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07-2009年高考考點分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07-2009年高考考點分布

資源簡介

2007—2009年地理高考考點分布統計
一 地球與地圖、地理信息技術
年份
考 察 情 況
09年
江蘇卷第3題(對跖點、半球劃分),廣東卷第大氣的熱力狀況和大氣運動題(地圖上的方向),遼寧、寧夏卷第4題(距離計算),天津卷第3題(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安徽卷第23題(遙感技術的應用)
08年
2008年江蘇卷第7~8題(地理信息技術、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廣東卷第15題(遙感技術),海南卷第15~16題(地理信息系統應用),山東卷第25題(地理信息技術應用)
07年
2007年廣東卷第10題(全球定位系統應用),海南卷第19~20題(方向判斷、面積計算),山東卷第4題(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寧夏卷第36題(半球劃分、面積比較)
二 地球的運動
年份
考 察 情 況
09年
廣東卷第21~23題(晝夜長短、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地方時計算),海南卷第1題(區時計算),山東卷第4題(區時計算),寧夏卷第3題(區時計算),安徽卷第27題(太陽高度變化),浙江卷第11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福建卷第10~12題(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地方時計算),天津卷第5題(極地的太陽視運動)
08年
江蘇卷第5題(季節判斷、地球的公轉、晝夜長短),廣東卷第8~11題(太陽直射點判斷、晝夜長短、地球上不同日期所占比例),海南卷第13~14題(日照圖判讀、晝夜長短的分布和變化),山東卷第7題(晝夜長短變化),寧夏卷第3~4題(晝夜長短的分布和變化)
07年
廣東卷第22~24題(日照圖判讀、太陽直射點的確定、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海南卷第3~5題(時間計算、季節分布),山東卷第2題(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第5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太陽視運動),寧夏卷第5~6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地球的公轉),第36題(區時計算)
三 大氣運動
年份
考 察 情 況
09年
江蘇卷第19題(世界降水分布);廣東卷第12~13題(地面有效輻射),第19~20題(等壓線圖的判讀);海南卷第10~11題(地形對降水的影響、氣溫的年內變化),第22題(日照時數的分布及成因);遼寧、寧夏卷第6題(兩地降水特點及成因);安徽卷第29~30題(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
08年
廣東卷第13題(大范圍毛毛雨的分布),第17題(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第29~30題(我國年蒸發量的地區分布和影響因素),第35題(輻射霧和平流霧的比較);寧夏卷第5~6題(日本櫻花初放日期及影響因素),第35題(濃霧的形成)
07年
廣東卷第3題(大氣的垂直分層),第27題(濃霧的形成);海南卷6~8題(大氣的水平運動);寧夏卷第9~11題(氣溫、氣壓分布和風向判斷)
四 天氣與氣候
年份
考 察 情 況
09年
廣東卷第16題(天氣系統);浙江卷第2~3題(全球變暖的影響和適應對策),第4~5題(氣候類型及分布);天津卷第10~11題(等壓線圖判讀、天氣狀況、臺風活動)
08年
江蘇卷第2題(全球變暖的影響),第19~20題(西太平洋副高脊線和我國東部鋒面雨帶的移動),第28題(兩地氣候特征對比);海南卷第19~20題(氣候的分布及影響因素);山東卷第3題(氣候類型的分布),第26題(風向和鋒面活動)
07年
廣東卷第25題(地中海氣候的分布及特征),第35題(大氣環境保護);海南卷第9~10題(氣候變化),第23題(氣候資料判讀和氣候特點分析)
五 水循環和洋流

年份
考 察 情 況
209年
廣東卷第1~2題(水循環),第33題(洋流的流向和性質);江蘇卷第9~11題(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海南卷第2題(水庫水位變化);遼寧、寧夏卷第9~11題(鄱陽湖水面變化);山東卷第5~6題(艾丁湖的變遷);天津卷第1~2題(某外流湖的自然消亡過程);安徽卷第34題(河流水文特征)
208年
江蘇卷第14~16題(河流水文特征),第21~22題(水資源的利用問題和對策);廣東卷第6題(地表水下滲的條件);海南卷第21題(水資源的利用);山東卷第6題(不同地貌類型區的地表徑流);寧夏卷第1~2題(濕地面積變化)
07年
廣東卷第31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洋流對氣候的影響),海南卷第22題(洋流及其影響),山東卷第26題(水資源的利用),寧夏卷第1~2題(洋流的分布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六 、陸地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年份
考 察 情 況
09年
廣東卷第9~11題(河流地貌),第17題(外力作用);江蘇卷第1~2題(自然帶分布),第5~6題(巖石圈物質循環);山東卷第1題(地域分異規律);安徽卷第33題(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三角洲位置變化);浙江卷第1題(土壤類型),第36(3)題(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天津卷第4題(外力作用)
08年
江蘇卷第1題(外力作用);廣東卷第3題(風化作用),第5題(沙丘地貌),第12題(河流侵蝕);海南卷第10~12題(植被類型分布);山東卷第5題(植被類型分布)
07年
廣東卷第7題(外力作用),海南卷第9~10題(氣候變化),山東卷第3題(地質地貌剖面圖判讀)
七、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年份
考察情況
09年
江蘇卷第17~18題(新能源利用);山東卷第29題(環渤海地區的資源利用);寧夏、遼寧卷第7~8題(土地資源利用);天津卷第3題(地形條件對聚落分布的影響),第13題(洪澇災害的成因)
08年
廣東卷第2題(地理環境對聚落的影響),第7題(氣候對聚落的影響),第22題(人文環境對自然環境的指示作用),第31題(世界能源生產與消費);江蘇卷第27題(電力生產與消費);寧夏卷第36題(自然環境與居民點擴建)
07年
廣東卷第1題(自然災害中的避災方法),江蘇卷第34題(電力開發)
八 人口和城市
年份
考 察 情 況
09年
廣東卷第18題(人口年齡結構),33題(孟買和加爾各答的城市發展);江蘇卷第12~13題(人口增長變化),第28題(城市空間結構);天津卷第6題(人口結構和人口遷移),第7題(城市功能分區),第12題(城市空間結構、城鎮體系);福建卷第7題(城市等級和服務范圍);安徽卷第25~26題(中心商務區、人口密度變化);浙江卷第8~9題(城市化和城市空間擴散)
08年
廣東卷第16題(環境與人體健康);江蘇卷第17~18題(城市功能分區),第23~24題(國內人口遷移);海南卷第6~7題(國際人口遷移);寧夏卷第8題(影響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07年
廣東卷第17~18題(人口增長和人口老齡化),第26題(中心商務區的布局);山東卷第6~7題(城市空間結構),第8題(人口數量變化);寧夏卷第3~4題(城鎮等級及形成原因),第36題(城鎮區位因素)
九 農業區位
年份
考 察 情 況
09年
廣東卷第3題(影響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第4題(農業與自然環境);江蘇卷第14~16題(農業地域類型和農業區位因素);海南卷第19~20題(蔬菜種植規模和種植地區分布變化);山東卷第1~2題(農作物分布和農業區位因素);遼寧、寧夏卷第7~8題(農業區位因素);安徽卷第34題(區域農業生產條件和類型)
08年
江蘇卷第3~4題(農業與自然環境、農業可持續發展),第28題(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提高糧食產量的措施);海南卷第22題(對農業生產條件的改造);山東卷第1題(世界主要農作物的分布),第3~4題(農業區位因素)
07年
廣東卷第30題(農業區位因素),第34題(耕地、糧食問題)
十 工業生產和地域聯系
年份
考 察 情 況
09年
廣東卷第5題(影響交通的自然條件),第14~15題(工業區位因素),第24題(商業網點的布局原則),第26題(工業區位因素),第34題(海運的優勢);江蘇卷第23~24題(工業分散及影響);海南卷第5~6題(工業區位因素);寧夏、遼寧卷第36題(鋼鐵工業的區位比較,影響港口建設的因素);天津卷第8~9題(工業區位因素),第12題(工業集聚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福建卷第8題(產業走廊發展條件);浙江卷第6題(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第37題(工業集聚和工業地域)
08年
2008年廣東卷第25題(工業區位因素);江蘇卷第29題(不同區域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條件比較);海南卷第3~5題(工業區位和工業集聚),第23題(高速公路選線比較);山東卷第26題(交通建設與經濟發展);寧夏卷第37題(跨海大橋建設的自然障礙和經濟、環境效益)
07年
2007年廣東卷第4~6題(工業區位因素);海南卷第17~18題(鋼鐵工業的區位變化);山東卷第6題(工業布局),第29題(工業帶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寧夏卷第37題(工業的區位因素及其對環境的影響,機場的選址)
十一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年份
考 察 情 況
09年
廣東卷第27~28題(大氣污染與能源利用),第32題(長江上游的水土流失治理);江蘇卷第9~11題(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第17~18題(新能源的利用及影響);海南卷第21題(圍海造田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對策);山東卷第25題(推廣使用沼氣對農業生產、生活及生態的意義);寧夏、遼寧卷第37題(生態建設);福建卷第1~2題(生態產業園建設)
08年
廣東卷第20題(我國不同地區的環境問題表現);江蘇卷第14~16題(水土流失及其危害);山東卷第26題(生態環境保護);寧夏卷第8題(影響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第10~11題(水體污染及其影響)
07年
廣東卷第32題(水土流失的原因),第36題(大氣污染及對人體的影響);海南卷第21題(環境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山東卷第26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及對環境的影響)
十二 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年份
考 察 情 況
09年
廣東卷第33題(孟買、洛杉磯附近洋流比較、區域氣候特點和城市化問題),江蘇卷第29題(區域發展比較和區域合作),山東卷第26題(區域產業結構變化),福建卷第37題(委內瑞拉的自然特征和經濟發展)
08年
廣東卷第32題(區域經濟發展),江蘇卷第28題(我國珠江三角洲與印度半島西部區域差異對比)
07年
廣東卷第15~16題(某地區三大產業產值和就業結構變化),第21題(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寧夏卷第36題(兩個島嶼的區域差異)
十三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和區域資源綜合開發
年份
考 察 情 況
2009年
廣東卷第32題(長江上游優勢資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影響和對策);江蘇卷第21~22題(賀蘭山東西兩側自然環境差異、草方格沙障的生態功能);海南卷第13~15題(塔里木盆地的荒漠化問題);第21題(填海造陸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對策);山東卷第7~8題(西南地區某流域的土地利用類型、面積變化和生態狀況),第29題(環渤海地區的資源利用);寧夏、遼寧卷第1~2題(某區域土地結構變化),第14題(鄱陽湖濕地大面積減少的原因),第37題(區域生態建設);天津卷第13題(密西西比河和萊茵河局部流域的開發、治理遵循原則、氣候特征及河流泛濫的自然原因);安徽卷第33題(羅布泊湖底地勢判斷、三角洲位置變化,羅布泊干涸對干旱地區流域開發的啟示);浙江卷第10題(我國不同地區的土地荒漠化);第37題(洞庭湖濕地資源保護)
2008年
廣東卷第13題(加大西部地區生態補償力度的主要原因),第20題(我國各地區的環境問題),第33題(某流域開發的核心問題);江蘇卷第3~4題(江南丘陵地區的生態保護),第15~16題(某流域的主要環境問題及影響)
2007年
海南卷第21題(生態脆弱區的農業土地利用結構調整整體評價);山東卷第26題(河流水文特征、流域開發及環境問題)

十四 區域經濟發展
年份
考 察 情 況
2009年
廣東卷第31題(世界糧食安全和我國糧食生產),第34題(區域城市化和港口群的發展);天津卷第12題(南水北調對調入區的影響);安徽卷第34題(東北地區局部區域旱澇原因、區域內農業發展的差異)
2008年
廣東卷第27~28題(東北三省的農業發展和水土資源利用),第33題(區域城鎮化發展);江蘇卷第25~26題(江蘇省的三大產業產值比重與城市人口比重的變化),第27題(電力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緩解東部地區電力緊缺的對策),第29題(湖南省的區域經濟發展);山東卷第2題(產業轉移),第26題(糧食生產的區域差異)
2007年
江蘇卷第31題(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山東卷第29題(山東省外商直接投資集中分布地帶和形成原因)

十五 世界地理與熱點地區
年份
考 察 情 況
2009年
廣東卷第33題(孟買和洛杉磯所在地區的地理特征);寧夏、遼寧卷第5題(昆侖站、中山站所在地地理特征比較),第6~8題(荷蘭、肯尼亞兩國降水特點及成因比較);福建卷第33題(委內瑞拉的區域特征)
2008年
廣東卷第4題(芬蘭的經濟發展),第24題(印度尼西亞西部地區的地理特征);江蘇卷第28題(我國南方與印度半島的氣候對比,熱帶季風氣候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山東卷第1題(中南半島農產品分布);寧夏卷第7~9題(英國南部的降水分布、人口分布和農業地域類型)
2007年
廣東卷第31題(南北美洲水資源的利用和經濟發展的差異,亞馬孫河的特點),第33題(“金磚四國”的經濟發展);山東卷第1題(非洲西南部局部地區的自然特征)
十六 中國區域差異與重點地區
年份
考 察 情 況
2009年
廣東卷第35題(巴丹吉林沙漠及周邊地區地理特征);江蘇卷第7~8題(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和景觀特征),第21題(賀蘭山東西兩側的氣候特征比較),第25題(省級行政單位的分布和簡稱);海南卷第16~18題(長江中游某地區的外力作用和自然災害),第22題(海南島西南部日照時數分布及產生原因),第23題(贛州所屬省、所經鐵路線名稱);山東卷第5~6題(艾丁湖的地理特征和變遷原因),第26題(福建沿海地區降水少于武夷山東坡的原因);寧夏、遼寧卷第37題(內蒙古東部某區域干濕區判斷、內部降水差異的原因);安徽卷第34題(東北地區河流水文特征);福建卷第5~6題(青藏高原南部氣候的特征及原因)
2008年
廣東卷第18題(我國一些鐵路的線路特征),第19題(城市判斷),第21題(我國的航空運輸發展),第32題(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第33題(東江流域的氣候、河流補給和特征、流域開發、城鎮分布、城鎮化發展),江蘇卷第19~20題(我國東部鋒面雨帶的推移及降水情景),第27題(我國東中西部的電力生產與消費),第29題(湖南省有色金屬資源特點,水能分布,湘東、湘南地區發展有色金屬工業的條件,酸雨的成因和治理)
2007年
廣東卷第32題(云貴高原某省的人口分布和水土流失原因,云貴高原的經濟發展條件和對策);江蘇卷第13~14題(中國地形剖面圖及自然帶),第16題(中國區域景觀差異),第35題(中國熱點區域);海南卷第15~16題(中國農業)
十七 地理計算
年份
考 察 情 況
2009年
廣東卷第21~23題(晝夜長短、日出日落時刻、地方時);海南卷第1題(區時計算),第7~9題(太陽高度變化造成日影夾角變化);寧夏、遼寧卷第3~4題(區時計算、距離計算);福建卷第10題(黃赤交角與太陽直射范圍);浙江卷第11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2008年
江蘇卷第9題(水平距離計算),廣東卷第8~10題(地方時和太陽高度計算、日出日落時間和晝夜長短計算、地球上不同日期所占范圍計算),海南卷第13題(水平距離和晝夜長短計算),寧夏卷第3~4題(晝夜長短計算)
2007年
海南卷第3~5題(地方時計算),山東卷第5題(地方時計算),寧夏卷第9題(溫差計算)、第36題(面積計算、區時計算)
十八 地理圖表
年份
考 察 情 況
2009年
廣東卷:統計圖10幅、區域分布圖6幅、等值線圖2幅、示意圖2幅、關聯圖1幅、統計表格2個;江蘇卷:示意圖6幅、景觀圖2幅、區域分布圖6幅、關聯圖3幅、統計圖2幅、等值線圖1幅、統計表格1個;海南卷:統計圖2幅、區域分布圖4幅、地形剖面圖1幅、示意圖1幅、等值線圖1幅、景觀圖1幅、統計表格1個;山東卷:區域分布圖2幅、等值線圖3幅、統計圖3幅、關聯圖1幅、統計表格2個;寧夏、遼寧卷:統計圖1幅、區域分布圖2幅、等值線圖1幅;天津卷:景觀圖2幅、等值線圖2幅、統計圖2幅、關聯圖1幅、區域分布圖2幅;福建卷:關聯圖1幅、統計圖1幅、等值線圖2幅、區域分布圖3幅、景觀圖1幅、示意圖3幅;安徽卷:統計表格1個、統計圖3幅、區域分布圖2幅、等值線圖1幅;浙江卷:示意圖5幅、區域分布圖1幅、統計表格1個
2008年
廣東卷:區域分布圖6幅、統計圖9幅、等值線圖2幅、示意圖3幅、統計表格1個;江蘇卷:景觀圖1幅、統計圖6幅、示意圖6幅、區域分布圖4幅、等值線圖1幅、關聯圖1幅、統計表格1個;海南卷:示意圖7幅、統計表格4個、統計圖1幅、區域分布圖2幅;山東卷:區域分布圖4幅、統計表格2個、景觀圖1幅、等值線圖1幅、統計圖2幅 ;寧夏卷:統計表格1個、等值線圖1幅、區域分布圖2幅、統計圖1幅、示意圖2幅
2007年
廣東卷:統計圖11幅、示意圖3幅、關聯圖1幅、等值線圖2幅、區域分布圖3幅、統計表格4個;海南卷:示意圖5幅、區域分布圖6幅、統計圖1幅、表格1個;山東卷:區域分布圖3幅、示意圖6幅、表格2個、統計圖1幅;寧夏卷:區域分布圖2幅、示意圖4幅、統計圖1幅、表格1個、等值線圖1幅
十九 實踐探究能力
年份
考 察 情 況
2009年
廣東卷第31題(保證我國糧食安全的措施),第32題(長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對策),第33題(洛杉磯“空心化”現象突出,分析其今后發展應注意的問題);江蘇卷第7~8題(考查地和拍攝的照片判斷),第27題(研究性學習課題:山區農業資源利用和堰塞湖的形成、監測);海南卷第21題(圍海造地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及對策);山東卷第26題(是否贊同某省今后大力發展外向型農副產品深加工,并說明理由);寧夏、遼寧卷第37題(某區域進行生態建設的三種措施,你傾向哪一種?說明理由);天津卷第13題(探究某河流下游地區過去洪水泛濫的自然原因);安徽卷第27~28題(某地坡向對地表獲得太陽輻射的影響),第33題(羅布泊的干涸對干旱區流域開發的啟示);浙江卷第9題(東京市的空間擴張模式給城市規劃帶來有益啟示)
2008年
廣東卷第35題(霧的類型和區別);江蘇卷第28題(對某地所在國家提高糧食產量提出建議),海南卷第22題(說明砂礫層對白蘭瓜生長自然條件的改善作用);第23題(高速公路兩種選線方案優缺點的比較);山東卷第26題(沿江高速公路建設的原因),第29題(西部地帶是否應優先發展大城市?說明理由);寧夏卷第37題(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后產生的主要經濟和環境效益評價)
2007年
廣東卷第32題(分析云貴高原經濟發展的優劣勢條件及其對策);海南卷第21題(有利于某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方案選擇,并說明理由);山東卷第26題(土地不合理利用及對環境的影響,選址建水庫的資料收集);寧夏卷第37題(某地木材加工廠建廠后對環境的影響及對策,機場選址的條件評價)
二十 地理熱點問題解讀
年份
考 察 情 況
2009年
廣東卷第31題(糧食安全問題),第34題(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江蘇卷第5題(2008年北京奧運會),第17~18題(2009年上海國際車展和新能源利用);寧夏、遼寧卷第3~5題(中國南極昆侖站建成);天津卷第12題(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福建卷第37題(我國的對外關系和“南南合作”),第40題(“5·12”汶川地震);浙江卷第2~3題(全球變暖)
2008年
廣東卷第1題(“植物界諾亞方舟”落成),第26題(奧運圣火在珠峰點燃),第31題(世界能源問題),第32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江蘇卷第1題(2008年奧運圣火登頂珠峰);山東卷第7題(2008年北京奧運會);寧夏卷第37題(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
2007年
廣東卷第33題(“金磚四國”的經濟發展),第34題(耕地保護和生物能源乙醇產業發展);海南卷第19~20題(多哈亞運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牌县| 山丹县| 贺州市| 西藏| 哈密市| 莲花县| 曲水县| 峡江县| 天台县| 苏尼特左旗| 隆德县| 开封市| 扎兰屯市| 耿马| 遂川县| 阜康市| 呼玛县| 介休市| 鄢陵县| 噶尔县| 景谷| 松桃| 马龙县| 黄陵县| 苗栗县| 涞源县| 尼勒克县| 麻阳| 昭平县| 甘南县| 囊谦县| 邹平县| 景宁| 马龙县| 阿荣旗| 嘉善县| 罗江县| 禄丰县| 镇康县| 高要市| 建德市|