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湘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復習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湘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復習提綱

資源簡介

湘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復習提綱
中國的主要產業
農業
農業及其主要部門: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和副業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粟、種桑養蠶、栽培茶樹的國家。
二、我國農業的發展
糧食、肉類、花生、油菜子、水果等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人均超世均。
農業生產條件改善,但基礎設施仍較薄弱。
農業生產地區分布趨于合理。
三、主要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纖維作物、飲料作物的分布
分布地區
糧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纖維作物
飲料作物
北方
小麥等旱地作物為主
花生和大豆
甜菜
棉花
秦淮以南的丘陵山地是茶葉的主產區。華南是熱帶經濟作物基地:椰子、可可、咖啡
東北是春小麥,華北是冬小麥
山東河南是花生的主產區。
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
黃河流域
南方
水稻等水田作物為主
油菜子
甘蔗
棉花
長江流域是油菜子最大產區,
華南、四川盆地和廣西
長江流域
特色
新疆長絨棉
福建、浙江、云南是主產茶區
四、主要農產品出口基地和商品糧基地
農產品出口基地:山東半島、太湖平原、閩南、珠江三角洲
商品糧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江漢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區、珠江三角洲、
畜牧業分布:農耕區畜牧業的牲畜占主要(80%)
兩類畜牧地區
分布地區
主要畜禽種類
發展的有利條件
西北部的天然放牧業
(我國四大牧區)
內蒙古
三河馬、三河牛
草原遼闊,牧場寬廣,水草肥美,畜牧業歷史悠久。
新疆
新疆細毛羊、伊犁馬
青海
青海牦牛
西藏
藏綿羊、藏牦牛
東南部農耕區的禽畜養殖業
四川、湖南、河南、江西、江蘇
生豬、雞、鴨、鵝等
農耕區飼料豐富
影響農業的因素:氣候、地形、土壤、市場、交通、政策等
因地制宜:丘陵—副業、經濟林;山地—林業;
平原盆地—種植業;高原—畜牧業;水域—漁業
工業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我國工業的發展
煤炭、鋼鐵、棉布、電視機、電冰箱、等產量居世界首位。
新中國工業布局的變化:舊中國工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數城市,新中國一方面加強了沿海地區原有工業和工業中心的建設,另一方面在中部、東北和西北地區擴建或新建了一些工業基地和工業中心。
能源工業的分布
最大能源的煤炭工業分布:
我國是世界上煤炭產量最多的國家,山西省是我國產煤最多的首。
基地:山西的大同、陽泉;河北的開灤、峰峰;河南的平頂山;內蒙古的霍林河;黑龍江的雞西、鶴崗;貴州的六盤水、江蘇的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
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業分布:
基地:黑龍江的大慶是我國最大的石油工業基地。山東的勝利油田;河南和山東交界的中原油田;河北的華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瑪依油田;陜西和內蒙交界的神府—鄂爾多斯油田
新疆是未來我國石油生產的龍頭。
潛力巨大的水能開發地區:長江、黃河、珠江、瀾滄江、松花江的上游。
鋼鐵工業的分布:鋼鐵工業大多分布在鐵礦和煤炭資源豐富的地方,如遼寧的鞍山、四川的攀枝花、湖北的武漢;上海寶鋼有靠近市場和便利的海運等條件。
機械工業的分布:
主要門類和標志圖案p15
基地:遼寧、上海—南京、北京—天津。
紡織工業的分布:門類有棉、毛、絲、麻紡織和化纖;基地有上海、天津、青島、石家莊、鄭州、西安、武漢。
影響工業的因素:原料、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土地、水源等。
高技術產業
高技術產業的發展:世界十大高技術出口國之列;產業結構上呈多元化趨勢。
高技術產業的分布:
三大高技術產業帶: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
四大高技術產業密集區:以中關村科技園區為中心的環渤海高技術產業密集區;以上海高新區為中心的沿長江高技術產業密集區;以深圳高新區為中心的東南沿海高技術產業密集區;以西安—楊凌為中心的沿亞歐大陸橋高技術產業密集區
中國的移動電話用戶數居世界首位。
交通運輸業
重要作用:發展經濟的先行官和紐帶作用。
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
運輸方式
運輸
線路
運量
運價
運速
特點
陸路:鐵路
鐵路



速度較快,運量大,運價低,長距離運輸
陸路:公路
公路



機動靈活,速度較快,適應性強,“門對門”,短途
水路:海運
航海線



投資首,運量大,運價低,長距離,時效性不強
水路:河運
內河



航空
航空線



速度快,舒適,安全
管道
管道


運量大運價低損耗少,安全,連續性強,管理方便
公路運輸:全國所有的縣及95%鄉鎮通車。青藏、川藏、新藏、滇藏、青新公路
鐵路運輸:形成以北京為中心的四橫五縱鐵路干線;記P24圖和表
四橫:1)濱洲——濱綏線;2)京包——包蘭線;3)隴海——蘭新線;4)滬杭——浙贛——湘黔線——貴昆線;
五縱:1)京滬線;2)京九線;3)京哈——京廣線;4)焦柳線;5)寶成——成昆線
主要鐵路樞紐:北京、上海、徐州、鄭州、株洲、蘭州、包頭、哈爾濱、九龍、廣州等。
五、海洋運輸:
有利條件;
(2)運輸航線分沿海航線和遠洋航線,沿海航線以夏門為中心,分北方沿海航線(大連和上海為中心)和南方沿海航線(廣州和香港為中心);遠洋航線以沿海港口為據點。
六、內河運輸:長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和京杭運河為航道。
七、管道運輸:西氣東輸工程
八、航空運輸:四大航空港:北京、上海、香港、廣州。
沿海萬里行
祖國的心臟——北京市
位置和地位:太行山、燕山、和華北平原的結合部。我國的首都,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歷史和文化名城。
地形:山地為主
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科教文化:
大學和圖書館和博物館多。
金、元、明、清朝和現在的都城。
世界人類遺址:周口店古人類遺址、故宮、天壇、頤和園、十三陵、明代長城
城市建設和人口:多環路、地鐵、等;特大城市(1400多萬人)
環境問題:
主要方面:一是自然環境問題:浮塵、揚沙、沙塵暴和水資源缺乏。二是人文環境問題:人口急增,交通擁護,空氣污染等。
解決途徑:治理內蒙古自治區的沙漠。城市道路改擴建等。
華北門戶——天津市
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
交通位置優越,豐富的海鹽資源(長蘆鹽場)和棉花資源(華北平原)
工業部門:紡織業和鹽化學工業
海河水系和治理:匯入渤海;植樹造林、修建水庫、開辟入海新流。
燕趙沃野——河北省
農業大省發展的條件:
1、有利條件:地形上華北平原耕地多,氣候上光照較好,位置上靠近京津,市場需求量大,交通上水陸交通便利。
2、不利條件:地表排水不暢,土壤鹽堿化,春旱夏澇。
發展方向:調整產業結構,走新型農業之路。如蔬菜、花卉等
遼海重地——遼寧省
遼中南工業基地
有利條件:資源豐富:鐵、煤、石油。交通便利:鐵路公路與靠渤海灣。工業基礎雄厚。
主要城市:沈陽(重型機床)、鞍山本溪(鋼鐵)、大連(東北海上門戶)
齊魯大地——山東省
一、交通發達:公路(高速公路)、鐵路(京滬線、京九線)內河運輸(京杭運河)、及航空
二、旅游資源豐富:泰山和海濱、七十二名泉、水泊梁山、大明湖、孔府、孔廟、孔林、
海洋資源豐富:海岸線長,灘涂多。
第六節 富饒水鄉——江蘇省
自然環境特征:地勢低平(地勢最低的省份)氣候溫暖濕潤,河網密布,形成“水鄉”
蘇南地區的經濟特點:我國鄉鎮企業的搖籃。
經濟地圖的解讀:先看懂圖例:生產總值看圓圈大小,構成看比例。再了解內容。
太湖的綜合功能:蓄洪、灌溉、航運、水產養殖等。水污染: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
第七節 東方明珠——上海市
優越的地理位置、地形和交通:1、我國大陸南北沿海線的中點。2、地形幾乎是平原。
3、便利的水陸交通(長江和海洋)
功能齊全的大都市:1、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2、我國科技、教育、商業、金融、貿易、中心之一。3、我國最大的海港和世界著名海港。
浦東新區的開發:
錢塘江畔——浙江省
一、自然環境特征:地形上:北部為平原,南部和西部是山地丘陵;海岸線曲折,是我國最多島嶼的省。
二、豐富的旅游資源:國家級風景區數量居全國首位。有杭州西湖、錢塘江潮、普陀山[雁蕩山及古鎮。
經濟:加工制造業、交通運輸業、旅游業和漁業(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漁場);形成以杭州、寧波、溫州為中心的區域發展格局。
東南僑鄉——福建省
自然環境特征: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
氣候特點:溫暖濕潤(亞熱帶季風氣候 )
主要資源:森林資源(重要林區,竹林居全國首位);海洋資源:漁場廣闊。
僑鄉優勢:
發展旅游業的優越條件和旅游區:條件見課文P48;武夷山和“花園城市”夏門。
祖國寶島——臺灣省
位置組成與居民。
1、位置:約22°N—26°N,119°E—124°E。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北臨東海,南臨南海。
2、組成:主體臺灣島,周圍有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蘭嶼、綠島等200多個島嶼
3、居民:人口2240萬,漢族為主,福建籍為主,少數民族有高山族(居東部沿海和山區)。
地形與河流:
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占1/3,山地占2/3)臺灣山脈以中央山脈為骨干,東北—西南向平行分布。平原分布在西部。
河流:濁水溪是最長的河流。
自然資源:氣候上大部分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是熱帶季風氣候,北回歸線穿中南部。 溫暖濕潤。森林覆蓋率高,礦產、水能和水產豐富。
經濟特點:1、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水稻、甘蔗、柑橘等)2、工業以加工制造業為主。3、交通運輸業發達(桃園機場是最大的機場,高雄和基隆是大港口)。
4、旅游業發達。5、經濟類型:進口—加工—出口型,即大部分原材料和能源要進口,大量產品要出口,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高。
主要城市:省府——臺北市(最大的城市);高雄是—最大的港口——夏門
基隆—港口—福州 臺南—赤嵌樓
第十一節 嶺南熱土-----廣東省
一、經濟特征
珠三角地區發展經濟的優勢:(1)地理位置優越:毗鄰港澳,利于吸收外資,引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等.(2)地形較為平坦.(3)是著名的僑鄉.(4)國家政策.
主要產業:加工制造業和第三產業.
經濟水平:國內生產總值居全國首位.
主要城市和特區:廣州、深圳、珠海、汕頭
二、珠江:西、北、東三江匯合成,華南最大水系,珠江三角洲是我國第二大三角洲。
第十二節 繁華都會——香港特別行政區
位置與組成:南海之濱,珠江口東側,北與深圳相連。包括新界、九龍、和香港島等。
地形:多低山丘陵,平原少,填海造陸面積大。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
經濟特征:
1、國際經濟貿易中心(1)遠東和西太平洋的國際貿易中心,以國際貿易為基礎,以加工業、金融業、房產業、旅游業為支柱的多元經濟結構。(2)著名的自由港。(3)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2、產業升級:由制造業到房產業金融業旅游業。
3、經濟發展與祖國大陸的緊密聯系:(1)內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豐富;(2)香港是自由貿易港和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經驗,兩者可以優勢互補。
交通運輸發達:亞太交通中心,有京九線和廣深線和內地相連。
旅游、信息、教育:東西方文化薈萃之地,購物天堂,會展中心,國際信息中心,香港大學等。
第十三節 海上花園——澳門特別行政區
位置與組成:珠江口西側,與珠海相連,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
面積與人口:25.4平方千米,43.4萬人。
多樣化的經濟:1、經濟支柱有博彩業、旅游業、工業、建筑業。2、有海上花園的稱號
填海造陸:10.3----25.4平方千米。
第十四節 錦繡壯鄉——廣西壯族自治區
自然環境:
河流:眾多,水力資源豐富。靈渠溝通湘江與漓江
地形:中低周高,喀斯特地形廣布。
海岸:曲折、多港灣。
二、城市與交通:南寧——省府 (南昆線 ) 柳州——廣西最大的鐵路樞紐(焦柳線)
桂林山水——喀斯特地形
第十五節 天涯海角——海南省
一、地位與組成:最年輕的省,惟一的省級經濟特區,包括西沙、中沙、南沙群島和海南島。
自然環境:1、地形:中南高四周低。2、河流:呈放射狀(萬泉河等)。3、氣候:高溫多雨的熱帶季風氣候,光熱條件好,降水充沛,全年無冬。
農業:熱帶作物:天然橡膠、椰子、咖啡等。
旅游:熱帶風光旅游勝地:三亞和五指山
海洋資源:漁業、海鹽、石油等豐富。
陸疆萬里行
雪原林海——吉林省
一、位置與地形:與朝鮮俄羅斯接壤。東南部是長白山地,西北部是松遼平原。
二、我國重要的糧倉——松遼平原
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土壤肥沃,氣候適宜。
主要糧食作物:玉米(玉米生產的黃金地帶)、水稻、高粱等。
三、我國重要的自然保護區:
1、主要樹種和珍貴動植物:紅松、長白落葉松;人參、靈芝、五味子、東北虎、紫貂等
2、植被的垂直變化:P69圖3。1
長白山天池:火山口湖
長春——省會,第一汽車制造廠。
北國糧倉——黑龍江省
地表結構:山環水繞,平原居中。(能填圖)
興安山地和松嫩平原:重要林區、木材生產基地;糧食、大豆、甜菜生產基地。
三江平原(北大荒):由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沖積而成?,F需保護好三江濕地。
主要城市:省會——哈爾濱 大慶——我國最大的油田
黑河與綏芬河——邊界貿易口岸(與俄羅斯)
草原氈鄉——內蒙古自治區
地形:地勢坦蕩(跨經度最多)
自然環境的東西差異:森林(大興安嶺)---草原(中部)---沙漠(陰山以西)
原因:降水自東向西遞減
河套平原:‘塞上米糧倉”之稱。用黃河水澆灌。
礦產資源:煤炭、鐵礦、稀土礦等。
城市:滿洲里和二連浩特(邊境貿易口岸)、包頭呼和浩特
天山南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
自然環境特征:地形上:三山夾兩盆(填圖);氣候上:干旱氣溫年變化和日變化大(原因是深居內陸遠離海洋)。
綠洲農業:分布在兩盆地邊緣。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1、氣候對農業的影響:(1)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2)蒸氣旺盛干旱缺水。
2、農作物與特產:小麥、玉米、棉花、甜菜、瓜果;長絨棉、哈密瓜、吐魯番葡萄
城市:烏魯木齊、阿拉山口
雪域高原——西藏自治區
地形與氣候:青藏高原,海拔高,雪峰連綿。高寒
河流與湖泊: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水能豐富);湖泊眾多。
能源豐富:太陽能(海拔高光照足,拉薩有“日光城”之稱)、水能、地熱能(羊八井)
農業區:雅魯藏布江谷地
彩云南國——云南省
自然環境:
1、地形:東為云貴高原,西為橫斷山脈(南北縱列分布),復雜而高低懸殊。
2、氣候:垂直差異明顯。
3、動植物資源豐富:植物種類占全國一半以上,野生動物全國之冠。
西雙版納: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自然保護區。
旅游業:成為云南省的經濟支柱產業。
旅游資源:熱帶風光、喀斯特地形、民族風情、文化古跡(麗江古城)、
黃河萬里行
江河之源——青海省
地形:高原和盆地(柴達木盆地)
長江和黃河的發源地。(由于草場沙化)
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藏羚羊、白唇鹿等;氣候高寒
青海湖:我國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內流湖。風景名勝區。
農業區:湟水谷地。
絲路咽喉——甘肅省
河西走廊:夾在祁連山與龍首山、合黎山之間,故有走廊之稱。
1、古代的絲綢之路和重要通道。
2、目前是西北著名的糧倉。
(1)、有利條件:降水少,但有的冰雪融水。
(2)、農作物:小麥、玉米、谷子等。
二、城市與交通:省會—蘭州 金昌—鎳 酒泉—衛星發射基地 敦煌—莫高窟
嘉峪關—長城西止點;隴海線、蘭新線、蘭青線、包蘭線
塞上江南——寧夏回族自治區
一、銀川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稱。條件:水渠縱橫交錯,灌溉便利。農產有水稻、小麥、玉米、胡麻等。特產有灘羊和枸杞。
城市與民族:首府——銀川,回族聚居地。
中衛縣治理鐵路沙害的方法:方格沙障。
古樸秦川——陜西省
地形:北部:陜北高原,中部:渭河平原,南部:秦嶺和漢江谷地。
渭河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
1、條件: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河渠縱橫,灌溉便利。
2、農作物:小麥、棉花。
西安:省府;著名的古都;周、秦、漢、唐在這里定都。
烏金之鄉——山西省
地形、河流:黃土高原;汾河
農業區:太原、大同、臨汾谷地
極豐富的煤炭資源
1、儲量占全國的1/3,居全國之冠。
2、煤田分布:幾乎每個縣都有。
外運方式:通過大秦鐵路和朔黃鐵路
西電東送:將煤轉化為電,送往北京、天津。
環境問題:破壞耕地、污染環境——填坑,植樹造林等。
名勝古跡:大同云岡石窟;平遙古城。
中原之州——河南省
地形與地上河:平原。地上河帶來水患(見治理黃河)
古都眾多:居全國第一。有洛陽、開封、安陽等。
城市與人口:鄭州:省會,京廣線與隴海線交會處。人口最多的省區。
長江萬里行
天府之國——四川省
四川盆地:1、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國”稱號。2、戰國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3、古代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現在有寶成—成昆線和公路。
二、地形:1、東部:四川盆地;2、西部:川西高原:(1)橫斷山北段和青藏高原東南緣
旅游勝地:九寨溝、峨眉山、黃龍寺、青城山。
西南山城——重慶市
自然環境:1、位置:長江與嘉陵江的交匯處。2、地形:依山臨江,有“山城”之稱。
3、氣候:夏熱冬霧,有“霧都”和“火爐”之稱。
二、交通:水運:長江和嘉陵江;鐵路:成渝線、川黔線、襄渝線。
三、城市特征:1、最年輕的直轄市;長江上游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壯美高原——貴州省
一、自然環境:1、氣候:“天無三日晴”(溫暖濕潤,多陰雨天);2、地形:“地無三里平”(喀斯特地形廣布,地表崎嶇)
二、經濟的發展:鐵路線:湘黔線、貴昆線、川黔線、黔桂線;特產有茅臺酒、中藥材。
三、旅游資源:山水、溶洞、瀑布(黃果樹)、歌舞、風俗等。
四、城市:遵義——歷史名城 六盤水——工業重鎮 貴陽——省會
九省通衢——湖北省
江漢平原:1、由長江與漢江沖積而成。2、自然條件:土質肥沃,河湖眾多,歷史悠久。3、商品糧基地 、棉花產區、淡水魚產區。
二、經濟特征:1、中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1)條件: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基礎雄厚,(2)工業基地:武漢,宜昌,黃石、荊州。2、水陸交通發達:長江與漢江交匯,鐵路有京廣、京九、焦柳、襄渝、漢丹線。交通便利,有“九省通衢”之稱。
武漢——省會、長江中游最大的城市;黃鶴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岳陽樓、滕王閣)神農架——中部最大的原始林區。
芙蓉國度——湖南省
農業生產:1、條件:湘、資、澧四水匯入洞庭湖;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較多。
2、農業生產水平較高,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二、資源:有色金屬與非金屬之鄉:銻(錫礦山)、鎢(水口山)、鉍居全國首位;非金屬有螢石、重晶石、金剛石。
三、風景區:武陵源(核心有張家界、天子山、索溪峪);岳陽樓、君山、屈子祠。
物華天寶——江西省
一、自然環境:1、地形地勢:南高北低,東、南、西三面環山,向北開口;中部是多“紅色丘陵”,北部是鄱陽湖平原。2、河流與湖泊:贛、撫、信、修四水匯入鄱陽湖。
二、奇秀匡廬——廬山(險峰峽谷、銀泉飛瀑、云霧飄渺);古老瓷都——景德鎮
三、京九鐵路:經京、冀、魯、豫、皖、鄂、贛、粵8省市,促進江西省的經濟發展。
江淮之濱——安徽省
三江河經安徽省:北部淮河,中部長江,南部錢塘江
二、經濟發展條件:礦產資源豐富:煤(淮北、淮南)、鐵(馬鞍山)、銅等;交通便利。
三、、城市:省會——合肥 蕪湖 ——河港及商貿口岸 淮北、淮南——煤礦基地
馬鞍山——鋼鐵基地 銅陵——銅冶煉 安慶——石油化工
四、旅游勝地:黃山(怪石、奇松、溫泉、云海;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記住P108的表格。
走向世界的中國
基本國情:自然條件復雜多樣
1、地形上: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五種地形兼有——農業生產多樣化。
2、氣候上:復雜多樣,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從南到北由暖變寒,從東到西由濕變干——使北方和南方、沿海和內陸生態環境不同;農業生產多樣化。
3、幅員遼闊、歷史悠久、人口眾多。
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人均少。
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二、區域差異:
我國的基本國情之一(南方與北方、東部與西部、沿海與沿邊、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
1、沿海:良港多,海外聯系便利,80年代5個經濟特區,14個沿海開放城市,90年代上海浦東新區開發。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發展快。
2、沿邊:與14個鄰國接壤,資源豐富,開放陸疆口岸。
黃河流域: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和制造業基地,黃土高原綜合治理。亞歐大陸橋使黃河 流域對外聯系加強。
長江流域: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以武漢為中心的長江中游產業帶、以三峽和重慶為中心的長江上游產業帶。
三、中國走向世界
經濟建設成就:1、由農業國到工業國。2、改革開放以來,吸引外資僅次于美國。3、經濟增長速度最快,05年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4位。4、大部分工農業產品居世界前列,其中谷物、肉類、棉花、水果、鋼鐵、煤炭、水泥、電視機、居第一位。5、01年11月30日加入世貿組織,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
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水土流失、生態破壞、工業污染、自然災害加劇,使我們不能在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之后,再回頭治理環境污染。
2、可持續發展:包括生態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共和县| 遵义县| 赤壁市| 宿州市| 铜鼓县| 藁城市| 东平县| 甘谷县| 平顶山市| 和平县| 阳曲县| 宣城市| 内黄县| 蒙山县| 株洲市| 远安县| 荥阳市| 含山县| 柳林县| 根河市| 金山区| 池州市| 开鲁县| 开阳县| 海阳市| 木里| 筠连县| 特克斯县| 聂拉木县| 平乐县| 田阳县| 天津市| 海安县| 东明县| 札达县| 杂多县| 旺苍县| 无为县| 黔南| 三台县| 乾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