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19張PPT。圖片反映了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有何重大歷史意義?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新紀元,也是影響戰后世界格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但是,新生的人民政權,仍面臨著巨大困難和嚴峻挑戰。(新中國成立后的首要任務)鞏固新生政權 新生的人民政權,面臨著怎樣的巨大困難和嚴峻挑戰?國內:國際:國民黨的殘余武裝仍在負偶頑抗,仍有大片國土沒有解放很多地區(新解放區)的土地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美國不甘心在亞洲的失敗,通過各種手段威脅著新中國的安全(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新中國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二戰結束前夕,美、蘇、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會議中達成秘密協議,決定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出兵朝鮮半島對日作戰,蘇聯紅軍占領朝鮮半島北部,美國軍隊則進駐半島南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南北雙方在美、蘇的支持下,分別建立以李承晚為首的大韓民國和以金日成為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使朝鮮半島的分裂成為現實。從此,三八線成為朝鮮半島南北方人民不可逾越的鴻溝。導致朝鮮問題朝鮮問題的由來北朝鮮南朝鮮(韓國)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以美軍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戰火一直燒到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美國飛機入侵中國領空,轟炸東北邊境城市。美國第七艦隊入侵我國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 10月1日,所謂的“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發出最后通牒,要求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放下武器,停止戰斗,無條件投降。”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向毛澤東發出了救援信…………抗美援朝的背景:一、抗美援朝(軍事)1950.10——1953.7保家衛國上甘嶺戰役正義的反侵略戰爭中朝軍隊---以美國為主的“聯合國軍”;領導人彭德懷---麥克阿瑟①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②進一步鞏固了新生政權。③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①如果中國不出兵,朝鮮將會被美國占領,強敵壓到鴨綠江,中國難以安定地從事建設。②如果美國實現對朝鮮的軍事占領,反動派氣焰囂張,對社會主義國家極為不利。③唇亡齒寒,朝鮮存亡與中國的安全密切相關,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國家和平,人民要求)(反侵略,求和平)(目的)你認為中國為什么出兵抗美援朝? “如果中國軍隊不介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安全就會受到明顯的威脅。當美國決定越過“三八線”、美國強大軍事力量出現在中國東北邊境的時候,“中國領導人似乎沒有別的選擇”。 ——美國學者喬納森·波拉克 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毛澤東必須進行的較量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成了“第一個志愿兵”。“中華武圣”抗美援朝經過的大事年表 1950年10月8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1950年10月至12月,進行了第一、二次戰役,收復平壤,把敵人趕回到三八線附近,初步扭轉了朝鮮的戰局。1950年12月至1951年1月,志愿軍發動了第三次戰役 1951年1月至4月,志愿軍又發動第四次戰役,“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被撤職,由李奇微接任。1951年4月至6月,志愿軍又取得第五次戰役的勝利 1951年7月10日,聯合國軍方面和中朝方面在朝鮮開城首次舉行談判。 1952年4月,李奇微下臺,克拉克接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在此之前雙方談談打打。1952年10月10日發動了上甘嶺戰役。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中朝代表簽訂了《關于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歷時3年零32天的朝鮮戰爭結束。那些年,誰是最可愛的人(1)志愿軍和朝鮮軍隊的英勇戰斗(2)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3)黨的英明決策和正確指揮(4)抗美援朝是一場正義的反侵略戰爭中國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原因?這是一場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與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布萊德利(美五星上將)從當時的世界形勢、力量對比、軍隊士氣、地理因素等方面,說明這位美國將軍所說的四個錯誤各指什么?錯誤的時間:二戰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美國發動戰爭顯然不合時宜。錯誤的地點:美國軍隊遠離本土作戰,戰線過長,而且對地形和作戰條件不如中國軍隊適應。錯誤的對手:志愿軍戰士不畏強暴,勇于犧牲;在作戰方面訓練有素,尤其善于打夜戰;敢拼敢打,充滿氣勢和決心。錯誤的戰爭:美國侵朝戰爭是非正義的;而中國人民的抗美援朝是正義戰爭。二、土地改革1.背景:1950~1952年底3.綱領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4.范圍及方式:在新解放區分批分期進行2.時間:5.具體做法:①沒收地主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②分給地主一份土地,讓他們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5.成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及臺灣省外,廣大新解放區約三億無地少地農民分到了約七億畝土地和大量農具、牲畜、房屋等;農民再也不用向地主交納地租。6.意義:①徹底廢除了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個體私有制②人民政權更加鞏固,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的恢復和發展,為新中國的工業化創造了條件。實現了孫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權(民生主義)的革命綱領新解放區影響:1952年底,徹底廢除了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真正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1947.10.10中共中央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1950年,中央人民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實現土地農民個體私有制。作用:獲得土地的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生產力得到了極大解放,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加速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廢除封建土地制度,沒收地主土地給農民徹底消滅剝削制度,耕者有其田沒收、征收、分配土地;發給土地證;動員生產;土地改革前后,我國農村土地制度及其性質、土地所有權歸屬的演變土地制度:性質: 所有權歸屬:封建土地制度私有制地主所有土地改革農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農民個體所有1)封建君主專制結束:1911年辛亥革命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3)封建土地制度結束:1952年底土地改革平均地權;民生《中國土地法大綱》;實行耕者有其田類比:2)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封建社會、封建土地制度的終結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