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書法的點畫之美一、教材簡析本課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第一課時通過欣賞、比較、分析等方式讓學生著重感受漢字書法的點畫特點及美感,第二課時學生以實踐為主,重點嘗試體驗對漢字書法點畫的認識。從漢字的不同歷史階段的形態入手,讓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演變與發展歷程,以甲骨文的空中臨寫激發學習興趣。了解漢字點畫的發展變化,重點分析兩到三種字體的筆畫。深入感受漢字的點畫之美。本課不是對書法筆畫技法的講解,是通過漢字書法點畫與自然生活藝術之間的聯系,感受漢字書法點畫的形態、質感、節奏之美。學生活動可有所創新,運用不同形式、材質去簡單體驗書法點畫之美,提升興趣,開闊思維。二、課時安排 約2課時學習活動一:引導學生欣賞、比較、分析漢字書法的演變歷程,重點感受“小篆” 、“隸書”的點畫特點及美感。 1課時學習活動二:嘗試體驗對漢字書法點畫的認識。重點感受、體驗楷書的點畫之美與自然生活藝術之間的聯系。 1課時 ( 課時)課題:書法的點畫之美 (一) 班級: 設計人: 審核人: 學 習 目 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漢字書法點畫的發展變化及個別字體點畫的獨特之處。(2)感悟、體會漢字書法點畫的形態、質感、節奏之美與自然生活藝術之間的聯系。(2)嘗試不同形式、材質在書法點畫中的運用。2、過程與方法:欣賞感受、尋找發現、臨摹對比、分析表達、肢體語言表現書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1)尊重漢字,體會漢字的生命感。(2)傳承漢字書法,體會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學習重點:引導學生欣賞、比較、分析,感受漢字書法的點畫特點及美感。重點分析感受“小篆” 、“隸書”的點畫特點及美感。學習難點: 體會、感悟“小篆” 、“隸書”兩種字體點畫的藏頭、護尾、提按、轉折、連斷、粗細以及藏露鋒變化。教 學 流 程:學生活動教師活動一、自主預習 1、學生觀看:視頻剪輯《漢字五千年》。思考:我們看到了什么?生答:各種不同的漢字、文字。2、自主預習: (1)教材p38—40的內容。思考以下問題:①漢字的演變發展歷程是怎樣的?②小篆典型的筆畫特征是什么?(粗細均勻、藏頭、護尾)③隸書筆畫的突出特征是什么?(“蠶頭雁尾” 是典型的隸書筆畫)考考你:你知道天下三大行書嗎?思考:(1)書法作品的產生與社會環境之間有什么關系?(2)漢字書法點畫的形態、質感、節奏之美與自然生活藝術之間有什么聯系?————智慧引領 ————1、導入新課(1)播放視頻剪輯《漢字五千年》提問:我們看到了什么?(2)導入語: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每一個漢字都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遐想。今天就讓我們一同領略漢字書法的神奇與美麗。2、引導欣賞與分析:(1)結合學生對漢字演變歷程的思考,引導欣賞從相傳 “倉桀造字”……到……王羲之的《蘭亭序》(神龍本)。小結:如果說斧、錘的發明十倍地增強了人類的力量,弓箭的發明百倍地延長了人類的手臂,那么文字的發明則無限地擴展了人類的智慧,人類社會因此得以突飛猛進的發展。(2)引導分析漢字演變歷程中不同字體的典型特征:甲骨文(刻畫符號)……小篆(筆畫粗細均勻、圓融含蓄)……楷書(結構勻稱,形體方正)二、自信展示①漢字的發展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總體看,漢字的筆畫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由圓變方,由繁到簡②小篆典型的筆畫特征是:粗細均勻、藏頭、護尾。③隸書筆畫的突出特征是:“蠶頭雁尾” 是典型的隸書筆畫。④漢字書法點畫的形態、質感、節奏之美源于自然生活藝術。(3)名作欣賞:①天下三大行書:王羲之(晉)的《蘭亭序》顏真卿(唐)的《祭侄文稿》蘇軾(宋)的《黃州寒食帖》②“宋四家”:蘇黃米蔡③明代——呈現平民化、 世俗化、個性化趨勢(祝允明、唐寅為代表) (4)師出示“點” 、“橫” 、“豎” 、“撇” 、“捺” 、“鉤”等筆畫卡片,讓學生欣賞: 感悟、體會漢字書法點畫的形態、質感、節奏之美與自然生活藝術之間的聯系。三、自我提高1、思考:書法作品的產生與社會環境之間有什么關系?一定時期的文化總是一定時期社會存在的反映。2、作業:學習活動一 體驗篆、隸兩種例字“定、史”的用筆“轉折、連斷、粗細”以及“提、按”和“藏露”鋒的變化。1、引導學生分析解答“思考”中的兩個問題。2、布置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