技巧:A、東西半球判定:200W以東為東半球, 200W以西為西半球。 B、南北半球判定:北緯北半球,南緯南半球C、低、中、高緯度的判定:小于30°為低緯、緯度值為30°-60°為中緯、大于60°為高緯 D、緯度判定五帶:緯度小于23.5°為熱帶、緯度大于66.5°為寒帶,北緯北寒帶,南緯南寒帶、緯度值為23.5°—66.5°為溫帶,北緯北溫帶,南緯南溫帶四、地球上五帶的劃分:1.地球是個球體,受陽光照射的情況不同,冷熱就有差別,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帶: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2.五帶的分界線是:熱帶與北溫帶界線是北回歸線,熱帶與南溫帶的界線是南回歸線,北溫帶與北寒帶的界線是北極圈,南溫帶與南寒帶的界線是南極圈3.地球五帶中,氣候終年炎熱,有太陽直射的是熱帶,四季變化比較明顯的是南、北溫帶,氣候終年寒冷,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南、北寒帶 。4.掌握根據某地的經緯度位置判讀(或標注)某地點的方法。例(1):寫出C點的經緯坐標,并判斷半球位置與溫度 帶,以 及高中低緯度。C(20°S,20°E);(南半球和東半球);熱帶,低緯度。例(2):在圖中填注下點:D(40°N,20°W)例(3):圖中既位于中緯度,北溫帶,又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的點是E。【鞏固回饋】課題2·地圖和地形圖【考綱要求】單元考試目標綱要水平要求地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學會在指定地圖上查找所需地理信息學會比例尺在平面圖或大比例尺地圖上進行比例尺的量算學會比例尺的三種表現形式了解比例尺大小比較了解等幅地圖中比例尺大小與范圍、內容的關系理解方向地平面上的基本方向、表示方向的字母了解在指向標地圖上判讀兩點間的方向(方位)學會在經緯網地圖上判讀兩點間的方向(方位)注:不含極地投影地圖。學會圖例洲界、國界、聚落、鐵路線、煤、鐵、石油、天然氣等了解能根據圖例查找有關的地理信息學會地形圖地形能根據景觀圖或文字描述判讀陸地上的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學會地形圖能根據等高線地形圖進行等高線值、等高距的判讀學會山地、盆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六種局部地形判讀初步學會等高線的疏密與坡度的關系理解能正確地閱讀地形剖面圖初步學會【復習要點】一、地圖1.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圖例▲比例尺: 比例尺二圖上距離÷實地距離(注意單位要統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可將比例尺化為分數式,當分子都為1時,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比例尺的三種表示方法: 數字式: 1: 100000 線段式: 0 1千米 文字式: 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千米2.理解等幅地圖中比例尺大小與范圍、內容的關系。比例尺大小內容詳略范圍大小大詳細小小簡略大▲方向:在地圖上判定方向的方法:A、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指向標判定方向(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平行移動指向標)B、有經緯網的地圖:根據經緯網判定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C、既無指向標,也無經緯網的地圖,根據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定▲地圖上常用的圖例如:二、等高線地形圖1.地面高度的計算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2.地形圖的判讀識別地形部位:要求根據等高線特征,判別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A、等高線彎曲部位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反之向低處凸出為山脊;B、等高線重疊為陡崖;C、位于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為鞍部;D、閉合圈狀的等高線中,數值表現為內高外低的是山頂,山脊:等高值高的指(凸)向低的 山谷:等高值低的指(凸)向高的山頂:等高線閉合且等高值中間高四周低 盆地:等高值中間低四周高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在一起 鞍部:相鄰兩座山峰之間的連接部位▲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中,一般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水域。3.了解世界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及其景觀圖、文字描述。(見教材)世界地形的五大基本類型是: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特征如下表歸納:地形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海撥500米以上500米以上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不定200米以下特征高度和起伏變化大內部寬廣起伏小外圍較陡起伏不大,坡度和緩四周高中間低寬廣平坦等高線地形圖4.掌握根據等高線地形圖進行等高線值、等高距的判讀的方法。相鄰等高線之間的等高距是一定的。地面越高,等高線的條數越多,特別是山區,等高線密集5.理解等高線的疏密與坡度的關系。等高線密集,坡度大;等高線稀疏,坡度小。6.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綜合運用以下知識點:登山路線的選擇、局部地形的判讀、比例尺的應用、河流發育地的判斷、方向的判辯等。7.了解地形剖面圖:最能形象直觀地體現地形高低起伏狀況和地勢的走向。【鞏固回饋】第二單元 中國地理總論課題1·中國的疆域【考綱要求】單元考試目標綱要水平要求中國概況疆域認識中國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特點掌握理解中國的地理位置的優越性理解我國的陸地領土面積掌握我國瀕臨的海、洋掌握我國的內海:渤海和瓊州海峽掌握【復習要點】一、中國的位置1.半球位置:位于南北半球的北半球,東西半球的東半球2.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海陸兼備。3.緯度位置:北回歸線穿越中國南部四省區,大部分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地區,大部分屬于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二、位置的優越性1、緯度位置的優越性:①為大多數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足夠的熱量.②緯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2海陸位置的優越性:①面臨大洋,有利于發展海洋事業和對外經濟聯系.②我國西部深入大陸內部,有利于發展陸上交通,加強與中亞、西亞、歐洲等的聯系.③面臨大洋,背靠大陸,有利于形成季風氣候,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深入我國內陸,在我國東部廣大地區形成豐富的降水.三、我國的領土面積中國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四、中國瀕臨的海洋和內海1.從北往南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線長1.8萬千米。2.重要海峽有兩個:瓊州海峽和臺灣海峽,臺灣海峽屬于東海(要求能在圖上指出位置)。;3.我國的內海有渤海和瓊州海峽(位于海南島與雷州半島之間),管轄海域面積300萬平方千米。4.我國的島嶼眾多,其中臺灣島最大,其次為海南海、崇明島。【鞏固回饋】(一)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1,半球位置:從東西半球看,中國位于________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中國位于________半球.2,緯度位置及其優越性:(1)我國大部分位于_______帶,少部分位于_________帶,沒有________帶.(2),緯度位置的優越性:南北氣候差異________,為發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有利條件.3,海陸位置及其優越性:(1)我國背靠_______大陸,面臨________洋,是一個_______兼備的國家.(2)海陸位置的優越性:①面臨大洋,有利于發展________________和對外________________.②我國西部深入大陸內部,有利于發展______________,加強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聯系.③面臨大洋,背靠大陸,有利于形成_________氣候,有利于海洋______________在我國東部廣大地區形成豐富的____________.(二)我國的疆域:1、我國陸地面積_________多萬平方千米,與_________洲的面積差不多,僅次于_______________兩個國家,居世界第_________位.2、我國領土的四至最東端:_________江和_________江主航道_________線的相交處(135oE)最南端:_______省_________海的南沙群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4oN)最西端:新疆的___高原上(73oE)最北端:黑龍江省_________以北的_________主航道中心線上 (53oN)我國領土東西端距離約為_________千米,南北端距離約為_________千米。3、瀕臨的海洋:(1)從北往南有______海、______海、_______海和________海及太平洋。海岸線長1.8萬千米。(2)我國的內海有_____海和_______海峽(位于_____島與________半島之間),海域面積300萬平方千米。(3)我國最大的島嶼是__________島,第二大島嶼是________島.(三)選擇題:1、我國東部瀕臨的海洋自南向北依次是:( ) A.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B.黃海、南海、東海、渤海 C.南海、東海、黃海、渤海 D.渤海、黃海、南海、東海2、下列有關我國地理位置的正確敘述是A.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B.大部分在中緯度,小部分在高緯度C.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 D. 大部分位于溫帶,小部分在寒帶 3、我們祖國位于地球的 ( )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東半球 D.南半球、東半球3.臺灣著名愛國詩人余光中先生在《鄉愁》一詩中寫到:“…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痹娭械摹昂{”是指( )A.瓊州海峽 B.朝鮮海峽 C.渤海海峽 D.臺灣海峽 課題2·中國的行政區劃【考綱要求】單元考試目標綱要水平要求行政區劃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了解認識下列省級行政區的名稱、位置北京、臺灣、香港、澳門、四川、重慶、廣東、上海認識【復習要點】一、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為:省、縣、鄉三級.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我國首都是北京市,屬于省級。瀘州市是地市級,江陽區則是縣級。二、我國臨海的省級行政單位有14個。跨緯度最多的省是海南省、跨經度最多的省是內蒙古自治區 。 陸上鄰國最多的省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最北端和最東端位于黑龍江省,最南端的省是海南省。 有北回歸線穿過的省從西到東依次是:云南、廣西、廣東、臺灣。重點識記:北京、臺灣省、廣東、香港、澳門、四川、重慶、上海的名稱、位置【鞏固回饋】三級行政區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級及特別行政區.我國共有________個省級行政單位,其中: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北京市是________級,海淀區是__________。香港特別行政區是________級,重慶市是__________級。內蒙古自治區是__________級。瀘州市是__________級,江陽區則是________級.4.下列各組省級行政區中,瀕臨我國兩個海域的是 ( )A.遼寧省、山東省 B. 天津市、山東省 C. 上海市、浙江省 D.福建省、臺灣省5.在圖中填出北京、臺灣省、廣東、香港、澳門、四川、重慶、上海的名稱、位置6、讀“中國政區圖”(圖9),完成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數碼所代表的省區名稱:① ;② ;③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其中①②中屬于西部開發地區范圍的是 ;(2)寫出圖中數碼所代表的省區簡稱: ③ ;④ ;⑤____________(3)2008年夏季奧運會是在 __________舉行。 2010年 將舉辦“世博會”。課題3·中國的人口【考綱要求】單元考試目標綱要水平要求人口運用圖文資料分析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及主要原因學會我國人口國策及其理論依據理解人口密度的計算學會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差異和人口分布界線掌握【復習要點】一、中國人口增長及原因1.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為12.95億,占世界人口的21%。2.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增長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3)人口基數大。3.我國的人口增長趨勢:呈直線上升(要求能讀人口增長曲線圖并作簡單分析)。4.東部地區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長快的重要原因是人口遷移。5.我國人口突出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二、中國人口國策及理論依據1.我國人口的基本國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2.現在我國人口總量仍持續增長的原因:人口基數大3.人口國策的理論依據:人口增長必須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三、人口密謀的計算人口密度=總人口/總面積 (單位:人/平方千米)四、我國人口的分布1.我國人口分布極不平衡,我國的人口分布以黑龍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騰沖一線為界,此線以東人口稠密,此線以西人口稀疏。2.人口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門;面積最大的是新疆,面積最小的是澳門。【鞏固回饋】1、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是( )A.西南多、東北少 B.東北多、西南少 C.東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東南少2、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 ) A.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B、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緩慢C.人口基數小,人口增長快 D、人口基數小,人口增長緩慢3、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口總數_________億(2000年數據),占世界人口的_________以上,我國把_________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國現階段仍然每年增加1200萬人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的人口__________________大。4、人口政策:實行____________,控制人口_____,提高人口_______.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5、人口的分布我國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_________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_________倍;我國的人口分布以______—______一線為界,_________多_________少;我國人口總數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是_________省。6、人口密度=總人口/總面積7、讀我國人口增長曲線圖(如圖3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舊中國在較長的歷史時期,由于戰爭、疫病等原因,死亡率____________,人口增長_________。 (2)新中國成立后,人口增長基本上呈_______線上升趨勢。(3)人既是生產者,又是_________者,人口數量的增長應與_________的發展相適應,與______、_______相協調,為此我國政府把實行______作為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控制人口________,提高人口_______,具體要求是:________、晚育、少生、_________。(4) 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_____,人口增長_______.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是: 我國的人口分布以______—______一線為界,_________多_________少; 我國現階段仍然每年增加1200萬人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的人口____________大。第三單元 中國的自然環境課題1·地形與地勢【考綱要求】單元考試目標綱要水平要求中國的自然環境地形與地勢我國地勢的特征掌握我國地勢對氣候、河流流向、水能分布的影響理解三級階梯界線山脈掌握我國四大盆地的分布了解我國四大高原的分布及其主要地貌特征了解我國三大平原的分布及其主要地貌特征了解【復習要點】一.我國的地勢特征及界線山脈1、地勢: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2.我國地勢特征: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①三級階梯概況地勢階梯平均海拔主要地形類型主要地形區第一級階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第二級階梯1000-2000米之間盆地和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級階梯500米以下丘陵和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山東丘陵、遼東丘陵②大陸架:我國地勢的第三級向東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是大陸架。(黃海、渤海全部,東海大部,南海一部分).二、我國地勢對氣候、河流流向、水能分布的影響1.對氣候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有利于海洋的暖濕氣流深入內陸,帶來豐沛的降水,對農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長極為有利。2.對河流流向的影響:使我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有利于經濟交流。3.對水能的影響:河流流經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我國西部地區水能資源豐富,東部地區少。三、四大盆地的分布及其主要地貌特征地形區名稱分布特點塔里木盆地天山以南最大的盆地,內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和豐富的油氣資源準噶爾盆地天山以北綠洲和墾區,受大西洋濕潤氣流影響。柴達木盆地青藏高原東北部內陸高原盆地和聚寶盆四川盆地四川省東部最濕潤的盆地、紫色盆地,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四、四大高原的分布及其主要地貌特征地形區名稱分布特點青藏高原我國西南部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大江大河發源地內蒙古高原我國北部地表坦蕩,黃土高原祁連山東端—太行山、長城—秦嶺之間千溝萬壑,黃土廣布云貴高原云南東部、貴州大部石灰巖廣布,地表崎嶇五、三大平原的分布及其主要地貌特征地形區名稱分布特點東北平原我國東北部我國最大的平原,黑土廣布,有“中國的糧倉”之稱,盛產大豆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燕山—淮河、太行山—渤海、黃海之間地勢低平長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東到海濱河湖密布,魚米之鄉 【鞏固回饋】一.選擇題:1.下列地勢變化示意圖中,最符合我國實際的是( )2.下列有關地形地勢的優越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地勢西高東低,使來自海洋的水汽能深入到大陸內部,形成降水B.地勢階梯分界處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資源豐富C. 使我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有利于經濟交流D.山區面積廣大,不利于發展種植業3.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一線是我國( )A.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B.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C. 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D. 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4.下面的A、B、C、D四列山脈為我國地形區的天然分界線,其中是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5.關于黃土高原地表形態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面平坦,一望無際 B.地表破碎,溝壑縱橫 C.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D.地表崎嶇不平 6.不同的地形條件,形成不同的農業景觀,下列地形區與其.農業景觀組合正確的是( ?。?br/>A.遼東丘陵——片片碧綠的茶園 B.華北平原——一望無際的水稻田C.內蒙古高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D. 青藏高原——雪山下棉田廣布7.我國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地和內部多低山丘陵的盆地分別是( )A. 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 B.吐魯番盆地、四川盆地C. 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D. 柴達木盆地、準噶爾盆地8.關于我國三大平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東北平原河道交織,湖蕩密布B.華北平原是由黃河泥沙沖擊而成 C. 長江中下游平原黑土廣布,多沼澤低地D. 位于地勢第三級階梯,地形都是平原10.山脈是地形的骨架,對圖中①——④處地形區的判斷,正確的是A.①為黃土高原 B.②為東北平原 C.③為青藏高原 D.④為塔里木盆地二.綜合練習1.讀《中國地勢(沿36°N)剖面示意圖》,分析我國地勢的特征及優越性(對氣候、河流、水能的影響)。(1)在圖中用“Ⅰ、Ⅱ、Ⅲ”填注出各級階梯的序號。(2)由圖可知,我國的地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出地形區名稱:A.______高原;B.______高原;C._____平原(4)圖中代號③代表某河流谷地,該河流名稱是_________。(5)填出山脈名稱:①_________山;②_________山; ④_________山。(6)填出圖中代號所代表的海域名稱:D._________海。2.閱讀下面的《我國三級階梯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1)地形區A的名稱是:_________高原,號稱“世界屋脊”,屬于我國第_____級階梯。地形區M的名稱是:________盆地,位于該高原。(2)地形區B~H屬于我國第______級階梯。填出它們的名稱:B.________盆地,C.________盆地,E.________高原;F.________高原,G.________盆地, H.________高原。(3)地形區I~L屬于我國第_____級階梯。填出名稱:I._______平原,J._______平原,K.________平原,L._______丘陵。(4)下列山脈是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請填出它們的名稱:①________山,②________山,③________山。(5)下列山脈是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它們基本上都呈______-______走向。請填出它們的名稱: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6)圖中F高原的主要地貌特征因____________嚴重,____________; K平原由_______及其支流的泥沙沖積而成,東西狹長,海拔低于50米,河道交織,湖蕩密布,是我國著名的“_______” ,K平原的主要地貌特征____________。3、主要山脈及地形區的分布1)學生填出主要階梯界線山脈的名稱。2)畫出階梯與階梯分界線。3)寫出各階梯地形區名稱。課題2·氣候【考綱要求】單元考試目標綱要水平要求中國的自然環境氣候認識天氣與氣候的區別了解認識我國冬、夏氣溫的分布特點理解認識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理解能根據提供的氣溫、降水的月份分布數據繪制氣溫曲線、降水量柱狀圖學會能根據氣溫曲線、降水量柱狀圖分析氣候特征及其氣候類型學會認識我國主要的氣候類型的分布及其氣候特征掌握我國的氣候特征: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掌握【復習要點】一.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天氣:指一個地方短時間內大氣的風雨、陰晴、冷熱等狀況。如明天大風降溫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這幾天晚上很熱等。 氣候:指一個地區多年的平均天氣狀況。如瀘州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少寸等。二者區別在于天氣是短時間,且不穩定;氣候是長時間,相對較穩定。二.我國冬、夏氣溫的分布特點1.氣溫的變化:在一天中,陸地氣溫最高值出現在14:00(或午后2:00)左右,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后在一年中,陸地氣溫最高值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在1月;北半球最低值出現在1月,南半球在7月。2.我國冬季氣溫的分布特點①我國冬季氣溫的分布特點:氣溫南高北低,南北溫差大②原因:緯度因素(冬季,由于太陽光直射在南半球,我國越往北得到的太陽光熱越少;另外,冬季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對北方影響較大,對南方影響較小。③1月等溫線大致沿淮河——秦嶺——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分布。3.我國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南北普遍高溫,青藏高原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4.我國冬季氣溫最低在漠河(緯度較高),夏季氣溫最低在青藏高原(因地勢高)三.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1.我國降水的時間分布規律:夏秋多,冬春少;降水年際變化大。降水多集中在7、8月,容易產生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2.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規律: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3.降水時空分布產生原因:受夏季風進退時間、強弱影響。4.我國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沿淮河——秦嶺——青藏高原東南邊緣一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沿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脈東南端一線。5.我國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臺灣火燒寮,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的托克遜。四、我國主要的氣候類型分布及其氣候特征氣候類型分布地區氣候特點熱帶季風氣候滇、粵、臺的南部以及海南省全年高溫,降水分旱季和雨季亞熱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南的南方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溫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北的北方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溫帶大陸性氣候西北內陸地區冬冷夏熱,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氣候青藏高原上垂直溫度帶變化五、氣候特征及優越性:1)季風氣候顯著(伴隨的特點是雨熱同期):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有利于農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長。使許多農作物在我國的種植區比同緯度其他國家緯度偏高。 2)氣候復雜多樣:為我國農作物的種植及各種動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優越條件,使我國的農作物和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鞏固回饋】一.選擇題:1.下列敘述屬于天氣的是 ( )A.昆明四季如春 B.今天風和日麗。C.7月是全年最熱的月份 D.雨熱同期2.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很大,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陸因素 B.緯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3.根據我國降水量的分布規律,下列省區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陜西 B.福建 C.新疆 D.湖北右圖為我國某城市《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讀圖回答4——5題。4.從降水量看,該城市降水較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A.受地形的影響 B.受季風影響 C.受臺風影響 D.受位置影響5.從氣溫看,該城市月平均氣溫最高27℃,最低為12℃,這個城市可能是( )A.廣州 B.福哈爾濱 C.北京 D.昆明6.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1月00C等溫線通過對地方 ②暖熱帶與中溫帶的分界線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對地方 ④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界線⑤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⑥河流在冬季有無結冰期的界線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⑥ D. ①②③④7.下列不符合我國氣候總特征的是( )A.季風區氣候顯著 B.氣候復雜多樣 C.雨熱同期 D.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8.“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句中春風是指( )A.冬季風 B.夏季風 C.偏北風 D.偏東風9.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是( )A.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C.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橫斷山脈D.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10.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我國非季風區范圍正確的是( )11.以下有關我國氣溫和降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年降水量從西北內陸往東南沿海減少 B. 冬季南北溫差不大C. 除青藏高原外,夏季全國普遍高溫 D.降水主要集中在春秋兩季二.綜合練習:讀《我國氣候類型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1)判讀氣候類型名稱:A.____________氣候,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氣候,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氣候,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氣候,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氣候,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__。(2)我市的氣候類型屬于(填代號)____________氣候,其特點是:夏季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3.填出圖中各溫度帶名稱:根據表中數據,繪制一張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氣溫(0C)351015182226241715105降水量(毫米)8980604535302132689510690【例題】.閱讀下面A、B、C、D四個城市的《氣溫、降水月份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A B C D(1)、A地最高月平均氣溫出現在______月,月平均氣溫值約為______℃;最低月平均氣溫出現在______月,月平均氣溫值約為______℃;該地氣溫年較差約為______℃。(2)、A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為______月,月降水量約為______mm;降水量超過100mm的月份從______月到______月。D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為______月,月降水量約為______mm;降水量超過100mm的月份從______月到______月。顯然,D地雨季比A地更______。(3)、比較四地,夏季氣溫最低的是______地,導致其產生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4)、比較四地,年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__地,導致其產生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5)、比較四地,氣溫年較差最小的是______地,最大的是______地。(6)、根據上圖所給信息,判斷A、B、C、D四地的氣候類型:A、________________氣候; B、________________氣候;C、________________氣候; D、________________氣候。(7)、如果上述城市分別是“拉薩、北京、廣州、烏魯木齊”中的一個,請判斷相應的地名: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8)、比較四地,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我國大多數地方的氣候特點:冬季______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____。(1)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2)世界上大多數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我國____________。我國長江中下游一帶沒有形成沙漠而成為“____________”,主要得益于____________同期的____________氣候。(3)簡答下列問題: ①夏季風能帶來豐富的______,形成我國的______季。影響我國的夏季風包括來自_______洋的_______季風和來自_______洋的_______季風。其中對瀘州影響較大的夏季風是_______季風。②季風區受______季風影響明顯,降水______,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季節。非季風區受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制約,降水______,全年比較______。③冬季風帶來的氣流__________,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第四單元 中國的經濟課題1·中國的經濟【考綱要求】單元考試目標綱要水平要求中國的經濟農業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了解“因地制宜” 發展的農業生產原則了解結合圖文資料認識我國農業的東西部、南北方地區差異學會并能分析造成差異的主要因素。理解工業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了解我國四大工業基地名稱、特點及沿海分布的特點了解通交交通業是發展經濟的“先行官”。了解比較不同的現代交通運輸方式的速度,運量,價格等差異理解根據需要選擇合適運輸方式的方法掌握【復習要點】一、農業1、主要土地利用類型:耕地、林地、草地。2、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的季風區,其中北方為旱地,南方是水田;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風區的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3、中國土地資源的最大矛盾是: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4.在農業發展中,利用各個地方自然條件的優勢,把最適宜的農業生產部門,布局在適宜它發展的地區,稱為“因地制宜”。5.我國農業東西差異及影響因素:我國通常以400毫米降水量線為界,把我國分為東南部和西北部。東南部季風區季風活躍、氣候溫暖、雨熱同期,是我國主要的種植業區;西北部非季風區主要發展畜牧業。影響因素:降水差異6.我國農業的南北方地區差異及影響因素東南部以秦嶺—淮河為界分為北方和南方。由于北方降水相對較少,北方耕地類型以旱地為主,主要種植小麥棉花等耐旱作物;南方水熱充足,以水田為主,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影響因素:水分和熱量。7.林業的分布:我國的三大林區分別是a東北林區、b西南林區、c南方林區。8.畜牧業的分布:西北部地區草地廣布,是我國主要的畜牧業基地。9.我國的土地基本國策: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二、工業1.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其中鋼鐵工業是工業的基礎工業。2.我國的工業基地表現出向沿海地區分布的特征3.我國四大工業基地名稱、特點代號ABCD工業基地名稱遼中南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工業基地的性質及特點重工業基地北方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四大工業基地中最缺水,它也是我國的硅谷( 中關村 )所在地。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也是中國礦產資源最缺乏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全性工業基地,有獨特的農業方式是(基塘農業 )中心城市沈陽、大連北京、天津、唐山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珠海三、交通1.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2.交通運輸方式主要有:公路、鐵路、內河運輸、海運、航空、管道。3、比較各運輸方式的特點:運輸方式運載量運價速度航空最小最貴最快公路一般較貴普通鐵路大普通較快水路最大便宜最慢 總結:航空速度最快、運價最高、運量最?。凰愤\輸速度最慢、價格最低、運量最大;最機動靈活性的運輸方式是公路運輸,公路運輸是短途運輸的主要運輸式。)4.如何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口訣: 貴重急需數量少,航空運送為最好。易腐變質鮮活貨,短程公路最可靠。遠程量少急用飛機運,量大專用火車跑。大宗笨重遠不急,鐵路水運均可到。①、短途運輸一般選擇公路運輸;②、大宗笨重貨物的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水運或鐵路運輸,首先看是否具備水運的條件,不具備則選擇鐵路運輸;③、數量少的貴重或急救物品的運輸一般選擇航空運輸;④、石油或天然氣一般選擇管道運輸。5.識記以下運輸方式的選擇:(1)幾千株名貴的鮮花從昆明運往北京(航空)(2)500噸鋼板從太原運往濟南(鐵路)(3)10萬噸大米從上海運往武漢(河運)(4)臺北一位志愿者給上海一位患都捐獻骨髓,必須在24小時內達到。(航空)(5)2噸西瓜從烏魯木齊運到北京(鐵路)(6)50萬噸鐵礦從海南島運往上海(海運)(7)新鮮的蔬菜從瀘州趕往成都城區趕當天的早市(公路)。(8)國慶黃金周期間,從沈陽去西藏旅游(航空)。【鞏固回饋】中國的土地利用類型多樣,常見的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等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大部分草地和難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2、我國土地資源利用類型多樣,自然條件千差萬別同,形成了多樣化的農業,在土地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業包括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等,在農業發展中利用各個地方自然條件優勢,把最適宜的農業生產部門布局在適宜它發展的地區稱為“________________”3、在圖中標出我國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在圖中標出旱地,水田,4、我國通常以 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將全國分為東南地區,西北地區,東南部地區土壤肥沃,季風活躍,氣候溫暖,雨熱同期,是我國的主要的_________區,在東南地區以秦嶺-淮河為界分為______和________,南方集中93%的_______,主要種植____等農作物,北方降水偏少,氣溫偏低,是_______的主要的分布區,西北地區______廣布是我國的______基地。造成我國東南農業與西北農業差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造成我國北方地區農業與南方地區農業差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5、根據上面的內容填表西北地區______廣布是我國的______基地。 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線東南地區(氣候溫暖,雨熱同期)是我國的_________區北方是_____________的主要的分布區 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南方南方集中93%的_______,主要種植____等農作物6、在上圖中填出小麥,水稻,畜牧業7、我國棉花主要產地是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新疆,四川盆地。8、工業是國民經濟的________9遼中南是我國的______________基地,滬寧杭是我國___________________基地珠江三角洲是我國_________________基地京津唐是我國____________________基地。(1)寫出我國的主要工業基地。A________ B_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_(2)我國工業基地表現出向___________分布特點。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_,呈現出___________________特點。11交通業是發展經濟的 我國主要的交通方式是 。12、各類交通運輸方式中,速度最快的是 ,最機動靈活的是 ,運費最便宜的是 ,運量最大的是 ,運費最高的是 選擇交通運輸方式要根據 。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又數量不大的,遠距離多由 運送,近距離多用 運送,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采用 ,大宗笨重的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 。13.公路運輸的特點是 。14.鐵路運輸的特點是 。貨物類別和數量起點至終點河運海運鐵路公路航空急救藥品北京--拉薩1噸活魚密云水庫—北京100噸鋼材鞍山—哈爾濱5000噸海鹽天津—廣州10萬噸大米武漢—上海3噸新鮮的蔬菜從珠江三角洲送香港1.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臺北有一位志愿者捐獻了自己的骨髓。骨髓必須在24小時內從臺北送到上海。(飛機)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量又不大的,多由______運送。(1)一噸活魚從北京郊區的水庫運往城區。( )(2)送幾百千克葡萄到市場出售。( )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采用?______運送? 。(3)500噸鋼材從上海運往濟南。()(4)萬噸海鹽從天津的長蘆鹽場運往上海。()(5) 萬噸大米從武漢運往上海。()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______運送? ???。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我國各地自然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地區都有發展上的優勢和不足,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生產部門和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容之一。如: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利于耕作的地方“宜糧則糧”。在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可發展林業,保持水土。在降水較少,但是牧草生長良好的地方,可發展畜牧業。在河湖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區發展漁業2.關于秦嶺、淮河的敘述,正確的有()A.秦嶺和淮河以南很少生產冬小麥B.秦嶺和淮河以南基本不種植棉花C.秦嶺和淮河是旱地與水田的分界線D.秦嶺和淮河是水稻與小麥的分界線3.我國四大牧區在自然條件方面的共同特征是()(雙選)A.熱量、水源充足? ? B.面積廣大,地勢平坦C.氣候溫暖、濕潤? ? D.有廣闊的天然草場4.導致我國南方、北方耕作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氣候??B.土壤??C.地形??D.水源5.下列自然條件適合發展種植業的是()A.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C.降水較少,地勢平坦D.河湖較多,降水豐沛圖所示是我國東部某丘陵地區。6.(選做)如圖其中A為山區,B為丘陵梯田地區,C為平原地區,D為水庫,在保護環境、促進農業生產良性循環的條件下,請合理安排農、林、牧、副、漁各業的生產布局并分析回答:(1)耕作業宜在? ?? ?? ?? ?? ?? ?? ?? ?? ?? ? ;(2)經濟木(茶、果樹等)宜在? ?? ?? ?? ?? ???;(3)漁業宜在? ?? ?? ?? ?? ?? ?? ?? ?? ?? ?? ?。(4)用材林立在? ?? ?? ?? ?? ?? ?? ?? ?? ?? ? ;(5)畜牧業宜發展? ?? ?? ?? ?? ?? ?? ?? ?? ???。7.下列屬于重工業產品的是( ),下列屬于輕工業產品的是( )由此可看出重工業是生產________資料A.長虹彩電? ?? ?? ???B.康師傅方便面C.“風云一號”衛星? ?D.杉杉西服?四大工業基地由南向北的順序正確是() ?A.遼中南地區?京津唐地區 滬寧杭地區 珠江三角洲地區B.京津唐地區 珠江三角洲地區 京津唐地區 遼中南地區C.滬寧杭地區? ?珠江三角洲地區 京津唐地區 遼中南地區D. 珠江三角洲地區 滬寧杭地區 京津唐地區 遼中南地區第五單元 區域劃分課題1·四大區域【考綱要求】單元考試目標綱要水平要求四大區域在地圖上認識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分布掌握能根據提供的信息分析劃分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主導因素學會在地圖上認識秦嶺、淮河掌握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理解【復習要點】一、四大區域的分布及界線1.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界線是秦嶺——淮河線,它的主導因素是氣候(氣溫和降水)。2.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界線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導因素是降水。3.青藏地區與其他地區的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主導因素是地形、地勢。西北地區的主要特征是干旱為主,青藏地區的主要特征是高寒。二、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①一月0℃月均溫等溫線;②800mm年等降水量線;③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④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⑤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⑥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⑦旱地農業和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鞏固回饋】㈠單項選擇題(每小題 3分,共45分) 1、下列有關秦嶺-淮河一線地理意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它是濕潤地區與干旱地區的分界線 B它是我國1月0℃等溫線大致經過的地方 C它是熱帶地區與溫帶地區的分界線 D它是我國400毫米年降水量線大致經過的地方 2、下圖中居民分布地區排列正確的是( ) A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B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南方地區 C西北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北方地區 D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北方地區、青藏地區 ㈡、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嶺和黃河、長江的分水嶺,并因此而聞名。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最重要的一條自然分界線,請你比較該線南北兩側的地理要素差異。 南側北側氣候類型降水量干濕地區溫度帶耕地類型主要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纖維作物㈢讀右圖。⑴指出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名稱。Ⅰ ;Ⅱ ;Ⅲ ;Ⅳ ;⑵我們生活在 (羅馬數字)⑶界線A (山脈)界線B 河。⑷界線①、②的劃分依據是 ,界線③的劃分依據是 。第六單元 認識區域特征課題1·北京【考綱要求】單元考試目標綱要水平要求北京北京市在全國的地理位置掌握能提出證據說明北京的城市職能: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學會【復習要點】一、北京的地理位置北京位于中國的第二級階梯的華北平原上,緊鄰著河北省和天津市。位于溝通東北平原到華北平原的樞紐地帶。二、北京的城市職能北京的城市職能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北京有許多名勝古跡,如長城、故宮、天壇。三、北京的氣候是 溫帶季風氣候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鞏固回饋】2、、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行,關于北京的位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北京大致位于400N、1160W B、北京大致位于400S、1160WC、北京大致位于400N、1160E D、北京大致位于400S、1160E5、有關北京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位于我國西北地區 B、位于燕山、太行山和東北平原的結合部C、東部瀕臨渤海 D、太行山、燕山和華北平原的結合部6、北京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國家最重要的新聞機構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也在北京……這些說明北京的城市職能之一是( ) A、全國的政治中心 B、全國的文化中心 C、全國經濟中心 D、全國交通中心12、中關村科技園區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區,是我國科技智力資源最密集的地區。下列不屬于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的有利條件是( ) A、科技人才多 B、環境質量好 C、交通方便 D、自然資源豐富14、下列關于北京的就法,正確的是( )A、從地形區劃分,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南部 B、從四大地理區域來劃分,北京屬于南方地區 C、按地球上五帶劃分,北京屬于北寒帶 D、按城市職能劃分,北京是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課題2·臺灣省【考綱要求】單元考試目標綱要水平要求臺灣省臺灣省的范圍——填注臺灣島、釣魚島、澎湖列島掌握臺灣省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特征理解臺灣地形多山、氣候暖濕、河流短急的自然特點及其相互關系理解歷史上以樟腦、鹿皮、蔗糖、熱帶水果、木材為主的豐富物產其中:樟腦產量居世界第一了解臺灣的經濟特點——“進口-加工-出口”型(或:外向型)了解重要城市:臺北和高雄掌握【復習要點】一、臺灣省的范圍臺灣島(中國最大的島嶼)、釣魚島、澎湖列島等。二、臺灣省的位置特征1.緯度位置特征是:北回歸線穿越臺灣中南部,地處熱帶和亞熱帶。2、海陸位置特征是:四面環海,北臨東海,南臨南海,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三、臺灣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是多山,山地占2∕3;臺灣山脈縱貫臺灣島中部偏東部,其主峰玉山是我國東部地區的最高峰而臺灣島西部的地形區主要是臺灣西部平原。2.河流特征是短急,水能豐富,濁水溪是臺灣最長的河流。氣候類型以海洋性的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特征中濕、熱顯著。三、臺灣的物產1、臺灣省的物產豐富被譽為“祖國的寶島” (樟腦、鹿皮、蔗糖、熱帶水果、木材豐富)。2、臺灣的主要水果有熱帶、亞熱帶水果,如:菠蘿、香蕉、荔枝,有水果之鄉之稱,臺灣盛產甘蔗,所以,被稱為東方甜島,臺灣盛產水稻,所以,被稱為海上米倉,臺灣森林覆蓋率高,所以,被稱為植物王國。四、重要城市臺灣的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在西部平原上。最大的城市是臺北,最大海港是高雄,新竹是臺灣的“硅谷”,基隆是臺灣北部最大海港。五、人口和民族臺灣的人口、城市和工業都集中分布在臺灣西部平原,臺灣最大的民族是漢族,占98%,主要來自廣東、福建;最大的少數民族是高山族,占全省的2%。六、經濟類型:“進口—加工—出口”型(或外向型)。【鞏固回饋】1、臺灣島是我國最大的寶島,下列哪一個不是贊譽臺灣的( ) A、海上糧倉 B、森林寶庫 C、天然牧場 D、水果之鄉7、四個同學就臺灣省居民情況進行討論發言,正確的應是( ) A、小張說:“臺灣省居民中以高山族人數最多” B、小李說:“臺灣省居民通用普通話和閩南語” C、小周說:“臺灣島中部山地和東部沿海人口最密集” D、小鄭說:“臺灣居民中絕大部分是廣東、廣西的移民” 8、最近,中國大陸對寶島臺灣“零關稅”開放水果市場。臺灣果農將水果運到福建,最合理的運輸方式應是 ( ) A、河運 B、海運 C、公路 D、航空 9、下列敘述中最能反映臺灣與祖國大陸之間的歷史和文化淵源的是( ) A、臺灣省的植被與福建省植被有很多相同之處 B、臺灣省和福建省的許多居民都供奉媽祖 C、臺灣省和福建省都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D、臺灣省和福建省在地質上屬于同一板塊 15、你知道我國東部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嗎?( ) A、臺灣島上的阿里山 B、福建省的武夷山 C、山東省的泰山 D、臺灣島上的玉山 2、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24分,每空1分)材料一:臺灣省是我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本省有一個美麗的湖泊,曾被列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它由玉山和阿里山斷裂盆地積水而成,湖中有一小島,以此島為界北半部湖面如日輪,南半部湖面如上弦之月。 材料二:臺灣省略圖 (1)材料一中提到的湖泊是______________ 。 (2) 讀圖,填出字母代表的海域名稱: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 該省的緯度位置特征是________ 。(3)寫出番號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①_____________ (島)② ______________(省區) ③_____________ (該省最大的城市) ④_____________ (該省最長的河流) ⑤_____________ (山脈), 港口城市 : ⑥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 (該省的“硅谷”) (4) 該省的人口、城市、工業等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 。經濟類型是 型經濟。該省最著名的樹種是 , 產量居世界第一。(5)寫出圖中北回歸線的度數:________ ,因而臺灣省分屬于五帶中_______ 帶。 (6)請你試著分析臺灣的地理特征: ①氣候特征: ②地形特征: ③河流特征: ④植被特征: 課題3·珠江三角洲【考綱要求】單元考試目標綱要水平要求珠江三角洲在地圖上認識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了解能分析珠江三角洲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學會能分析珠江三角洲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及其解決方法學會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深圳、珠海、廣州、香港和澳門)和主要交通線路(珠江、京廣線、京九線、廣深線)掌握珠江三角洲以輕工業為主的工業特點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出口創匯農業了解珠三角特色農業——“基塘農業”及其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理解【復習要點】一、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1、海陸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廣東省東南部,面臨南海,位于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南大門”。2、緯度位置:北回歸線線穿越其間,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二、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1、區位因素:背靠大陸,面臨港澳,便于和其他國家、地區加強聯系2、人文因素:歷史悠久,自古就是通商口岸,華僑眾多,是中國著名的僑鄉,便于引進資金和技術;勞動力資源豐富;海陸交通便利;3、政策因素:國家重點投資,大力扶植,政策優惠三、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及解決方法珠江三角洲(礦產和能源 )缺乏,因此,興建了大亞灣等核電站、西電東送等措施以解決能源問題。四、主要城市和主要交通線路在圖上能填注深圳、珠海、廣州、香港和澳門等城市和珠江、京廣線、京九線、廣深線等交通線。五、工業特點現在珠江三角洲是我國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該區的工業部門如家電組裝、服裝加工、食品加工和計算機組裝。該工業區外向型型經濟發達。六、“基塘農業”及其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珠江三角洲氣候屬于(熱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水熱條件優越,有利與農業生產,該地區的特色農業是基塘農業,這種農業不僅能充分利用物質資源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鞏固回饋】3、珠江三角洲地區外向型經濟的特點是:( )A、利用本地資源大力發展重工業 B、生產的產品主要滿足國內需要C、加大資源開發的力度 D、引進外資、技術和管理經驗,發展加工工業4、珠江三角洲是我國較早實行改革開放的地區,下列不屬于其經濟發展優勢的是( )A、鄰近港澳,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B、是著名的僑鄉C、是沿海經濟開放區,有政策優勢 D、重工業基礎雄厚10、珠江三角洲地區由于人口稠密,人均耕地極少,但勤勞智慧的本區農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因地制宜,創造了( )生產模式,形成獨特的農業風景線。 A、綠洲農業 B、灌溉農業 C、基塘農業 D、旱地農業 11、關于香港的正確的敘述是( ) A、是我國的政治、經濟中心 B、是我國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交通中心 C、農業十分發達 D、各種自然資源非常豐富 13、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的( ) A.重工業基地 B.綜合性工業基地 C.輕工業基地 D.內向型經濟二、綜合題(35分,每空1分)1、讀我國“珠江三角洲區域略圖”回答:(11分,每空1分)(1)寫出圖中代號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 河流:① 。 海洋:④ 。 城市:⑤ ,⑥ ,⑦ 。 鐵路:⑧ ,⑨ 。 特別行政區:A ,B 。(2)本地區煤、石油等常規能源缺乏,但建設了核電站,你能寫出其中一個核電站名稱嗎? 。(3)找出圖中的點 C,請你寫出該點的經緯度位置:( ) 第七單元 比較區域差異課題1·長江沿岸地帶【考綱要求】單元考試目標綱要水平要求長江沿岸地帶位置和范圍掌握四川盆地——“天府之國”了解長江中下游平原——“魚米之鄉”了解發展內部經濟基本條件的地區差異理解在地圖上認識長江沿岸地帶的主要城市(重慶、武漢、南京、上海)掌握滬寧杭工業基地(主要城市、工業特點)掌握上海市優越的地理位置了解上海市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今后經濟的發展方向)理解【復習要點】一、位置和范圍長江沿岸地帶東起上海,西至四川省的攀枝花的狹長地帶。上游經過四川盆地被稱為天府之國,如,瀘州和重慶都位于四川盆地地形區;長江中下游平原氣候溫暖濕潤,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湖眾多,自古就是稻谷和淡水魚的產區,被譽為“魚米之鄉”。這里除稻谷和淡水魚外,還有棉花、油菜籽、茶葉、蠶繭等。是我國主要的商品農業基地,是全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二、發展內部經濟基本條件的地區差異長江沿岸地帶發展內部經濟基本條件的地區差異上游中游下游礦產資源豐富缺乏能源豐富缺乏地價低廉昂貴勞動力素質低高經濟水平低高長江下游地區的主要優勢是勞動力素質高和科技水平高,主要農業是創匯農業,主要工業門類是技術密集型產業,代表工業中心是上海、南京。長江中上游地區的主要優勢有礦產豐富、地價低和能源多,主要農業是商品農業基地,主要工業門類是重工業,代表工業中心是重慶、成都。三、主要城市長江沿岸地帶憑借便利的水運交通發展起了很多大城市,其中,自東向西的四個特大城市有長江三角洲上的上海、長江下游的南京、長江中游的武漢、長江上游的重慶和成都。四、滬寧杭工作基地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也是中國礦產資源最缺乏的工業基地,它的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五、上海市優越的地理位置上海是我國的最大城市和海港,也是世界第三大港,它位于我國沿海和沿江的“T”字型結合部,位置非常優越,得天獨厚的交通條件彌補了資源和能源的不足。六、上海市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及今后發展方向1.發展經濟的主要優勢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位于沿海地帶和長江沿岸地帶的“T”字型的交叉結合部、便利的交通運輸、工業發展歷史悠久,廣闊的市場、勞動力數量大、素質高,科研實力雄厚,農業科技水平高,基礎雄厚。2.今后發展方向: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帶動金融、商貿、汽車、成套設備和房地產的發展,成為六大產業支柱。【鞏固回饋】1、長江沿岸地帶是一個以長江為生命線的地區。下列關于本區開發利用錯誤的是( ) A長江沿線的旅游資源很豐富,可以大力發展旅游業 B長江航道寬闊,可以大力發展航運事業 C長江流域下游河湖眾多,可以發展水產養殖事業 D長江中游的森林茂密,可以大力發展木材加工工業 2、2005年, 在長江沿岸地帶某衛星發射基地,“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騰空而起,成功將“亞太六號”衛星送入太空。這個航天工業基地應是 ( ) A酒泉 B西昌 C太原 D宜昌 3、下列被稱為“魚米之鄉”的地區是( ) A東北平原 B華北平原 C長江中下游平原 D臺西平原 4、下列關于長江三角洲工業城市密集的原因,敘述錯誤的是( ) A地理位置優越,處于沿海和沿江結合部 B得天獨厚的交通條件 C人才、信息等優勢明顯 D資源豐富、能源充足 5、讀“長江沿岸地帶圖” 完成下列要求:(1)圖中ABCD城市的名稱分別是:A , B , C , D 。(2)A城市所在的地形區是_______________,有 的美稱,B城市所在的地形區被稱為_________________,有 的美稱。(3)圖中C城市所在的工業基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城市位于 和 兩個經濟帶的T字型交叉結合部,它發展的最主要優勢有____________ 等。⑷圖中E城市是長江沿岸地帶最西端的城市,它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它與D城市都是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城市,它與D城市相比較發展鋼鐵工業的優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題2·四川省【考綱要求】單元考試目標綱要水平要求四川省四川省的主要地形區(川西高原山地、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掌握四川省的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的地區分布差異了解四川省的主要自然災害的地區差異了解四川省內部發展經濟的地區差異理解在地區上認識下列城市:成都、攀枝花、瀘州掌握【復習要點】1.主要地形區四川省的東部地形區是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國之稱,成都位于成都平原平原上,該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北部部;四川省西部地區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主要地形區是川西高原、山地。二、四川省的氣候要素分布及差異1、氣候類型:四川省東部的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屬于干濕地區的濕潤區地區,氣候特點:具有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雨熱同期的特點。西部地區氣候是山地、高原氣候,屬于干濕地區的半濕潤地區,氣溫低、降水少。東部地區降水比西部地區多,氣溫比西部地區高。三、主要的自然災害地區川西高原山地四川盆地主要自然災害滑坡、泥石流、雪災旱災、洪澇、寒潮四、內部發展經濟的地區差異東部地區人口稠密,;西部地區人口稀疏。四川省內部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東部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工業、農業發達,科技先進,教育水平高、資源豐富,人均國民收入高。地廣人稀的川西高原山地工農業落后、科技不發達、教育水平低、資源豐富,人均國民收入低。五、主要城市四川西南部的鋼鐵工業城市是攀枝花,東南部與重慶緊鄰的地市級城市是瀘州。四川省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是成都平原,城市是成都。【鞏固回饋】1、讀右圖⑴圖中AB地形區名稱,A ,B ,指出兩大地形區氣候的差異,A地區的年平均氣溫比B地區的年平均氣溫 (高、低)。B地區的年降水量比A地區的年降水量 (多、少)。⑵數字①②③代表的城市,我們生活在 城市名稱 ,氣候特點是 ,主要的農作物有 ,特色水果有 。2、讀材料,完成。 有一個盆地,這里縱貫著四條大江,即岷江、沱江、嘉陵江和涪江,故宋代稱為 “川峽四路”。 盆地面積20萬平方公里,盆地西部為平原,中部為丘陵,東部為平行嶺谷區。它躲在青藏高原的腳下,免于寒流的吹襲,凍土層不能產生;它氣候和暖,又有秦嶺北障,免卻風沙為患;四周山地雨量匯成大河,流入盆地,把盆地沖刷侵蝕,形成低落的盆地。因此,氣候溫和多雨地區,大大有利于農業發展,有人稱它為一個安樂窩。 1)材料提及的盆地是(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達木盆地 D準噶爾盆地 2)材料中提及的“西部為平原”中“平原”應是( ) A臺西平原 B成都平原 C河套平原 D河西走廊 3)該盆地內主要屬于下列哪種氣候類型( ) A溫帶大陸性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亞熱帶季風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 4)該盆地的美稱是( )A魚米之鄉 B江南水鄉 C塞外江南 D黑土地 5)下列城市沒有位于該盆地中的是( ) A成都 B瀘州 C攀枝花 D宜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