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宇宙探索1.2 不同的宇宙觀相關素材宇宙的起源所謂大爆炸理論,簡單地說就是宇宙開始的時候是由一個火球爆炸而形成的。近代科學研究發現宇宙不是永恒的,而是在不斷的膨脹中。宇宙的不平衡現象最早是由一位德國的醫生發現的。他在夜空觀查星星時發現,每個星球間的距離并沒有因為萬有引力的關系而彼此靠近。那么,在星球之間必定存在另一種力量抵消了它們彼此之間的萬有引力。他就把這現象假設為宇宙在不斷地膨脹。 后來科學家們又發現了紅移現象,就是遠距離星球射向地球的光以紅光為多,近距離的則以紫光為主。這說明了星球在遠離地球。接著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他提出加速度不等于零的理論,其中即包含了宇宙膨脹的學說。1931年,美國天文學家以先進的天文望遠鏡發現,在銀河系外仍有很多銀河系,并且在不斷地膨脹,這才使得宇宙膨脹的理論得到證實。 到了40年代,科學家們預測宇宙是由大爆炸產生的,那么它爆炸之后必定會有殘馀物質留在太空之中。這遺留的物質就是電子波[輻射波],其所代表的溫度約為零下273度。這假設在當時并沒被證實。在60年代時,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為電訊研究架起天線時發現一直聽到噪音,而這噪音所代表的溫度為零下260度左右。在此同時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們也在憑理論找尋大爆炸后的馀波,后來這兩組工作研究聯合表示,這天線所收到的噪音即為大爆炸后的馀波,其溫度約為零下270度,這一發表證實了大爆炸的理論。 以大爆作為宇宙開始的說法仍需進一步的求證,因為宇宙在大爆炸后如何能維持這么的有次序是沒有人能解釋的。我們目前只能證實說,宇宙是由創造而來的,不是由進化而來的。宇宙是在不斷的膨脹中,其它的學說則仍有待證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